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毛霉病三例临床分析

    作者:牟向东;王广发;刁小莉;章巍;李海潮;李桂莲;阙呈立;何冰

    目的 探讨肺毛霉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2006年我院收治的、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组织病理确诊且具有完整资料的3例肺毛霉感染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均为农民,女2例,男1例,年龄42~48岁.例1和例2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例1在确诊次日因大咯血死亡;例2应用大剂量两性霉素B(总剂量2 g)治愈;例3为肺鳞癌右上叶切除术后伴支气管狭窄,通过应用大剂量两性霉素B(总剂量1.5 g)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成功治愈;例2和例3随诊0.5~1年均无复发.结论 肺毛霉病患者痰培养阳性率极低,病死率很高.对临床可疑病例应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控制基础病、应用大剂量的两性霉素B和及时的外科手术.

  • 病理确诊肺毛霉病八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礼裕;包宇旺;王世彪;柳德灵;余英豪;刘道明;赖国祥

    目的 通过分析肺毛霉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8例经肺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且有完整资料的肺毛霉病病例资料.结果 8例肺毛霉病患者男6例(包括1例新生儿,35周早产),女2例,中位年龄51.5岁(36 d~66岁).合并糖尿病者4例,肾移植术后者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2例.胸部影像学表现:多发不规则团块或结节影3例,多发厚壁型空洞影3例,双肺弥漫性浸润影1例,双肺实变影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1例.手术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60 mg/d,疗程3周)治疗1例,痊愈,随访1年10个月,无复发;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3例(新生儿7 mg/d,疗程62 d;1例60 mg/d,疗程31 d;1例70 mg/d,疗程71 d),显效出院,随访8个月~2年5个月,1例复发死亡.伊曲康唑(400~200 mg/d,疗程21 d~1年)治疗3例,随防1个月~1年8个月,2例复发,1例死亡.8例患者中2例死于毛霉感染.结论 肺毛霉病诊治困难,病死率高;可疑病例应及时行经皮肺穿刺等组织活检术;可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或伊曲康唑抗毛霉治疗;及时控制导致毛霉病的病因是改善预后、减少复发的关键.

  •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76例临床观察

    作者:仵菲斐;孙慧;甘思林;马杰;刘延方;谢新生;孙玲;刘林湘;万鼎铭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比较伊曲康唑与两性霉素B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6例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者68例(89.5%),化疗2个疗程以上者64例(84.2%),中性粒细胞缺乏者43例(56.6%),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34例(44.7%),中心或外周静脉置管者27例(35.5%).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总有效率为60.5%和61.5% (P =0.929);两组间不良反应对比只在低钾血症方面有差异(14.0%比42.4%,P=0.005).结论 化疗、应用广谱抗生素、中性粒细胞缺乏等是恶性血液病合并IFI的易感因素.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IFI疗效与两性霉素B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

  • 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回顾性研究

    作者:马小军;李桂萍;周炯;王爱;李太生

    目的 评估两性霉素B(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AmB优化生产工艺前后两年时间内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治疗患者113例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有效率为76%以上.不良反应中,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3.6%、肌酐(Cr)、尿素氮(BUN)一过性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9.0%和27.4%,发热等即刻反应总发生率为15.0%;未发现归因于AmB导致的死亡和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工艺改进后,过敏等即刻反应明显下降(发生率由28.0%降至7.2%).以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隐球菌脑膜炎等疾病为例,按12周标准疗程和常规剂量静脉注射计算费用,AmB的治疗费用约为4600元,氟康唑(进口)为38 000元,伊曲康唑为99 100元,AmB脂质体为190 000元,伏立康唑为250 000元,醋酸卡泊芬净为270 000元.结论 AmB仍是目前抗真菌药物中疗效佳者;生产工艺改进后发热等即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减少;绝大部分患者可以完成治疗,获得治愈;其明显的药效-经济学优势在侵袭性真菌感染特别是需长期治疗的疾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 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合并真菌感染40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钟波;江滨;任汉云;丘镜滢;王德炳;王贺

    目的观察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男27例,女13例,中数年龄35.5岁),出现真菌感染者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 mg/d, 用药天数为5~85 d,中数21 d.结果两性霉素B 临床总有效率为52.5%,真菌清除率为56.2%,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2.5%,低血钾12.5%,肝肾功能损害各为15.0%.结论两性霉素B因其抗菌谱较广,且疗效好,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中为高效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限制其使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只要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该药仍是一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 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制剂的超说明书用药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张勇;王冬;梅和坤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制剂超说明书用药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制剂的临床使用和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 Pubmed、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中国知网(CNKI),自1973年7月至2014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利用 EndNote软件进行整理,然后对其发表年份、研究机构、语言及国家、被引频次以及论著的研究内容进行计量分析。结果:经各数据库检索去除重复文献后纳入国内外相关文献641篇,外文610篇,中文31篇;第1篇相关文献发表于1973年;被引频次高的文献为585次,内容为利什曼病的全面介绍;超剂量用药主要为治疗毛霉菌病、镰刀菌病及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念珠菌感染等;超适应证主要为治疗利什曼病;超给药方式主要为眼部注射。结论: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制剂的超说明书用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国外以治疗利什曼病的超适应证用药为主,国内以眼部注射等超给药方式为主。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制剂超说明书用药的研究日益受到全球范围的关注。

  • 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26例疗效观察

    作者:艾莉莎;梁运光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简称隐脑)对大剂量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的疗效,为该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2014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隐脑病例,予氟康唑1200mg/d联合氟胞嘧啶100mg/Kg治疗,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从临床症状、颅压、墨汁染色转阴率等方面综合分析,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治疗隐脑指南推荐,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方案为首位推荐,因其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差,在临床使用中受到限制;氟康唑联合氟胞嘧啶为指南第4位推荐,亦能取得良好疗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基本能够耐受。

  • 1例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致心力衰竭的护理

    作者:刘萍

    1例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致心力衰竭的患儿予以吸氧、强心、镇静、纠酸、补液等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生命体征稳定.提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护理人员需要正确评估判断病情,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做好基础护理,以使患儿转危为安.

  • 两性霉素B三天加量疗法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应用

    作者:胡志亮;魏洪霞;池云;成骢;程健;陈晨;刘媛;杨永峰

    目的 评估两性霉素B(AmB)三天加量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疗效及患者对其的耐受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使用AmB三天加量疗法治疗的22例艾滋病合并CM患者(25次使用AmB)的资料.分析AmB相关不良反应,如急性输液相关不良反应(发热、畏寒、寒战、恶心、呕吐等),以及剂量累积相关毒性(如肾毒性、电解质紊乱等),并统计患者2周及10周的生存率.结果 AmB使用的中位剂量为35(25 ~50) mg/d,中位疗程为41(10~78)d.患者未出现明显输液相关不良反应.低钾血症是为突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达75.0% (18/24).29.2%(7/24)的患者出现肾功能检测结果异常,但多较轻微.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需要提前终止AmB诱导治疗.患者2周存活率为100%(21/21),10周存活率为95.2% (20/21).结论 AmB三天加量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CM的疗效明显,患者对其的耐受性较好.

  • 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药物浓度研究

    作者:孟现民;张仁芳;郑毓芳;刘莉;张莉;董平

    目的 测定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NM)患者在应用两性霉索B治疗时血液和脑脊髓液中的药物浓度.方法 选择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艾滋病合并CNM患者10名.在静脉给药达维持剂量后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用药前取全血样本.脑脊髓液样本为患者静脉给药达维持剂量l周后每次腰椎穿刺或鞘内给药前留取,通过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液和脑脊髓液样品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结果 10例患者两性霉素B静脉维持剂量在25~40 mg/d时,其血液稳态谷浓度值范围为1.34~2.27 mg/L,脑脊髓液浓度范围为44.0~91.7μg/L.结论 仅静脉给予两性霉素B或不规则鞘内给药,脑脊髓液中两性霉素B的含量较低,提示应通过增加静脉用药剂量和定期规律鞘内给药来达到理想的浓度值.

  • 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赵建荣;芮少军;彭干成;张恩俊;王颖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HIV感染者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探索一种有益和有效的诱导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选择25例患者入组,其中研究组(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5例,对照组(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诱导治疗)2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生化改善情况,治疗后1周和2周病原学阴转情况,病死率,血清白细胞、血小板及电解质水平的变化,肝肾功能改变等。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表现改善及脑脊液生化、脑脊液病原微生物阴转率(第1周:1/3 vs 2/16,χ2=0.824、P=0.364;第2周:3/5 vs 5/20,χ2=2.252、P=0.133)、急性期病死率(1/5 vs 2/20,χ2=0.379、P=0.538)、Ⅲ级以上实验室不良反应方面(2/5 vs 3/20,χ2=1.565、P=0.2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诱导治疗HIV感染者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确切、安全,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 肺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附4例报告和文献复习)

    作者:谢博雄;姜格宁;丁嘉安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曲霉菌感染的预防、监测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9月,6例重度肺气肿病人成功实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术,其中4例术后痰培养发现曲霉菌.结果 2例临床上无肺部感染症状,口服伊曲康唑治疗近2个月.1例术后1个月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吻合口局部侧壁软化、狭窄,被坏死组织覆盖,活检找到霉菌,置入镍钛网状支架后症状改善.另1例术后并发自体肺严重曲霉菌浸润性肺部感染,咳出桔红色痰,量多达180ml/d.X线胸片提示有空洞表现,经伊曲康唑静脉注射和应用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治疗6周后,症状消失、X线胸片空洞关闭而治愈.结论应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雾化吸入,对肺移植术后早期曲霉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都是有效的.

  • 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陈贞君;方嘉阳;邱星颖;沈丰丰;傅祥浈;戢婷;李华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VOR)联合两性霉素B(AMB)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CM )的疗效与安全性,为制定合理的临床抗感染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350例C 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剂量AMB联合 VOR诱导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剂量AMB联合氟康唑(FLC)诱导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的脑脊液(CSF)指标及发热、头痛等症状消退时间、急性期病死率、治疗期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均得到逐步缓解,CSF压力>330 mm Hg的患者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SF指标、发热消退时间、头痛减轻时间、头痛消失比例、急性期病死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AMB联合VOR诱导治疗方案与低剂量AMB联合FLC诱导治疗方案对于CM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可作为CM治疗的可靠方案。

  •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邹外一;彭丹心;高翔;罗绍凯;李娟;蓝惠霞

    目的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18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情况. 结果真菌败血症占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3.7%,热带念珠菌是主要菌种,占72.2%,病死率达38.9%,真菌败血症的发生与原发病、强烈化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长期反复应用有关;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4.3%、63.6%.结论非白色念珠菌败血症有增多之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防治是关键,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

  •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多发性曲霉菌骨髓炎的诊治

    作者:尹秀云;陈建魁;曾利军;蒋虔;于农;宋世平;宁红梅;黄媛;金欣

    目的 探讨黄曲霉菌引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多发性骨感染的试验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免疫低下患者多发性曲霉菌骨髓炎的诊治措施.方法 通过行C型臂透视引导下椎间隙穿刺活检术对患者进行取材做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致病真菌,采用MIC方法进行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从患者腰椎间隙内采集的血性液体标本经培养、鉴定为黄曲霉菌,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有较低的MIC值,分别为0.25、0.03 μg/ml;随后选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治疗有效;经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未见有关白血病患者合并曲霉菌性骨髓炎的中文报道,国外报道文献4篇(4例),但未见曲霉菌属引起白血病患者多发感染的报道.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合并黄曲霉菌造成的多发性骨感染极其罕见,且难诊断、难治疗,病死率极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尽快对感染部位进行穿刺取活检或抽取液体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获取病原学证据;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高病死率的关键.

  •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王羽;展新荣;张彦平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与卡泊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两性霉素B组30例,采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治疗,初始剂量为5mg/d,维持剂量为30mg/d;而卡泊芬净组30例,采用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初始剂量为80mg/d,维持剂量40mg/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结果 两性霉素B组与卡泊芬净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7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性霉素B组患者高热寒颤、低血钾、疼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及血肌酐升高发生率分别为16.7%、3.3%、9.9%、3.3%、3.3%;卡泊芬净组分别为0、0、0、3.3%、0;卡泊芬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杀灭真菌,且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郭智;陈惠仁;楼金星;何学鹏;刘晓东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病例,探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收洽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其在化疗间歇期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及出血,胸部CT见双肺感染、右肺大片实变影,采用比阿培南、万古霉素抗细菌感染效果欠佳,终经过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对伏立康唑敏感性欠佳,之后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监测其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确诊IFI感染的患者给予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约2个月,症状、体征及胸部CT影像学的监测,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治愈,临床表现完全消失,病情稳定,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巩固化疗中可出现侵入性真菌感染,病理确诊为金标准,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FI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 伏立康唑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俞志勇;张晓颖;李渤涛;徐晨;陈虎

    目的 调查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后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的情况,同时与相似患者使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的情况进行对照,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50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57例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CT变化判断疗效.结果 伏立康唑组患者有效40例,大多数患者耐受良好;两性霉素B组有效37例,患者耐受较差,甚至无法继续治疗.结论 伏立康唑可替代两性霉素B有效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治疗.

  •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刘小平;李建武;樊尚荣;徐安平;吴志成

    目的检测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性. 方法应用Etest法对 173株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93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耐药率依次为1.1%、10.8%、5.4%、2.2%和5.4%;31株光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6.5%、54.8%、22.5%、3.2%和16.2%;24株热带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2.5%、12.5%、4.2%、4.2%和4.2%;12 株克柔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6.7%、33.3%、8.3%、16.7%和33.3%;4株近平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0、25.0%、0、0和25.0%. 结论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非白色念珠菌较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 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超;杨如玉;段丽娟;马海龙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以达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5月接受诊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治疗,治疗组给予伏立康唑治疗;两组患者均在用药两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明显优于两性霉素B,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生存质量较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501 条记录 2/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