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管神经鞘瘤的MRI特点及病理表现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以下简称MRI)检查对椎管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6例有完整磁共振检查病例资料确诊为椎管神经鞘瘤的患者,整理该病例的磁共振特点及病理表现。结果16例椎管神经鞘瘤的MRI对脊柱神经鞘肿瘤的诊断中,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信号高于脊髓、增强为均匀强化8个肿瘤,病理证实为实质性肿瘤;T1、T2WI整个信号强度与CSF相似、增强为环状强化3个肿瘤,病理为囊性肿瘤;T1、T2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呈环状和肿块状强化5个肿瘤,病理为囊、实性肿瘤。结论椎管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分为3型能客观地反映其病理特征,更有助于与很少囊变、多数表现为与脊髓呈等信号的脊膜瘤鉴别。 MRI对脊柱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心理护理在全身弥散成像探查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迅速发展,把弥散技术应用于全身检查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应用于临床,在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灶的检出上表现出相当高的敏感性[1],作为筛查肿瘤及其转移情况的一种全新检查手段,该技术具有经济费用低、无辐射的优势.但由于检查时间长,受检者会表现有不同情绪状态,常常影响MRI图像的效果.在检查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协助医生完成检查工作已成为医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旨在探讨对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检查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必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以利临床工作的开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80例经病理学或临床证实恶性肿瘤进行WB-DWI检查的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28例,年龄30~89岁,平均年龄62岁.
-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原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一种标准的单指数模型分析法,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超高b值DWI影像质量显著提高.然而,由于细胞内环境的影响,细胞组织内的水分子呈现非高斯扩散的特征,应用传统DWI评估并不准确.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能够感知水分子非高斯分布的行为特征,为拟合信号衰减曲线提供了一种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重要参数Kapp,该参数可反映细胞细微结构的异质性、不规则性及组织细胞界面数,更能反映组织细胞中水分子扩散的真实情况.
-
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电子顺磁共振观察
采用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等氧自由基清除剂,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研究,已有文献[1]报道,从而间接证明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氧自由基介导的[2].笔者应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对大鼠腹壁岛状皮瓣在缺血再灌注后所产生的氧自由基进行了直接检测[3].报告如下.
-
磁共振技术对脂肪性肝病诊断的新进展研究
脂肪肝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其病理过程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4步.其中,单纯性脂肪肝的预后效果较好,而脂肪性肝炎则仍有可能发展为肝癌、肝衰竭等,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发现、早治疗脂肪肝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拟从肝脏脂肪含量、脂肪肝炎症、脂肪肝纤维化3个方面出发,阐述磁共振(MRI)技术在脂肪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
论磁共振检查技术在膝关节外伤检查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通过对115例外伤性膝关节磁共振检查的综合技术分析,并对其主要影响图像的技术参数在检查中的合理运用进行探讨,根据不同病变在检查中的显示特点,找出佳的图像检查技术组合,使之病变能在检查中达到佳的显示效果,从而为临床提供强有力的影像诊断依据,并充分发挥磁共振技术在外伤性膝关节病变检查中的优势.
-
论磁共振技术在颅内病变检查的重要地位
目的:通过用磁共振技术对颅内病变进行多方位任一角度的切面成像以及利用与X线截然不同的成像原理,采用特殊的成像序列,使颅内病变的形态,位置和病变性质更能准确的显示和诊断.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115例,有X线CT资料者60例,无任何检查资料者55例、检查前常规清除头部影响病变检查的一切金属物品,然后仰卧于检查床上,定位线对准眉间联线中点,如重点检查垂体、脑干、小脑部位则中线下移至眼眶联线,以保证检查部位位于线圈中心,使采集到的信号不被衰减,颅内病变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根据不同病变取不同方位的切面图像,并采用不同的层间层厚、以及特殊的拼接对比技术进行图像组合,以利于对病变的全面显示与了解.结果:本组病例中,三个方位同时显示病变者45例,二个方位显示病变者13例,一个方位显示病变者36例,60例X线CT检查患者中,重新进行病变定位和纠正病变所在位置者21例,排除病变者5例,发现病变者4例,脑积水查出原因者8例.讨论:长期以来,颅内病变主要靠X线摄影所得图像来完成检查,由于密度的差异因素以及摄影条件应用的复杂性、和暗室技术人体个体差异的综合因素的影响,颅内有无病变主要靠间接X线征象来判断,如颅内骨质的吸收破坏和颅内压的改变等,其颅病变根本无法直接显示和了解,CT技术出现并应用颅内病变后,由于具有很高的分辨力,所以在CT图像中其病变的形态、位置、性质都能部分的了解,但由于只有一个横断切面的图像要全面的了解病变仍很困难,当磁共振技术应用于颅内病变时,由于其独特的成像原理和多方位任一角度的切面成像,使其在颅内病变检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颅内病变的显示以及病变性质都能作出准确的答复.
关键词: 磁共振技术 多方位任一角度切面成像 颅内病变检查重要地位 -
探讨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究并讨论磁共振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曾于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当作本实验中的观察组;另外选择同等数量的健康人员当作对照组;保证两组患者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外其他方面都相同,形成对照.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CT以及磁共振,并且完成诊断结果的分析.结果:观察组CT的检查异常率为7.5%,磁共振异常率为15%,观察组患者在CT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早期病变诊断异常率为47.5%,磁共振异常率为92.5%.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中,CT以及磁共振都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而且CT与磁共振的联合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更加明显,对于及时发现感染症状、及早做出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
磁共振技术在癫痫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癫痫是一种颅内神经元高度异常同步放电引起患者脑功能损伤的临床综合征.磁共振技术已成为除脑电图外首选的检查方法.目前,常规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及扩散张量成像、波谱成像、灌注成像、脑功能成像等新技术在癫痫中已广泛研究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来各种磁共振技术在癫痫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MRI技术对高原人群颅脑脱髓鞘疾病回顾性研究
目的 研究高原地区,脱髓鞘疾病与中老年人疾病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所有接受过磁共振头部扫描的病人进行评估,确诊出40位脱髓鞘疾病患者,并对大脑7个部位的脱髓鞘疾病按严重性分4级打分,统计临床数据,后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在40例患者中,出现在大脑半球、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和脑室前后角的脑白质损伤频率多,分别占总量的50%、67.5%、77.5%和87.5%.脑白质损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1岁,这比世界其他地区都有明显的提前.男性患者将近是女性患者的3倍(29:11).年龄、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收缩压、脑梗塞与脑白质损伤正相关(P<0.05).结论 对于高海拔地区,有效控制高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于减少颅脑脱髓鞘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脱髓鞘 磁共振技术 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西藏 -
研究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磁共振技术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共计8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分别使用磁共振技术检查和X线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式下的检查结果.结果:除却软骨下赘骨、软骨下囊变、关节面不平检查无差异(P>0.05),磁共振技术检查在半月板变性、关节软骨损伤、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等结果均优于X线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技术应用在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较好,准确度更高,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应用.
-
磁共振技术对脂肪性肝病诊断的进展
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磁共振在诊断脂肪性肝病方面的进展,从肝脏脂肪含量、脂肪肝炎症、脂肪肝纤维化三个角度出发,对磁共振的诊断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
探究磁共振技术在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磁共振技术在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DAI组23例和非典型DAI组25例,给予液体衰减反转序列(FLAIR)检查,选择25例健康人进行对照,对比结果差异.结果:非典型DAI组患者在间脑以下水平的病灶较DAI组要少;对比对照组,DAI组与非典型DAI组患者的NAA/Cr以及Cho/Cr与压部、基底节部位等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应用磁共振技术对于非典型DAI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 磁共振技术 非典型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价值 -
磁共振技术与关节镜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技术与关节镜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2015年9月至2016年我院接收的8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使用磁共振技术诊断.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同时跟踪随访患者一年,以了解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总的检出率为77.5%,观察组患者总检出率为97.5%,两组患者总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而在统计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韧带损伤检出率的时候,同样显示观察组患者检出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磁共振技术与关节镜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相对而言磁共振技术捡出率更高,临床用用价值更高.
-
磁共振技术与关节镜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探讨磁共振技术与关节镜在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5年9月—21016年9月接收的100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并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情况,对照组患者使用关节镜,而观察组患者应用磁共振技术加以诊断.并跟踪随访所有患者一年的时间,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损伤检出率,对照组和观察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检出诊断方法检出膝关节韧带损伤情况时,观察组患者检出的总损伤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对比,利用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程度效果更显著,可推广性使用.
-
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并比较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在股骨头坏死诊断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有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共计纳入本研究98例患者.对所有患者在进行临床病理学诊断之前均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98例患者经过CT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85例,经过磁共振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患者92例,两组比较,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T诊断,但是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对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采用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是两种有效的诊断技术,它们能够分别对患者的不同病理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相对来说各有各自的检查特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两种检测技术共同诊断,能更好提高临床诊断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