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胃癌扩大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姚国良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T4b期胃癌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T4b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21)与开腹组(n=33).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44.2±73.50)min vs.(197.2±47.3)min,P=0.007)]更长,腹部切口[(9.8±3.4)cm vs.(20.3±5.1)cm,P=0.002)]更小,术后疼痛[(3.8±2.3)vs.(7.4±2.5),P=0.027)]更轻,术后肠功能恢复[(2.7±1.4)d vs.(4.1±1.8)d,P=0.035)]更快,术后住院时间[(7.3±2.1)d vs.(10.7±2.9)d,P=0.013)]更短.两组术中出血量[(205.1±114.8)mL vs.(150.7±87.5)mL,P=0.067)]、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21 vs.8/33,P=0.563)、非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21 vs.2/33,P=0.638)、淋巴结清扫数量[(26.3±11.5)vs.(31.6±13.2),P=0.7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T4b期胃癌患者安全、可靠,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 老年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金太欣;肖新波

    目的:对比分析远端胃癌老年患者行腹腔镜或开腹D2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96例远端胃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38例,开腹组58例.对比分析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WBC、CRP、GPT、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天WBC、CRP、GPT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并发症、肺部感染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D2根治术具有失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组织创伤小的优点,应用于老年远端胃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微创优势,可满足肿瘤根治的要求.

  • 腹腔镜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季涛;曹兵;陆金亮;周斌;程志荣;焦桂良;徐建峰;常来;彭志洋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腹腔镜辅助下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及20例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后止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开腹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根治效果可达到开腹手术的水平.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腾飞;王爽;张萌;苏东亮;王强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变化,探讨两种术式对I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近期胃癌手术患者126例,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检测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水平,利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第4天两组患者HOMA-IR、FBG、FIN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术前FBG、FINS、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4天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可降低术后HOMA-IR,减轻IR程度,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腹腔镜技术诊治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克力;潘凯;夏利刚;陈杰;林烈文;李明伟;杨明利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治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24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剖腹探查术(开腹组),10例行腹腔镜探查术(腹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2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指数等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技术在难治性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与手术处理方面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但对于病灶微小的消化道出血仍存有不足.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术后近期疗效的对比分析

    作者:虞卫新;王勇;孙跃明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腹腔镜及55例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术式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心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00%)6 ~ 24个月,无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无复发、转移,开腹组中l例出现肝转移.结论: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微创优势明显.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对照研究

    作者:吴新军;闫争强;赵伦德;金建云;孙培胜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2例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直肠全系膜切除情况、淋巴结清除数量、保肛率、术后排尿功能等.结果:77例直肠癌根治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直肠系膜切除质量腹腔镜组显著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保肛率、淋巴结清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排尿功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微创、安全、有效,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及术中失血量、直肠系膜切除质量均优于开腹手术.

  • 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侯松林;刘带志;蒋先虹;张帆;陈小波;李利发;张广军;周彤

    目的:比较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检索2007~2017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与急诊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的文献,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格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包含患者9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开腹组相比,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组切除淋巴结数量多[WMD=3.05,95%CI(0.99,5.11),P<0.01]、手术时间短[WMD=-43.58,95%CI(-61.22,-25.94),P<0.01]、术中出血少[WMD=-94.42,95%CI(-166.86,-21.98),P=0.01]、肠道排气时间短[WMD=-1.40,95%CI(-1.95,-0.84),P<0.01]、住院时间短[WMD=-3.74,95%CI(-4.25,-3.24),P<0.01]、术后总并发症少[OR=0.15,95%CI(0.08,0.27),P<0.01]、吻合口漏少[OR=0.25,95%CI(0.10,0.62),P<0.01]、腹腔感染少[OR=0.21,95%CI(0.05,0.80),P=0.02]、切口感染少[OR=0.14,95%CI(0.07,0.29),P<0.01],但局部复发率[OR=1.49,95%CI(0.53,4.20),P=0.45]、炎性肠梗阻发生率[OR=0.26,95%CI(0.07,1.00),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急诊开腹手术相比,金属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近期疗效更具安全性、有效性与可靠性.

  • 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成秉禄;王殿枫;孙志军;万红娟;王维生

    目的:研究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120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腹腔镜组)及120例开放手术患者(开放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率,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19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92%;培养出28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5.71%,革兰阴性菌占64.29%.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组切口感染率为4.2%,开放组为11.7%,切口感染发生率与手术方式具有相关性(P=0.031).术前白蛋白小于35 g/L的患者切口感染率显著增加(19.4%vs.5.9%,P=0.007).切口感染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明显延长,但住院费用未明显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排气时间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方式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在切口感染方面优于开放手术,但不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后排气时间是影响结肠癌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

  • 腹腔镜与开腹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比较

    作者:赵小军;王元杰;连彦军;李立军;尤小兰;程之逸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1例患者作为腔镜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开腹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8例患者作为开腹组,比较两组短期疗效.结果: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及切口愈合不良率方面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满意度、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术后肠梗阻及非计划再次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 腹腔镜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宫金伟;刘春富

    目的:对比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与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根据患者及家属的要求,14例行四孔法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A组),5例行开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患者均完成相应术式.A组中12例于腹腔镜下使用吻合器完成肠间吻合;2倒先扩大右上腹小切口于腹外完成肠间吻合后还纳腹腔,重新建立气腹完成胆肠吻合;1例Ⅳ型患者未达到完全根治.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总费用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 30个月,平均(17.6±0.8)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由腹腔镜技术熟练及手术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开展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 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

    作者:宁宁;马冰;彭勃;刘庆;夏绍友;杨华夏;张鼎;杜晓辉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6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每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引流情况、术后疼痛评分(Prince-Henry评分法)、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传统剖腹探查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切口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穿孔具有明显优势,经验丰富的术者既可明确诊断,又可同时进行治疗,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创伤,是安全、可行的.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分析

    作者:何二松;姚清深;周腾贤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54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腹腔镜组),另选取60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变化、手术根治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24,P<0.05),手术出血量腹腔镜组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8,P=0.000),术中输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RP、CD4+、CD8+、CD4 +/CD8+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第10天,腹腔镜组CRP、CD8+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242、CEA、CA724、CA199含量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13% vs.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各站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可行性高、肿瘤根治性彻底,可作为直肠癌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方案.

  • 电钩法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涂黄;吴平飞;邱桂兰;孙秋冬;李小珍;徐白生

    目的:对比开放手术与电钩法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更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随机将60例活检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行电凝钩法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均成功完成电钧法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切口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吻合口漏、尿潴留、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钩法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效果好,不但可节约医疗资源,同时明显降低了手术费用,在经济条件困难的患者或无超声刀的医院,尤其基层医院值得开展推广.

  • 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的比较

    作者:谈晓红;秦秀芳;翁懿清;韩刚;龚航军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n=56)行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术,开腹组(n=54)行传统开腹直肠前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疼痛程度、睡眠质量、术后止痛药的使用剂量及住院时间.结果:术后6h、24 h及48 h,腹腔镜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72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止痛药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天、第2天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开腹组(P<0.01).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住院时间,有效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

  • 腹腔镜与开腹Miles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张迎东;许腾;付海啸;徐溢新;宋军;徐为

    目的:探讨腹腔镜Miles术与开腹Miles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为63例患者行直肠癌Miles术,其中腹腔镜组25例,开腹组3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多于开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Miles术相比,直肠癌腹腔镜Miles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根治效果,是安全、可行的.

  •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T3直肠癌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潘睿俊;马君俊;冯波;蔡伟;孙晶;臧潞;郑民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治疗中低位T3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肿瘤根治性、近期疗效及中远期生存率.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中低位T3直肠癌患者187例,按纳入与剔除标准非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85)与开腹组(n=102),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开腹组均行传统开腹直肠癌TME.两组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中位随访23(6 ~52)个月,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腹腔镜组21个月、开腹组24.5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TME对于中低位T3直肠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术式,较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性.其长期生存率的评估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 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对比研究

    作者:石群峰;曾甜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2010~2013年收治小儿结肠冗长症患者64例,年龄2 ~116个月,体重3.9~21.5 kg,均以反复顽固性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患儿有结肠冗长表现.行腹腔镜辅助Soave术41例,开腹手术23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70.95±6.66)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7±1.17) ml,术后平均住院(5.85±1.01)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血尿.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血尿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小肠结肠炎、肛周皮炎、污粪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患几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可达到治愈便秘的目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腹腔镜辅助Soave术可作为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首选术式.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免疫应激的影响

    作者:刘兆龙;龚航军;韩刚;曹羽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机体免疫应激的影响,以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优势.方法:随机将6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30)与传统开腹组(n=30).分别于术前、手术结束时、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测定T细胞亚群、一氧化氮(NO)的释放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水平.结果:腹腔镜组对患者T细胞改变的影响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腹腔镜组对患者血清中NO、外周血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无明显影响,但传统开腹组显著增强患者血清中NO的分泌量及ROS的释放.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引起的免疫应激反应明显低于传统开腹手术,免疫抑制持续时间短,且抑制强度弱,相应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开腹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徐东楚;郭云虎;杨明;徐敬修;刘永健

    目的: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28)与开腹组(n=28),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量、肠功能恢复时间、3年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出现,且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开腹组,但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量、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可取得与开腹组相似的远期生存率,具有开腹手术无可比拟的优点,体现了微创的治疗理念与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手术治疗结肠癌的另一选择.

534 条记录 19/27 页 « 12...16171819202122...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