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对措施在采供血各环节中的应用

    作者:刘明莉;陈小岭

    近年来,血液的保存和管理,血液成分的分离,对献血者的检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1].尽管血液从献血者血管到患者血管有着众多安全保障,但是如果血液采集人员、成分制备人员、血液检测人员在某个环节未按操作规范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对,就会有一定的危险性,采供血各环节的核对是涉及多科室、多人员的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可能会引起安全隐患.2009年是<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督导实施的第3年,在建立制度并持续改进的操作过程基础上,我站对涉及的科室采用关键点核对控制,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 5S在采供血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潘继红

    5S管理以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为内容,着眼于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生产环节等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现场环境达到规范化要求[1].重点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减少差错事故,提升人的品质[2],是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瑕疵的基本活动[3],对丰富和规范采供血内部质量管理有极大的帮助.鉴于国内有关于5S在采供血方面应用的研究和报道尚少,为此我们发表如下浅见.

    关键词: 采供血 管理 整理 整顿
  • 突发事件中采供血应急处置评估

    作者:王锐;魏平;周知祥;李东;唐荣才

    2008年5.12日深夜紧急部署卫生系统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全国卫生系统坚决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紧急动员起来,将抗震救灾作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要求未受灾地区卫生部门要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做好救援物资准备工作".在抗震救灾期间,江苏省血液中心通过启动"中心灾害、突发事件、血液救援、采供血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既保证了南京地区部、省属及部队等医疗机构临床供血工作的有序进行,又支援灾区的血液需求,全面提高中心应对突发事件的血液保障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抗震救灾采供血应急处置评估,分析在突发事件中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此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机制.

  • 突发大地震时的采供血应对工作

    作者:文净平

    医疗救护是挽救生命、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而输血治疗则是医疗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如何在保证充足且安全的血液供应的同时又防止血液积压浪费是对采供血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为保证灾区随时可能的血液调配及本地区的血液供应,同时防止血液采集过多而过期报废,现将本站应对大地震的采供血经验和感悟,与同行共同分享和探讨,以便今后采供血机构更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 试述采供血体系文件的关键控制点确定思路

    作者:曹晓莉;李凤琴;杨俊英;蒋冬玲

    血液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在输血机构质量管理项目(quality management project for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s,QMP)中提出输血机构应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强调血管至血管整个输血链条过程的控制[1],即建立在"过程方法模式"上[2].这种方法模式通过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质量记录等不同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采供血输血链条每个环节中影响质量的相互关联的因素加以控制,以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实际工作中,笔者碰到很多体系文件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工作流程不完整不清晰,产生"两张皮"和潜在质量隐患的事情.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在制订体系文件特别是标准探作规程(SOP),没有很好地识别、分析和确定每一个环节中关键控制点并形成明确指令,现就此问题加以阐述展开讨论.

  • 浅议献血者隐私保密管理

    作者:刘战地;张海;陈莉;莘雪梅

    随着公民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采供血机构的服务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献血者个人信息、检测结果等作为个人隐私理当得到应有的保护,否则一旦隐私外泄,即易引起献血者不满而影响其再次献血,甚至引发矛盾乃至法律纠纷,因此任何情况下采供血机构都应确保献血者相关信息不被泄露.采供血机构加强献血者隐私保密管理,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环节:

  • 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的质量管理

    作者:李文

    血液检验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输血安全.只有对血液检验工作实施全面、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从而保证输血安全.血液检验的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管理和控制.

  • 采供血机构档案归档范围探讨

    作者:赵林;郑克芬;吴振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采供血机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也全方位地反映了采供血机构整体管理水平.虽然目前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尚无规范性标准,但其归档范围随着对档案价值认识的提高,也在逐渐扩大.现将几年来本站对档案管理中归档范围的确定与同道共同研讨.

  • 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在红细胞供应量预测中的应用

    作者:黄国军;王乐三;张统宇;胡玲玲;周伟标;施建华;何江江

    目的 探讨建立月悬浮红细胞供应量预测模型,为采供血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浦东血站2007年1月-2014年6月的月红细胞供应总量、A+、B+、O+和AB+4种血型红细胞月供应量作为标本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用2014年7月-12月的实际值作为检验标本,用建立的优模型预测2015年1-6月本站红细胞月供血量.结果 经过序列平稳化、模型识别、建模和模型检验等步骤,月红细胞供应总量建立ARIMA(1,1,1)(1,1,1)12模型,调整决定系数(R2)=0.82,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5.98;A+型红细胞月供应量建立ARI-MA(1,1,2)(1,1,1)12模型,调整R2 =0.81,MAPE=8.42;B+型红细胞月供应量建立ARIMA (4,1,0)(1,1,1)12模型,调整R2=0.84,MAPE =7.23;0+型红细胞月供应量建立ARIMA(1,1,1)(0,1,1)12模型,调整R2 =0.83,MAPE=6.63;AB+型红细胞月供应量建立ARIMA(1,1,0)(1,1,1)12模型,调整R2=0.80,MAPE=8.41.结论 ARIMA是一种短期预测精度较高模型,可用于红细胞供应量的预测.

  • 地震对德阳重灾区采供血的影响及分析

    作者:袁丽;蹇志伟;张捷

    "5·12"地震,德阳地区的绵竹,什邡为极重灾区,有大批量地震伤员需要救治.我站作为本地区唯一为临床提供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单位,在协助临床医疗救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进一步健全合理的采供血紧急预案,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我们对德阳地区地震期间用血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报告如下.

  • 湖南省部分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血液检验3项指标现场测试结果

    作者:吕岳峰;刘桃英;黎一华

    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质量直接关系患者安全,保证血液质量是各采供血机构的共同宗旨.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活动是采供血机构促进和提高血液质量的有效手段,其成绩也是目前衡量、评价实验室检验质量的重要指标.EQA有通常方式(采用邮政运输提供标本)和现场测试(派调查员到实验室实际调查)的方式[1,2],后者因限制因素较多而很少应用,但比较而言,现场测试能更真实、客观地评价实验室结果.为更好地了解和监督采供血机构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本中心于2002年6月和2002年9月对省内部分采供血机构实验室作了HBsAg、抗-HCV、梅毒抗体现场测试,报道如下.

  • 山东省血液信息化建设发展思路探讨

    作者:张新童;石晓阳;石磊;张谦;黄均磊

    本文依据国家卫生计生信息化顶层设计,坚持全省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建设原则,积极探索山东省血液信息化发展思路,为无偿献血事业提供有力信息保障.全省血液信息化建设思路是:在认真分析山东省血液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全省血液信息化总体方案设计,以标准和规范制定为先导,以整合网络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建立应用集成门户和大数据平台为重点,实现业务统一集成应用和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大数据的挖掘应用,提高无偿献血管理服务水平.

  • HACCP在采供血过程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陈同华;纪玉强;杨忠思;李蓓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1,2](HACCP)是一种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目前国内外HACC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和餐饮业[3,4],而未见对HACCP系统在采供血过程中应用的研究.本研究以青岛市中心血站为HACCP系统的实施对象,运用HACCP理论与方法对采供血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建立有效的纠偏措施,保证血制品的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

  • 血液安全项目在西藏的初步推广及今后对策

    作者:卫生部医政司援藏项目工作组

    西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共设拉萨市、昌都、阿里、林芝、日喀则、那曲、山南一市六地.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严重制约了西藏血液安全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卫生部和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经过广大采供血机构和红十字会人员的辛勤耕耘,西藏地区的血液安全事业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调整县级采供血机构,合理配置和利用血液资源

    作者:郑必先

    江苏省现有7400万人口,设13个省辖市、62个县(市),年医疗用血量达80多万U.我省采供血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早,建有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基层血站、中心血库共69个.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4年对全省采供血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经过调整,撤销了原有的县级中心血库42所、县级血站1所,全省由原来的69所采供血机构减少到26所,减少了60%.通过调整,我省血液资源配置和利用得到优化,采供血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得到推进,临床用血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 确保血液安全和足够的供给

    作者:朱永明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的血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血液管理政策和法制体系得到了健全和完善;全国318个血站和119个中心血库的硬件得到了根本改善;采供血机构设置得到了合理调整,科学的服务网络正在建立;以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世界卫生组织远程教材为基础,全国采供血机构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全员岗位培训和考核工作;临床用血基本实现了由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

  • 美国采供血系统概况

    作者:张丽

    按照河南省卫生厅5451项目要求,作者于2009年赴美国进修学习3个月,分别在美国红十字会南加州血液中心、中心俄亥俄地区血液中心、郝兰德实验室及纽约血液中心学习采供血工作;在底特律国家检测中心学习血液集中化检测;在霍普金斯医院、俄亥俄州立大学医疗中心、俄亥俄州儿童医院、纽约医学院医疗中心了解美国临床用血情况和临床输血服务.根据所见所闻及参考有关文献,阐述了美国采供血系统的概况,为国内血站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 采供血 概况
  • 浙江省应急血液联动保障机制的探索

    作者:吕杭军;孟忠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卫生部门卫生应急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以及本中心在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及2010年上海世博应急备血的经验,为保障浙江省内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医疗急救血液供应有序进行,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我们探索建立了浙江省应急血液联动保障机制,现报告如下.

  • 应急跨地域血液联动中的质量管理实践与对策初探

    作者:王拥军;孟忠华

    2011年7月23日晚,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本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采供血预案,组织和实施本地区的血液应急工作,紧急调配中心和省内部分血站的血液急援温州,保障了伤员的急救用血.此次应急跨地域血液联动,彰显我省应急血液保障体系迈入成熟阶段.为持续改进突发事件血液应急保障的质量管理,我们对此次应急血液保障进行了总结并探讨应急血液保障过程关键控制点的质量管理,现报告如下.

  • 甬温线动车交通事故采供血应急工作的实践与探讨

    作者:陈李;陈筱华;王成维;黄国永;叶志勇;王秀勇

    采供血机构的应急保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本站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功应对了2011年7月23日20:34甬温线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简称"7·23"事故)的采供血应急保障工作.现结合本中心在"7·23"事故中的应对措施来探讨和优化采供血应急机制建设.

447 条记录 18/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