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 MRI 特点26例分析

    作者:黄彬;程红岩

    目的探讨 MRI 对恶性胃肠道间质瘤(M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MGIST的 MRI 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肿瘤位于胃部10例,小肠9例,直肠4例,小肠系膜3例。MGIST 的影像学表现有以下特点:①肿瘤多位于胃、小肠,大径>10cm(小肠5cm),外生性居多,与周围脏器分界不清;直径〈5cm(小肠2cm),肿瘤边界清楚,能明确部位;②病灶表现为 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较高信号,增强后延迟期强化显著;③肿瘤大径>10cm(小肠5cm)时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坏死囊变,而坏死囊变区往往无强化;④以肝脏转移为主,少数腹腔转移,肝脏转移瘤以坏死、囊变或瘤内分层样变为典型,罕见出血。结论 MGIST 在 MRI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MRI 检查有助于与其他肿瘤区分,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的准确性。

  • 胃恶性间质瘤的 CT 诊断

    作者:薛向生;孙勇;高剑波;杨敏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 CT 征象。方法对照分析55例(男24例,女31例。年龄12~75岁)胃间质瘤病人的 CT 与病理资料,并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对良恶性胃间质瘤的 CT 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胃间质瘤中,良性11例,恶性44例。CT 像上瘤体的大小、形态和强化性质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P <0.05)。胃间质瘤的恶性程度与生长方式关系密切,23例既向腔内生长又向腔外生长的胃间质瘤患者中,22例病理证实为恶性,有8例在3年内出现复发。结论瘤体直径大于5cm、不均匀强化、形态不规则、腔内/外生长和浸润与转移提示恶性胃间质瘤。

  • 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的诊断

    作者:寇文超;许宏伟;张娟;江善飞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例证实的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的影像表现.结果 7例原发胃肠道间质瘤CT表现为腔内外肿块,呈圆形、类圆形,大小不等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其内可见液化、坏死.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可见边缘及中心明显异常增粗或增多的肿瘤血管.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对间叶组织肿瘤的认识有一定的价值.

  • 胃间质瘤CT诊断及病理分析

    作者:郭华;符幸涛;陈殿森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的CT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GST的CT表现和病理学特点,患者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结果:CT能够准确显示肿块部位、形态,初步判断周围组织结构有无侵犯及远处转移。该组中肿瘤于胃体部10例,胃底部4例,贲门部1例。4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检查对GST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程度判断提供参考,可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手术后或化疗后患者的随访提供帮助。

  • 胃肠道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张阳;邢人伟;聂寒秋;李敏献;梁思渊;牟永华

    胃肠道神经鞘瘤临床上较罕见。我院于2014年6月收治1例乙状结肠神经鞘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52岁。因“大便带血10 d”于2014年6月14日入院。患者入院前曾于外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占位,肠癌?病理活检结果:炎性坏死组织,少量肉芽组织伴多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未见癌细胞。入院查体:腹部膨隆,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直肠指诊未及肿块,退指套有染血,暗红色。粪常规:隐血阳性,癌胚抗原(CEA)正常。全腹部CT增强:乙状结肠占位,考虑间质瘤可能,子宫多发肌瘤(图1)。术前诊断:乙状结肠占位,恶性肿瘤待排;子宫肌瘤。

  •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内镜下治疗

    作者:吴传良;万成乐;李远美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主要包括息肉及黏膜下病变(脂肪瘤、间质瘤等).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病,部分息肉可发生恶变,被视为癌前病变.研究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病理特征,对早期发现并摘除息肉及降低消化道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国祥;王毅军

    十二指肠间质瘤是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肿瘤,临床非常少见,多见于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症状无特异性,出血为常见症状,主要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早期诊断困难,终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CD117阳性率高,特异性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可以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转移的十二指肠间质瘤可选择格列卫新辅助靶向治疗方法.

  • 胃肠道间质瘤CT和MRI诊断及其价值

    作者:张海军;张晶

    目的 探讨腹部间质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影像诊断为间质瘤,并经手术取得病理学资料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无坏死的间质瘤,低度恶性居多;边缘有分叶,内有斑片状坏死间质瘤为恶性.结论 CT和MRI均可对间质瘤作出较明确诊断,MRI在定位上更有价值.

    关键词: 间质瘤 CT及 MRI
  • 胃间质瘤32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沈清;袁健;张金坤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间质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半数以上可有消化道出血,还可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及腹部包块.27例胃镜发现异常,28例腹部CT检查均发现异常.本组32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免疫组化检查CD117阳性30例(93.7%),CD34阳性23例(71.9%).手术切除后5例复发者二次手术治疗,2例行姑息性减瘤手术者于6月内死亡.结论 电子胃镜、超声内镜、消化道钡餐透视、腹部CT检查有助于手术前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确诊W间质瘤,手术后应行定期检查.

    关键词: 间质瘤 间叶瘤
  • 结直肠间质瘤20例诊治分析

    作者:李福顺;李海;郭希伟;董国民

    目的:探讨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结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随访。结果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10例、腹部不适5例、腹部肿块3例,体检发现直肠肿物2例。直肠15例,结肠5例。20例均行手术治疗,诊断为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17例。免疫组化CD117(+)95%(19/20), CD34(+)80%(16/20)。随访率8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4个月。结论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后诊断需依靠病理,结直肠间质瘤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原则上应行局部完全切除。

  • 超声腔内造影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赖瑾瑜;陈颖聪;郭焕如

    目的:探讨超声腔内造影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表现。结果8例肿瘤起源于小肠,12例起源于胃,2例源于大肠。超声表现多数为外生型的不规则或类圆形低回声肿块,回声不均匀,其中10例可见肝多发转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腔内造影表现无特异性,但超声腔内造影检查能明确肿瘤发生部位及外周侵犯情况,有助于肿瘤良恶性鉴别。

  •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贾贺;杨琰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术中处理原则以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 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 h,平均出血量100 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44 h,平均住院7 d.结论 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预后分析

    作者:李鹏;黄振;赵宏;窦利州;王杨;郭春光;王贵齐;赵东兵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预后因素及外科治疗远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根治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281例,观察因素包括患者临床病理信息,预后指标包括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 结果 281例患者中胃体肿瘤为多见(16. 3℅),肿瘤平均直径为6. 68cm,所有患者均行R0切除,术中未发生肿瘤破裂.平均核分裂象(5. 31±6. 15)/50HPF,中位随访时间58. 9个月. 随访过程中共11例转移,12例死亡. 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 1℅、91. 9℅. 5年、10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1. 9℅、88. 4℅. 总体生存中坏死和核分裂象>10/50HPF与预后独立相关(P<0. 05). 肿瘤直径>10cm及核分裂象>10/50HPF与高复发风险独立相关(P<0. 05). 结论 胃间质瘤整体预后相对其他部位较好,对于可能根治切除的患者应积极采取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对于术后伴有高危因素患者应密切复查随诊.

  • 胃底间质瘤嵌顿至幽门口一例

    作者:钟强;黄忠;罗春艳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9岁,因"呕血3小时"于2010年2月3日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患者入院前3 h无明显原因出现呕吐暗红色血液1次,量约100 g,含血凝块,伴恶心、头昏、昏厥1次,不伴腹痛等,入院后解柏油样大便1次,量约150 g.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BP:83/57 mm Hg,中度贫血貌,上腹轻压痛,余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3 g/L,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尿素氮128 mmol/L,血肌酐、转氨酶、胆红素、血糖均在正常范围,血白蛋白337 g/L,凝血检查各项均正常;血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糖类抗原CA 19~9均在正常范围.

  • p27、bcl-2、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张志勇;赵增仁;冯俊伟;姜丽;吴瑜;党荣良;孙德山

    目的:探讨p27、bcl-2、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7例GIST患者中p27、bcl-2、Ki-67、CD117、CD34的表达.结果:本组57例GIST中p27阳性率为53%,bcl-2阳性率为58%,Ki-67阳性率为40%.良性、交界性、恶性GIST组中p27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Ki-67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bcl-2阳性表达率有增高的趋势(P=0.07).p27与bcl-2、p27与Ki-67两者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57例GIST中CD117阳性率为83%,CD34阳性率为75%,CD117和CD34均为阳性36例(63%),14例CD34阴性病例CD117均为阳性.良性、交界性、恶性GIST组中CD117阳性表达率、CD34阳性表达率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p27、bcl-2、Ki-67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GIST恶性潜能一项参考指标;CD117和CD34联合检测是诊断GIST重要的参考指标.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作者:唐淑慧;蔡晓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 25例,术前均行CT平扫和(或)增强检查。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6例,空肠4例,食管1例,回肠3例,直肠1例,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平扫:肿瘤呈均匀等密度者18例;肿瘤呈密度不均者7例。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强化者4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者17例。25例GIST中,良性11例,肿块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多呈均匀强化;恶性者15例,肿块直径均>5cm,边界常不清楚,多呈不均匀强化,2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检查对GIST的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亦很有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探讨

    作者:刘传奇;张世忠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CT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问质瘤的CT资料.结果 发生于胃部15例,小肠14例,结肠1例,CT平扫肿块呈软组织密度均匀者10例,瘤内有低密度坏死者15例,肿块内有钙化者5例.边缘清晰者22例,病灶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明显强化,CT值在40-100HU,内部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良性10例,恶性20例,良性肿块直径小于5cm10例(10/10),恶性肿块直径大于5cm 16例(16/20).结论 CT是诊断胃肠道问质瘤的主要手段,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在诊断和鉴别良,恶性上有更大优势,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 经直肠超声造影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福双

    目的:应用经直肠超声造影技术观察直肠间质瘤,探讨直肠间质瘤的超声特征及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在直肠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直肠彩超观察直肠间质瘤病变,再以反向脉冲谐波显像技术对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直肠间质瘤的造影灌注特征。结果本组9例直肠间质瘤,其中低度危险程度间质瘤3例,中度危险程度间质瘤1例,高度危险程度间质瘤5例。直肠间质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直肠肌层内向腔内或腔外突起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块,较大肿瘤内部回声多杂乱不均,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及散在钙化灶,边界较清晰,肿块不直接沿肠道壁浸润蔓延,以外生性膨胀性生长为主,邻近肠壁无明显增厚征象,均未探及肠周淋巴结转移。超声造影表现为快速显著增强,对于较大肿瘤,病灶呈不均匀增强,病灶中心坏死区始终无增强。结论经直肠彩超结合超声造影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直肠间质瘤的形态范围及微血管灌注情况,对于直肠间质瘤术前明确诊断及病变侵犯肠壁层次分析有指导意义。

  •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

    作者:许春苗;张建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GISTs的CT表现.结果 23例病例中均为单发,位于胃16例,小肠5例、直肠1例,左侧肾上腺区1例.低度危险6例,中度危险7例,高度危险10例,低度危险的GISTs为类圆形的肿块,密度较均匀,高度恶性强化欠均坏死囊变多,形态不规则,中度危险的大小形态无特征性.结论 GIST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有助于GISTs的定位及恶性程度的高低的评估.

  • 食管恶性间质瘤一例

    作者:马秉灵;薛丽蓉;张沛刚;贺丕瑞

    患者男,47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5个月余,伴胸骨后疼痛1周”于2010年1月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食管X线钡餐造影见食管下段长约5 cm不规则扩张,局部充盈缺损,近端食管扩张不明显.胃镜示:距门齿32 cm食管左前壁有一长约5 cm不规则肿物,质硬.活检病理报告:恶性肿瘤(恶性间质肿瘤可能).患者在全身麻醉下经左侧开胸行食管肿瘤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后病理镜检:富含细胞,缺乏基质,可见凝固性坏死,细胞核细长,核仁较小,每10个高倍镜视野可见2~5个核分裂象;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术后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示病变符合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向神经方向分化.术后随访1年,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间质瘤
618 条记录 6/31 页 « 12345678...303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