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肾衰竭合并毛霉菌病

    作者:叶文玲;王澎;王颖轶;张峣;于阳;李航;李雪梅

    目的 探讨肾衰竭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1例慢性肾衰竭合并肺毛霉菌病,并使用二性霉素B治疗成功的病例;结合该例的特点,复习肾衰竭合并毛霉菌病的文献资料,不包括存在明确易感因素如腹膜透析相关性的毛霉菌性腹膜炎及去铁胺治疗者.结果 共15例,平均年龄(49.9 4±15.8)岁.鼻脑型占46.7%,其次为肺型和弥漫型,分别占33.3%和20%.46.7%于死亡后尸检诊断,总死亡率为73.3%.7例接受治疗者,死亡率为42.9%.未接受治疗者,无1例存活.结论 毛霉菌病是肾衰竭患者致死性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联合使用大剂量抗真菌药物、外科清创术或局部引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鼻脑型毛霉菌病二例

    作者:何春燕;金玉兰;刘红刚

    例1女,77岁.因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前额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不敢睁眼,走路如踩棉花,于2006年4月人院检查.既往有高血糖病史1年余,未曾确诊为糖尿病.实验室检查:尿糖(3+),尿酮(-),尿蛋白(+);血糖21.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5%.住院期间右眼睑肿胀,睁眼困难,视力下降、眼球固定,视力进行性下降至完全无光感.颅脑MRI:双放射冠异常信号,考虑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可能性大;双基底节多发腔隙灶,枕大池扩大,考虑为蛛网膜腔囊肿可能性大;双筛窦及上颌窦黏膜肥厚.右眼眶CT:双眼睑增厚,双侧眶隔脂肪疝,双泪腺脱垂,右侧后筛及蝶窦炎,右鼻息肉.右眼B超:右眼球后异常低回声区.先后请内分泌科、眼科、耳鼻喉科多次会诊,诊断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眶尖综合征,右筛窦、蝶窦炎,右鼻息肉.临床进行降压、控制血糖、抗炎对症治疗.

  • 侵袭性曲霉菌及毛霉菌性鼻-鼻窦炎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何春燕;朴颖实;田澄;李丽丽;刘红刚

    目的 观察曲霉菌及毛霉菌侵袭黏膜组织引起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IFRS)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探讨两种真菌组织损伤的致病机制.方法 收集经组织学及培养证实为曲霉菌性IFRS 19例(Aspergillus,A组)、毛霉菌性IFRS 16例(Mucorales,M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形态进行观察.用HE染色观察真菌侵袭组织的方式及组织损伤的特点,用六胺银(GMS)、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显示侵入组织内真菌的形态特征.结果 A组临床病程为急性4例,慢性15例;有基础疾病患者13例(糖尿病4例,恶性肿瘤5例,外伤史l例,慢性上颌窦炎行上颌窦根治术后3例),无基础疾病6例.随访13例,死亡7例,死于真菌性脑病4例,死于基础疾病3例.M组临床病程为急性14例,慢性2例;有基础疾病14例(糖尿病8例,恶性肿瘤5例,智齿冠周炎行智齿拔除1例),2例患者无基础疾病.随访14例,死亡7例,4例死于真菌性脑病.两组临床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基础疾病分布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观察:A组:真菌成团生长,附于黏膜表面,附着处黏膜浅层呈条带状坏死(11/19);类上细胞肉芽肿明显(13/19),单个多核巨细胞少见;黏膜深部坏死、真菌性肉芽肿(3/19)、血管炎及菌栓少见(4/19).M组:黏膜大片彻底凝固性坏死(13/16),多呈地图状、可累及黏膜深部,其内可见肿胀变形的真菌(散在、成簇);单个多核巨细胞多见,也可聚集形成肉芽肿,其内可见真菌(16/16);血管炎、血栓多见(10/16).结论 IFRS时毛霉菌侵袭力较强,以引起急性侵袭型和组织大片坏死多见;曲霉菌侵袭组织相对较慢,临床多以慢性侵袭型为主,镜下以肉芽肿为多见,但两者长期病死率未见明显差异;其机制可能与菌体成分有关.

  •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毛霉菌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李晶;孟伟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毛霉菌病患者的护理。通过护士对患者采取治疗期间的口鼻黏膜溃烂的特殊专科护理,同时加强呼吸道及PICC管路的管理,有针对性进行饮食指导和用药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措施,患者好转出院。

  • 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鼻脑型毛霉菌病的护理

    作者:季瑞芬;张慧慧;钟珍;胡文娟;刘明;石英

    患者男,75岁,于2007年8月2日因受凉后自觉左侧头痛,呈持续性,逐渐加重,至左跟失明.在我院住院治疗,经多次会诊,诊断:左上额窦炎,左蝶窦炎并于8月22日行经鼻内窥镜下左上颌窦、蝶窦清除术,病理检查为真菌感染,术后头痛缓解,视力未恢复.5 d前患者停用一直口服止痛药扶他林,自觉头痛症状再次复发,部位、性质、程度与上次发病时相似,于2007年12月3日再次入院,入院时体温35.5℃,脉搏60次/min,血压140/80 mm Hg,左眼无光感,既往患有高血压20年,冠心病10年,糖尿病14年.

  • 全身多脏器功能受损并发皮肤毛霉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作者:魏新;娄迺彬

    对1例全身多脏器功能受损并发右前臂皮肤毛霉茼感染的患者给予有效地局部感染处置,进行周密地全身系统用药观察与护理,患者感染部位6个月后得到控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加强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治疗皮肤毛霉菌感染的关键.

  • 肺毛霉病三例临床分析

    作者:牟向东;王广发;刁小莉;章巍;李海潮;李桂莲;阙呈立;何冰

    目的 探讨肺毛霉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2006年我院收治的、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组织病理确诊且具有完整资料的3例肺毛霉感染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均为农民,女2例,男1例,年龄42~48岁.例1和例2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例1在确诊次日因大咯血死亡;例2应用大剂量两性霉素B(总剂量2 g)治愈;例3为肺鳞癌右上叶切除术后伴支气管狭窄,通过应用大剂量两性霉素B(总剂量1.5 g)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成功治愈;例2和例3随诊0.5~1年均无复发.结论 肺毛霉病患者痰培养阳性率极低,病死率很高.对临床可疑病例应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控制基础病、应用大剂量的两性霉素B和及时的外科手术.

  • 病理确诊肺毛霉病八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礼裕;包宇旺;王世彪;柳德灵;余英豪;刘道明;赖国祥

    目的 通过分析肺毛霉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8例经肺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且有完整资料的肺毛霉病病例资料.结果 8例肺毛霉病患者男6例(包括1例新生儿,35周早产),女2例,中位年龄51.5岁(36 d~66岁).合并糖尿病者4例,肾移植术后者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2例.胸部影像学表现:多发不规则团块或结节影3例,多发厚壁型空洞影3例,双肺弥漫性浸润影1例,双肺实变影1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确诊1例.手术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60 mg/d,疗程3周)治疗1例,痊愈,随访1年10个月,无复发;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3例(新生儿7 mg/d,疗程62 d;1例60 mg/d,疗程31 d;1例70 mg/d,疗程71 d),显效出院,随访8个月~2年5个月,1例复发死亡.伊曲康唑(400~200 mg/d,疗程21 d~1年)治疗3例,随防1个月~1年8个月,2例复发,1例死亡.8例患者中2例死于毛霉感染.结论 肺毛霉病诊治困难,病死率高;可疑病例应及时行经皮肺穿刺等组织活检术;可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或伊曲康唑抗毛霉治疗;及时控制导致毛霉病的病因是改善预后、减少复发的关键.

  • 鼻脑型毛霉菌病临床与病理研究

    作者:国红;蔡萧君;王维化;陈海波;蒋景文

    目的研究鼻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总结3例鼻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表现,通过尸体解剖或活检作病理检查探讨其特点.结果 3例毛霉菌病均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症状常为发热、眶周及颞部疼痛,逐渐出现眶尖综合征表现,眶周皮肤蜂窝织炎并出血坏死,鼻腔黑痂,可有脑膜刺激征和偏瘫.额叶等部位出血性坏死,镜下可见鼻窦黏膜表面、眼眶及脑内坏死组织有大量毛霉菌.结论鼻脑毛霉菌好发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变累及鼻脑和眼部,病死率高.

  • 心脏毛霉菌病一例

    作者:蔡颖;黄全跃;许淑媛;赵水平

    患者男,45岁,因右下肺及纵隔肿块切除术后4年,反复心悸气促1年于2001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1997年因咳嗽,咳痰2个月入当地医院诊治,胸部CT示右后下纵隔肿块,予以手术,术中见右后下纵隔肿块浸润生长,质较硬,无外包膜,侵犯右膈肌,右下肺近肺门处有一直径约3 cm肿块向纵隔生长,下腔静脉入口处及右上下肺静脉根部均有侵犯,术后病理诊断肺支气管扩张症并慢性化脓性炎,少数肉芽肿内有毛霉菌,符合毛霉菌病,切片未见癌.

  • 小儿肾毛霉菌病(附三例报告)

    作者:李建宏;王明和;李福玉;陈绍基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3例小儿原发性肾毛霉菌病的症状、体征、CT和IVU表现、手术情况等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 结果 1例新生儿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肾区肿块;另2例均有高热、腰痛、血尿、肾脏肿大和肾区压叩痛.CT可见肾内多个低密度病灶.1例尿液镜检见毛霉菌.3例均行肾脏切除术加两性霉素B治疗,诊断经病理证实. 结论毛霉菌病单独累及肾脏者罕见,具有不同于全身性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积极手术并抗真菌治疗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 毛霉菌病 儿童
  • 肝移植术后手术部位曲霉菌及毛霉菌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雷磊;刘昌;黄石;张晓刚;李建辉;王博;刘学民;于良;吕毅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手术部位曲毛霉菌感染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例感染曲毛霉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结果 例1患者术后移植物动脉感染曲霉菌及毛霉菌,导致血管突发破裂出血,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另1例患者术后出现手术切口深部毛霉菌感染并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给予强效抗真菌支持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终死于全身严重感染及呼吸功能衰竭.结论 肝移植术后以手术部位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曲毛霉菌混合感染临床表现隐匿,病情进展快,预后凶险.

  • 烧伤患者毛霉菌侵袭性感染(附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峰;杨红明;王宏伟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毛霉菌侵袭性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科多年来收治的4例毛霉菌感染病例.本组4例均为男性,烧伤面积70%~94%,分别于伤后18~31 d发生毛霉菌感染,4例均采用组织病理切片,2例同时有创面培养毛霉菌感染确诊.确诊后予彻底清创或截肢,并调整抗真菌药物.结果 本组4例均于病程中后期出现毛霉菌感染,均有成片肌肉受累,在清创(其中截肢3例)、抗真菌治疗后,4例均于短期内死亡.结论 烧伤创面发生毛霉菌侵袭性感染十分少见,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尽早手术切痂植皮、封闭创面,去除毛霉菌定植的土壤;对可疑病例应及时确诊,立即手术彻底清创或截肢、使用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有助于改善预后.

    关键词: 毛霉菌病 烧伤
  • 新生儿深部毛霉菌病八例分析

    作者:张鲁东;张文夏;邹音

    新生儿深部毛霉菌感染,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病死率高.既往文献报道均为死亡病例.1988-2002年,我院经治8例,其中6例经尸检证实,2例存活病例经组织活检诊断为新生儿深部毛霉菌病.现分析如下.

  • 毛霉菌病性脑动脉瘤一例

    作者:徐伟;周燕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6岁,学生,因不规则发热伴头痛1个月余,以"头痛待查"收治.患者入院前曾在外院和门诊接受过治疗(对症及抗菌等治疗).2002年10月22日入院.体检:意识清楚,体温37.7℃,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3次脑脊液检查白细胞(149~920)×106/L(多叶核0.80~0.82,蛋白0.5~1.0 g/L,葡萄糖2.3~3.4 mmol/L,氯化物115.6~125.0 mmol/L).住院第22天腰穿测压力130 mm H2O(1mmH2O=0.0098 kPa),奎根试验(-),2次脑脊液查隐球菌(-).细胞刮片、MRA和脑电图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考虑为"非典型性化脓性脑膜炎".

  • 鼻眶脑型毛霉菌病九例

    作者:张海;刘钢;杭伟;张金玲

    目的 探讨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9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等进行总结.9例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根治性手术治疗及联合用药抗真菌治疗.结果 9例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9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前有颅内侵犯并感染,住院治疗期间因颅内感染加重死亡,1例患者术前无颅内侵犯,治疗后头痛症状减轻,视力部分恢复,但术后4个月鼻窦毛霉菌病再次复发并侵犯颅内,再次入院,在住院治疗期间因颅内感染加重死亡.其余6例患者中,2例治疗后头痛消失,视力恢复至眼前手动,鼻内镜检查术腔干净,上皮化,未再复发,存活至今已5年.4例治疗后头痛消失,视力明显改善,鼻内镜下术腔干净,随访未再复发,存活至今超过2年,仍在进行原发病的治疗中.结论 鼻眶脑型毛霉菌病是一种继发于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状态的严重机会感染性疾病,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联合用药及经鼻内镜根治性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 蝶窦毛霉菌病误诊为肿瘤致眶尖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水中;魏世辉;周欢粉

    患者男,58岁,农民.因右侧头痛、眼痛伴血涕2个月,右眼失明7天入院.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1个月,血糖、血压控制不佳.2006年12月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头部持续针扎样疼痛,右眼及上颌部红肿胀痛,持续发热,体温高达39.0℃,同时伴右侧鼻塞,流黄色脓涕,涕中带血,无视物模糊,无复视.

  • 鼻眼脑型毛霉菌病三例

    作者:戴虹;赵晶;曹群;陈海波

    毛霉菌引起的急性真菌感染,按感染部位分为鼻眼脑型(又称鼻脑型)、肺型、肠胃型、皮肤型、中枢型,其中鼻眼脑型为常见[1].该病常被误诊,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死亡率极高,不少患者是在临终或死后尸解时才确诊.由于该病在发病初期和病变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特征性眼部表现,患者常首诊或就诊于眼科,因此对早期诊断有所帮助.自1984年以来,我院确诊了3例鼻眼脑型毛霉菌病患者,现将诊治情况进行总结.

  • 血液病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病6例临床分析

    作者:佘燕;王小路

    目的 探讨血液病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病(M-ROC)的病例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收治的6例血液病合并M-RO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6例患者均为骨髓移植术后,2例合并粒细胞缺乏症.其中5例于症状出现后数天至数月行鼻内镜下病变清除术,1例行开放性手术清除病变组织.3例术中彻底清除病变组织,3例仅行局限性清除,患者分别于术后8d(1例)、1个月(1例)、2个月(2例)、6个月(2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提高血液病合并M-ROC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 肺毛霉菌病的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表现

    作者:许尚文;陈自谦;钟群;钱根年;刘庆宏;张盼;赵春雷

    目的 探讨肺毛霉菌病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毛霉菌病的胸部CT及PET-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10例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13例患者肺内见多发斑片影,伴厚壁空洞9例(26个)、肺动脉栓塞4例;仅1例表现为肺内孤立性不规则肿块.病变侵犯临近支气管3例、胸腔少量积液4例,肺门及纵隔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增强较明显,平均增加(25±8) HU.PET-CT表现:1例病灶呈斑片状异常放射性浓聚,2例呈不规则环形的异常放射性浓聚,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别为6.2、4.6和3.6.结论 肺毛霉菌病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缺乏特征性表现.影像表现为多发厚壁空洞,合并肺动脉栓塞或侵犯支气管时应考虑到本病可能.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