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后心肌损伤的变化观察
目的 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规律.方法 26例PDA患者(PDA组),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介入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cTnI的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术后即刻、4 h、24 h、72 h cTnI较术前略有升高,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DA的介入治疗未引起心肌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方法.
-
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的效果及对脑和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七氟醚麻醉诱导的效果及对脑和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 2013年 11月—2016年 11月收治的 9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 49例.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诱导,研究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效果,桡动脉血氧含量(CjvO2)、桡动脉血氧饱和度(SjvO2),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 I(cTnI)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 CjvO2、SjvO2、CK-MB、CK、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 CjvO2、SjvO2均降低,但研究组 CjvO2、Sjv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 CK-MB、CK、cTnI均上升,但研究组 CK-MB、CK、cTn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14.29%与8.16% ,P>0.05).结论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可对脑部及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
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期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BNP、cTnI、CK MB、IL 8的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期室壁瘤(AVA)形成患者血浆脑钠素(BNP)、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白细胞介素8(IL 8)的变化,并探讨其心功能之间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形成急性室壁瘤分为 AVA组(21例)及非 AVA组(27例),均于 AMI发作6h、12h、18h、1 d、2 d、3 d测定血浆BNP、cTnI、CK MB、IL 8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AVA之间相关关系。结果 AVA组6h、12h、18h、1 d、2 d、3 d 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 AVA组(P<0.05);AVA组梗死后12h、1 d、2 d cTnI水平均高于非AVA组(P<0.05);AVA组梗死发生后12h、1 d、2 d、3 d CK MB水平高于非 AVA组(P<0.05);AVA组梗死发生后12h、18h、2 d、3 d IL 8水平均显著高于非 AVA组(P<0.05);血浆BNP、cTnI、CK MB、IL 8水平与急性期室壁瘤形成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27、0.512、0.615、0.498,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期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BNP、cTnI、CKMB、IL 8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特点,且与心功能具有重要关联。
-
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葛根素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改变以及葛根素对cTnI的影响.方法 60例CHF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葛根素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cTnI以及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及心脏指数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2周后, 葛根素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cTn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葛根素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CHF病人存在cTnI异常,葛根素注射液可纠正CHF病人异常的cTnI水平.
-
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价.方法连续搜集了急性胸痛的患者121例,其中AMI患者63例,非AMI患者58例,对上述病例进行血清cTnI、Mb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观察其变化规律,分组比较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AMI发病6 h以内,Mb首先升高,敏感性达87.1%.发病18~24 h,cTnI敏感性达100.0%,且于发病第5日仍维持敏感性达61.1%.入院即刻Mb敏感性92.1%,高于cTnI 55.6%和CK-MB 57.1%;Mb特异性82.8%,低于cTnI 96.7%.入院次日晨cTnI敏感性96.8%,高于Mb 61.9%和CK-MB 77.8%.AMI患者入院即刻cTnI增高组与正常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9%和3.6%(P<0.05),校正基线特征等多变量因素后,cTnI是AMI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OR值1.171(P<0.05).结论 cTnI联合Mb是诊断AMI的良好指标,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能得到佳体现.cTnI亦有助于中后期AMI的诊断.cTnI是AMI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危险性预测因子.
-
心肌肌钙蛋白I在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133例冠心病患者的CTnI及其心肌酶谱的测定结果.结果:AMI患者的各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CTnI(90.6%)、CK(62.3%)、CK-MB(69.8%)、AST(50.9%)、LDH-L(45.3%)、LDH1(49.1%).在AMI患者在发病后4 h~6 h.血清CTnI即可灵敏检出阳性,且发病后4 h~6 h血清中CTnI的阳性敏感性高,与"金标准"的CK-MB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阳性持续时间大部分达5 d~12 d;CTnI的特异性也显著高于CK-MB及其他心肌酶谱.结论:CTnI的检测对AMI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
5-氮胞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这一研究成果使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疾病成为可能。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5-氮胞苷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中的诱导作用。
方法: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采用含0,5,10,20μmol/L 5-氮胞苷的DMEM培养液孵育24 h,去除诱导培养液,用含体积分数为5%胎牛血清的LG-DMEM培养28 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24 h后出现细胞死亡现象。5,10μmol/L 5-氮胞苷组细胞死亡相对较少,20μmol/L 5-氮胞苷组细胞死亡较多;②5μmol/L 5-氮胞苷组肌钙蛋白I染色阳性率显著低于10μmol/L 5-氮胞苷组和20μmol/L 5-氮胞苷组(P<0.05),10μmol/L和20μmol/L 5-氮胞苷组肌钙蛋白Ι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5-氮胞苷可以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且10μmol/L 5-氮胞苷诱导效果较好。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具有调控细胞增殖、分化、黏附和凋亡,在生物发育及组织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
方法: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以未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做对照。
结果与结论:①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d时,相差显微镜观察多紧密平行排列生长,呈类长柱形,少数呈不规则形;14 d后开始出现细胞间连接,形成数个相互连接的长柱形,28 d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积则变小,排列紧密呈条梭状。②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4周后,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见结蛋白、原肌球蛋白及间隙连接蛋白43的阳性细胞,诱导组各指标的积分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③诱导组心肌肌钙蛋白I呈阳性表达。根据心肌肌钙蛋白I阳性率计算出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在诱导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④荧光免疫双标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经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4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蛋白及心肌肌钙蛋白I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且呈共表达。⑤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分化细胞的细胞质内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并富含线粒体、糖原和核糖体。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水平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hs)、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对35例初发AMI患者血清CRPhs、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CRPhs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 h 前后达到高峰(13.20±6.69)mg/L,1周后CRPhs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 h 前后达到高峰(203.5±92.6)μg/L,48 h 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 h 达到高峰(10.56±4.65)μ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 动态监测CRPhs、Mb、cTnI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心肌肌钙蛋白Ⅰ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和15例诊断明确的单纯肌酸磷酸激酶(CK)增高无心肌损伤患者同一份血样分别行cTnI和C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测定.结果 cTnI在AMI组阳性率为100%,对照组阳性为0,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CK-MB在AMI阳性率为93.3%,对照组阳性率为80%,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cTnI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
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和皮质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老年肺癌患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心肌肌钙蛋白I (cTnI) 和皮质醇 (COR) 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老年肺癌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选择咪达唑仑、罗库溴铵及依托咪酯等静脉诱导麻醉,研究组患者行七氟烷持续吸入麻醉,对照组患者行丙泊酚持续静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 CK -MB、cTnI 和 COR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T4、T5时的cTnI、COR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在T3、T4、T5时的CK-MB含量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在T2、T3、T4、T5时的cTnI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T4、T5时的CK-MB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T2、T3、T4时的CO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七氟烷吸入麻醉在老年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对患者心肌损伤较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一种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生物传感器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法.方法:用亲和层析法提纯cTnI,免疫BALB/C鼠及新西兰兔,并用杂交瘤技术及膜渗滤亲和层析法,制备了特异性抗cTnI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以葡萄球菌蛋白A作基底膜,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作捕捉抗体,单抗9F5作第二抗体,制成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比较了直接法和夹心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的性能.结果:夹心免疫法的低检测限(0.8 μg/L)是直接法的5倍(4 μg/L),检测范围为(0.8~20) μg/L,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分别达3.8%~5.1%,6.3%~8.1%.用该夹心法及国外试剂盒分别检测40名健康献血队员和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水平,两者符合率分别为97.5%和94.6%.结论:所建立的夹心免疫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111例0-3 h内和0-6 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NO-AMI)3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35例,同期选择37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0-3 h内和0-6 h内胸痛发作患者H-FABP的表达水平,观察H-FABP、cTnI和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0-3 h内和0-6 h内AMI组H-FABP水平表达(38.14±24.18) ng/mL和(73.35±56.73) ng/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优于cTnI和CK-MB,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指标.
-
心肌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及CK-MB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新一代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科学选用心肌损伤标志物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使用Elecsys201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Abbott AxSym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及日立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对2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及23例非AMI患者的血清心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及CK-MB进行检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并对AMI组和UA组各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 cTnT、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一致(P>0.05),而均高于CK-MB(P<0.01),三者阳性率分别为82.6%、95.7%、43.5%,UA组中上述3指标阳性率分别为22.2%、38.9%和11.1%,明显低于AMI组(P<0.01).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T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和较强特异性,可较好地用于AMI与UA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两者临床使用价值基本一致,而均优于传统心肌酶CKMB;但在AMI早期,cTnI水平变化幅度比cTnT大,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
-
血浆心脏标志物对老年患者呼吸困难原因的诊断价值
急性呼吸困难是老年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多种疾病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尤其多见于心脏和肺部疾病.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对于医师的治疗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心肌横纹肌上的结构蛋白,参与心肌收缩的调节.脑钠肽(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脑钠肽前体(pro-BNP)降解形成的一种活性代谢产物,在心肌压力和容积应激作用下释放入血[1].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呼吸困难老年患者血浆cTnI和BNP的检测,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探讨cTnI和BNP对老年患者呼吸困难原因的鉴别诊断价值.
-
血清心肌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ACS患者141例(ACS组),冠心病(HD)患者(除外ACS)110例(CHD组),健康体检者150例(健康对照组),其中ACS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57例(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84例(AMI组),分别进行血清Mb、cTnI、CK、CK-MB和hs-CRP检测.结果 ACS患者血清Mb、cTnI、CK-MB和hs-CRP检测值均高于CHD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AMI组各项检测指标水平均高于UA组、CHD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Mb、cTn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对ACS诊断的阳性率高于只检测其中任意一种指标或两种指标.结论 ACS患者血清Mb、cTnI、CK-MB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Mb、cTnI、CK-MB和hs-CRP联合检测有助于ACS早期快速诊断和鉴别诊断.
-
D-二聚体、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及心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体内 D-二聚体( D-D)、血清 N 末端 B 型钠尿肽原( 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62例 COPD 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 D-D、NT-proBNP 及 cTnI 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D-D、NT-proBNP 及 cTnI 水平在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均明显提高(P<0.05);与缓解期比较,观察组 D-D、NT-proBNP 及 cTnI 水平在急性加重期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老年 COPD 患者 D-D、NT-proBNP 及 cTnI 水平均明显升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 COPD 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D-二聚体 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 心肌肌钙蛋白I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特异性抗cTnI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制备特异性抗人心肌肌钙蛋白1(cTnI)多克隆抗体.方法用人cTnI免疫家兔,制备抗人cTnI多克隆抗体,采用膜渗滤亲和层析法吸附掉与骨骼肌肌钙蛋白1(sTnI)有交叉反应的多抗,制备特异性抗cTnI多克隆抗体.结果抗体经槽式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证明对cTnI具有高度特异性,与sTnI无交叉反应.结论为应用一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TnI奠定了基础.
-
尽早高压氧治疗对急性硫化氢中毒血清CTnI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急性中、重度硫化氢中毒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的时机对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发病到首次进入高压氧的时间将患者归为三组.A组23例均在发病2 h内开始接受高压氧治疗,B组15例为发病后2~6 h接受高压氧治疗,C组8例发病到首次进入高压氧治疗为6 h以上.回顾性观察三组患者入院即刻、第2天、第5天及第10天血清CTnI的定量测定值进行比较,对比三组患者血清TNI的变化规律及预后.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的CTnI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血清CTnI均达到高峰,但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比较P<0.05;C组与A组比P<0.01),第5天及第10天各组CTnI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治愈17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21/23;B组患者治愈9例,好转3例,有效率12/15;C组患者治愈1例,好转3例,有效率4/8,各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重度硫化氢中毒患者进入高压氧治疗越早,血清CTnI值恢复越快,心肌损害越轻,预后越好.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床边快速测定及意义
目的建立快速床边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方法,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制备的胶体金标记抗cTnI 单克隆抗体3F10,生物素标记3A7,链霉亲和素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制成免疫层析试条(GICA ).取0.5 ml血清滴入检测孔,观察15~20分钟,根据测试条检测线是否红色判定cTnI水平 .40例AMI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按胸痛发病时间不同分为2~4小时、4~6小时、大于6 小时3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cTnI阳性率.结果 40例AMI患者冠脉病变为TIMI分级0~1级.38例cTnI阳性,符合率95%.2例cTnI阴性患者均在发病时间2~4小时组,阳性预测值为80%,其余两组患者cTnI均阳性,阳性预测值100%.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符合率为93.4%.结论应用本方法床边测定cTnI能特异、快速诊断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