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轻症干燥综合征需要温和治疗
我今年36岁,2年前开始觉得口干,近半年两眼开始干涩、有异物感.眼科认为是干眼症,让我滴人工泪液和消炎眼药水,用药后症状有改善,但是离不了眼药水.有医师说,可能是干燥综合征.请问,我该如何进一步诊治呢?上海 李燕李燕:你好!你患干燥综合征的可能性很大,需在风湿免疫科进一步检查以确诊.临床上,干燥综合征以口眼干为主要特点,其发病机制不明,常见的症状是口干、眼干、鼻干,以及大量的蛀牙等,有时会累及肝脏的毛细胆管上皮、肾脏的肾小管上皮,从而出现肝肾功能的损害;较常见的还有贫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关节痛、下肢的紫癜样皮疹等.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异常,会出现许多自身抗体,如SSA、SSB(结缔组织)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唇腺的活检如发现明显的腺体炎症,对本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
水痘疫苗
可预防的疾病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初次感染后,由于机体缺乏免疫力,则发生水痘.患过水痘后,此病毒可在体内潜伏,当机体处于某种病理状态、防御机能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即可产生带状疱疹.所以,水痘和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水痘的临床表现是有特征性的疱疹和瘙痒,还可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局部坏死、蜂窝组织炎等皮肤感染,脑炎、脑膜炎、脊髓炎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肺炎、紫癜、睾丸炎、关节炎、肝炎、肾炎等疾病,应予重视.
-
利福平致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患者女52岁,既往有结核病史10年(病情已稳定),无紫癜病史,半月前自觉乏力,夜间盗汗,食欲不振,及咳嗽,自服利福平0.6qd异烟肼0.4qd,服药10天左右渐发现全身皮肤多处紫红色斑点及持续阴道流血,于2000年9月7日来本院就诊。……
-
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AC)引起紫癜2例
目的 分析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原因,指导今后免疫规划工作.方法 病例个案来自北京市石景山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个案调查表,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历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患者的发病与接种的关系.结果 2例病例所接种疫苗的来源正规,接种单位和人员均具有资质,接种实施符合正常程序,冷链管理规范.结论 2例病例所患疾病与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enAC)存在时间上的关联,不除外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关键词: 预防接种 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紫癜 -
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1例并结合文献总结分析
目的 探讨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等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例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随访观察治疗结果 并结合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临床以复发性的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克隆的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经过激素及霉酚酸酯的治疗,患者皮疹消退,各项异常指标恢复正常,药物减量过程中病情无反复.结论 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为罕见的综合征,激素及霉酚酸酯联合治疗有效,目前尚无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继发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例报道.故高球蛋白血症性紫癜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性还需更多的关注及研究.
-
INH、RFP和SM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
患者,女性,39岁.因"咳嗽、潮热、盗汗14个月,并皮肤紫癜3d"人院.1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血、每天约10 ml,伴有潮热、盗汗及纳差,1个月前曾在外院诊断为"肺结核"予"HRZE"抗结核治疗,3d前患者出现皮肤瘀点及瘀斑.
-
利福平过敏患者再次使用利福平导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工人,因"肺结核治疗1个月,恶心、厌油、四肢皮肤紫癜、鼻腔和牙龈出血3 d"于年5月12日入院.
-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1例
我科于2007年12月收住1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男,34岁,农民,因"咽喉疼痛,吞咽疼痛1个月,解黑大便1周,加重伴呼吸困难2d"以"急性会厌炎,上消化道出血"收入我院五官科治疗.
-
环孢素A治疗难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
目的:探讨环孢素A治疗难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180例难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长春新碱)9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环孢素A,早晚口服2 ~3mg/(kg·d)]9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环孢素A治疗后有效率高达94.4%,并且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长春新碱有效率为65.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环孢素A治疗难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于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口服环孢素A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例体会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46例,给予脾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效27例,良效10例,进步5例,无效3例,死亡1例,有效率80.4%.随访时间6~84个月,平均30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8.7%.本组死亡1例,死亡时间术后1年.结论: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病原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与病原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ITP患儿发病的诱因,应用ELISA法检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幽门螺杆菌(Hp)、支原体,并分析与ITP的关系。结果:89例ITP患儿中,46.1%的患儿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17.9%的患儿在发病前曾有预防接种史。其中 CMV 阳性10例(11.24%),EB 病毒阳性7例(7.86%),Hp 阳性12例(13.48%),MP 阳性2例(2.25%),总阳性率30.34%(27/89)。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及治疗后血小板升至正常的时间在病原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经过随访,急性转为慢性 ITP 4例(4.49%),各病原阳性组总的转慢率7.40%,病原阴性组转慢率3.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原感染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以HP感染所占比例较高,Hp感染组ITP患儿易迁延不愈转为慢性。
-
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患儿46例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患儿46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一般过敏性紫癜患儿4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中严重腹痛、肾炎以及持续性皮疹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关节肿痛和消化道出血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及慢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明显症状主要为肾炎、腹痛和持续性皮疹,采用孟鲁司特钠进行辅助治,其临床效果良好,是一种安全、科学、理想的治疗方法。
-
过敏性紫癜7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78例,其中66例由于腹痛和关节疼痛症状较为严重,遵医嘱后给予激素治疗以缓解腹痛和关节肿痛,综合分析患者的既往病史、发病时间、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结果:78例患儿中临床表现:消化道57例(73.1%),关节肿痛9例(11.5%),肾脏受损3例(3.8%)。66例因腹痛和关节疼痛较严重使用激素治疗,该组患儿的腹痛和关节疼痛明显好转。77例患儿的康复时间6~12 d,平均7.5 d。出院半年后随访发现4例出现过敏性紫癜复发,复发率5.1%。结论:过敏性紫癜多发年龄为5~8岁儿童,病情复杂多变,对于关节肿痛和腹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采取激素治疗。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回顾性分析81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治疗方法.结论: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常见病因是感染和缺氧,抗感染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是目前治疗本病的较佳疗法.
-
麻风腮疫苗接种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麻风腮疫苗接种与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接种过疫苗,总结其发病的原因及发病特点。结果:患病人群以1~10岁为主,所占比例46.43%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段患者所占的比例;以麻腮风疫苗为主(35.71%),显著高于其他各种类型疫苗。接种两次疫苗患者的发病率75.00%明显高于其他各剂次的发病率;春、秋发病率42.86%、32.14%明显高于夏季及冬季,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症状以紫癜皮疹及腹痛为主。结论:麻风腮疫苗接种与过敏性紫癜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特点。
-
儿童过敏性紫癜2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提高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236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结果:发病年龄5~10岁180例(76.27%),农村患儿175例(74.15%).男144例(61.02%),女92例.冬季发病98例(41.52%),春季发病79例(33.47%),其他季节也可见.常见上呼吸道感染84例(35.60%).236例都存在皮肤紫癜,以双下肢常见,易反复出现.伴胃肠道症状123例(52.12%),以脐周腹痛为主,首发此症状易误诊,伴关节症状135例(57.20%),伴肾脏损害27例(11.44%),以血尿为主.结论: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腹痛、关节肿痛、血尿等症状的疾病.农村患儿发病较多,冬春季好发.发病诱因仍以感染为第一位.应早期诊断,尽早合理用药,减少误诊.
-
儿童过敏性紫癜5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病因、复发及影响其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对随访资料完整的58例过敏性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无明确诱因27例(46.55%),有明确诱因31例(53.40%).其中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21例(67.74%),食物(牛奶、鸡蛋、鱼虾等)7例(22.59%),药物(抗生素、黄胺类、解热镇痛药等)2例(6.45%),其他(接触塑胶、油漆、花粉、虫咬及预防接种等)1例(3.23%);②痊愈54例,迁延未愈4例.58例中有反复、迁延者32例(55.2%),其中皮肤紫癜反复27例(84.4%),血尿、蛋白尿反复5例(15.6%).③反复诱因中上呼吸道感染42%,接触过敏原35%,不明原因22%;反复、迁延患儿血清IgA增高例数明显高于非反复患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过敏性紫癜病因以感染、食物为主;过敏性紫癜反复、迁延与上呼吸道感染、反复接触过敏原有关;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治疗对控制腹痛、关节痛、胃肠道出血有较好疗效,对防止皮肤紫癜反复、肾损害无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对紫癜性肾炎有效;免疫调节治疗有可能减少复发.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严重病例有效.
-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 超声观察
目的:对腹性紫癜儿童的SMA血流指数与肠壁改变是否存在规律性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经临床诊断明确的16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超声表现,重点观察肠壁回声、厚度及血流情况及SMA血流参数,并与16例健康儿童比较.结果:16例腹型紫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节段性或广泛性肠壁增厚(正常组单侧肠壁<3mm,紫癜组患儿均>3mm),以粘膜下层明显,回声减低;增厚肠壁血流信号较周围正常肠壁明显增多;病变多位于小肠,病变肠管蠕动动明显减弱;常伴有周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腹、盆腔积液,急性期SMA的PSV加快,EDV升高,RI减低(正常组PSV36.34±9.10 EDV3.77±0.87 RI0.87±0.17),二者EDV、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病程中,肠壁、SMA改变是有规律的,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与疗效观察.
-
十灰散治疗过敏性紫癜4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十灰散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10月~2007年5月本院门诊诊治的96例过敏性紫癜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十灰散,每日口服1剂,并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愈时间均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P<0.05),1年内均无复发.结论:十灰散治疗过敏性紫癜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过敏性紫癜误诊为臁疮1例
目的:报告临床误诊个案,提醒医护人员诊疗过程要缜密.方法:通过误诊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其演变,实验室检查,做出对比、分析.结果:根据典型皮损,实验室检查得出正确诊断.结论:提醒我们要详细了解病史,拓宽思维,勤于观察,做出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