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疆巴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

    作者:韩霞;施丽;王路

    目的 统计分析新疆巴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探讨其感染现状及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检查乙肝5项的就诊者101202例,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HBV-M,对疑似感染者使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BV-DNA,分析慢性HBV感染者不同HBV-M模式,及性别、年龄、种族的构成情况.结果 101202例乙型肝炎5项检测者中,确诊为HBV感染者7708例,感染检出率为7.62%,主要表现出15种不同HBV-M组合模式,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模式1(HBsAg+,HBeAb+,HBcAb+)占70.52%,模式2(HBsAg+,HBeAg+,HBcAb+)占12.65%,模式3(HBsAg+,HBcAb+)占9.48%.慢性HBV感染HBsAg阴性者201例,占2.61%,HBsAg,HBsAb同时表达阳性者110例,占1.43%.男性慢性HBV感染者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不同族别慢性HBV感染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新疆巴州地区乙肝高发,主要表现为HBsAg+,HBeAb+,HBcAb+;HBsAg+,HBeAg+,HBcAb+;HBsAg+,HBcAb+3种模式.男性多于女性,汉族中青年所占比例较高.

  • MicroRNA-122结合区遗传变异IL-1A rs3783553与慢性HBV感染的关联研究

    作者:陈雪琴;王英;娄娇;杨洋;龚雅洁;朱颖;向成;钟荣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A(IL-1A)基因3'UTR区遗传变异rs3783553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风险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病例1 271例,自发性乙肝病毒清除者1 298例.采用ABI7900HT的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遗传变异位点进行检测;采用x2检验和t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间人口学特征分布差异,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s3783553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风险的影响.结果 遗传变异位点rs3783553插入(TTC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慢性乙肝病毒感染风险显著低于缺失等位基因携带者(OR=0.71,95%CI=0.61~0.84).每增加1个插入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降低21% (OR=0.79;95%CI=0.70~0.89).结论 IL-1A基因3'UTR区的遗传变异位点rs3783553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有显著关联.

  • 不同中医治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IL-2和IFN-γ的影响

    作者:李旭

    目的 观察健脾法、补肾法、解毒法分别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健脾组、补肾组和解毒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健脾组给予拉米夫定+四君子汤治疗,补肾组给予拉米夫定+六味地黄丸治疗,解毒组给予拉米夫定+甘露消毒丹治疗.疗程1年.观察各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血清IL-2和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前各组血清IL-2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其中健脾组、补肾组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0.05,P<0.01),补肾组上升较健脾组显著(P<0.05),解毒组与健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法改善慢性HBV感染患者细胞因子IL-2和IFN-γ失衡状态优于健脾法和解毒法.

  • 凝血、纤溶和纤维化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的关系

    作者:曾健;张玲;胡坚;顾进;李静;刘小林

    目的 探讨凝血、纤溶和纤维化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HBV DNA、ALT和HBV-M检测,根据结果 将其分为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和不活动组.以正常组为对照,检测比较各组的凝血、纤溶和纤维化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免疫耐受组和免疫清除组凝血功能显著降低,纤溶、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P<0.05,P<0.01),而不活动组仅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加(P<0.05);与不活动组比较,免疫耐受组血浆D-二聚体和透明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清除组凝血功能显著降低,纤溶、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P<0.05,P<0.01);与免疫耐受组比较,免疫清除组凝血功能显著降低、纤溶、纤维化程度显著增高(P<0.05,P<0.01).结论 凝血、纤溶和纤维化水平在慢性HBV不同感染状态下有明显差异.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刘子妍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以改善该类患者妊娠结局.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孕检并住院分娩的493例孕妇为观察对象,将其中229例未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作为试验A组、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38例孕妇作为试验B组,同时将226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详细记录、统计、分析本研究49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认真记录并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试验A组、试验B组与对照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B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A组及对照组.493例孕妇中有3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70%.吸烟史、饮酒史、HBsAg、ALT、GGT等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率影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吸烟史、饮酒史、HBsAg、ALT、GGT等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故患者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合理适宜的饮食、适当适量的运动及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控制血糖及抗病毒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点

    作者:朱海超;高国生

    目的:了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脏病理改变,并分析其与血清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所有患者均行肝组织活检,同时检测血清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138例患者中,仅5.1%的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完全正常,31.9%的患者肝脏炎症≥G2和(或)纤维化≥S2. 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之间,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无差异,P> 0.05.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10 000 IU/mL组炎症≥G2、纤维化≥S2比例达60%、73.3%,显著高于HBV-DNA< 10 000 IU/mL组患者,P<0.05.结论:绝大部分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仍有潜在肝炎活动;1/3的患者有显著肝组织病变,需抗病毒治疗;HBeAg阴性患者,若HBV-DNA≥10 000 IU/mL,应当行肝组织活检明确病情,及时治疗.

  • 白细胞介素-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分析

    作者:姚佳燕;晁康;李敏睿;吴艳琴;叶俊钊;钟碧慧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BV-DNA、ALT的关系。方法:收集101例慢性HBV感染者(病例组)和25例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流式细胞微球技术检测血清 IL-21蛋白水平,并用 real-time PCR 法检测 IL-21及 IL-21受体(R)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病例组分为免疫耐受期组(25例)、免疫清除期组(25例)、低复制期组(26例)及再活动期组(25例)。(2)病例组血清IL-21蛋白及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01);免疫清除期组及再活动期组血清 IL-21蛋白及 mRN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免疫耐受期组及低复制期组(P <0.001);低复制期组血清IL-21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01)及免疫耐受组(P =0.036)。(3) IL-21R mRNA水平在各组间没有差异。(4)血清IL-21蛋白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 =-0.472,P =0.001)。(5)血清IL-21蛋白与ALT水平无关(r =0.024,P =0.868)。结论: IL-21在慢性HBV感染者中表达上调,且与免疫活动有关,可能是机体控制HBV复制的机制之一。

  • 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童维佳;王洁;陆磊;李璧辰;钱志磊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抗结核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4例初诊为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依据药敏结果选择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组成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结核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肝损害发生率、药物性肝损害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抗结核治疗完成率及保肝治疗率.结果 研究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和保肝治疗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抗结核方案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发生肝功能损害的时间长于对照组,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标准抗结核方案比较,依据药敏试验结果个性化选择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抗结核方案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634G/C及2578C/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临床分型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柏立婧;杨宝山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34G/C和2578C/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不同临床分型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各50例,另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VEGF 634G/C位点和2578C/A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分析VEGF 634G/C、2578C/A位点基因型与不同临床分型慢性HBV感染的关联性.结果 各临床分型患者的634G/C位点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578C/A位点基因型频率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于GC基因型,634G/C位点CC基因型是发生重型乙型肝炎的保护因素(P<0.05);相比于CA基因型,2578C/A位点CC基因型是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携带VEGF 634G/C位点CC基因型者患重型乙型肝炎的风险降低,携带VEGF 2578C/A位点CC基因型者患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增加.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及与病毒载量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苏兰;鲁陈;熊德琴;李左娟

    目的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HBV病毒载量的分析,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状况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92例慢性HBV感染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HBV载量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D8+、CD4+/CD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重型肝炎组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慢性重型肝炎者与对照组相比,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紊乱程度随HBV载量增高而逐渐加重.

  • 草药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系统评价

    作者:刘建平;林辉

    目的评价叶下珠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随机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方法用电子和手工检索鉴定比较叶下珠与安慰剂、不治疗、非特异性治疗、其他草药治疗、或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随机临床试验.叶下珠合用干扰素与单用干扰素比较的随机试验也予以纳入.无论使用盲法与否或以何种语言发表均无限制.纳入试验的质量用Jadad记分量表加随机隐藏评价.结果 22篇试验包含1 947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5篇双盲试验被评为高质量试验,其余均为低质量试验.合并的结果表明,与安慰剂或不治疗比较,叶下珠属对于血清HBsAg转阴有积极效果(相对危险度5.64,95%可信区间1.85~17.21).叶下珠与干扰素比较,在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转阴效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血清HBsAg、HBeAg、HBV DNA转阴以及转氨酶复常方面,叶下珠优于非特异性治疗或其他草药治疗.分析表明叶下珠与干扰素联合用药比单用干扰素效果更好,HBeg转阴相对危险度1.56,95%可信区间1.06~2.32,HBV DNA转阴的相对危险度1.52,95%可信区间1.05~2.21.这些试验没有报告发生严重的副性事件.结论根据本系统评价,某些叶下珠属可能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然而,由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以及该草药使用的变异性大,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它的治疗应用,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试验.

  • 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周维珍;王代梅

    目的 探讨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收治的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药物性肝损伤组(DILI组,n=50)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性肝损伤组(DILI+HBV组,n=46),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DILI+HBV组年龄小于DILI组,损伤类型以肝细胞型为主、混合型次之,且病情较DILI组重(P<0.05).两组造成肝损伤的药物均主要为中药、抗感染药和解热镇痛药,临床症状均主要表现为乏力、黄疸、恶心、腹胀及食欲不振.结论 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药物性肝损伤病情较单纯性肝损伤重,但其致损伤药物类型及临床症状与单纯药物性肝损伤相比没有特异性.

  • 从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超声的临床研究探讨中医“肝胆相照”理论

    作者:郭子宁;黄象安;李安德;陈燕力;李文华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胆囊异常的关系,深入探讨中医“肝胆相照”理论的病理基础和内涵.方法 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进行肝胆脏超声检查,记录其胆囊的影像学表现,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患病年限之间胆囊异常率的差异.结果 ①胆囊异常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胆囊疾病的出现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增加的趋势(P<0.05);③胆囊疾病的出现率与病程年限呈线性变化趋势(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囊疾病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病毒感染时间越长,胆囊异常的发生率越高;慢乙肝病患者胆囊病变体现了中医理论中肝与胆互为表里,久病相互传变的密切关系,符合“肝胆相照”理论.提示治疗慢乙肝除了疏肝法之外给予利胆药物可能会取得更佳疗效.

  • 慢性 HBV感染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 Meta分析

    作者:陈星;徐勇;车可可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否为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搜索2009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筛选研究类型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或者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共搜索出477篇,终有1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总样本量为413 150例. 敏感性分析用一种循序算法降低异质性,之后的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结果 对10篇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经异质性检验,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χ2 =30.07,df=9,P=0.0004,I2 =70%). 为降低异质性,删除2篇文献后,其余8篇具有较高的同质性(χ2 =13.69,df=7,P=0.06,I2 =49%). 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慢性HBV感染组GDM发生率与非慢性HBV感染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31,95%CI:1.03~1.66,P=0.03),反映了慢性HBV感染是GDM的高危因素. 按研究对象是否来自中国进行分组,结果显示:对中国人群还不能确定慢性HBV感染是否为GDM的危险因素(OR=1.10,95%CI:0.87~1.39,P=0.42),国外人群慢性HBV感染为GDM的危险因素(OR=1.60,95%CI:1.07~2.37,P=0.02). 结论 慢性HBV感染是GDM的危险因素,但在中国尚不能确定慢性HBV感染是否为GDM的危险因素.

  • 重组HBcAg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增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IL-15的分泌

    作者:张鑫;周振华;李曼;高亚婷;孙学华;高月求

    目的 探讨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rhHBcAg)诱导髓源性树突状细胞(mDC)分泌白细胞介素15(IL-15)的机制.方法 采用人单核细胞磁珠负分选试剂盒分选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分化为mDC,10 μg/mL rhHBcAg刺激mDC 1~6 d;分别用25 μ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 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1.μmol/L 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100 nmol/Lc-Jun N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和150 nmol/L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预处理1h,再给予10 μg/mL rhHBcAg刺激48 h.之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上清,实时定量PCR检测IL-15 mRNA水平,ELISA检测IL-15蛋白水平,Western Mot法检测PI3K/Akt和MAPK信号通路分子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rhHBcAg未刺激组比较,rhHBcAg刺激组IL-15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rhHBcAg刺激组比较,p38抑制剂预处理组IL-15水平明显降低,但PI3K/Akt、JNK和ERK抑制剂预处理组IL-15水平未见显著性改变.结论 rhHBcAg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上调外周血mDC IL-15的分泌.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健康知识普及研究

    作者:邱华;谭华炳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既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HC)和原发性肝癌(HCC)[1]。HBV感染目前仍是我国第一大传染病。中国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2000万例[2]。中国每年新发CHB病例约50-100万例,因HBV感染导致的HC和HCC死亡约30多万例。慢性HBV感染仍然是导致HCC的主要原因[3]。HBV标志物分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等。根据HBeAg阳性或HBeAb阳性,将乙肝病毒感染者又分为“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 CHB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复杂,抗病毒治疗时间长、难度大、花费高,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4]。探索HBV的科学防治方法极为重要。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肾功检查分析

    作者:房超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查某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肾功能状况来深入分析乙型肝炎病毒与肾功能之间的关联性,为日后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从某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在健康体检肝功能正常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统一的血液和尿液检测等相关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观察组的血清 ALT 与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尿 NAG 酶的含量也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肾功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应当在治疗中注重相关因素的控制,将患者的肾功能损害减小到低程度。

37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