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析采供血工作中社会信用风险控制

    作者:周玉玲

    我们从当前我国无偿献血发展现状,通过分析采供血机构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乏完整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意识淡薄以及信用风险响应处理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如下应对措施.1)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适合无偿献血工作特点的社会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风险监控措施和制度.包括社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2)加强采供血机构信用自律,培育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意识,建立严格的失信行为惩戒、医德医风考核评价和培训制度.并通过严格的质量标准化管理流程,以及人性化的献血后服务,提升采供血机构在社会上的信誉度.3)建立社会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的途径和方法.一是建立具有预警、监测快速反应的网络系统,真实、全面、持续、口径统一的反映采供血机构社会信用记录信息,对信用主体和事态作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二是明确社会信用风险责任管理部门,建立其与政府、医疗单位、媒体等社会各界的信息沟通和公布渠道.三是推进信息公开化.采供血机构应在不违反法规的前提下,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界定信用信息的合法公开与合理使用范围,建立以社会大众、献血者、受血者需求为导向的办事公开目录,畅通交流渠道.四是把组织动员政府公务人员、医务人员、企事业公职人员带头参加无偿献血,和大力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团体无偿献血应急队伍,作为社会信用风险转移的途径和方法,保证临床用血需求.4)实现对献血者的承诺.妥善处理好《献血法》实施前后及其过程中,无偿献血者优待用血政策的有效对接.处理好全国各地用血优待政策不一至,使献血者在异地用血中产生模糊和质疑等问题.5)发挥法律法规的调节作用.首先加强内部职工的法制教育,教育职工知法守法.其次采供血机构也要拿起法律这个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社会公众理解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在法律框架下,履行采供血机构的职责.总之,无偿献血工作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受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政治因素以及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社会舆论等采供血机构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影响很大,仅依靠采供血机构建立社会信用控制来预防、降低和化解风险的发生和扩大是不够的.必须要争取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综合协调,形成合力,给无偿献血以正激励,才能大限度地规避社会信用风险危机,远离“血荒”.

  • 档案管理在采供血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张沁霞;李海萍

    1 采供血机构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及作用血站在采供血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字记录、数据、声像等的原始资料构成了血站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血站档案管理对提高采供血血液质量、确保临床安全用血、追溯从献血者的体检、初筛、登记到血液的采集、检测、制备、储存、发放和运输的整个过程、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 射频识别技术在血液采集和成分制备过程中的溯源应用

    作者:宋海婷;冯学胜;陈民才;王全立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规定,采供血各个环节的信息都应该能够溯源,但目前的实现途径主要靠记录、签名和信息录入,还没有实现自动化和实时监测.以血液采集和成分制备为例,在血液采集中会出现采血量不足或过多、没有均匀就留血样或者忘记留血样等情况;在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会出现没有添加血液保养液、分离的血浆中混入的红细胞超标等情况.如果操作者忘记签名,就很难溯源并追究责任人.

  •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血液应急保障和后期分析追踪

    作者:刘晗;王琳;杨文玲

    2015年8月12日23时左右,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应对突发事件,天津市血液中心启动应急保障实施方案,全员参与,应急采供血,信息及时沟通发布,后勤全力保障,全过程质量监控,后期分析追踪,并对应急保障的实施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保障方案.在应急实施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也对整个应急过程有些思考,供大家共同讨论,以期为更加完善、充实血液应急保障体系提供数据.

  • 维和医疗分队采供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余元伦;邢颜超;张进进;陈红;张红明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将越来越多的参与国际事务,也会越来越多地派出维和部队参与国际维和行动.2008年由本院为主抽组的维护部队医疗分队赴刚果(金)南基吾省中国二级医院执行维和医疗任务,同在南基吾省执行维和任务的还有中国工兵分队,在8个月的维和行动中,我维和部队在出色完成任务的同时,我国维和人员(无论是我们医疗分队,还是工兵分队)没有出现重伤和死亡情况;但同在当地执行维和任务的巴基斯坦维和部队曾遭遇几次车祸和枪击而有官兵受伤,而在海地地震中我国派驻当地的维和警察遭受严重伤亡,这给了我们承担维和使命的全体人员一个警示,尤其是我们担负维和医疗任务的部门,必须要考虑海外维和行动医疗抢救中的有关采供血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

  • RhD阴性血采供血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应用

    作者:徐卫平;施素月;周小芹;王凌峰;陈秋斌;林福地

    目的 科学组合应急供血模式,以有效提高RhD阴性血输血的时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框架,制定RhD阴性血的采供血应急预案,以稀有血型库储存Rh阴性冰冻红细胞,建立临床使用Rh阴性红细胞的预警机制,对62名Rh阴性临床急诊患者开展自身输血、组合输血等应急采供血模式救治.结果 62名患者输注Rh阴性红细胞252.5U(2.0~16U,中位数3.0 U),其中53人输注库存hit阴性冰冻红细胞160 U(1.512.0U,中位数2.0U),11例输自体血28.0U;无一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愈后良好.结论 Rh阴性血采供血预案的制定及配套应急采供血模式的组合,保障了Rh阴性血型患者尤其是其急诊临床输血的有效和安全.

  • 血液安全的平衡与血液监督的有效--上海市血液中心50周年庆典暨输血界华人圆桌会议记实

    作者:沈武;刘李栋

    本刊讯 2005年11月7日,上海市血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50周年庆典期间,中国输血协会领导、部分省级血液中心领导、中国台湾及澳门地区采供血机构负责人、北美输血界华人专家,以及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高层主管,共48名代表汇聚一堂,参加了输血界华人圆桌会议.会议旨在交流、讨论当今国内外输血界热点议题,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以进一步提升中国采供血机构的整体实力,促进输血事业健康发展.

  • 宝鸡市2008~2014年无偿献血血液不合格原因分析

    作者:任雪侠;成艳;刘莹;安莹华;苟莉;刘郁明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不合格原因,总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报废率.方法:对2008~2014年血液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4年采集制备血液因检验因素报废血液人次占7.74% (22350人次/288881人次),其中ALT不合格率高(其构成比为58.49%),非检验因素报废血液以脂浆为高(其构成比为30.03%).结论:采血不合格血液中因ALT不合格为高,其次为采血量不足而致不合格,血站应加强献血相关知识宣教,健康征询和初筛工作中强化工作人员质量意识和新进人员采供血技术培训,有效降低报废率.

  • 贵州省2001~2005年采供血机构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总结

    作者:许健;邹阳;黄山;令狐颖;周晓泉

    2001~2005年,贵州省临床检验中心对全省58家采供血单位按计划进行了每年3次的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简称EQA),共15次.

  • 贵州省铜仁市2009-2011年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情况分析

    作者:麻冬花;朱旭云

    铜仁市由于交通还相对落后,铜仁市中心血站采供血范围只包括碧江区、万山区、江口县和玉屏县,年采供血量约3 000 000 mL,年无偿献血人次1万左右.2000年全面实施无偿献血以来,临床用血100%来自于无偿,为探索当前无偿献血工作新路子,使无偿献血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作者对铜仁市中心血站2009-2011年所采集的12 930名首次献血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2009-2011年铜仁市临床用血病种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作者:麻冬花;张延祥

    铜仁市自《献血法》出台后,全面实施无偿献血,临床用血由采供血机构统一采供,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随着近年来临床用血逐年快速增长,血站供血紧张状况呈持续加剧的趋势.为掌握本区域临床用血疾病种类与用血量的情况,便于血站在供血时按疾病种类对血液需求的轻、重、缓、急和所需血液量作好血液供给,确保急救用血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本区域医疗机构计划备血工作,有利于血站与医院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针对性的血源招募工作[J].本文就铜仁市部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按疾病种类分布情况作了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 全自动加样仪一次性加样针在血液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申俊锋;陆蓉;王军;冉贤江;刘玉姣;王好

    目前,在采供血机构配置的全自动加样仪器所使用的加样针大部分为永久性钢针,其洗针残留液体导致试剂和样本稀释、以及加样导致的拖带污染问题等隐患和缺点,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本站于2007年9月将STAR全自动加样仪配置成一次性加样针(Tip头)对血液进行检测,同时与永久性钢针加样和手工加样两种加样模式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 浅谈护理工作在采供血事业中的重要性

    作者:刘敏颖;蒋淑珍

    血站的护理工作有其独特性质,服务对象自愿无偿献血的健康公民.献血者能否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的服务,尤其足护士采血时的良好技术水平.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在采血、保存血液、发放血液的工作规范操作,提高操作技能,杜绝差错事故,让献血者满意,在采供血中发挥重要作用.

  • 采供血过程中细节管理作用探讨

    作者:孙晓敏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采供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结合我血站工作经验,总结采供血过程中细节管理制度的建立、教育培训及其具体内容.结果:细节管理在采供血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差错事故.结论:细节管理在采供血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

  • 基层采血点差错事故分析及对策

    作者:徐欣文

    在江苏省卫生厅对全省采供血机构实施调整后,县级血站现在已成为市中心血站的分站或采血点,只对辖区内进行采血供血任务,而血液检测工作已由市中心血站承担,自2009年3月份起,本采血点也已启用了全省统一的血液管理计算机系统.

    关键词: 采供血 差错 分析 对策
  • 血站采供血过程艾滋病感染防控对策

    作者:刘洋

    血站在采供血过程中,控制艾滋病等各类血液传播疾病经输血传播,确保采供血质量,是采供血机构必须加强重视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大限度地降低艾滋病经输血传播几率进行分析,认为应强化血站采供血管理,加强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及培训,为献血群体建立健康档案,做好采供血环境及医疗用具消毒等,不断提高检测手段,加强输血技术创新研究等,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可靠,严控艾滋病等传染病经采供血传播.

  • 血站采供血感染控制管理的方法与成效

    作者:于志强;周静;朱丽莉

    目的 研究血站采供血感染控制管理方法并评价其成效.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组成管理小组,从血站采供血的关键控制点人手进行分析,总结可能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从加强采供血过程管理、健全管理制度、重视人员培训、补充防护设备、完善环境消毒等方面入手,全面针对血站采供血感染问题进行方案调整,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对比实施前后血站工作人员的采供血感染认知状况,并对比实施前后血站采供血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施后血站工作人员在采供血感染风险因素、采供血感染防控方案的认知评分上均有明显提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血站采供血感染事件发生率仅为0.1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0.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站采供血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应当从过程、制度、培训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感染控制管理质量,提升血站工作品质.

    关键词: 血站 采供血 感染 管理
  • 京津冀采供血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作者:赵莉华;戚海;何路军;陈莉;王庆明;张英罗;时卉丽;张静

    分析京津冀三地采供血机构管理现状,找出问题和差距,明确三地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对策和措施.从培训、内审、管理评审3方面,结合前期开展工作成效,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开展联合内审,建立实验室质量监控指标比对机制,联合制定采供血工作指南,提升科研创新软实力,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政府层面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等.

  • 台湾采供血系统概况与启示

    作者:王华钦;温涛;刘玉振;邱红钦

    对台湾地区输血机构概况、献血招募、血液采集、血液检测、质量控制等情况进行介绍,对比了台湾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血液检测、血液质量标准等方面与大陆相关标准的不同,阐述了台湾地区无偿献血事业的成熟经验,找到了大陆地区存在的不足,为提升大陆地区无偿献血工作水平提供了借鉴.

  • 基于集中化采供血服务网络的血液应急保障

    作者:孙森

    优化采供血机构内部机构和业务功能设置,构建市中心血站层级、采供血业务中心层级、献血服务部层级、储血点层级的多级辐射式采供血服务网络,使得地区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确保了“11·22”石油管线爆燃事故医疗救治血液保障工作顺利完成.建立多级辐射式采供血服务网络可有效提升地区血液应急保障能力.

447 条记录 19/23 页 « 12...15161718192021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