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常见腹泻的自我诊治
天气凉热变化,人食五谷,难免不闹肚子,发生腹泻.腹泻是指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大便不成形,每日排便超过3次,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从病程长短来讲,腹泻时间少于3周者,属急性腹泻,这类腹泻在生活中多见.
-
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的110例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对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间病毒性婴幼儿急性腹泻患者11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病原学检测情况分为诺如病毒组51例及轮状病毒组59例.另取45例细菌感染所致急性腹泻患儿作为对照组.对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以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诺如病毒组患者与轮状病毒组患者在各项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毒均易感小于2岁的患儿,其中诺如病毒组患儿年龄在13-24个月中所占全部患儿比例为17.65%、轮状病毒组为35.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如病毒及轮状病毒组患儿集中检出月份均为11月、12月及1月.结论 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婴幼儿急性腹泻在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以及流行情况差异均不显著,为明确诊断,需进行病原学实验室检查.
-
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原菌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为探索我县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及流行病学特征,我室于2001年3-10月对来我院就诊的204例急性腹泻患儿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
急性腹泻病原菌检测分析
为了摸清急性腹泻流行季节的病原菌分布状况,1998年夏季,我们对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病人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急性腹泻性疾病暴发流行的快速健康评价
评价的目的:确认急性腹泻疾病流行的存在及估计其地理分布;估计其对健康的影响;评价现有的应急能力,确定减少暴发流行的有效的控制方法.
-
夏日腹泻多切莫滥用药
夏来天气渐热,环境潮湿,病菌滋生,食物易坏,腹泻进入高发季节.对付腹泻,买药自疗的人居多,有人很快止住,有人却反反复复,即使止住了也埋下不少健康隐患.夏季腹泻可能由多种情况引起,若用药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患者应谨慎行事.急性腹泻多因感染引起在夏季腹泻病人中,90%是急性的,而急性腹泻中绝大多数是感染性腹泻.腹泻种类繁多,它是一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肠道病.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等,肠道感染者可伴有发热、欲泻而不爽、里急后重、大便腥臭等.
-
秋泻灵合剂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讨秋泻灵合剂佐以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 我科2005年8月-2013年8月住院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6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秋泻灵合剂.结果 治疗组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总有效率96.0%、对照组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秋泻灵合剂配合西药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安全、可靠、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轻或避免腹泻所致的后遗症,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
全程护理在小儿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小儿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92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全程护理,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61%,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观察组止泻症状消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治疗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症状改善和消除,缩短住院时间,属于高效科学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82.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腹泻停止时间为(2.6±0.4)d、住院时间(6.3±2.1)d短于对照组的(3.8±0.9)d、(10.5±2.6)d(P<0.05);研究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应用于小儿急性腹泻的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腹泻时间和住院时间.
-
诺沃克病毒流行现状及预防措施
诺沃克病毒是一种分布很广泛的,可导致成人和儿童的急性腹泻的病毒,是除轮状病毒外引起腹泻的主要的病毒病原,与食物、水源等的污染造成的急性胃肠炎爆发密切相关.为此,就诺沃克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一综述.
-
上海市急性腹泻及饮食行为危险因素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急性腹泻现况及饮食行为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进行横断面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上海市居民急性腹泻年发生率0.68次/人年.男性0.75次/人年、女性0.62次/人年,0~7岁、8 ~17岁、18 ~33岁、34 ~59岁、≥60岁分别为0.96、0.54、0.71、0.71、0.64次/人年.有24.34%人自诉有可疑食物史、40.03%的人就诊.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用散装熟食者的急性腹泻OR值为1.37、95%CI (1.13~1.67),冷藏食物、饮食偏咸者的急性腹泻OR值分别为0.66、95% CI(0.49 ~0.88)及0.76、95%CI(0.62~0.94).结论 急性腹泻是上海市社区居民的常见病,男性发生率略高于女性,8岁以后发生率下降、成年以后上升、60岁以后又下降,食用散装熟食可能是急性腹泻的危险因素,冷藏食物、饮食偏咸可能是急性腹泻的保护因素.
-
低渗口服补液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急性腹泻惠儿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以往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8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急性腹泻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角药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急性腹泻药物控制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9.0%,组间差异显著(P<0.05);用药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显著(P<0.05);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级,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腹泻患儿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能够在短的时间迅速控制腹泻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升治疗效果.
-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思密达治疗成人腹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思密达)治疗成人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急性腹泻患者70例.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均给予基础性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适当补充盐水、饮食调整等;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蒙脱石散(思密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大便好转时间、止泻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大便好转时间及止泻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35例(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例(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蒙脱石散(思密达)可显著改善成人急性腹泻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思密达 急性腹泻 临床疗效 -
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该院小儿血液消化内科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急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3例和联合治疗组23例。观察两组急性腹泻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急性腹泻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1.7±0.4)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9.6±5.4)h、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2.0±0.8)d均低于对照组(2.4±0.6)d、(27.8±6.2)h、(3.7±1.2)d,联合治疗组急性腹泻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急性腹泻,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口服补液盐Ⅲ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 儿童 急性腹泻 效果 -
口服锌制剂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和预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口服锌制剂对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和预防的效果.方法 该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2例急性腹泻患儿,于2016年1月—2017年7月就诊,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锌制剂治疗),各31例,且对两组急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复发率、腹泻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观察组急性腹泻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数据96.77%(30/31)高于对照组数据74.19%(23/31),(x2=6.37,P=0.01).观察组急性腹泻患儿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数据(随访3个月复发率3.23%,随访6个月复发率6.45%)低于对照组数据(随访3个月复发率19.35%,随访6个月复发率29.03%),(x2=4.03、5.42,P=0.04、0.02).观察组急性腹泻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呕吐持续时间及发热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数据短于对照组数据(t=2.79、4.85、3.65,P=0.01、0.01、0.01).结论 小儿急性腹泻患儿实施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锌制剂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缓解临床症状的基础上缩短腹泻病程,值得应用及推广.
-
乌鲁木齐天山区急性腹泻患者志贺菌、沙门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天山区2013-2015年腹泻患者志贺菌、沙门菌感染情况和菌型分布。方法:对区内监测点医院就诊的急性腹泻患者采集标本,检测志贺菌、沙门菌,对阳性患者进一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3-2015年共检测1363份标本,检出志贺菌、沙门菌共40株,阳性检出率2.93%,阳性率高发生在6、7月份。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腹泻,防止志贺菌、沙门菌感染的关键。
-
急性腹泻患者病原菌检测与结果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腹泻患者病原菌检测与结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者50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病原菌检测,以结果为阳性者设为阳性组,结果为阴性者设为阴性组.统计分析其检测结果以及临床特征.结果 经病原菌检测,本组500例患者检出阳性者117例(23.4%),其中110例检出1种病原菌,占比22.0%;7例检出2种病原菌,占比0.1.4%.117例阳性者中,检出单胞菌4例(3.4%);大肠埃希菌4例(3.4%);副溶血弧菌19例(16.2);沙门菌30例(25.6%);志贺菌48例(41.0%);其他肠杆菌12例(10.2%).不同年龄组病原菌检出率比较,青壮年纽较中、老年组明显提高(P<0.05).阳性组腹泻(≥10次/d)、呕吐、腹痛、不洁饮食史等较阴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两组在细菌性痢疾、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中性粒细胞或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发热等方面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急性腹泻患者中,志贺菌是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多发于青壮年,且较阴性组相比,阳性组者病情较重,病原菌检测结果与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相符率.
-
思密达联合思连康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疗效观察
资料与方法2004年9月~2005年5月收治婴幼儿急性腹泻病患儿64例,均符合1998年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3个月~3岁.发病时间均在5天以内,腹泻次数为每天7~17次,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脓血.均为突然发病,病初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儿有轻、中度脱水.
-
双硫仑反应致严重心律失常病例分析
病历资料例1:患者,男,82岁,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完全性右肢传导性阻滞史,因急性腹泻接受静滴头孢派酮舒巴坦针4g/日,连用5天;停药1周饮白酒约30ml约40分钟后突发心悸、胸闷、气短、濒死感、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
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院内感染干预效果评价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秋冬季节急性腹泻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感染6-24个月的婴幼儿,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在外界环境中不易自行灭活,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易在医院病房内发生交叉感染[1].由于小儿防御机能低下,特别在患病期间,更易造成住院患儿的交叉感染.为了有效控制RV性肠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本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RV性肠炎的院内感染率,并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