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方法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在胃癌根治术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何小建;柳刚;张晓兰;王雯;张志坚;林克荣;李达周;王蓉;刘建强;林五连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注射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福州总医院行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于术前24 h在肿瘤周围黏膜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B组先行黏膜下生理盐水注射,待黏膜抬起后于原注射点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操作过程由5位高年资医师和3位低年资医师完成.比较两组淋巴结检获情况、黑染情况、检出时间及转移率.结果 共纳入患者248例,A组和B组分别1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检出淋巴结2975枚,B组检出3855枚,A组平均淋巴结检出数量少于B组[(23.9±7.9)枚比(31.1±3.6)枚,P=0.00].A组黑染淋巴结检出率为71.3%(2121/2975),低于B组的78.1%(3011/3855,P=0.00).两组淋巴结检出时间[(24.3±5.7)min比(23.5±6.2)min]、微小淋巴结检出率(33.1%比34.9%)、淋巴结转移率(27.3%比2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年资医师组淋巴结检出数目[(16.9± 4.0)枚比(30.1±3.7)枚]、淋巴结黑染率(61.3%比77.2%)均低于B组低年资医师(P<0.05),两组高年资医师淋巴结检出数目[(31.1±3.3)枚比(31.5±3.5)枚]、淋巴结黑染率(76.8%比7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年资医师胃镜下先行黏膜下生理盐水注射后行纳米碳标记,有助于提高胃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检获数目及淋巴结黑染率.

  • 纳米炭示踪肢端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

    作者:游小龙;陈雯;柴国生;胡崇萌

    目的 探讨纳米炭示踪肢端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肢端及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手术治疗的患者,Breslow厚度均>1 mm或原发灶术后病理T分期T2~4.采用区域影像学提示无淋巴结肿大和有淋巴结肿大,分为前哨淋巴结冰冻活检组和直接清扫组.纳米炭淋巴示踪组患者在距肿瘤周缘0.5 ~1.0cm处选择3、6、9或12点处缓慢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比较两组术后标本中淋巴结清扫数及转移度,分析前哨淋巴示踪与区域淋巴结清扫重要意义.结果 共收集35例患者,其中前哨淋巴示踪冰冻活检组19例,3例前哨淋巴结阳性,阳性率15.8%;直接清扫组16例,14例有区域淋巴结转移,2例反应性增生.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肢端及皮肤黑色素瘤中是一种可靠的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及其微转移检测

    作者:张敏;谭最;菅志远;江斌;兰明银;曾少波;李恒;王耕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及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大肠癌患者采用亚甲蓝染法淋巴结示踪,寻找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切除后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2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与前期直接行淋巴结清扫的60例患者对比. 结果:60例中可识别前哨淋巴结者54例,检出率为90.0%,高于前期直接清扫组的24例(40%)(P<0.05);其中常规HE染色检出36例阳性,18例前哨淋巴结阴性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例检出有微转移灶,其阳性率大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亚甲蓝和细胞角蛋白20进行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优于单用其中一种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方法;前哨淋巴结定位和微转移的检测对大肠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意义

    作者:杨斌;李英儒;温润龙;江志鹏;张育超;赖东明;陈双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淋巴示踪组和未示踪组。淋巴示踪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距肿瘤周缘0.5~1.0 cm处选择4~6点分别缓慢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比较两组术后标本中淋巴结清扫数及转移度,分析淋巴示踪组淋巴结黑染与转移的关系。结果共收集65例患者,其中淋巴示踪组34例,未示踪组31例。淋巴示踪组淋巴结清扫数显著高于未示踪组[(22.3±4.2)枚比(15.4±3.5)枚, P<0.05]。淋巴示踪组和未示踪组分别共清扫淋巴结725枚和478枚,其中淋巴示踪组清扫的淋巴结中直径小于5 mm者占4.6%(33/725),显著高于未示踪组[2.0%(10/478),P=0.025]。淋巴示踪组淋巴结黑染度为56.8%(412/725)。黑染淋巴结的转移度为28.6%(118/412),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的转移度[19.5%(61/313),P=0.005]。结论腹腔镜下纳米碳淋巴示踪技术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特别是对于直径小于5 mm的淋巴结;经淋巴示踪出现黑染的淋巴结出现转移的可能性更大。

  • 胃癌转移淋巴结评估手段的研究现状及远景

    作者:涂敏;朱振舒;时林森;蒋锡群;汪灏;管文贤

    准确判断胃癌转移淋巴结是精确手术治疗胃癌的前提.现有的影像学手段尚不能获得满意效果.前哨淋巴结的示踪及快速活检是目前常用的术中判断胃癌转移淋巴结的方法,仅限用于早期胃癌.纳米材料应用于胃癌转移淋巴结的影像学显影及术中示踪是一个新兴领域,但迄今用于研究胃癌转移淋巴结的纳米材料必须依赖淋巴系统的有效回流,而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管常被癌细胞阻塞,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至今缺乏满意的胃癌转移淋巴结影像学显影及术中示踪手段.本文综述了高分子纳米靶向微球的作用特点,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新型靶向多功能纳米微球用于精确评估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设想.

  • 淋巴示踪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素玉;施宏

    在消化道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1]、胃癌[2]、结直肠癌[3])患者中,区域淋巴转移状态是一独立预后因素,术中规范地彻底清扫转移淋巴结可望延长生存.但标准根治性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几率高,对于淋巴结转移率低的消化道早癌患者,可能得不偿失.为在肿瘤根治与术后生活质量之间获得平衡,近年提出缩小术野的微创手术理念,包括内镜下切除及腔镜下功能保留切除术式等等.如何准确判断癌周淋巴结转移状态,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with personalized lymphadenectomy)进行精确手术治疗,保证缩小手术安全实施,是消化道早癌治疗研究的难点之一.而前哨淋巴结示踪活检技术(sentinel lymph node mapping and biopsy)的兴起,使之成为可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