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体会

    作者:王雪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手术范围及保肛术式,结肛吻合附加J形结肠袋或结肠成形对术后早期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5~2003年低位直肠癌保肛术7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远端肠管切缘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3.51%和41.1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51%和58.82%,实验组侧方淋巴结阳性率为32.43%;Dixon术、 Parks术和各种拖出式术的术后早期平均排便次数分别是2.1次/d、4.7次/d、6.4次/d,排便紧迫感占45%、72%、84%,大便失禁率为22%、38%%、43% .结论:低位直肠癌按分类确定手术范围有利于根治性切除,TME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结肛吻合附加J形结肠袋或结肠成形术后早期可获得良好肛门功能,术后早期肛门功能以Dixon术优,Parks术次之,各种拖出式术较差.

  • 腹腔镜辅助下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疗效

    作者:陈涛;张雷;王琨;仝现州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一期肛门成形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疗效.方法 将40例中、高位生天性肛门闭锁患儿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进行后矢状入路肛门成形术(posterior sagittal anorectoplasty,PSARP)20例(对照组);观察组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一期肛门成形术.分别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功能等方面将2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项指标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PSARP术治疗中、高位先天性肛门闭锁相比,腹腔镜辅助下一期肛门成形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恢复良好.

  • 高位肛瘘治疗中不同挂线时间对于肛门功能和疗效的影响对比研究

    作者:王邦林;李智;潘彩霞

    将136例高位肛瘘患者按照不同的挂线时间随机分成3组,对比三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Wexner评分结果.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时间和术后随访的Wexner评分结果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挂线时间越长其治疗效果越好.低位切口结合挂线引流疗法在高位肛瘘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随着挂线时间的延长其术后肛门失禁的几率越低.

  • 苦参汤加减外用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40例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聂磊

    目的 探讨苦参汤加减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观察组采用苦参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证候积分、肛门功能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皮损、渗液、瘙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苦参汤加减治疗肛瘘术后继发性肛周湿疹,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肛门功能,降低复发率.

  • 直肠癌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门动力学与肛门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习举云;李俊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门动力学变化以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确诊为直肠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超低位前手术切除组和开腹手术组.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诊并评定患者的肛门动力学以及肛门功能的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11.3±3.7)d、术中出血量(116.3±66.5)mL、手术时间(170.5±57.7)min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5±1.0)d上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上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肛门大收缩压、大静息压、静息向量容积以及收缩向量容积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在术后1个月和6个月肛门功能方面比较发现,腹腔镜手术组的排便感觉、肛门控制力、排便时间以及便意感方面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6个月的排便次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下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门动力学及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效果好,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 直肠癌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肠动力学研究

    作者:赵耀;韩笑;唐晓军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后的肛肠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肛门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术后1个月采用肛肠测压仪测定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并且评估患者肛门功能;随后,统计分析肛肠动力学指标和肛门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超低位前切除手术后直肠癌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大耐受容量、顺应性以及肛门抑制反射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肛管直肠静息压(P=0.001、γs =0.493)、直肠大耐受容量(P=0.008、γs =0.426)、直肠顺应性(P=0.001、γs =0.536)与肛门功能呈显著性正相关;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和肛管大收缩压与肛门功能不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示直肠癌患者超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的变化与肛肠动力学肛管直肠静息压、直肠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呈正相关关系,且术后均显著下降。

  • 吻合口位置对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邓海权

    目的:探讨吻合口位置对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吻合口位置距肛缘的距离将患者分为3组:A组距离≤3.0 cm,B组距离>3.0~5.0 cm,C组距离>5.0 cm。选择60例非直肠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改变。结果肛管缩榨压、平均静息压及大静息压,术后3个月A组、B组及C组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比术后3个月显著提高(P<0.05);术后1年B组及C组各项指标接近术前(P>0.05),但A组平均静息压及大静息压仍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A组、B组及C组Wexner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依次降低(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吻合口位置与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关系密切,肛缘距离吻合口位置超过5 cm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为理想。

  • 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的影响

    作者:彭春生;李明生;吴新文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肛门功能及白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诊的280例直肠癌患者,将所有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和传统直肠切除术治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白蛋白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析。结果不同随访阶段,观察组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指标提高较对照组明显,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白蛋白均高于术前的水平(P<0.05),且不同阶段观察组白蛋白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直肠癌保肛患者治疗中临床疗效明显,可减少对肛功能的影响,提高白蛋白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直肠肿瘤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手术后肛门功能测压评估

    作者:龚笑勇;郑起;王志刚;金志明

    目的:探讨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手术(TEM)治疗后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访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30例经肛门内窥镜微创术治疗的直肠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和9个月时采用肛门测压法评估肛门功能.统计数据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中,术前经活检证实绒毛状腺瘤20例,直肠腺癌10例(T1期8例,T2期2例),肿瘤距肛缘为5~16 cm.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平均静息压和大耐受容量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22.8,P<0.05),至术后6个月时恢复正常(t=1.75、0.93,P>0.05);缩榨压于术后2周时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5),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t=1.65,P>0.05);直肠容量感觉阈值于术后6个月内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5),至术后9个月趋于正常(t=1.40,P>0.05).术前有3例未引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术后3个月有14例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3,P<0.05),术后6个月下降至4例,与术前相近(X2=0.16,P>0.05).结论:对于直肠良性肿瘤及早期直肠癌患者,采用TEM治疗后9个月起肛门测压结果基本正常,证明TEM不但是一种保肛及微创手术,而且对肛门功能影响很小.

  • 改良PPH术对Ⅲ~Ⅳ期混合痔的疗效

    作者:邹文俊;季茹;陈建发;傅明;曾小聪;朱文彬

    探讨改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对Ⅲ-Ⅳ期混合痔的治疗效果.将1 20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国产吻合器改良PPH术(改良PPH组)和Milligan-Morgan术(MMH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情况等指标;术前3天和术后1周采用肛管直肠测压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ARP)、肛管大收缩压(AMSP)及直肠排便收缩压(ASP),评佶两组患者肛门排便功能.结果显示,改良PPH组切除标本上下径为(2.5±0.90)cm,吻合口距齿状线位置为(2.1±1.13)cm.改良PPH组和MMH组的显愈率分别为96.7%和91.7%.与MMH组相比,改良PPH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疼痛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改良PPH组和MMH组的术后ARP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MMH组术后AMSP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并显著高于改良PPH组的术后AMSP,但改良PPH组的术前、术后AMSP未发生明显改变.结果表明,改良PPH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既能保证手术悬吊肛垫效果,又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并保护肛垫精细排便功能.

  • 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李俊岩

    探究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挂线法治疗肛瘘,待肛瘘愈合后给予混合痔上黏膜环切术;观察组给予挂线法治疗肛瘘后立即给予混合痔上黏膜环切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术后排尿障碍、术后切口水肿、术后感染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肛门功能.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缩短、肛门功能评分降低(P<0.05).对照组发生术后疼痛、排尿障碍、肛缘切口水肿及感染合计为25.00%,观察组合计为12.50%,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采用同期手术治疗混合痔合并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 传统手术方式和改良LIFT术式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分析

    作者:盛尹菁

    目的 探究传统手术与改良LIFT术式用于肛瘘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肛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行传统手术治疗者设作对照组,行改良LIFT术式治疗者设作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肛门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高;研究组术后1个月及2个月F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肛瘘患者经改良LIFT术式治疗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治疗,且前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可推广.

  • 预防性回肠造瘘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生活质量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涛

    目的 探讨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给予预防性回肠造瘘对患者肛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44例.研究组患者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给予预防性回肠造瘘,常规组不实施,记录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肛门功能各项指标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术后实施预防性回肠造瘘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率,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 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效果观察

    作者:韩晓强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HD患儿124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经肛门Soave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解剖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时,参照中国医科大学所制定的肛门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术后肛门功能,参照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解剖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肛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时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等优势,还可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虚挂线联合置管引流术对高位肛瘘患者肛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王伟涛

    肛瘘是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多是肛周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属炎症的慢性化阶段[1 ].高位肛瘘是指瘘管及其相关支管位于肛提肌与肛管直肠环上方,是肛瘘较严重类型,因肛周局部特殊的解剖生理环境,高位肛瘘发生后,极易引起肛周肿痛、反复感染或瘢痕化,较难处理[2,3].手术是治愈高位肛瘘的根本方法 ,该研究对2016年5月—2018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采用虚挂线联合置管引流术治疗,并与切开挂线术相比较,进一步探讨其具体应用效果.

  • 祛瘀生肌方对高位复杂肛瘘挂线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洪波;刘业辉

    目的:观察祛瘀生肌方对高位复杂肛瘘挂线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高位复杂肛瘘患者1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9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生理盐水冲洗清洁伤口,碘伏消毒,康复新液纱条填塞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制祛瘀生肌方熏洗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生肌方能促进高位复杂肛瘘术后肛门功能恢复.

  • 不同内括约肌切除方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郭志刚

    目的 探讨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和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低位直肠癌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患者40例为部分切除组,同期行全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的患者36例为全部切除组.门诊随访1年,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肛门功能评价;术后6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术后1、3、6、12个月部分切除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全部切除组(P<0.05或P<0.01).两组社会功能、疼痛、睡眠紊乱、总健康状况和情感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术可保留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对侧部分括约肌和齿状线,大限度避免了肛门失禁,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患者术后肛门功能.

  • 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和趋化因子5水平与肛瘘术后患者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系

    作者:王天兴

    目的 探讨患者血清淀粉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趋化因子5(chemotactic factor 5,CCL5)水平与肛瘘术后患者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肛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肛瘘手术,随访手术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AA和CCL5水平,采用Williams肛门功能分级评价患者肛门功能,采用SF-36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SAA低水平组手术疗效为优24例、良15例、较好8例,均明显高于术后SAA高水平组患者;CCL5低水平组患者优23例、良16例、较好7例,均明显高于术后CCL5高水平的患者.SAA低水平组、CCL5低水平组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应高水平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SAA和CCL5水平能预测手术效果和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关注.

  • 中高位肛门闭锁Pen(-a)术后肛门功能分期随访

    作者:赵成鹏;王雅;马从乾;杨军

    目的:评价中高位肛门闭锁Pena术后不同时期的肛门功能.方法:36例中高位肛门闭锁Pena术后患儿,其中男30例,女6例,伴尿道(阴道)瘘者16例,无瘘者22例.分为五个时期进行肛门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平均临床评分、客观评分和综合评分分别为2.58±1.23、2.94±1.10、3.33±1.50、3.22±0.94、2.89±0.87,3.08±1.03、3.39±1.26、3.58±1.77、3.56±1.31、3.78±1.52和2.86±1.50、3.16±1.34、3.46±1.23、3.39±1.20、3.33±1.27.其中Pi≤0.05(i=1~5).Pena术后患儿肛门临床评分以第三年为中心呈近似正态分布,前三年肛门功能评份呈逐渐上升趋势,三年后临床评分呈逐渐下降趋势,肛门功能客观评分呈一直上升趋势.结论:通过对不同时期肛门功能评分的分析,选择中高位肛门闲锁患儿Pena术后的综合治疗.

  • 结直肠钉式吻合术后并发症与肛门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继翔;孙燕来;杨健;甄亚男;徐忠法

    目的 探讨结直肠钉式吻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吻合口功能状态.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吻合方式、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及预后.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出血3例(3.2%),吻合口瘘5例(5.3%),吻合口狭窄7例(7.4%),切口感染4例(4.3%),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4例(4.3%).结论 吻合器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特别是在预防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肛门功能和吻合口平面有关,放疗是影响排便功能的重要因素.徐忠法氏评价标准对肛门功能可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值得大力推广.

273 条记录 7/14 页 « 12...45678910...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