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作者:何玉善;刘鹏;李振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病理诊断明确的3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类. 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以老年男性多见,胃部好发,胃部良性多于恶性,而小肠恶性多于良性,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常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临床表现.消化内镜、B超、CT、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发现肿瘤,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可明确诊断.本病首选手术治疗,放、化疗疗效难以肯定. 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独立的黏膜下肿瘤,过去诊断为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的肿瘤的某些梭型细胞肿瘤,通过免疫组化检查可能为间质瘤.

  • 胃肠道间质瘤43例临床分析

    作者:骆军

    目的 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2001年12月 2008年4月收治的4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腹痛及腹部不适23例,消化道出血18例,出血伴腹痛13例.贫血2例,病程2天~6年.诊断治疗方式:剖腹手术20例,剖腹探查13例,ECT7例,腹腔镜探查3例.手术方式:胃部分切除13例,全胃切除4例,小肠切除20例,左半结肠切除3例,结肠造瘘3例.结论 GIST为消化道常见的间叶肿瘤,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

  • 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谢建功;周海军;陈斐;陈德平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2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中,肿瘤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21例,恶性3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1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 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可发现肿瘤的明确部位和治疗前后的综合评估及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肠 间质瘤 CT
  • 小肠间质瘤31例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罡;张素艳;张俊华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该院2000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31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57.5±3.6)岁(29~81岁),消化道出血、腹部隐痛常见的临床表现;超声、增强螺旋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小肠间质瘤检出率较高;小肠间质瘤手术切除27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保守治疗4例;平均随访(70.8±5.6)个月(3~120个月),1、3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8%、61.8%和52.7%,1、3和5年总体生存率95.5%、73.2%和65.7%.结论 小肠间质瘤是较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合理应用辅助检查方法可提高小肠间质瘤检出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首选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晚期小肠间质瘤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 间质瘤 小肠 病理 手术
  • 109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及病理学分析

    作者:程云生;刘弋;曹先东;汪圣毅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5月109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仅3例(2.8%),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确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99例(91.6%).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GIST恶性程度风险分级标准,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肿瘤的部位和免疫组化指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度无相关性(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 GIST早期诊断率低,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GIST具有独特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检查与免疫组化分析,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肿瘤危险的重要指标.

  • 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作者:童涛;郭建国;李耀威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小肠间质瘤的CT影像特点.结果 单发者16例,多发者1例.其中良性4例,CT表现多为直径小于5 cm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匀性强化;恶性13例,CT表现多为直径大于5 cm的不规则状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常出现坏死、囊变,增强扫描不均匀性强化.结论 小肠间质瘤在CT影像上具有一定的特点.CT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浅谈胃肠道间质瘤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魏曦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10年2月间收治的48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为行肿瘤局部切除者26例;B组为肿瘤所在器官大部或全切除者22例.对2组病例进行随访,分别计算中位生存期,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并对2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组26例中25例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43个月;B组22例均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44个月,2组比较,P>0.05.A组1年、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83.6%和73.3%;B组为91.5%、81.7%和71.6%,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照Fletcher分级,高度风险分级的GIST患者采用肿瘤所在器官大部或全切除者较行肿瘤局部切除者中位生存时间长及生存率高,P<0.05.结论:完整手术切除是治疗GIST的好方法,但按照Fletcher分级,高度风险分级的GIST患者应采用肿瘤所在器官大部或全切除.

  • 含气坏死腔在MSCT诊断间质瘤的价值

    作者:邓燕云

    目的:探讨间质瘤内含气坏死腔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腹部间质瘤的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恶性间质瘤31例,其中20例瘤体内见含气坏死腔;潜在恶性1例,良性16例,无一例出现含气坏死腔.结论:含气坏死腔是恶性间质瘤的特征影像,特别是形态学改变对间质瘤的良恶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浅析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汪书娣

    胃肠道间质瘤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为了治疗此病,人们不断努力,目前此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及病理、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与治疗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诊断探讨

    作者:沈祖根

    本文通过比较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进住本院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得出结论:CT是一种方便、迅速的诊断手段,并且患者很容易接受;其对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预测良恶性和估计预后有较好的作用.

  • 胃肠道间质瘤的误诊因素分析及鉴别

    作者:吴禹;陈佳莉;刘晓雯;步军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影像误诊因素及鉴别要点.方法:搜集术前误诊为GIST患者11例,GIST患者术前未正确诊断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3例患者均有手术病理,进行MSCT扫描,观察CT影像特征,分析误诊或未正确诊断GIST的影像学因素及鉴别价值.结果:13例误诊患者中,2例为腹膜后神经鞘瘤、2例为低分化腺癌、2例为异位胰腺、1例为类癌、1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未分化肉瘤、2例为转移性癌、另外2例小肠间质瘤术前未正确诊断.误诊与肿瘤发生部位、大小、血供来源、生长趋势、观察方法等因素有关.结论:GIST有一定的影像特点,降低胃肠道间质瘤的误诊,三维重建-肿块准确定位是重中之重,其次应仔细观察肿块细微关键征象,注意肿块血供来源及生长趋势也是鉴别要点.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李晚君;崔东;张承惠;许晓矛;杨有优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特点.方法收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于胃17例,小肠7例,结肠2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密度均匀者8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8例,肿块内有钙化者5例,边缘清晰者19例.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区明显强化,CT增值在20~6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其中良性5例,恶性21例.免疫组化26例均显示CD34阳性.依据肿瘤的肉眼病理结构差别,将其CT表现形式概分为实体型、小灶坏死型、大灶坏死囊变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预测良恶性和估计预后有较好作用.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影像
  • CT和超声对十二指肠问质瘤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娄毅;应碧伟

    目的 分析CT和超声对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原发性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超声和CT的影像表现,对比两种方法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CT平扫表现为肿瘤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多呈中度或显著周边强化;超声表现肿瘤多呈不均匀低回声,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物内部和边缘部见彩色血流,点条状或环形分布.CT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的准确度为10/14例,超声为9/14例:两者联合诊断则为12/14例.结论 CT结合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度.

  • 胃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徐绍斌;林家健;邱钦圣;李长凯

    目的 分析胃间质瘤(CST)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将大体病理所见与CT表现相对照.结果 16例中黏膜下型7例,肌壁间型2例,浆膜下型7例.16例中低度恶性者9例,高度恶性者7例.16例肿瘤CT表现为外生性或内生性肿块,体积多较大,肿块直径3~30cm,<5cm者3例,≥5cm者13例.肿块密度不均匀,实性部分轻到中度强化,瘤内点状钙化灶3例,7例高度恶性肿物表现边缘强化,中心大片坏死区.镜下病理肿瘤实性部分为由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示CD34、CD117阳性.结论 胃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定位、定性诊断,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情况,根据肿瘤的大小及肿瘤的坏死情况可初步判断肿瘤良恶性.

  •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

    作者:诸强;刘志富;朱来军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良性10例,恶性5例,交界性1例.位于胃部10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2例,回肠2例;肿瘤位于腔内5例,腔外11例,均为单发肿瘤.CT表现:良性GIST(含交界性1例)肿瘤大径均小于4cm;恶性GIST肿瘤大径均大于5cm.(1)平扫:良性GIST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密度较均匀;恶性GIST呈分叶状,部分边缘不清,瘤内密度不均,呈囊实性改变;1列回肠恶性GIST显示肿瘤细蒂与肠管壁相连,2例见点状及小斑片钙化.(2)增强:良性GIST多呈均匀性强化;恶性GIST呈不均匀性强化,实性部分强化,瘤内见不规则无强化坏死区,瘤内可见不规则扭曲异常强化血管影.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及肿瘤良恶性的判断.

  • 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探讨

    作者:刘征华;陈韵彬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结果 本组2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发生于胃部13例(59.09%),空肠5例(22.73%),直肠1例(4.54%),肠系膜3例(13.64%).其中良性间质瘤4例(18.18%),交界性间质瘤3例(13.64),恶性15例(58.18%).恶性间质瘤(包括交界性间质瘤)中有坏死或溃疡者12例,肝转移者6例,累及胰腺者3例,侵及周围腹膜2例,淋巴结转移者1例.结论 MSCT能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提供定位、定性诊断.

  •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

    作者:刘征华;陈韵彬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结果 本组22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发生于胃部13例(59.09%),空肠5例(22.73%),直肠1例(4.54%),肠系膜3例(13.64%).其中良性间质瘤4例(18.18%),交界性间质瘤3例(13.64%),恶性15例(68.18%).恶性间质瘤(包括交界性间质瘤)中有坏死或溃疡者12例,肝转移者6例,累及胰腺者3例,侵及周围腹膜2例,淋巴结转移者1例.结论 MSCT能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提供定位、定性诊断.

  • 良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谢东;苏丹柯;周小燕;金观桥;李强;张昱苹

    目的 通过分析胃肠道间质瘤 (GIST)的 CT表现与其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以提高CT对GIST的良恶性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 GIST病人的 CT检查资料,对比其术后良恶性的病理结果,找出其 CT的良恶性征象,指导临床治疗.结果 6例良性 GIST的 CT表现为类圆形肿瘤,边界清楚, 5例直径小于5 cm, 5例强化值大于25 HU,瘤灶内无出血、坏死,无周围结构侵犯; 12例恶性 GIST的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瘤, 10例直径大于5 cm, 9例强化值大于25 HU, 7例瘤灶内有出血坏死,9例周围侵犯或转移.7例潜在恶性 GIST的 CT表现介于两者之间.良恶性GIST的大小、平扫密度是否均匀、周围有无侵犯或转移及有无出血或坏死有显著差异( P< 0.01)良恶性 GIST的强化程度、免疫组化阳性率、细胞类型无显著差异.结论 GIST缺乏临床、镜下病理及 CT特征,需行免疫组化鉴别,但 CT能充分显示病变部位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对 GIST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价值.

  • MSCT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文广;汪海滔;王禹;王庆荣;王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35例中,肿瘤起源于空肠13例和回肠22例。CT平扫14例间质瘤密度均匀,21例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示肿瘤均明显强化,静脉期示肿瘤仍有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并对鉴别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 16层螺旋CT对腹膜后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龚蓉;韩国武

    目的 探讨腹膜后间质瘤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膜后间质瘤MSCT表现.结果 8例腹膜后间质瘤,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1例,恶性6例,远处转移2例.8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肿块直径3.2-28cm,平均12.1cm.肿瘤呈类圆形2例,分叶状4例,不规则形2例.CT平扫密度均匀3例,其中增强扫描2例均匀中度强化,1例不均匀分隔样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5例,其中钙化1例,出血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其中3例呈纵横交错的轨道样强化,3例边缘及肿瘤中心可见肿瘤小血管.结论 腹膜后间质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618 条记录 24/31 页 « 12...21222324252627...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