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癌:早发现治愈几率大
近些年来,大家会发现身边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胃癌患者.的确,胃癌可谓消化道"第一杀手".其总体发病率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肿瘤,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近一半发生在中国.胃癌多见于男性,中国胃癌男女比例约为3~4:1.胃癌的发病随年龄增长迅速增加,多集中在55岁以上,仅5%的患者年龄小于30岁.
-
胃癌患者的中医健康管理临床实践
近5年来,本院在诊治胃癌患者的临床实践中,探索运用中医健康管理的方法,综合发挥现代医学、传统中医和健康管理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能够节约医疗费用,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观察
胃癌患者多数因为肿瘤的出血和梗阻,加上肿瘤的消耗,术前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由于手术应激,分解代谢增加,持续胃肠减压,且因较长时间不能进食,机体出现负氮平衡,明显影响术后患者的恢复,因此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是重要的治疗措施.研究发现,肠内营养(EN)在严重烧伤、重症急性胰腺炎等危重患者中比肠外营养(PN)更有优势,不仅提供人体全部营养需要和补充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还能有效地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缩短病程[1].本研究对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我院87例胃癌患者术后分别给予PN和EN,并观察其效果,现汇报如下.
-
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前治疗胃癌方法以外科治疗为主;而胃肠减压是胃癌根治术后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手术后用胃管将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进行持续的胃肠减压,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1,2]。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持续的胃肠减压不仅不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还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3]。故本研究选取本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分别采用持续负压引流和无负压自然引流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的首次排气时间、胃管留置的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现总结报告如下。
-
胃癌的综合治疗
近年来胃癌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除了早期胃癌在治疗病例中的构成比提高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强调了胃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本文对比分析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89例接受综合治疗和72例单纯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疗效,5年生存率综合治疗组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
-
鼻肠营养管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对胃肠生理功能和营养支持的研究的进步,以及药物的应用,针对胃癌术后吻合口瘘、胃瘫、胃瘘等并发症的治疗水平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病死率。近6年间我院及外院转入的胃癌手术病例中,发生吻合口瘘15例,胃瘫11例。我们应用胃镜下或X线监视下金属导丝引导放置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2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胃癌与D-二聚体含量的关系研究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酶降解交叉纤维链接产物的主要降解产物,因此是循环系统中纤维蛋白增多的一个重要指标.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许多临床状况下增加,如吸烟、老年、妊娠、外伤、感染、恶性肿瘤和其他[1].本研究旨在研究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分期的关系.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疗效比较
本文旨在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术后恢复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平均59.8岁;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20例,PN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60.7岁;早期胃癌4例,进展期胃癌21例.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术前营养状况、病变部位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外周血中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变化
我国患有胃癌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由于胃癌死亡的人数持续不降[1,2]。胃癌具有早期不易发现、病死数高等特点。虽然对于已经发现的胃癌患者可以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后易出现复发或转移[3]。提早发现和准确诊断胃癌,是现今医疗事业中急需解决的一项问题。对于胃癌的判断可以通过检验外周血中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 ERT )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癌胚抗原阳性患者的外周血中 hTERT 和 MMP‐7 mRNA 阳性率较低[4,5]。因此,我院就外周血中hTERT 及MMP‐7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
防胃癌,少吃腌制食品,胃部不适应及时检查
王亚农教授忠告:预防胃癌,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以下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1.有胃病史的人群;2.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40岁以上者;3.接受过胃部手术的人群;4.有直系亲属患胃癌的人群.王亚农教授建议:大部分胃癌患者的初期表现为有上腹部隐痛、胃口差、恶心、饱胀等不适症状.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
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在胃癌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6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提高,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相比实验组较差,组间差异明显,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营养支持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在胃癌患者护理中有较好效果,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根治术联合治疗胃癌患者的效果及复发率评价
目的 探讨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根治术联合治疗胃癌患者的效果及复发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组.根治术组选择常规根治术,介入化疗+根治术组选择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根治术联合治疗.分析手术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卡氏评分水平;复发率.结果 介入化疗+根治术组卡氏评分水平、手术住院时间、复发率和根治术组比较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实施胃动脉介入化疗栓塞与根治术联合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
-
胃癌患者应用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的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研究胃癌患者应用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及两种诊断方式的病理分型和癌细胞分化程度诊断准确率.结果 外科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诊断(P<0.05).外科病理诊断的Ⅱ型、Ⅲ型和Ⅳ型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P<0.05).外科病理诊断对分化不良性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胃镜活检,且胃镜活检的分化型癌细胞诊断率明显高于分化不良型(P<0.05).结论 胃镜活检在胃癌患者的诊断中准确率低于外科病理诊断,临床上可以将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诊断联合使用,从而提升胃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在胃癌患者围手术周期护理中予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法 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患者80例,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首次排便时间、接受住院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拔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手术中的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3天的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接受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输液时间、术后两周减轻体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9例(22.5%)显著低于对照组23例(57.5%),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癌患者在围手术周期护理过程中予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建议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
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结果:经过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能顺利接受下一步治疗.结论:只要加强对胃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就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渡过围术期,从而提高疗效.
-
胃癌患者营养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营养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肿瘤患者营养相关知识问卷对胃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胃癌患者营养相关知识得分(66.2±14.8)分,17个条目中知晓率在16.0%~72.3%之间;单因素分析显示,营养相关知识得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是否接受过营养知识宣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参照,OR=3.62)、居住地(以农村为参照OR=3.21)、医疗费支付方式(以自费为参照OR=4.12)、家庭人均月收入(以<1 000元为参照OR=2.99)及是否接受过营养知识宣教(以未接受过营养知识教育为参照OR=3.10)是影响胃癌患者营养相关知识水平的因素(P<0.01).结论:胃癌患者营养相关知识知晓水平较低,不同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费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及是否接受过营养知识宣教是影响因素,应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营养相关知识知晓水平.
-
老年胃癌54例临床分析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逐步倾向老龄化.因此,老年人胃癌的发病率也相应上升.近11年经手术治疗60岁以上胃癌患者54例,分析讨论如下.
-
晚期胃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的观察和护理
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对于晚期胃癌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全身化疗,2010年3月~2011年3月应用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32例,现将疗效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32例,均经病理或组织学证实.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6~75岁,平均66岁.初治17例,复治15例.
-
16排螺旋CT在胃癌诊断的应用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展缓慢,出现症状较晚,一旦进展后发展迅速,导致死亡率较高.胃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其中影像学检查是关键手段之一[1].近年来,CT对胃癌的检出率、对恶性肿瘤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有了较大提高,成为胃癌诊断不可替代的检查手段.选择41例胃癌患者,并经CT扫描,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16排螺旋CT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
胃癌的内镜下诊断与活检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胃癌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1],也是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对54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6~2010年收治胃癌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44~76岁,平均55±5岁.胃镜检查:采用Olympus GIF-V70型电子胃镜,描述胃癌的胃镜下表现:①以隆起性病变为主型,病变呈息肉状,甚至半球状、结节状、菜花状,表面不平,甚至出血,溃烂,覆污秽苔,活检质硬,或脆,出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