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疗监护技术现状分析与探讨
医疗监护技术水平是反映医院、社区诊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完善和提升传统医疗监护的技术水平,使医院更多的就诊和住院患者,以及社区、家庭内被监护人均能受益,提高健康水平,本文从患者和医务人员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传统有线监护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目前医疗监护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并进一步讨论解决途径.
-
ICU护士岗前培训
ICU是对危重患者进行"集中/强化"治疗的重要场所,护士担任医疗监护、抢救、治疗和大量护理工作,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加强ICU护士在人科前的医学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对提高ICU护士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
基于医疗物联网的多参数生命监护仪的设计
为构建一个医疗物联网的平台,实现患者与医生远程、实时沟通与治疗,本文设计了一个便携式、实时的多参数生命监护仪,以实现心电、呼吸、血氧、脉搏、跌倒、体温的实时监护。方法该系统电路部分采用双层设计,下层为多参数生理信号采集板,上层为 cc2430单片机。下层用于各个生理参数的采集,上层利用 zigbee模块进行生理数组的传输。在数据采集的同时运用信号处理算法对采集到的生理信号进行预处理并提取特征,进而计算诊断参数并做初步的诊断。后将初步诊断结果通过 cc2430的 zigbee模块传送到家庭网关,并通过 Internet将数据传送到远程医疗站,待医生给予进一步诊断。结果经测试该监护仪成功实现了多生理参数采集及实时处理。结论该多参数生命监护仪可实时监护患者动态并成功运用到医疗物联网中。
-
床头自制"小卡片"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科(ICU)主要对颅脑肿瘤、脑出血及外伤危重病人进行加强医疗监护及综合救治,需要对其各项参数进行严密监测,尤其针对脑出血、严重颅脑外伤的患者(另有全身多处受伤,常见有骨折、皮肤擦伤),病情变化快,生命体征不平稳,我们在床头自制"小卡片"用彩色笔交错醒目的注明病人姓名、诊断、特殊护理项目等如图1,这样有利于交接班的护士和值班医生及时准确的了解所有病人及重症病人的病情,以及时判断病情变化的质和量而迅速采取针对性的医疗与护理措施.
-
院外医疗监护下心脏骤停318例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在院外医疗监护条件下心脏骤停患者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影响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6年~2010年间北京急救中心直属急救站出诊过程中医疗监护下发生心脏骤停的3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男203例,女105例,男女比值为1.97.其中心脏骤停发生在现场的占80.82%,发生在转运途中的占19.19%.出院存活者为41例,占12.9%;仅脑复苏成功者35例,占11.01%;持续植物生存状态者3例,占0.95%;现场自主循环恢复者67例,占38.96%;无效172例,占54.09%.去除无效患者,总有效率为45.92%,其中脑复苏总体成功率为23.9%.心脏骤停四种即刻心律中,以室颤、无脉性室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组(P<0.01).结论 院外急救人员应将各种复苏措施综合成一个整体系统,针对不同情况优化团队复苏策略,多路径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
-
劳教戒毒基本模式(试行)
劳教戒毒基本模式的总体框架可概括为"相对封闭、分期管理、综合矫治、后续照管".具体就是根据戒毒工作的规律、戒毒劳教人员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不同戒毒阶段,将劳教戒毒过程分为脱毒期、康复期、适应期、考察期四个时期,实行相应的动态管理、医疗监护和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并对回归社会的戒毒劳教人员予以关注,提供帮助.整个过程中,各个时期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流动运行.
-
可穿戴设备在医疗监护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目的:解决传统手工测量给医疗监护管理带来的出错风险与效率问题。方法:通过在医疗监护管理中引入可穿戴设备,构建一个动态实时的生命体征监护系统,并在录入效率上与传统的测量方法比较。结果:引入可穿戴设备的监护系统在录入效率上要高于传统方法。结论:引入可穿戴设备的医疗监护管理模式能实现对生命体征数据的动态实时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院的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
呼吸机的管理流程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以及人类生命价值的提高,在医疗监护和抢救中使用呼吸机越来越普遍,加之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呼吸机的质量和价格随之提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保证呼吸机的完好、及时有效地抢救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确实做好呼吸机的管理工作.
-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二十四)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
1 镇静催眠药1.1 佐匹克隆1.1.1 适应证用干各种失眠症.1.1.2 注意事项①肌无力患者用药时需注意医疗监护;呼吸功能不全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调整剂量.②使用本品时,应绝对禁止摄入酒精饮料.③连续用药时间不宜过长.突然停药可引起停药综合征,应谨慎.
-
药学监护与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
随着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医院药学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导致其社会地位和作用下降,药师这一职业也因其原有工作内容的单一化、技术含量低而面临着生存危机.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充分展现药师在新的医疗模式中的"自我价值",以改变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为目的的药学监护(Pharmaceutic care)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必然选择.1988年Hepler提出,药师必须走向临床,面对病人,实现他在医疗监护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其崭新的社会地位.1990年由Helper、Strand定义了药学监护(Pharmceutic care PC):药学监护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包括治愈疾病、消除或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显然,药学监护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工作,使药师的角色由单纯的药品提供者转变成病人的保健提供者.
-
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综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医疗领域中的体系结构和应用现状,并且讨论无线传感器技术在医疗领域中急需拓展的应用方向。
-
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在医疗监护领域的应用
ZigBee是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新技术.它是一种短距离、低速率无线网络技术,是一种介于无线标记技术和BlueTooth(蓝牙)之间的技术提案.zigBee技术在医院监护、监狱监管以及煤矿工作等领域都逐渐开始发挥作用.
-
动脉血气取样操作
1动脉血取样血气分析的适应证动脉血取样,测定PO2、PCO2、PH和其他呼吸气体交换和酸碱平衡状况,血气分析对了解病情,决定治疗和观察反应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病情不稳定,需要加强医疗监护的危重病人,动脉取血作血气分析和应用监测仪两者结合,可提高动脉血气分析应用的合理性,在为病人采血作血气分析和解释测定结果之前,医护人员必须了解病人的疾病诊断和病情,符合以下一条或数条指征者提示需行动脉血气分析.
-
ICU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及思考
ICU一般都是封闭管理,无陪病房,需要护士24h进行医疗监护和生活护理.家属对危重患者观察抢救护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抢救成功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ICU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被日渐重视.现将ICU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思考报告如下.
-
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家用式医疗监测分析系统
目的:基于智能手机的便携家用式医疗监测分析系统将测量的多种人体健康指标的功能集合于一个微小的设备.方法:本系统以STM32F103C8T6作为主控芯片,并利用MPX5050GP压力传感器测量血压,以MAX30100模块测量血氧心率,并在不同环境下验证硬件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该设备将数据通过蓝牙发送到移动终端设备APP上,安卓手机APP可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上传至阿里云平台,可以多个移动终端同时在线,实现了监护者随时随地都能远程关联被监护者的健康信息.结论:该系统简单易用、反应速度快,提高了被监护者的安全保障能力.
-
便携式医疗检测掌上系统设计
目的:以单片机技术为核心设计一个低功耗、小型化的人体信号检测系统,为家庭监护设备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方法:系统以MSP430F149为控制核心,能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数据存储、液晶显示和报警,以及键盘输入、USB通讯、上位机回放、处理等功能.结果:系统可实现生理、生化参数监测并上传到上位机.结论:该设计可为动态心电、血压等多参数人体信号的便携式检测建立一个软硬件的系统平台,实用性好.
-
一起群体外伤的急救与护理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生活节奏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各种各样的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群体事件的发生,使现场急救,途中医疗监护及院内强化救治有了很大提高,挽救了伤病员的生命,现将一起群体外伤的救治与护理介绍如下:
-
多参数监护仪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医疗监护的发展需要,各种型号的监护仪逐步应用于临床.美国UNITECH 4000B型多参数监护仪(以下简称监护仪),可连续对心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包括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同时进行检测,具有无创、简便、迅速的优势.2000年6月以来我们对68例危重及大手术后的患者使用该监护仪进行检测,做到了严密观察,指导医护工作,对病情早发现、早处理、早抢救,改变了传统的人工监护费时、费力的方法,而且对某些无法连续检测的指标如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等进行持续检测,从而提高了临床护理和医疗抢救水平.本文对临床使用监护仪时护士应掌握和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如下介绍.
-
颅脑损伤的院外及急诊急救护理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占全身各部损伤总数的10%-15%,而死亡率居首位[1].2002年1月-12月本院收治颅脑损伤133例,死亡17例.伤后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途中医疗监护及院内急诊科的强化救治,对于维护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减少残障,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
-
480例心内科患者应用遥测心电监护的护理体会
心电监护作为一种对心血管疾病进行动态检测与诊断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心电监护系统采用导线连接,患者卧床监护限制了病人的活动,给病人带来极大的不便,护士定时在床边观察监护,不能及时、有效发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多元化、信息化和个性化的医疗监护需求.遥测心电监护是运用遥感监测技术,实施对心脏病人的远距离监控,医生、护士在中央站全程监测病人的心电、血氧、脉搏等各项生理参数变化,自动存储数据,并进行标准动态分析,从而为临床掌握病人病情变化、及时诊疗提供重要帮助.既保证了医护人员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又方便了患者的活动,使病人能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完成既定的医疗护理计划,同时帮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致死性心律失常,以便及早诊断,早干预.现将480例心内科患者应用遥测心电监护的护理汇报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