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杨建伟;窦新民;张建伟;赵卫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5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良性15例,交界性及恶性39例.发生于胃32例,小肠18例,直肠4例.肿块横径3~20cm,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本组病例术前诊断良恶性准确率为85%(33/39),对有无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93% (14/1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较清晰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特征以及与邻近脏器关系,并能了解转移情况,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CT
  • 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祁明伸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螺旋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对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患者的CT扫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胃部20例,食管2例,十二指肠5例,空肠4例,回肠2例,结肠2例.CT检查全部发现病变,肿瘤检查率为100%,CT检查良性16例,恶性19例.病理检查良性14例,恶性21例,CT定性准确度为88.6%.结论 GIST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帮助术前定位、定性和分级,是GIST诊断比较好的方法之一,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分析

    作者:尤伟;谷元廷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1983年Mazur首先提出的一个病理学新概念,是起源于消化道间叶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间质干细胞的一类良恶性肿瘤.近10年对其研究逐渐深入,发现此类肿瘤临床特点是异于平滑肌源性或社是经源性肿瘤.有必要加以认识.本文报告我们1996年8月~2004年8月间,收治资料完整的32例GIST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吕艳枝

    目的 分析胃肠间道质瘤的螺旋CT图像的表现特点,探讨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6例患者的螺旋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26例胃肠间道质瘤患者中有17例患者的肿瘤形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9例患者呈不规则分叶状.在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时,肿瘤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其实质部分的强化程度呈现从中等到高度的明显强化,而坏死区域则不强化.胃肠间道质瘤的螺旋CT表现与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螺旋CT对肿瘤的定位准确率92.3%,良性与恶性的鉴别符合率为80.8%,诊断是否转移的符合率为91.7%.结论 螺旋CT扫描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和重要作用,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转移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较高,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性有一定的难度.

  •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尹玲;武淮昌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特点和CT表现特征,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1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的CT图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17例GIST发生在胃12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2例,肠系膜1例;良性2例,潜在恶性1例,恶性14例;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良性GIST密度基本均匀,边界清晰,强化均匀、规则;恶性者密度不均匀,内可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强化也不均匀。结论 CT能准确显示GIST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也有一定的特点,对于临床医师诊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涛;陈文超;张谢夫;赵春临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消化道常见的问叶源性肿瘤,多发生于CD117免疫表型阳性者.近年来,有关GISTs的研究很多,本文就其发病机制、分子靶向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 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志强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 肿瘤发生于胃17例、小肠11例、结直肠7例、食管6例、腹膜后5例和肠系膜4例.50例GIST中良性12例,恶性24例,交界性14例.本组CT定位准确率为100%(50/50).CT判断良恶性准确度为76%(38/50).结论 CT检查对临床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重要的术前诊断价值,但因为缺乏特异性诊断,仍需手术病理检查确诊.

  • 28例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分析

    作者:戚绍飞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通过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材料和I期临床资料.结果 显示肿瘤位于胃部14例,十二指肠6例,空肠4例,回肠1例,胃肠道外2例.28例中恶性17例,交界性6例,良性5例.CT影像资料显示为腔内外有大量肿块,直径范围约1.5~22 cm,<5 cm患者7例,≥5 cm者21例,肿块呈类圆球形和不规则形状,密度为均匀及不均匀分布,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程度由中度到明显.3例患者瘤内出现点状钙化灶.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影像呈现一定特点,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 直肠间质瘤1例

    作者:李树林;温静

    1 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49岁,汉族,已婚,因发现阴道肿物5年,阴道胀痛伴排尿困难1年,加重1d于2006年7月1日入辽医附属二院.患者于2001年夏发现阴道有一鸡蛋黄大小肿物,阴道胀痛,肿物渐大伴排尿困难,症状加重入院.

    关键词: 直肠 间质瘤
  • 肺错构瘤19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马冬捷;张志庸;崔玉尚;任华;李单青;肖雨;师小华

    目的 总结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1983-2010年间病理确诊191例肺错构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 75-39%发生于40~70岁之间,平均50.86岁,男:女为1.247:1.63.87%无症状.均行CT,12.3%见爆米花样钙化,仅10.5%术前明确诊断.支气管镜切除2例;手术切除189例;其中胸腔镜肺楔形切除51例,肺局部切除59例,剜除54例,肺段或肺叶切除22例,左全肺切除1例,肺叶袖式切除2例.软骨型占90.8%,瘤体平均19.57mm.术后随访1~331个月均无继发肺癌及复发或恶变.结论 肺错构瘤术前确诊率低,联合多种影像学手段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预后良好.

  • 不典型肝转移瘤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聂青;王守玉;王雷;赵新佳;叶永青;高翔

    典型肝转移瘤CT表现:多发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呈“牛眼征”表现[1],结合临床病史,多数都能明确诊断。但不典型肝转移瘤在临床上可能会漏诊或误诊,现将1例不典型肝转移瘤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分析

    作者:蒋忠毅

    目的 分析45例胃肠道问质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45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5例GIST中,恶性26例,良性19例.发生于胃28例(良性17例,恶性11例),小肠13例(良性2例,恶性11例),结肠2例(恶性2例),肠系膜2例(恶性2例).肿块直径大于5cm的23例(恶性20例,良性3例),肿块直径小于5cm有22例(恶性6例,良性16例).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明显强化者19例(良性17例,恶性2例);周边实质明显强化,中央坏死无强化者20例(恶性20例),不均匀强化5例(良性1例,恶性4例),1例未见明显强化(良性1例).有16例瘤内和瘤旁见有线状或成簇状排列的小血管影(恶性16例).肿块边缘清晰24例(良性19例,恶性5例).肿块边缘不清21例(均为恶性).17例发现转移,其中CT发现转移有13例,肝转移9例,肠系膜转移伴腹水3例,后腹膜转移1例,有4例肠系膜转移CT未能发现,未见明显淋巴结转移.结论 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术前定性诊断较正确,但有一定限制.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影像
  • 深度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

    作者:周后族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中常见的一种,本文论述了其诊治的理念,指出GLST对常规化疗和放疗不敏感,以格列卫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较好的辅助治疗.若拟行格列卫新辅助治疗或术中已有多处无法切除的转移灶而拟行术后化疗时方可考虑活检,但禁忌术前经皮穿刺活检,以免瘤体破渍酿成腹膜转移.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诊治
  • 5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龚勤俭

    目的 撂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积累临床经验,提高诊治串.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从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免疲组化表达的角度,对51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析.结果 良性、交界性,恶性问质瘤的直径存在差别,CD34阳性率为35.29%,CD117阳性率为88.24%.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的间叶性肿瘤,CD117与CD34在诊断中的常规应用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CT价值探讨

    作者:胡高峰;胡增刚;泮旭铭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SCT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MSCT检查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结果 本组14例GIST中,9例发生于胃,其中1例合并肝转移;5例发生于小肠,其中一例合并腹膜转移.结论 MSCT在诊断GIST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GIST的检出率和准确率,能直接显示肿瘤本身的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边界,对邻近结构的侵犯亦显示的相当清楚,同时还可观察其他部位的转移灶,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及鉴别.

    关键词: 间质瘤 MSCT 胃肠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刘长卿

    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瘤平扫呈等密度者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12例.增强扫描,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者3例,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个小囊状坏死者7例;病灶中央坏死、液化周边强化者5例.15例GISTs中,良性4例,肿块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2例,肿块直径>5cm,边界多不清楚,12例肿块内均有坏死,2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s良恶性的判断很有价值,但CT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CT
  •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切除术分析

    作者:孙静;杨英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内镜切除术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内镜中心行上消化道SMT内镜切除术的49例患者,比较术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影像、切除方式、治疗效果、术后病理等.结果 超声内镜示SMT起源于黏膜肌层34例、黏膜下层9例、固有肌层6例.采用黏膜切除术39例,尼龙绳套扎5例,APC烧灼5例.病理示间质瘤26例,平滑肌瘤4例,囊肿3例,炎性息肉5例,异位胰腺1例.尼龙绳套扎和APC治疗病例无法送病理检查.其中出血2例,未见穿孔.结论 内镜下切除S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可获得组织学诊断;EUS在术前诊断SMT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可预测内镜切除的安全性.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肖杰扬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和MRI特点,探讨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G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CT、MRI资料.结果:20例GIST中,肿瘤位于胃10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5例,肠系膜3例.MRI和CT均发现肿瘤,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可坏死,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1加权图像上呈较低信号或等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不均匀等、高信号.结论:CT、MRI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并可清楚定位提供肿瘤及其与毗邻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胃肠道问质瘤的诊断有着较高价值.

  • MS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程增辉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GIST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平扫及动静脉期双期扫描.结果 9例GIST中,以发生于胃部多见,共8例,其中以胃体部居多(4例),另外1例位于空肠;腔外生长为主占多数,共6例,腔内生长1例,腔内外生长2例.肿瘤直径大于5 cm者共7例,其中5例为恶性;小于5 cm者共2例,皆为良性.MSCT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肿瘤密度多欠均匀,内部可出现低密度液化坏死区,边界多较清晰,周围组织受压推移,增强后多数呈中到重度不均质强化.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GIST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周围结构,结合双期增强及MPR对GIST定位、定性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 胃肠间质瘤14例及胃肠外间质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芳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及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分析14例胃肠间质瘤及胃肠外间质瘤临床资料和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14例胃肠间质瘤中,男6例,女8例,年龄37岁~79岁,平均61.2岁,其中10例发生于胃,3例发生于小肠,1例发生于结肠,高度风险3例,中度风险3例,低度风险8例,梭形细胞型12例,1例上皮样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胃肠外间质瘤中,1例女性,发生于阴道壁,年龄5 0岁,高度风险,1例男性,发生于食管,年龄62岁,低度风险.2例胃肠外间质瘤均为梭形细胞型.免疫组化:(16例)CD34(+),12例CD117(+),15例Dog1(+),1例S-100(灶),16例Vim (+),3例SMA(灶+).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及胃肠外间质瘤均好发于中老年人,CD34、CD117、Dog1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率,其风险性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及核分裂活性有关.

618 条记录 5/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