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壁结核的外科诊治

    作者:杜好信;黄立功;王毅;吕靖民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总结经验和教训.方法对820例胸壁结核病例,在抗结核治疗2周的基础上,行病灶清除术.结果切口Ⅰ期愈合809例(98.7%),切口延期愈合11例(1.3%),术中并发症5例(0.6%),复发16例(1.9%).结论本组资料表明,胸壁结核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严密的术前准备,彻底的病灶清除,妥善的术后管理,可以避免或减少术后复发.

  • 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体会(附47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志强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对外科手术治疗的47例胸壁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中45例一次性手术治愈,2例患者切口部位复发,均经再次手术痊愈.结论:规则的抗痨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残腔,加压包扎是避免或减少术后复发的重要捎施.

  • 胸壁结核30例诊治体会

    作者:郭安瑞;刘煜;张午临

    胸壁结核是常见的胸壁疾病,多累及胸骨旁及胸椎旁淋巴结而形成寒性脓肿,并伴有肋骨破坏,脓肿破溃后形成窦道,长期不愈.现就我院自1990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胸壁结核患者30例,总结其诊断及治疗体会.

    关键词: 胸壁结核 诊断 治疗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胸壁结核132例分析

    作者:姜玉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胸壁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胸壁结核患者13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及CT进行相关性对比研究。结果(1)超声与X线确诊为胸壁结核者分别为89.4%(118/132),76.5%(101/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735,P<0.01)。(2)超声2与CT确诊为胸壁结核者分别为89.4%(118/132),93.2%(123/1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1.188,P>0.05)。(3)实性结节40.2%;囊性结节型1.5%;混合性结节58.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胸壁结核诊断率与CT相比不具有临显著性差异,与X线相比较,诊断率显著升高。同时彩超可确定胸壁结核位置、大小、及与病灶周围情况,是临床确诊胸壁结核的有效方法。

  • 对行胸壁结核病灶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研讨

    作者:赵晓婷

    目的 在胸壁结核患者行病灶切除手术围术期内展开整体化护理的效果探析.方法 抽选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入本院需施行切除手术的59例胸壁结核患者,以整体化医疗护理模式对其展开围术期内的医护工作,经探究医护服务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而评估整体化医护模式运用成效.结果 59例患者都顺利结束切除手术,57例创口在术后1期内得以愈合,占96.61%;2例创口的愈合速度较慢,接受强化处理后并未影响总体康复进度.随访2个月并没出现病情反复病例.结论 在实施切除术的胸壁结核患者护理工作中践行整体化医护模式,能缩短创口恢复时间,降低病情反复率,值得推荐及实践运用.

  • 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

    作者:石波

    胸壁组织(包括骨骼和软组织)因结核杆菌感染而形成脓肿或慢性窦道,称为胸壁结核.多发生于青少年,中老年体弱者亦可发病.

  • 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胸壁结核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静;吴荣秀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超声诊断134例胸壁结核并与CT、X线诊断结果进行相关性对比研究.结果 实性回声型27例,液性暗区型42例,混合回声型65例.超声诊断病灶内钙化及“蟹足样”窦道与CT检查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CT诊断胸壁结核的特异性分别为95.52%和93.28%,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诊断胸壁结核具有临床价值,可确定胸壁结核大小、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临床确诊胸壁结核的有效方法.

  • 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晓军;盖俊峰;闫凌;杨磊

    目的 研究加压包扎在胸壁结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的胸壁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包扎方法进行包扎,观察组术后采用弹性自粘绷带进行包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为(11.27±3.58)d、术后住院时间为(15.54±4.52)d、治疗费用为(8659.24±565.27)元,对照组分别为(14.59±4.29)d、(18.30±5.02)d、(9805.37±724.29)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61、2.311、7.057,P均<0.05).观察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3.13%,对照组为18.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10,P<0.05).结论 加压包扎可有效促进创口愈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常规肋骨切除肌瓣填塞应用于胸壁结核手术疗效探讨

    作者:杨斌;马晓明;潘道刚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胸壁结核手术方法及经验,旨在提高一次性手术治愈率,防止术后复发.方法 选取2004-2012年116例胸壁结核患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2008-2012年常规采用肋骨切除+肌瓣填塞手术57例,2004-2008年手术59例,有肋骨破坏者肋骨切除肌瓣填塞16例,术后两年无复发,无肋骨破坏未行肋骨切除者43例.结果 肋骨切除+肌瓣填塞手术57例,术后3例刀口感染,无气胸、血胸、脓胸等并发症,随访两年,1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愈,1次手术成功率98%.有肋骨破坏者肋骨切除肌瓣填塞16例,术后两年无复发,无肋骨破坏未行肋骨切除者43例,术后复发8例,6例二次手术治愈,2例3次手术治愈,1次手术成功率81%.结论 无论是否有肋骨破坏,均行肋骨切除+肌瓣填塞患者术后复发率低,一次性手术手术治愈率高.

  • 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179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成;金锋;张强;杨宝岭;王明训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技巧及改良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应用改良术式治疗的179例单纯胸壁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系统抗结核治疗.根据术前检查结果 先行小切口切开探查,然后依探查情况决定后切口位置,彻底清除病灶.潜行于多个肋床下的窭道73例.通过跨越肋间血管及肋间神经将其分段敞开达盲端.创面较大、渗出较多128例,放置多孔引流管予以负压引流,引流管潜行于健康肌肉组织中,从患者卧位或立位时液体重力的反方向引出.结果 全部病例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中未输血.一次手术治愈175例,切口延期愈合8例,复发4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术前、术后系统抗结核治疗是胸壁结核手术治疗成功的基础,负压引流、邻近肌瓣填塞创腔及术后加压包扎是消灭残腔及避免残腔感染的有效方法 .外科治疗技巧的合理应用,不仅使病灶清除更彻底,而且可大限度地减少肌肉和肋间神经等胸壁组织的损伤.

  • 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为胸壁结核一例

    作者:刘煜;李敏

    1病历摘要女,46岁,因左侧胸痛2个月、胸闷1周入院.2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胸痛,为阵发性钝痛,无胸闷,伴有低热,全身发力,食欲差,近1周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体检:T37.1 ℃,BP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睑无苍白,气管轻度右偏;双侧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左侧胸壁腋中线第6~7肋可见3 cm×4 cm ×4 cm肿块,无红肿;皮温正常,无波动,基底固定,无触痛;左下肺呼吸音消失,左下肺扣诊浊音;心、腹未见异常;查血沉8 mm/h,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弱阳性.

  • 背阔肌瓣在胸壁结核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立明;花光斌;朱国玺;周海波

    目的 评价背阔肌瓣在胸壁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6例侧后胸壁结核患者实施胸壁结核病灶彻底清除+背阔肌瓣填塞.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无复发,胸壁外观满意.结论 应用背阔肌瓣填塞治疗侧后胸壁结核效果满意.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胸壁结核85例体会

    作者:梅宗贤;孔晓海

    胸壁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由于胸壁结核易复发及窦道形成、长期不愈,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我院自1976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复发性胸壁结核8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护理干预在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与持续负压吸引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顾燕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与持续负压吸引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胸壁结核清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给予加压包扎及持续负压吸引,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与干预组(干预护理)30例,比较2组护理效果、复发率及其他指标。结果护理后干预组较对照组SAS、SD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临床治愈率及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组复发率及伤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壁结核术后加压包扎与持续负压吸引时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复发率及伤口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 57例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护理

    作者:高云;姜秀珍

    胸壁结核是指胸部皮肤与胸膜壁层之间的皮下组织、胸壁浅层肌肉、肋间肌、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等胸壁的组织受结核杆菌侵袭出现的结核性病变.

  • 不同湿性敷料结合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胸壁结核创面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戴文艺;陈敬芳;李藕

    目的:探讨不同湿性敷料结合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胸壁结核创面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胸壁结核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应用传统的敷料进行引流换药;治疗组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彻底切除结核病后,采用负压封闭式引流术结合不同湿性敷料换药。对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和伤口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不同湿性敷料结合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可缩短胸壁结核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频率,提高伤口创面愈合效果。

  • 胸壁结核28例治疗体会

    作者:史平旺;刘静;杨广庭;马秉刚

    作者回顾分析了近年来用外科方法治疗的28例胸壁结核,其方法是:全身抗炎抗痨治疗,病情稳定后,彻底清除脓汁及窦道,术中分别用3%双氧水和1:1000的洗必泰溶液冲洗残腔,并用5%碳酸氢、钠浸泡残腔30分钟,残腔用电凝止血后放入链霉素粉剂1-2g,用可吸收线缝合带蒂肌瓣充填残腔,术后加压包扎全身抗炎抗痨治疗2周,口服抗痨药物6-9个月.作者认为:在诊断上要注重临床特点:缓慢起病,病程长,全身性结核中毒症状较轻,局部半球形寒性包块,窦道经久不愈,反复溢液,经普通抗炎治疗无效;不要过分依靠辅助检查.强调手术前后的全身抗结核治疗,术前发现有原发结核病灶者必须先抗痨治疗1-2月,待结核中毒症状被控制后再行局部结核病灶清除术;术前未发现原发结核病灶而临床可疑者,术前抗痨治疗2周,术后抗痨治疗6-9个月.手术操作上主张彻底清除病灶,用强氧化剂和碱性药液冲洗浸泡残腔,尽量用电凝止血,用可吸收线缝合带蒂肌瓣充填残腔,以减少残腔内积血和异物存留,术后加压包扎不放引流片,术后要注意营养的补充,适当延缓拆线,一般10-12天为宜.

  • 胸壁结核术后复发17例分析

    作者:薛关生;李润明;王松林;钟强;李劲松;陈军;王红曼

    1987年5月~2000年1月,我科收治胸壁结核术后复发病例17例,本文对其复发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避免复发的体会.

  • 超声诊断肋骨转移性恶性肿瘤1例

    作者:陈丽莉;张小威;周素娥;李兴国;葛玉霞;朱秀梅

    患者男,53岁.主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胸部隐痛不适,呈间歇性,并向右肩背部放射.元恶心、呕吐,无发热、咳嗽,无消瘦、乏力及盗汗,无胸闷、气短.入院查体:于右侧胸壁近乳头处可触及一大小约3 cm×1 cm的包块,靠近腋窝处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3 cm的包块,局部压痛,右侧胸部轻叩痛.X线检查提示:右侧胸壁可见一弧形低密度影,周围可见肋骨骨质破坏,考虑右侧胸壁结核,肿瘤不排除.CT检查提示:右侧肋骨(可能为4、5、6肋)多发骨膨胀性破坏,考虑骨肿瘤可能,良性可能性大,多发骨囊肿?转移瘤待排除.

  • X线与CT在胸壁结核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作者:金凤彬

    目的 对比分析X线与CT诊断胸壁结核的价值.方法 2011年11月-2012年8月该院收治胸壁结核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CT栓查,观察患者的CT和X线影像特征.比较2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率和淋巴肿大检出率.结果 34例患者X线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情况;CT表现为肋骨旁软组织肿块,其边缘密度较高,中央密度低,增强扫描时可有肿块边缘的强化.CT还能发现较小的胸壁肿块,并可辅助诊断患者是否有淋巴肿大.胸部CT的诊断率、淋巴肿大检出率均高于胸部X线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壁结核的X线和CT表现有较大差异,CT是诊断胸壁结核的较好方法.

183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