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硝西泮与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临床观察

    作者:白晓雷;白晓光;刘翠美;任清涛

    目的:评价氯硝西泮与丙戊酸钠对锂盐治疗无效的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2-R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硝西泮组和丙戊酸钠组,治疗6周.使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氯硝西泮与丙戊酸钠均能有效减轻躁狂症状,疗效相近,丙戊酸钠起效时间迟于氯硝西泮.氯硝西泮的副反应主要为头晕、嗜睡、乏力、共济失调等,而丙戊酸钠的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震颤多见.结论:氯硝西泮与丙戊酸钠均可用于锂盐治疗无效的躁狂发作.

  • 富马酸喹硫平与碳酸锂合并齐拉西酮治疗躁狂发作状态的效果比较

    作者:李志满

    目的:观察单独使用抗精神病药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状态、躁狂发作和复发性躁狂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人院1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单纯口服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按正常剂量给予受治者口服治疗量和维持量.对照组以碳酸锂口服为主,根据患者有无精神病性症状而加服齐拉西酮等抗精神病药.定时测定血锂含量.采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于治疗前、1周末、2周末和4周末评分,并进行两组比较.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的疗效指数项(EI)”于第4周末进行两组效果评定.结果:观察组83例患者的BRMS降分率除1周末与治疗前比较缓慢(<25%),且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P<0.05),第2、4周末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CG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亦无差异,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用单独口服富马酸喹硫平治疗躁狂发作疗效与碳酸锂合并齐拉西酮相同,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值得临床推广.

  • 喹硫平与丙戊酸镁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胜利;孙丽华;韩雪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依从性.方法:将10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喹硫平与丙戊酸镁治疗,疗程为8周.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喹硫平组BRMS分值明显下降(基线为32±7;第8周5±2);丙戊酸镁组BRMS分值也明显下降(基线为31±7;第8周6±2).喹硫平组与丙戊酸镁组从第2周BRMS分值下降都比较明显,疗效无显著性差异(t=2.875,P>0.05);第8周末喹硫平组临床痊愈率为52%,丙戊酸镁组临床痊愈率为50%,(x2=1.357,P>0.05)未见明显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在用药早期出现.喹硫平组随着治疗延续而逐渐耐受,临床脱落率为8%,而丙戊酸镁组随着剂量增高而上述症状加重,临床脱落率为18%,两组脱落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喹硫平与丙戊酸镁对双相躁狂发作皆有较好疗效,疗效相当.喹硫平治疗依从性更高.

  • 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作者:廖更生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氯氮平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喹硫平治疗组,另一组为氯氮平治疗组,治疗6周,用BRMS,CAS,CGI,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未喹硫平组显效率78%,总有效率92%,氯氮平组有效率94%,显效率82%.两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喹硫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结论:喹硫平治疗躁狂发作与氯氮平疗效相当,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利培酮和氯丙嗪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120例的对照研究

    作者:胡林云;崔明;宋红梅;韩从社;李祥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丙嗪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60例)和氯丙嗪组(60例),观察8周.在治疗前、治疗第1、2、4、8周末分别进行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锂浓度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BRM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同期两组之间的BRM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有效率90%,氯丙嗪组有效率8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利培酮组较氯丙嗪组少而轻,差异明显(P<0.05).结论:利培酮和氯丙嗪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相当,但前者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 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对首发躁狂患者体质量及瘦素的影响

    作者:金建烽;严清章;巢亚琴;刘邦令;丁睿鹰;顾军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对躁狂患者体质量及瘦素的影响.方法:80例未经药物治疗的首发躁狂患者,随机分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治疗组各40例.于治疗前,治疗2、4、6、8周,分别测定体重、瘦素.结果:(1)丙戊酸钠组体重、瘦素分别于治疗4,6周开始增高(均P<0.05);卡马西平组体重、瘦素则于治疗6周、8周开始增高(均P<0.05).(2)丙戊酸钠组治疗6周时的体重变化值,8周时的体重、瘦素变化值均高于卡马西平组(均P<0.05).(3)治疗8周时,丙戊酸钠组有55%的患者体重显著增加,高于卡马西平组的32.5%(P<0.05).(4)治疗6、8周时,丙戊酸钠组的体重、瘦素的变化值间有正相关(r=0.337、0.386,均P<0.05).结论: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均可引起体重及瘦素的增高,但以丙戊酸钠更为显著.

  • 狂息宁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作者:高伟博;葛茂宏;朱建平;毕崇波;赵永红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汤剂狂息宁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狂息宁合并碳酸锂(研究组)和单用碳酸锂(对照组)各60例,观察治疗6周,采用躁狂量表(BRM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的第2、4、6周末,研究组、对照组BRM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在第1、2周末减分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第6周末减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程度较轻,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狂息宁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疗效肯定、副反应较轻、安全性及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春湖;鲁丽娅

    目的:评价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23例符合CCMD-Ⅲ中躁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丙戊酸钠治疗4~6周的研究,其剂量为0.4~1.4g/d.分别以BRMS、CGI评定疗效和疗效指数,以TESS评定副反应,以TESS总评B项分评定痛苦程度和耐受性.结果:丙戊酸钠总有效率64%,显效率56%;副反应发生率32%(有3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退出);平均疗效指数(1.12±0.38);总评B项分接近2分(呈中度痛苦).结论: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不失为一种有效药物,但临床实用性不甚满意,不宜作为首选药物.

  • 以躁狂发作为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道

    作者:阮晓晶;周芳珍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2岁,因易激惹、兴奋话多、言语夸大、行为杂乱等1月余.于2012年11月10日12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在无诱因情况下出现兴奋话多,见人就打招呼,言语夸大,讲她做过很多大事情,赚到很多钱,讲她很有能力很会做生意.家人不顺从她的要求时则大发脾气,指挥家人做事,如果不满足她的要求则破口大骂;到处借钱,乱花钱,做事有始无终.

  • 丙戊酸镁缓释片单用与和喹硫平伍用治疗老年躁狂发作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尚荣;王晓慧;张进岭

    目的:探讨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解放军第261医院,住院符合国际疾病分类-10(ICD-10)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诊断的46例患者,年龄60~78岁。46例符合ICD-10躁狂发作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组(研究组)和单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对照组)。治疗6周,应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治疗意外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每组BRMS总分都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总分及因子分言语/吵闹、睡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和丙戊酸镁缓释片伍用治疗老年躁狂发作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特别是在治疗初期(2周末)能更好的控制兴奋症状和改善睡眠。

  • 脑膜瘤误诊为双相障碍一例

    作者:崔拥军;刘广芳;郝国建;冯志起

    患者,女,60岁,主因间断兴奋、话多、活动多;情绪低落、自杀行为20个月,于2007年8月13日入我院.20个月前其母病重后,患者出现兴奋、言语夸大、动作增多、自我感觉良好、夜眠减少.在当地诊断为躁狂发作,服用利培酮口服液2 mg/d治疗1个月症状消失,但劳动能力下降.

  •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及维持期药物治疗的证据及应用

    作者:Keming Gao;方芳;JosephR.Calabrese;汪作为

    双相障碍因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复杂、误漏诊多、治疗困难而受到广泛关注[1].即使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双相障碍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往往发展为慢性情感性精神疾病,从而引起患者显著的精神痛苦和功能缺陷.这类慢性精神疾患带来的临床挑战不仅包括对急性轻躁狂/躁狂、双相抑郁和混合发作的及时有效治疗,而且包括对复发的有效预防和功能恢复的全面促进.因此,寻求合适的药物以控制轻躁狂/躁狂和(或)抑郁症状并预防复发,是减少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 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林雁;谢光荣

    由于儿童双相情感障碍(以下简称情感障碍)的症状受发育性因素影响,症状易重叠于其他儿童期障碍等原因,常给儿童精神科医师对其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易导致漏诊和误诊[1,2].然而,据报道,在情感障碍患者中有20%~54%首次发病在青少年期,有近10%的病例在12岁以前就已起病[2,3],故儿童情感障碍已并非罕见.为此,我们就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流行病学1.患病率: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与研究方法不一,致使报道的患病率也颇不一致,但大多数的意见认为其患病率至少不低于成人[1,2,4].Carlson在对14~16岁青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躁狂发作的终身患病率可自0.6%至13.3%,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在于,未应用统一的时间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3];Lewinsohn调查了14~18岁的在校学生发现,情感障碍终身患病率为1%,但还有5.7%的学生有阈值下症状[1];Bochereau等[5]报道青少年躁郁症的患病率为1%.

  • 碳酸锂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金卫东;陈震;陈炯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心境稳定剂联合抗精神病药是针对大多数躁狂发作治疗的即定方案,即便如此联合治疗,也难以使一定比例的患者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在很多国家的双相障碍的治疗指南中,都提到了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应用的问题,其中碳酸锂与丙戊酸钠的联合为常见[1].这样的联合在临床效应、不良反应及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如何,已引起专科医生的关注,故十分有必要对此加以分析及评价.

  • 情感障碍患者血浆孤啡肽含量的初步研究

    作者:王丽娜;刘兰芬;杨晓东;刘同洲;张敬悬

    探讨血浆孤啡肽(OFQ)含量与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对象共71例,均为山东省精神卫牛中心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分别符合美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DSM-Ⅳ)的重性抑郁障碍、双相Ⅱ型障碍抑郁发作和双相Ⅰ型障碍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相抑郁组24例(男11例,女13例),双相抑郁组21例(男9例,女12例),双相躁狂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单相抑郁组、双相抑郁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总分≥20分,双相躁狂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总分≥6分.排除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及物质滥用、依赖者.对照组31名(于2008年1月筛选自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健康职工及家属,男15名,女16名).所有研究对象年龄18~65岁,入组前征得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重视从抑郁障碍中识别双相抑郁

    作者:刘铁榜;杨海晨;沈其杰

    明确区分单相抑郁(即反复发作抑郁症)和双相抑郁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为,二者的治疗不同.若诊断为单相抑郁,通常应予抗抑郁剂;但若为双相抑郁,标准治疗应是心境稳定剂,不恰当地使用抗抑郁剂容易导致由抑郁转为躁狂相(以下简称转相)而使病情恶化.在临床上,双相抑郁的误诊及漏诊问题十分突出.国外资料显示,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者多达40%,平均误诊时间长达7.5年,约1/3的患者因未使用心境稳定剂而影响疗效[1];37%的患者甚至在其出现首次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后仍被误诊为单相抑郁[2].国内是否如此虽尚不清楚,但国外教训值得汲取.

  • 双相障碍不同临床相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的对照研究

    作者:郭丽阳;纪翠;马青艳;范雅娟;冯俊芹;陈策;陈云春;高成阁;朱峰;马现仓;王崴

    目的 探讨双相障碍患者及其不同临床发作相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方法 纳入双相障碍患者31例(病例组),其中躁狂发作19例(躁狂组)、抑郁发作12例(抑郁组),健康对照者28名(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及饮食情况,并采集粪便标本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应用16S rRNA测序技术获得组间肠道菌群多样性.使用QIIME软件计算各组物种Alpha多样性的指数(物种信息指数、香浓指数、辛普森均匀度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通过LEfSe软件应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进行组间差异物种筛选.结果 各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及饮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比较:病例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在物种信息指数(312.0±71.0与229.3±38.6,t=5.475)、香浓指数(4.9±0.8与3.7±0.9,t=5.747)、辛普森均匀度指数(0.9±0.1与0.8±0.1,t=4.446)、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23.7±4.6与20.2±5.2,t=2.715)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尤以躁狂组升高显著.肠道菌群丰度分布:病例组部分菌群在纲、科、属等级的相对丰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病例组和躁狂组拟杆菌目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抑郁组在普通拟杆菌种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躁狂组在大肠埃希菌种及青春双歧杆菌种的相对丰度均较抑郁组显著升高;抑郁组在粪便厚壁菌种的相对丰度较躁狂组显著升高(LDA值>4,P<0.05).结论 双相障碍不同临床发作相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菌群构成及相对丰度在不同分类水平上均发生改变.

  •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治疗

    作者:梅其一

    双相躁狂是双相障碍的一种发作形式.通常表现为心境高涨或易激惹,并伴有精力和行为的变化,常反复发作,但通过正确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恢复健康.

  • 双相障碍是否为常见病

    作者:张明园

    双相情感障碍是不是常见病,这个问题不容易用几句话讲清楚.国际公认的双相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估计为:有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Ⅰ型约为1%,与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相似;加上仅有轻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Ⅱ型为3%;再加上环性人格障碍为4%[1].据此,可以认为双相障碍是常见病.上述估计得到国际上多数流行病学研究的证据支持.

  • 重视综合性医院双相障碍的诊断问题

    作者:陆峥

    双相障碍是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是一种高致残、高负担的重性精神障碍,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通常是双相障碍患者首次就诊机构.据估计,在综合医院所有就诊人群中,双相障碍的比例约为10%左右,而在精神科门诊可达20~30%[1-4].在发达国家,双相障碍往往首诊于全科医师执业的基层医疗机构,所以他们强调要重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双相障碍的正确诊断问题.在我国,全科医学正在起步,患者常在综合医院的非精神科就诊,因此,更要强调综合医院中双相障碍的误诊和漏诊.

296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