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数字骨科技术微创经皮内固定治疗年轻人锁骨中段骨折38例

    作者:崔华;陆建华;黄永刚;钱卫伦;朱春华

    目的:探讨对年轻人锁骨中段骨折应用数字骨科技术微创精准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对38例年轻人锁骨中段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患侧锁骨术前CT扫描,Minics10.0软件三维重建,3D打印锁骨模板并术前钢板塑形虚拟手术.术中闭合复位骨折,设计微创插入小切口并经皮锁钉固定精准治疗.评估手术时间和术后随访分析骨折愈合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2.3±10.4分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随访6~12月无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肩关节功能Mallet评分15分.结论:对年轻人锁骨中段骨折应用数字骨科技术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微创精准,骨折端血供侵袭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少,骨折愈合快,无显著并发症,手术切口设计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 CT重建技术及DASH量表在复杂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中的作用

    作者:黄晓涛;何广友;夏佳文;陈建文

    目的:探讨CT重建技术和DASH量表在复杂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对于2013年4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本院住院的20例复杂腕关节损伤患者,伤后采用常规查普通X线检查,经初期筛选后再行腕关节 CT重建。治疗后2、12月复查腕部X线及CT重建,观察骨折及肌肉损伤愈合情况。患者腕关节自功能评价采用DASH问卷调查表。结果20例腕关节外伤共发现骨折、脱位或伴软组织损伤共27处,而普通X线仅发现18处,9处漏诊病变终经腕部CT重建确诊。治疗后2月影像学检查示软组织稍肿胀,骨折线周缘骨痂形成。治疗后1年示骨折愈合可,损伤软组织恢复正常。治疗前DASH评分值平均为(37.05±2.14),治疗后2月DASH评分值平均为(34.70±2.70),治疗后1年DASH评分值平均为(4.40±1.19)。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CT重建技术在复杂腕关节损伤的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DASH表为判断评估腕关节损伤及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之一。

  • 基于统计迭代投影估计的低剂量CT重建方法

    作者:黎晖;陈阳;鲍旭东

    本研究在投影(sinogram space)建立统计模型,采用不同于传统泊松模型的信号相关高斯噪声模型,迭代实现小化能量函数,得到理想的投影估计值后,再用滤波反投影(FBP)快速实现Radon反变换.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噪声并保持了一定的分辨率.

  • 先天性肩胛骨高位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附12例报告)

    作者:林新印;陈亚玲

    先天性肩胛高位症,亦称sprengel畸形,或肩胛骨下降不全,为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作者收集1978~2001年间我院影像中心接诊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 CT扫描重建在跟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蒋迪华;陈金洪;蓝国华

    跟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解剖结构复杂,诊治难度大,诊断不确切而致处理失当易造成长期病残,因此术前正确的诊断和分型十分重要.作者自1998年7月~2004年1月对58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CT扫描和重建处理,为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现总结报告如下.

  • 三维超声与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在正常人眶内段视神经的参数测量及对比研究

    作者:刘银龙;吴刚;孔莎;罗帅伟;朱丽敏

    目的 探讨正常人视神经的形态及特征,对比三维超声和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方法测量的正常人眶内段视神经的参数.方法 2015-06—2017-12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行颅脑CT检查的24~65岁的成年人102人102眼,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后对眶内段视神经重建,并对上述102眼做三维超声眶内段视神经成像,在超声图像和CT图像上分别测量距球后视神经起始部3、6、9、12 m m处视神经横断面长径、短径及面积,分析随着距视神经起始部距离的延长上述视神经参数的变化,并分析两种成像方式下测量的上述视神经参数是否有差异.结果 CT扫描重建后获得的各位点间视神经横断面的长径、短径及面积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218、213.814、239.987,均P=0.001).三维超声成像获得的上述参数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237.325、219.763、250.362,均P=0.001).CT扫描重建与三维超声成像两种方式均发现随着距球后视神经起始部的增大,视神经逐渐变细.CT扫描重建与三维超声成像获得的距球后视神经起始部3、6、9、12 mm处视神经横断面长径分别为(6.13±0.39)/(6.38±0.32)、(5.35±0.45)/(5.65±0.37)、(5.10±0.39)/(5.01±0.31)、(4.78±0.43)/(4.65±0.27)mm;短径分别为(5.52±0.47)/(5.65±0.37)、(4.89±0.43)/(4.95±0.29)、(4.59±0.34)/(4.47±0.31)、(4.36士0.29)/(4.35±0.37)mm;面积分别为(27.28±3.82)/(27.49±4.12)、(22.13±3.24)/(23.08±3.73)、(19.24±2.81)/(18.54±2.65)、(17.13±2.67)/(17.43±3.07)mm2,上述两种方式获得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与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重建均可用于研究眶内段视神经,可为诊断眶内段视神经病变提供帮助.

  • 优化胸腹部联合CT扫描技术在急性创伤中的应用

    作者:张义兰;汪训木

    胸腹部复合外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螺旋CT扫描是高效快速的检查方法,常规的胸、腹部CT扫描,因呼吸方式不同,为获取质量稳定的图像,常规采取两次定位后扫描,对急诊胸腹部联合外伤患者的检查,需要快速完成胸、腹部的扫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现就搜集的胸腹部复合外伤病例联合扫描技术特点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 泪道系统CT重建在临床中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海红;孙广滨;萧毅;张速勤;吴静娴;温武;郑宏良;刘锋;李兆基

    随着鼻内镜在国内的广泛普及,鼻内镜外科和鼻眼相关科学得到不断发展,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术中造口部位的准确性及大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CT断层二维图像进行器官和组织的三维重建,对正常志愿者10例共20侧泪道系统的影像进行测量,从而为术者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泪囊 鼻泪管 CT重建
  • 三维CT重建辅助胸椎椎弓根钉置入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子文;谢楚海;黄彦;黄文铎

    目的 探讨三维CT重建辅助技术在胸椎椎弓根钉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四具胸椎标本(T1~T12),CT扫描后行三维重建,测量各具标本胸椎解剖数值及三维重建后椎弓根进钉点各定位数据.将4具胸椎标本分为两组,由同一位具有一定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骨外科医师分别以徒手法及根据三维重建后定位数据指导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性.结果 导航模板法和徒手法各置入96枚螺钉.对两种方法的置钉准确率及风险螺钉发生率进行比较,三维CT重建辅助下的置钉准确率高于徒手法,风险螺钉发生率低于徒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三维CT重建辅助下胸椎椎弓根各解剖参数量化后,置钉准确率高,为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枢椎椎弓根狭部形态学观察

    作者:袁峰;李江山;徐凯;张志明;杨惠林

    目的:确定枢椎椎弓根的狭窄部位并观察其内部结构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32例经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扫描的成人图像.扫描完成后行内插重建为层厚0.625mm、层距0.3mm,在ADW4.2软件上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在椎弓根狭部复合体内倾中轴线做内倾纵向切面,于纵向切而上确定椎弓根上倾中轴线,沿该上倾中轴线做上倾斜向切面,在该上倾斜面上的狭窄部作垂直切面即椎弓根的狭窄部位.结果:如果不考虑上关节突皮质骨,典型椎弓狭部的皮质骨轮廓形状近似钩状,钩身为椎弓狭部的内侧壁,钩尖为椎弓狭部的外侧壁部分,髓腔形状多呈竖置的椭贺形,内侧壁厚度(2.4±0.53)mm明显大于外侧皮质骨厚度(1.2±0.76)mm.椎弓狭部上方骨皮质厚度(2.7±0.76)mm明显小于下方部骨皮质厚度(3.2±0.92)mm,P<0.01.结论:椎弓狭部中段的外侧皮质骨厚度呈菲薄样,经椎弓根狭部复合体螺钉的方向以偏内偏上的安全系数高;对于国人来讲,枢椎的椎弓根内固定螺钉直径多以3~3.5 mm较为合适.

  • 低剂量CT的加权总变差重建算法

    作者:彭彬彬;随力;黄思佳

    针对稀疏投影角度的CT图像重建问题,结合压缩感知理论,提出基于加权迭代支持检测的分块代数重建算法,以较少的投影角度重建出理想的CT图像.首先,针对传统的代数重建技术计算量大、收敛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分块代数重建算法;其次,传统的小总变差模型会引起图像过度平滑及纹理细节模糊等问题,对此提出一种小加权总变差算法,即加权迭代支持检测算法,并建立加权迭代支持检测模型;后,分块代数重建技术与加权迭代支持检测模型交替迭代,使重建结果趋于收敛.本文采用经典的Shepp-Logan体模及实际的脑部CT切片进行重建,以均方根误差作为重建图像的质量评判标准,并与其他重建算法的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在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后,基于本文算法的重建图像更贴近原始图像,而且比其他算法更早收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重建质量及收敛速度上都优于其他对比算法.

  • 多层螺旋CT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庄志雄;许新明;曹欣荔;欧忠耿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用西门子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按照胸部常规扫描条件对56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扫描,运用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与X胸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6例患者确诊共有肋骨骨折231处,X胸片确诊肋骨骨折147处(占63.6%), CT重建确诊212处(占91.7%),CT薄层结合三维重建确诊231处(占10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在进行三维重建,可以在图像上清晰显示肋软骨折及骨折线,为骨折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CT功能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凤永;王茂强;樊庆胜;段峰;王志军;宋鹏

    目的 评价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旋转3D-CT功能的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我院行介入治疗的278例患者使用INNOVA 3100平板数字减影机行旋转3D-CT血管造影检查,使用AW4.3-04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INNOVA CT重建.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影像学分析,并与临床效果比较.结果 278例患者中,显示脑动脉瘤情况54例,脑动静脉畸形情况25例,评估栓塞效果27例,了解颅内情况24例;清晰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57例,在行栓塞治疗后评估栓塞效果是否达到完全栓塞24例,但旋转血管造影对肿瘤微小少血供病灶显示不好11例:观察血管病变58例,评估支架在血管内的状况21例;观察胆道病变5例;观察介入治疗中有无出血等并发症25例.结论 INNOVA 3100型数字平板血管造影仪具有三维成像和断层成像功能.可行血管造影CT检查,同时获得CT和血管造影图像,易于显示异常血管和病变组织,提供全面的解剖信息,利于介人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检验治疗效果,判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 三维CT重建应用于个体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

    作者:鞠玉亮;管士伟;高建伟;魏开斌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个体化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研究两者的有机结合点,为进行标准化个体化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2014年5月入组的72例中重度膝骨性关节炎病例行双下肢全长CT扫描并三维建模,获取关键角度和截骨数据,制定个体化截骨方案,获得佳下肢力线和截骨参数,将术前所得数据付诸手术操作中,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2周获取下肢力线角与标准角度的偏差度数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 HSS)数据,计算优良率。结果术后患者的下肢力线接近理想力线,术前下肢力线角与标准角偏差度数为8.1482°±1.5957°,术后下肢力线角与标准角偏差度数为1.0627°±0.6401°,术前术后偏差度数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t=13.6683,P=0.039),具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HSS评分较高,由术前的(49.6±6.1)分提高到术后2周的(88.2±4.1)分,术后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41);根据术后HSS评分进行评价,优58例,良10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4%。结论术前三维重建膝关节,测量重要参数并制定术前规划,能够减少手术误差,提高手术精度,有助于正确重建下肢力线、准确定位截骨和植入假体,为实现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个体化和标准化提供临床依据。

  • 多层球状物角度稀疏投影CT重建仿真研究

    作者:夏惊涛;王群书;李斌康;黑东炜;盛亮;马继明;魏福利;马戈

    本文主要针对高密度差多层球状物体的角度稀疏投影CT重建问题,进行基于FBP算法的仿真研究.参考特殊工件材料结构特征设计建立检测对象模型,采用C++语言开发完成平行束圆周扫描FBP重建仿真软件平台.分别采用直接补零和紧邻填充两种方法补全缺失的稀疏投影数据,并进行仿真重建和比较分析.对重建图像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基于边缘和区域的增强处理方法研究,使缺陷特征得以凸显.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可为具有类似特征的CT无损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 扇束CT中短扫描方式下数据重排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作者:马晨欣;闫镔;江桦

    根据平行束和扇束CT中的主要重建机制与原理,阐述了两种算法在计算机上的实现方法和特点.传统扇束CT通常采用的是基于一周360°的全扫描方式,为了加快扫描速度,提高重建效率,在分析了扇束和平行束在几何上的关联性后,介绍一种不完全角度的扫描方式--短扫描,以及应用于该种扫描方式下的数据重排技术,并完成了算法的实现.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改进后的算法在速度上得到显著提高.

  • 多视角投影重建算法综述

    作者:段新辉;张丽;陈志强;程建平

    本文主要论述了多视角投影重建的主要方法和思路.多视角问题是不完全投影数据重建的一个特例,也就是投影角度数远小于正常投影角度数的重建问题,比如正常投影数的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所以也被称作稀松投影或者少量投影重建问题.由于问题的相似性,一些多视角投影重建的方法和思路来源于有限角度投影重建问题.多视角投影重建断层图像的算法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基于投影数据恢复的方法,如通过插值、空间变换迭代等方法补全投影数据,另一种是通过在迭代过程对重建的图像加以限制,如先验条件、TV约束等.

  • CT重建中投影矩阵模型研究综述

    作者:陈建林;闫镔;李磊;席晓琦;王林元

    CT重建算法中,投影矩阵反映探测器上的投影与重建物体的关系,其模型刻画对于重建速度和精度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介绍目前投影矩阵研究现状,着重分析投影矩阵系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快速计算正投影和反投影的方法,并总结了目前投影矩阵模型的性能和发展.

    关键词: CT重建 投影矩阵
  • 锥束CT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胡海峰;张丽;陈志强;李亮;吴宏新;李颖超

    将锥束CT应用于口腔部位的三维成像,是近年来CT研究人员和口腔医生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特别是随着牙齿种植技术的兴起,利用CBCT进行牙齿种植计划和手术导板的设计已成为一项新的研究方向.本文综述了口腔CBCT的成像原理和临床应用,比较了CBCT与传统CT在口腔成像中的特点,并总结了当前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热点,供相关的技术及医学研究人员参考.

  • 一种改进的基于原始投影数据的CT硬化校正方法

    作者:连亚琴;张斌;潘晋孝

    在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中,X射线能谱的多色性将导致重建图像出现杯状伪迹,降低成像图像的质量.为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本文研究了一种校正X射线多色性产牛硬化现象的方法.针对噪声多集中在高频部分的特点,先将投影数据分成高低频段,然后基于射线硬化的物理属性,采用本文研究的硬化校正方法对低频部分作校正,再和高频部分进行相加,并采用实验系统对其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

    关键词: 硬化 投影 校正 CT重建
45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