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孙义兰

    总结了72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必须做好Allen试验,掌握其穿刺方法 ;做好心理护理及术中密切配合、严密监护;术后配合拔除鞘管,使用恰当的压迫止血方法 ;手部末梢循环的观察;预防并发症.

  • 根因分析法降低桡动脉穿刺皮下淤血发生率

    作者:沈洁;杨慧

    目的 针对临床实践制定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液标准化工作流程,通过采取有效的工具,来降低桡动脉穿刺皮下淤血发生率.方法 将2015年6月-2015年12月入住综合ICU凝血机制均正常,Allen试验为阴性的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桡动脉采血标准流程及按压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根因分析法,分析原因,来制作有效的按压工具,制作新的桡动脉采血标准流程图,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技术的系统培训,并进行全员相关理论知识考核.结果 采取过一系列措施的干预组桡动脉穿刺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发生率、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取使用有效的工具,规范化培训,制作详细标准化工作流程,降低了动脉采血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同时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并降低护患矛盾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方法的改进

    作者:俞琴

    目的 探讨改进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本科2009年7月~2010年7月间收治的50例进行桡动脉采集血标本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在穿刺方法上对穿刺定位方法,穿刺针的选择,进针角度等方面对传统穿刺方法进行改进,运用十字交叉点定位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触摸和目测法进行定位穿刺.观察2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用时间及穿刺针的选择等情况.结果 2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进的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方法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介入诊疗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的并发症及其护理

    作者:李莲玉

    总结了介入诊疗股动脉和桡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要点.包括:操作不当、大量使用抗凝剂、紧张、疼痛和术后下肢过早活动等,认为在介入诊疗过程中,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自制弹力腕带在桡动脉穿刺术后的应用

    作者:张渝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桡动脉穿刺有创监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重大手术的有创血压监测、ICU重症监护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肾透析技术等,都须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使监测数据更精准,从而能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急救及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随着这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处理好桡动脉穿刺后的压迫止血问题,成为护理人员关注的重点.

  • 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不同策略

    作者:童成枝;胡松;张海艳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CAG组及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CAG组于术后2h减压,随机分3个亚组,分别于6h、8h、10 h后解除气囊;PCI组于术后4h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10 h、12 h、16 h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 CAG组气囊压迫后2h减压,每2h抽出2ml,共3次,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率接近低.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4h减压,每2h抽出2 ml,共3次,术后12 h解除气囊的出血率达低.结论 CAG组术后TR-B~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2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8h后解除气囊即可.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 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 动脉穿刺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廷军;谭夏平;马敏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在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手术时间较长的手术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测压及术前、术中、术后检测血气,血糖,血凝结果。并根据监测的各项指标参数指导麻醉用药及治疗。结果80例手术患者顺利完成了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有一定波动,通过积极治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安全渡过手术期。结论动脉穿刺测压能够及时、准确、可靠和连续反映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麻醉的质量及安全性。

  • 连线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谢稚梅;蒋晓春;叶丽华

    目的 改进新生儿桡动脉穿刺的方法,探讨连线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中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 将60例进行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液标本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穿刺方法上对穿刺的进针角度、穿刺定位方法上对传统穿刺方法加以改进,运用连线法定位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触摸动脉穿刺定位方法.观察2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用时间及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3%,对照组73%,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脉穿刺后并发症组观察6%,对照组13%.无差异性(P>0.05);2组患儿桡动脉穿刺所用时间,观察组平均每例用时间3.017 min,对照组平均每例用时间3.87min,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连线定位穿刺方法优于传统的触摸动脉穿刺定位方法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两种桡动脉采血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燕

    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降低血标本凝血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6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1ml注射器进行动脉穿刺采血,B组采用2 ml注射器连接7号头皮针进行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凝血发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值 <0.01),A组凝血发生率低于B组 (P值<0.01),A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B组(P值<0.01).结论:采用1ml注射器进行动脉穿刺相比2 ml注射器连接7号头皮针进行动脉采血,能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血标本凝血发生率,提高穿刺率降低,且价格相对便宜,是桡动脉穿刺理想的穿刺方法,值得推广.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

    作者:彭雪莲;梁宝珠;李洁源

    总结9例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术前必须做好Allen试验,掌握其穿刺方法;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术中密切配合、严密监护;术后配合拔除鞘管,压迫止血方法使用得当;手部末梢循环的观察及时、准确;预防并发症发生.

  • 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处包扎止血方法的循证护理

    作者:邓少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穿刺口的佳包扎止血方法.方法 将9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循证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循证组按照循证护理原则确定穿刺口包扎止血方法:用桡动脉止血带注气15 ml、定时减压、低压力水平维持8~12 h包扎;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包扎止血.观察两种包扎止血方法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穿刺口渗血、血肿,桡动脉闭塞,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循证组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和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循证原则确定桡动脉穿刺口的包扎方法,能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达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 桡动脉穿刺术后功能锻炼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胡晓琳;高春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是致死、致残和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降低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1-2].冠心病的治疗有基本药物治疗和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搭桥等[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由于可以有效地重建血液循环,术后再狭窄率低,而广泛应用于CAHD的治疗[4].而经桡动脉法PCI具有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患者活动不受限、恢复快、不影响抗凝药物的连续使用等优点[5].

  • 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诊疗术后ΤR- 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不同策略分析

    作者:刘兴刚;吕金艳

    目的:考察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Τ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PCI组术后均予以Τ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PCI组于术后4小时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h(A组)、10h(B组)、12h(C组)、16h(D组)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四个亚组比较,可见术后8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率仍较高4例(13.3%),10h后2例(6.67%)有下降(P<0.05),但直至12h方显著下降至1例(3.33%)(P<0.05),与16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发生1例(3.33%)一致(P>0.05)。结论 PCI组Τ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h,每隔2h抽出2ml,共3次,术后12h解除气囊即可。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

    作者:胡江飞;姚桃菊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11例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结果15例经桡动脉穿刺未成功,11例改为肱动脉穿刺,4例改为股动脉穿刺,其余296例均顺利手术。术前存在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76例,术中发生血管痉挛6例,术后肢体中度肿胀2例,轻度或局部肿胀11例,血管迷走性神经反射5例,低血压4例,无造影剂过敏及不良反应病例。结论加强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安全,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护理

    作者:沈德红

    目的:通过专业的护理措施来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患者,减少其术后的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此术好的发挥其疗效,探讨良好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232例行此手术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馆长动脉造影术后护理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共有229例患者成功进行桡动脉穿刺,另有3例患者穿刺失败而改为行股动脉穿刺术,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在冠状动脉造影术中至关重要,所以,对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此术成功的关键。

  • 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作者:靳红绪;王忠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需行有创动脉监测的危重症患者126例,ASA Ⅱ或Ⅲ级,年龄31~76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可视下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穿刺置管63例(U 组)和传统触摸脉搏搏动盲法穿刺置管63例(C 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前的心率和无创动脉压。两组患者行桡动脉穿刺前均行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桡动脉的内径及桡动脉上壁距皮肤的垂直距离。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体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记录发生动脉血肿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桡动脉的内径及桡动脉上壁距皮肤垂直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C 组比较,U 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明显升高,穿刺次数明显减少,穿刺时间亦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 组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联合短轴平面外技术在危重患者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穿刺次数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 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护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冯散香;林芳萍;黄月好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舒适程度,为减少并发症发牛和提高舒适度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经股动脉及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病人各200例,术后对病人心理、穿刺局部、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5%,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7%,差异有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病人舒适度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较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少、安全、护理方便、病人舒适程度高.

  • 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的体会

    作者:陈芳;郭粉莲;彭碧玲;叶志中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血气分析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80例行血气分析患者对原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结果 有效提高桡动脉穿刺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未发生周围神经损伤、血肿及静脉血栓.结论 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有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 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

    作者:艾志兵;李龙倜;张晓东;王云甫;何国厚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应和安全性.方法:11例经过脑血管造影确定为推动脉狭窄并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穿刺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11例患者均完成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术后狭窄均得到缓解,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避免因动脉迂曲而导致的介入治疗失败.

  •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1例

    作者:刘佩蓉;张瑜;刁枢

    患者,女,76岁,160 cm,58 kg,因“摔跌致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入院,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ASAⅡ级。不用术前药。入室测 BP 180/95 mmHg,HR 86次/分,SpO295%。针刺麻醉取穴:风市、带脉、阿是、百会,其中风市、带脉和阿是均取患侧。针刺行捻转手法,得气后风市、带脉和阿是穴连接G6805-2型电针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疏密波,刺激频率2/10 Hz ,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百会穴不连接电针仪,患者血压升高时进行捻转。针刺10 min后,患者血压降至150/80 mmHg,局麻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右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电针诱导30 min后依次静注芬太尼50μg、咪唑安定1 mg、丙泊酚40 mg/kg和顺式阿曲库铵10 mg后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术中七氟醚(呼吸末浓度1%~2%)吸入维持麻醉。因风市穴连接的电针导线影响手术消毒,麻醉诱导后停止风市穴电刺激,保留针刺。手术开始后电针频率调整至2/20 Hz,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电针频率,范围波动于2/20~2/30 Hz,电针刺激持续至术毕。手术历时65 min,术中BP波动在130~150/70~80 mmHg,HR 保持在70~80次/min,共输注羟乙基淀粉500 mL,乳酸林格液500 mL,失血100 mL,尿量300 mL。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 BP 140/80 mmHg,HR 76次/min,5 min后清醒拔管。术后1天随访,患者感觉舒适,恢复良好,无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

302 条记录 12/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