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医疗超声系统的干扰实例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复杂的电气电子设备或系统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这些设备或系统在正常运行的同时会向周围发射电磁能量,对其他的电子设备或系统产生电磁干扰,严重时可以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医院是一个电磁和电源污染都很严重的单位,很多医疗设备(如大型X线机、CT、磁共振、高频电刀、各类稳压器、各种空调、电梯电机)都会对供电系统产生干扰,同时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在医用设备中,心电图机会在机器内设计有抗电源50 Hz干扰和肌电干扰的滤波功能,使用时还需要严格的接地;脑电图机为防电磁干扰,要求在屏蔽房或屏蔽网中使用;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要求有严格的接地,这些是大家所熟知的.超声系统在工作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干扰现象,有机器内部、电源和电磁几方面的原因,以下列出一些超声机的干扰实例.
-
起搏器高输出引起的肌电干扰现象二例
骨骼肌电位干扰起搏器感知功能(简称肌电干扰)早已被发现,文献报道多为患者胸大肌活动产生的肌电位干扰起搏器的感知功能.
-
复合双极心房感知系统抗肌电干扰的临床观察
随着生理性起搏器应用日益增多,心房感知障碍的问题越显突出,尤其肌电干扰引起心房感知过度而导致的不规则起搏或心室停搏,常是植入术后患者不适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观察复合双极心房感知系统抗肌电干扰的特性,本文对2例植入复合双极心房感知系统的起搏器患者进行上肢等张运动诱发肌电干扰试验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
心房感知灵敏度的合理程控及其临床意义
设置合理的心房感知灵敏度是起搏器正常工作的前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合理程控。 1.资料与方法:随访68例起搏患者,男37例,女31例,植入时年龄36~84(60.8±11.4)岁。随访0.3~15(4.3±2.7)年。起搏指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55例(包括1例双结病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11例,高度AVB 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起搏方式为:AAI(R) 44例,DDD(R) 18例,VDD(R) 6例。随访观察:(1)12导联心电图;(2)自身节律(降低起搏频率或做胸壁刺激试验来显示);(3)起搏及感知阈值;(4)肌电干扰(MPI)诱发试验,即胸大肌或腹部肌肉的等长运动,观察起搏器是否被抑制,或转为非同步状态或不受影响;(5)交叉感知的发生率(调整起搏器的灵敏度、不应期);(6)室房传导功能,做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诱发试验。 2.结果:(1)感知灵敏度与MPI:单腔心房起搏时MPI的自然发生率和诱发率分别为15.9%和34.1%,自发MPI时的小感知灵敏度和感知阈值分别为(1.3±0.6)mV和(0.8±0.2)mV,诱发时二者分别是(1.2±0.5)mV和(1.1±0.6)mV,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20和0.86。1例AAI(R)患者因术后晕厥3次而来就诊,Holter显示起搏器有2.12 s的长间歇,将灵敏度由1.25 mV降低为2.5 mV后患者未再晕厥。而且,33.3%的患者发生肌电干扰时,小感知灵敏度的毫伏数≥心房感知阈值,当这一部分患者降低灵敏度来消除MPI时,要牺牲部分感知功能。1例(4.2%)DDD患者发生心房电极肌电干扰。所有阳性病例均为单极电极。(2)交叉感知:AAI(SSS)组中,2例因室房交叉感知抑制起搏器,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就诊,不应期为300 ms和400 ms,此时感知灵敏度的毫伏数≥感知阈值。交叉感知自然发生率为4.5%,而提高心房灵敏度和缩短心房不应期可以诱发者10例,合计发生率为27.2%。而且,发生交叉感知时,58.3%患者的心房感知灵敏度的毫伏数≥心房感知阈值。 (3) PMT: 24例双腔起搏器患者中发生PMT 5例(20.8%),其中1例为室房传导且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程控得较短,心房灵敏度较高,3例由房颤所致,1例为房扑。
-
运用自制压眼器消除脑电图描记中眼动干扰
脑电图是将微弱的脑电图活动经仪器放大约一百万倍后,通过仪器的描记系统将其脑电波转化为机械能描记在纸上的间接图像.该诊断仪自1937年开始广泛应用于脑皮层部分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对癫痫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由于在脑电图描记中常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而影响脑电图描记清晰,影响到对脑电图的正确诊断.特别是要判断额、中央部的脑功能是否有病变时,该区的慢波,如4Hz~6Hz同步对称的慢波更易与眼球活动引起的节律性眼动波相混淆,而影响正确判断.对于眼动严重的患者在描记中要想消除眼动影响所造成的伪差,就必须让患者自行用手压眼球.但这样做,时间一长就会引起胳膊疲劳不适,并且手不自主地将眼皮向下拉,出现肌电干扰使压眼作用减弱,眼动波又重新出现.因此,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个不仅能够消除患者眼动干扰,而且经济、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
铸件工人心电图检查应注意清洗皮肤
2001年5月,我站对本市仓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接害职工进行了健康监护.在对接尘工人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有严重的基线漂移干扰问题,现分析报道如下.21名铸件工人在FCP-2155自动分析心电图机上都表现为严重的基线漂移干扰,开启抗交流干扰.抗肌电干扰及抗漂移干扰滤波均无效.换成XDH-3B心电图机检查亦如此.当时考虑可能是一墙之隔的一台交流电调压器磁场的影响(该调压器为当日临时放置).次日移去调压器后为其他人群行心电图检查如常.一周后再次为这21名铸件工人做心电图检查,结果仍如前次.分析可能是铸件工人体表密布金属粉尘导致体表心电短路紊乱所致.后嘱铸件工人先清洗皮肤,在上班前进行检查.结果,清洗彻底的工人心电图检查如常;清洗不很彻底的工人心电图上仍有一定的基线漂移,但尚可识别;2名工人因未认真清洗皮肤仍无法进行心电图检查.上述推测得到证实.因此在为接触金属粉尘的工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前,将彻底清洗皮肤列为常规十分必要.
-
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信号去噪算法
目的:去除在心电信号采集过程中混入的肌电干扰、工频干扰、基线漂移等噪声信号,避免噪声对心电信号特征点的识别提取造成误判和漏判.方法:首先利用coif4小波对心电信号按Mallat算法进行分解,然后采用软、硬阈值折衷与小波重构的算进行去噪.结果:采用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中的心电信号进行仿真、验证,有效去除了三种常见的噪声信号.结论:本法实时性好,为临床分析与诊断奠定了基础.
-
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心电去噪算法
目的:去除心电信号采集过程中混入的工频干扰、肌电干扰和基线漂移等噪声信号,并能有效的保留心电特征信息.方法:通过小波变换将含噪的心电信号分解并重构得到不同尺度下的细节信号,在中小尺度上选取不同的门限值,并在QRS波群信息多的尺度上计算获得信息窗,对该尺度的信息窗内外采用不同的门限处理方式,在大尺度上直接重构出要去除的基线信息.结果:采用MIT/BIH Arrhythmia Database中的数据对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实现了三种主要干扰的去除,较好的保留了心电特征信息.结论:本方法效果较好,为后续的特征点识别奠定了基础.
-
心电图机抗干扰键对左室肥厚诊断的影响
目前,所有心电图机均配备有抗交流电干扰(HUM)和抗肌电干扰(EMG)装置,使心电图的清晰度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应用抗干扰键对心电图波的振幅有一定衰减作用,从而影响诊断.
-
心电信号传出障碍7例
在日常心电图检查的操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造成"伪差样改变",其中以肌电干扰、基线振荡、肢体动作、交流电干扰、电极松脱等现象为常见,从而造成心电图图形输出模糊和失真.本文报道特殊工种人群的7例心电图检查时心电信号输出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
肌电干扰致起搏器误感知1例
患者男性,74岁.因心前区疼痛1月、加重3天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压迫感伴气急,口服硝酸甘油10min后可缓解.3天前突然心前区压榨性疼痛频繁发作、口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而急诊入院.
-
双腔起搏33例随访报告
目的观察双腔起搏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3例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经4个月~10年平均5.5年随访发现:85%患者心功能改善,其中改善1级22例,2级6例,并发房颤2例占6%,死于难治性心衰1例,心房电极脱位1例,外伤致心房电极断裂1例,败血症后继发囊袋感染1例,脑梗塞1例,介入性心动过速2例,交叉感染2例,肌电感知致心室停搏2例,感知不良1例.结论双腔起搏可明显改善心功能,但必须加强随访,捕捉并及时处理起搏器并发症.
-
肌电干扰致DDD起搏器误感知一例
患者男性,56岁,因头晕、胸闷就诊,ECG检查示活动右上肢时肌电干扰致DDD起搏器误感知,将感知回路由单极感知改为双极感知后,起搏器功能误感知现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