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影像技术与功能性胃肠病研究的若干进展

    作者:汤玉茗;袁耀宗

    脑-肠相互作用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脑电图、脑诱发电位、脑磁图等脑影像技术在功能性胃肠病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了解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

  • 脑显像在胃肠功能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陶然君

    脑显像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发现,应用脑电图、脑磁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功能磁共振显像等检查方法均可发现部分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存在脑显像异常,提示脑功能异常可能与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有关。

  • 脑磁图的临床应用

    作者:梁颖茵;王莺;周华;陈松林;林红征;朱荣兰;姚璐;刘冰;戴启麟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一种通过测量脑磁场信号,对脑功能区进行定位及评价其状态的新技术,集超导技术、生物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医学工程等尖端技术于一体,具有对人体无侵袭、无损伤等特点,目前已在人脑的功能研究和临床上进行应用.

  •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脑磁图研究进展

    作者:詹飞霞;曹春燕;曹立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发作间期,常规生化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通常无明显异常.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脑磁信号、监测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工具,可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对人脑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逐渐应用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大脑高级活动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该文主要对癫痫、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偏头痛等常见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MEG应用及研究做一综述.

  • 癫癎的γ-刀放射治疗

    作者:熊先;栾国明

    癫癎是功能性神经外科的常见疾患之一,近几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如磁共振、脑磁图、皮层深部电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应用,使癫癎灶定位和脑功能定位更加明确,而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及导航技术的应用,使某些难治性癫癎的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 前额叶-边缘环路theta波功能连接对抑郁症的识别作用

    作者:王强;毕昆;花玲玲;阎锐;史家波;陈瑜;卢青;姚志剑

    目的:探讨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前额叶-边缘环路theta波功能连接能否作为识别抑郁症的脑影像学特征. 方法:利用脑磁图检测3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43名与其相匹配的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在识别动态面部悲伤表情时的脑部电生理反应.通过一致性方法计算出感兴趣脑区间在300 ~ 600 ms的功能连接值,比较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功能连接差异,将感兴趣脑区功能连接矩阵作为特征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作相关分析. 结果: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感兴趣脑区theta波功能连接对抑郁症患者识别率为94.59%(P=0.0015).在300~400 ms,抑郁症组右海马与左眶部额上回(r=-0.49,P=0.0055)、与左眶部额下回(r=-0.52,P=0.0022)的功能连接值与HAMD-17评分负相关;在500~600 ms,抑郁症组左海马与左扣带回中部功能连接增强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62,P=0.002). 结论:在识别负性情绪面孔时前额叶-边缘环路感兴趣脑区的theta波功能连接有助于识别抑郁症.

  • 抑郁症患者个体化脑磁频谱活动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作者:贾凤南;汤浩;史家波;卢青;刘楚;毕昆;阎锐;陈建淮;花玲玲;韦秋香;姚志剑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磁图频谱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群的相关性。方法:对18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22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静息态脑磁图扫描,采用个体化频谱分析计算方法,比较两组间各脑区δ、θ、α1、α2、α3和β各频段在感兴趣皮质区相对能量值,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各脑区各频段能量值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枕叶θ频段,右颞叶α1、左枕叶、双侧颞区α2以及双侧枕颞区α3频段能量减弱(P均<0.05);β频段在双侧中央区、顶叶,左侧额叶、枕叶能量显著增强(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左颞叶、右枕叶α3频谱能量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17)阻滞因子分呈负相关(左颞区:r=-0.554,P=0.017;右枕区:r=-0.488,P=0.040)。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头后部的快波能量增强,慢波活动减弱;快α频段能量异常或可作为患者阻滞症状评估指标之一。

  • 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反序工作记忆的脑磁图研究

    作者:王沛弟;范俭雄;嵇利亚;谢世平;吴婷

    目的:通过脑磁图影像学方法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受损情况.方法:分别对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名正常人正反序记忆时同时采集脑磁图信号,与磁共振解剖像叠加形成磁源性成像,进行脑区活动分析.结果:正序记忆时患者右额上回激活较正常人明显增多(P<0.05),简单记忆任务时,就动员了较多的脑部资源,随着任务难度增大,额叶记忆能力将达到大限度.反序记忆时二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正反序记忆受损主要表现在额叶功能.

  • 识别负性表情时抑郁症患者杏仁核的磁源性影像动态变化

    作者:韩颖琳;姚志剑;江海腾;卢青

    目的:探讨识别负性动态表情时抑郁症患者杏仁核的动态变化及其功能偏侧化特点在抑郁症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脑磁图检测14例抑郁症患者及14名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近似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识别表情时的脑部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双侧杏仁核在50~150 ms、100~200 ms、150~250 ms、300~400 ms、450~550 ms以及600~700 m8时间段过度激活(P<0.05);左侧杏仁在50~150 ms、100~200 ms、150~250 ms、300~400 ms以及750~850 m8 B~1h]段过度激活(P<0.05);右侧杏仁核在50~150 ms、100~200 ms、150~250 m8、250~350 ms、300~400 ms、450~550ms、550~650 ms、600~700 ms以及750~850 ms时间段过度激活(P<0.05);而且右侧杏仁核功能激活水平始终高于左侧杏仁核(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情绪障碍发生可能与抑郁症患者杏仁核异常及杏仁核功能偏侧化协调异常有关.

  • 抑郁症患者恐惧与中性面孔刺激的脑磁图研究

    作者:闫伟;谢世平;杜经纶;黄清玲;王沛弟

    目的:利用脑磁图探讨抑郁症患者给予重复恐惧、中性面孔刺激后早期神经磁场激活特征.方法:8例抑郁症患者及12名健康右利手对照者,在给予恐惧、中性面孔图片刺激同时记录脑磁图信号,使用SPM8b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设两样:检验P<0.005(未校正)和K值≥140个体素范围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0~50 Hz频率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在恐惧面孔图片刺激下显示出左侧眶额皮质、腹外侧前额皮质激活增强;在中性面孔刺激下,抑郁组显示出左侧腹外侧前额皮质和眶额皮质、左前扣带回激活增强,双侧顶叶如楔前叶等激活减弱.结论:抑郁症患者情绪感受脑区左侧前额皮质低频脑磁图功率增强.

  •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图片刺激脑磁图比较

    作者:江付利;谢世平;嵇利亚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情绪图片刺激脑磁图的差异. 方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给予相同的情绪图片刺激,记录每次给图片刺激前150 ms至刺激后750 ms所诱发脑磁场的位置及频数.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情绪图片刺激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激活视觉皮质位置无明显偏移,顶叶、额叶、颞叶及枕叶所诱发的磁场频数均无明显差异;当抑郁情绪图片刺激时,精神分裂症患者扣带回和颞上回(尤其右颞上回)所诱发的磁场频数比正常对照组增多,而颞顶交界处所诱发的磁场频数减少;当愉快情绪图片刺激时,精神分裂症患者额极所诱发的磁场频数比正常对照组增多.结论:本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视觉信息加工过程存在异常.

  •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诱发磁场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傲霜;谭俊华;谢世平;嵇利亚

    目的:以脑磁图(MEG)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诱发磁场(VEFs)的特点. 方法:2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13名正常人(对照组),给予右眼左半垂直视野黑白翻转格图形视觉刺激,记录受试者VEFs的M100波形、潜伏期、振幅及激活脑区的等电流偶极(ECD)的磁源性影像(MSI)的XYZ值. 结果:所有受试者VEFs的基本波形为M100,位于距状裂两侧的皮质.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VEFs的M100波形存在异常,潜伏期明显延长,振幅显著降低(P均<0.05);且ECD的XYZ值显示其M100反应的ECD位置在X轴上分布偏移. 结论:MEG可检测出精神分裂症患者VEFs存在异常,其视觉皮质中枢功能亦存在异常.

  • 抑郁症的脑磁图研究进展

    作者:闫伟;谢世平;王沛弟

    脑磁图可探测大脑神经电磁生理变化,具有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优势,本文将国外脑磁图在抑郁症脑病理生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 脑磁图
  • 脑磁图在抑郁症中的应用

    作者:钱春发;袁勇贵

    脑磁图能精确检测组织电生理的功能性信息,介绍其在抑郁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 脑磁图 抑郁症
  • 偏头痛发作间期疼痛刺激的脑磁图研究

    作者:李峰;蒋澄;陈月秋;吴婷;姚群;马文颖;石静萍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在发作间期大脑对疼痛电刺激的反应特点.方法 收集30例发作间期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和3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利用脑磁图描记术记录正中神经疼痛电刺激下诱导的脑电磁信号.比较偏头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痛觉处理上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疼痛电刺激疼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疼痛电刺激产生的体感诱发磁场M20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偏头痛组疼痛诱发Gamma振荡平均能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且Gamma震荡能量值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量表(MIDAS)评分均呈正相关(VAS左手:r=0.45,P<0.05;VAS右手:r=0.46,P<0.05;MIDAS左手:r=0.47,P<0.01;MIDAS右手:r=0.59,P<0.01).结论 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存在疼痛感觉异常,且痛觉刺激相关的皮质兴奋性增高.

  • 女性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静息态神经网络的多频段脑磁图研究

    作者:吴迪;管青山;王小姗

    目的:探讨女性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静息态的神经网络在高频及低频范围内的改变。方法采集20例女性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及20名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静息态脑磁图数据,利用图形理论分析两组受试者的神经网络参数。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神经网络参数有无差别,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偏头痛患者的神经网络参数是否与患者临床特点有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女性偏头痛组患者发作期在0.1~1 Hz、4~8 Hz、12~30 Hz、30~80 Hz频段的功能连接强度值明显增大;在80~250 Hz频段的短路径长度明显增大;在0.1~1 Hz频段的聚类系数和度明显增大,在4~8 Hz、12~30 Hz频段的聚类系数和度明显减小(P<0.05~0.01)。女性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期,在12~30 Hz的功能连接强度与病程长度呈正比( r=0.56, P=0.01)。结论女性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静息态内在神经网络有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可能与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关。

  • 负性情绪刺激对发作间期偏头痛患者Gamma 振荡的脑磁图研究

    作者:范捷;祝东林;杨露;吴婷;石静萍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刺激对发作间期偏头痛患者Gamma频带振荡的影响。方法应用脑磁图仪记录30例发作间期偏头痛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在正性、中性、负性面部表情图片刺激诱导的Gamma频段的脑磁信号。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对偏头痛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负性情绪刺激后M100成份时间窗低频和高频Gamma振荡频谱平均功率值均显著降低(t=-2.319,P=0.024;t=-2.610,P=0.012);M170成份时间窗低频和高频Gamma振荡频谱平均功率值也显著降低(t=-2.233,P=0.029;t=-2.299,P=0.025)。偏头痛组发作间期在负性表情刺激后M100成份时间窗低频和高频Gamma振荡频谱平均功率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 r=-0.480,P=0.007;r =-0.407,P=0.025);M170成份时间窗低频和高频 Gamma 振荡频谱平均功率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 r=-0.593,P=0.001;r=-0.398,P=0.029)。结论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处理负性情绪刺激存在脑功能异常,这种脑功能异常可能是偏头痛和情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脑磁图引导下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杨露;狄晴;佘永传;吴婷;江炜炜;王凌玲

    目的:研究脑磁图引导下伽玛刀治疗难治性癫癎(RE)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40例RE患者,调查其临床资料,用脑磁图结合脑电图进行致癎灶定位后行伽玛刀治疗.术后观察癫癎发作状况,随访2-4年.按Engel癫癎外科疗效评定标准,达到I级和Ⅱ级的患者为治疗有效组,Ⅳ级的患者为治疗无效组,Ⅲ级不纳入以上两组.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伽玛刀治疗RE效果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在随访期末达Engel疗效标准I级19例(47.5%)、Ⅱ级7例(17.5%)、Ⅲ级5例(12.5%)、Ⅳ级9例(22.5%),治疗有效率为65.0%.其中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短暂脑水肿所致的头痛.治疗无效组患者癫癎发作的频率和智能障碍的比率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颞叶癫癎的比率显著低于治疗有效组(P<0.05-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E患者伴智能障碍是伽玛刀治疗效果差的影响因素(OR=1.16,95%Cl:0.49-1.89,P=0.025),而颞叶癫癎是其治疗效果好的影响因素(OR=0.74,95%Cl:0.21-2.55,P=0.021).结论:脑磁图引导下伽玛刀治疗RE有明显效果;伴智能障碍是伽玛刀治疗RE效果差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颞叶癫癎是治疗效果好的预测因素.

  • 脑磁图在癫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劲梅;黄祖春;沈鼎烈

    脑磁图(MEG)是近年出现的一种完全无侵袭高效的脑功能检测技术,检测与脑电流方向正切的脑磁场信号.其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直至90年代全头型多探头MEG的出现是MEG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 脑磁图和磁源影像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吴婷

    脑磁图(MEG)是一种应用脑功能图像检测技术对人体实施完全无接触、无侵袭、无损伤的大脑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设备.是惟一能无接触地检测脑组织细胞内活动的检查方法.它能精确地从空间、时间上提供脑组织电生理的功能性信息.MEG的研制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

222 条记录 6/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