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昏迷患者鼻饲管置入方法的改进

    作者:范海萍;刘宏;申英华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昏迷、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果长期静脉高营养,没有食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可引起胃肠黏膜萎缩,屏障功能减弱,细菌或内毒素易人血,导致MSOF形成[1].为维持和保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应尽早给予胃肠营养.而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很难配合插鼻饲管操作,按常规方法插鼻饲管很难一次性成功,为提高插鼻饲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我科重症监护室从2005年开始使用导丝胃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纤维鼻咽喉镜在特殊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作者:缪云仙

    胃管放置主要应用于不能进食或进食困难的患者,通常不需内窥镜引导,但对一些特殊患者,常规胃管放置法可能带来较大痛苦或不能顺利置入.近期我科应用纤维鼻咽喉镜直视下对一些特殊患者进行胃管放置,均顺利完成操作,现介绍如下.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置胃管的方法探讨

    作者:李纳新

    门静脉高压症可发生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交通支扩张,腹水等病理变化.在扩张的交通支中,有临床意义的是食管下段、胃底形成的曲张静脉.它离门静脉主干和腔静脉近,压力差大,加上距食管、胃交界处5 cm长的远端食管,其静脉主要是位于固有层而不是黏膜下层,这是此处形成曲张静脉的组织结构基础.

  • 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的处理

    作者:吕娇阳

    气管内插管不仅广泛用于麻醉实施,而且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复苏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与麻醉有关的死亡病例中,大约30%是由于困难呼吸道管理不当造成的[1].随着麻醉技术的开展,临床上气管内插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有时高达3%,是麻醉医生常遇到的问题[2].困难气管插管是指气道因解剖异常或病理改变而导致在普通喉镜直视下3次不能将气管导管顺利插人气管内或插管时间超过10 min.一些患者体征明显,麻醉前易引起重视,但有些患者外表似乎正常,仍有可能给插管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若插管前未能料及,并且处理不当,则有死亡的潜在危险.

    关键词: 麻醉 插管法 气管内
  • 前鼻镜在胸膜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郭建;杨香莲;于晓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社编辑部:胸膜腔闭式引流术是胸膜腔积液、积气的常用治疗方法,尤其在救治外伤后血气胸、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的过程中常常用到[1].以往使用血管钳撑开肋间隙直接插管法与使用套管针法.由于胸壁厚度大,肋间隙狭窄,尤其在外伤患者,因患者多为中青年,液(血)胸置管时取半卧位,腋下部肋间隙明显缩窄,而需用较粗引流管.结果使用传统方法常常出现操作较繁杂、费时费力.我们根据胸膜腔闭式引流术原理在操作中使用前鼻镜,临床连续应用12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重度农药中毒的气管插管和洗胃同步抢救及护理

    作者:吴兰君;潘先琴

    2002-10~2006-10我科共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引起呼吸衰竭患者23例,气管插管和洗胃同步抢救及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5例,年龄15~82岁.其中2例呈在院前行心肺复苏(CPR),3例在急诊科行CPR,均获成功.中毒毒物包括甲胺磷10例,敌百虫2例,乐果4例,7例毒物名称不详.所有病例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抽搐、大汗、口鼻有泡沫状分泌物溢出、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血压不稳定.

  • 静安注射液配合意识清醒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

    作者:张慧

    我科近期采用静安注射液进行静脉麻醉下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留置胃管方法的改进

    作者:武桂平;武香玲;赵淑芳

    临床护理工作中,留置胃管是一项常用的技术操作.由于插管对患者鼻咽部的机械刺激,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使插管失败,导致反复操作.既增加了患者痛苦,又延长了操作时间,如何快速、准确、安全地置入胃管,是广大护理界同行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改良式插胃管方法,介绍如下.

    关键词: 插管法 胃肠 导管 留置
  • 重度昏迷患者利用气管导管放置胃管技术临床观察

    作者:徐海生;苗舒义

    重度昏迷患者吞咽动作减弱或消失,如果按正常方法操作放置胃管常常不能成功.我科对重度昏迷患者利用气管导管放置胃管,成功率100%,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昏迷 插管法 胃肠
  • 术后全麻恢复期多次气管插管及长时间保留气管导管诱发婴儿气管狭窄

    作者:杨永涛;李惠仙;张艳丽;张东亚;高云海;朱建宏

    1 病历报告 女,3月龄,3.4 kg,因咳嗽、喘息1周,加重1 d于2010-04-8入院.查体:T 36.5 ℃,R 60次/min,P 152次/min、BP 80/40 mm Hg、指氧95%.超声心动图:左房增大,室间隔膜周至嵴上可见回声失落11 mm,左向右为主的低速双向分流,房间隔卵圆孔处回声失落3 mm,左向右分流,估测肺动脉压50 mm Hg.入院诊断:房间隔并室间隔缺.患儿于2010-04-13于全麻 + 体外循环(CPB,cardiopulmonary bypass)下行房室缺修补术 + 动脉导管(PDA,patentductusarteriosus)结扎术.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应用与退出情况分析

    作者:关玉珍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2000年~2003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留置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27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40~80岁.颈外静脉置管3例.锁骨下静脉置管24例,其中带涤纶套双腔导管9例,该9例均采用经皮穿刺插管法,利用Seldinger技术,通过引导钢丝将导管插入,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皮下隧道长度根据患者身高而定,以导管末端位于右心房入口为宜.

  • 老年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不留置胃肠减压管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锦秀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2年8月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老年胃癌患者41例分成两组,试验组21例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对照组20例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管.观察两组术后腹胀、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咽炎、睡眠和活动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术后出现恶心、咽炎症状轻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对睡眠、活动的影响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管是安全可行的,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关键词: 胃肿瘤 插管法 胃肠
  •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英;朱明丽;娄秀芳;李艳艳;章玉娇;黄娟;卢孟清;丁莉琴;袁琼敏

    目的 评价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 对2014年1~7月收治的267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实施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统计患者谵妄、镇静过度及非计划拔管率,并与2013年1~7月收治的实施经验性镇痛镇静护理的29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2014年1~7月谵妄发生率为10.1%(27/267),镇静过度发生率为10.1%(27/267),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50% (4/267),低于2013年1~7月谵妄发生率(26.5%,79/298)、镇静过度发生率(23.2%,69/298)、非计划性拔管率(4.36%,13/2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844,16.983和3.959,P<0.05).结论 运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能够降低ICU谵妄、镇静过度及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 品管圈在降低肠内营养管堵管率中的应用

    作者:梁芳;康海芬

    目的 探讨应用品管圈降低肠内营养管堵管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应用品管圈对肠内营养堵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选择合适的营养管、制订肠内营养流程图、制作图文并茂的宣教手册、加强夜班巡视并记录营养液输注情况、制订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计划等措施.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肠内营养患者的堵管率.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堵管率为2.46%,低于实施前的8.41%,(x2=4.067,P=0.044).结论 品管圈小组制订的措施有效降低了肠内营养管的堵管率.

  • 胃癌患者留置胃管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效果评价

    作者:侯华芳;谢平;寇红艳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留置胃管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降低留置胃管的脱管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56例采用新的固定方法(试验组).将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44例胃癌患者采用传统固定胃管方法(对照组).观察胃管留置过程中是否滑出,比较两组留置胃管的脱管率.结果 传统固定方法有12例发生移位,新固定方法未发生胃管移位或滑出.结论 留置胃管新固定方法固定效果优于传统固定方法,患者活动方便,避免了术后胃管脱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及再次安置胃管引起的风险,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超声引导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在鼻肠管放置中的应用

    作者:孙建华;王小亭;张青;赵明曦;马玉芬;郭海凌;李尊柱;刘大为;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在鼻肠管放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需要留置鼻肠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即应用超声在胃窦处观察经鼻肠管渐进式注水后的回声变化,动态引导鼻肠管置入.同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了解重症患者对放置鼻肠管的感受及建议.结果共纳入40例留置鼻肠管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2.5%;置管时间为25(20,38.75)min.结论对重症患者而言,医护配合采用超声引导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有助于动态引导鼻肠管置入,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保障.

  • 两种气管内吸引术在颅内高压动物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郑爱茗;龚孝淑;顾倩

    目的:研究颅内高压状态下开放式气管内吸引术(Open endotracheal suctioning,Open ETS)与闭合式气管内吸引术(Closed endotracheal suctioning,Closed ETS)对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脑氧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成Open ETS组(n=10)和Closed ETS组(n=10),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利用微泵注射自体血法建立兔急性脑内血肿模型,待ICP稳定在较高水平后,分别进行两种气管内吸引术.于吸引前、后动态监测MAP、ICP、CPP变化,同时运用颈内静脉插管技术及外周血气分析观察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O2)、脑动静脉氧差(AVDO2)变化.结果:两组动物吸引后即时MAP均升高,Open ETS组较Closed ETS组明显(P<0.05).吸引后即时ICP均短暂升高,两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大多于5min内回落,其回复较SjvO2快.吸引后即时Open ETS组SjvO2下降至76.9%±5.3% (P<0.01),CEO2、AVDO2明显上升(P<0.01),CPP下降(P<0.01);而Closed ETS组SjvO2上升(P<0.05),CEO2、AVDO2下降(P<0.05),CP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高压状态下Open ETS可引起脑缺血、缺氧反应,而Closed ETS不损害脑灌注并维持足够脑氧供.因Closed ETS更具合理性,故建议颅脑外伤后可尝试运用Closed ETS.

  • 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鼻饲模式的研究

    作者:周策;王梓凌;赵雪平;陆素妍

    目的 研究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佳的鼻饲模式.方法 长期鼻饲自制匀浆膳食的老年住院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改进鼻饲模式每日鼻饲匀浆膳食4次,每次450ml,匀浆膳食间隔时间为5h;常规鼻饲模式每日鼻饲匀浆膳食6次,每次300ml,匀浆膳食间隔时间为3h.两组患者均观察60d,实验组患者前30d按照进鼻饲模式进行鼻饲,后30d按照常规鼻饲模式进行鼻饲;对照组患者前30d按照常规鼻饲模式进行鼻饲,后30d按照改进鼻饲模式进行鼻饲.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鼻饲并发症对比均无差异(P>0.05);与常规鼻饲模式比较,改进鼻饲模式护士的鼻饲日工作时间明显减少(P<0.001),且患者在两次匀浆膳食之间的胃休息时间明显延长(P<0.001).结论 改进鼻饲模式对长期鼻饲匀浆膳食的老年患者更适宜.

  • 口腔冲洗用于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唐慧婷;卢惠娟;杨晓莉;曹艳佩

    目的 评价口腔冲洗应用于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MEDLINE、RNAO、OVID、Web of Knowledge、Nursing Consult、EMbase、CINAH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口腔冲洗应用于气管插管危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性研究及队列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及1项类实验性研究,17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证实,口腔冲洗应用于气管插管危重患者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RR=0.46,95%CI(0.37,0.56),P<0.001],但单纯行口腔冲洗法降低VAP发生率的效果并不显著[RR=0.55,95%CI(0.21,1.47),P=0.24];冲洗与擦洗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方式能显著减少口腔并发症、VAP及口臭的发生[RR=0.16,95%CI(0.09,0.27),P<0.001;RR =0.40,95%CI(0.28,0.58),P<0.001;RR=0.09,95%CI(0.04,0.21),P<0.001];冲洗与刷洗结合亦有助于减少口腔并发症及VAP的发生[RR=0.34,95%CI(0.14,0.83),P=0.02;RR=0.49,95%CI(0.27,0.87),P=0.01].结论 对于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而言,口腔冲洗联合擦洗或刷洗法可显著降低VAP及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ICU患者的口腔状况,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两种判断拔除胃管时机的方法用于肠梗阻病人的比较

    作者:张静;丁雪青;马晓华;吴美珍;程锦珍

    目的:减轻肠梗阻病人的身心痛苦,提高一次拔除胃管成功率.方法:将40例肠梗阻病人随机分为胃液量组(GV)和胆汁反流组(BR),每组20例.GV组按常规在每日胃液量<400ml时拔除胃管;BR组监测胃液中胆红素水平,当其<+时拔管.比较两组置管天数和一次拔管成功率.结果:两组胃管放置天数未见差异,BR组一次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GV组(χ2=5.625,P<0.05).结论:利用胃液常规监测肠梗阻病人胃液中胆红素水平、判断拔管时机的办法简便可靠,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1324 条记录 12/67 页 « 12...9101112131415...66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