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世强

    目的 :探究小梁切除联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20例(150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的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的方法,对照组只采用小梁切除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3年眼压控制率、术后治疗有效率和术后一年治疗有效率中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使用小梁切除手术和丝裂霉素C共同治疗的手术效果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在提高手术治疗有效率和眼压控制率方面有显著了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大面积应用推广.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宇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B组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前视力、眼压、散光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视力高于B组,眼压、散光度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青光眼白内障的联合手术与预防探究

    作者:李杨林

    目的:观察青光眼白内障的联合手术与预防方案,研究提升青光眼白内障病患治疗效率的重要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本地人民医院五官科内进行诊疗的92名青光眼白内障病患,以随机法为主要方式将其分成2个组。实验组有46名,对照组有46名。其中对照组病患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而实验组病患则接受联合手术方案,术后予以随访,同时观察2组病患视力情况以及眼压情况等指标。结果:2组病患在视力情况以及眼压情况等指标之间明显具有差异( P<0.05)。结论:给予青光眼白内障病患联合手术,不但切口非常小,病患前房的密闭性普遍偏好,同时病患眼压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出现严重性反应,加之可以帮助病患维持其视力,控制新生血管、球结膜或者是巩膜瘢痕的出现,具有重要价值,建议推广。

  • 小梁切除术中透明质酸钠的应用

    作者:沈永明;张颂东;周晓东

    目的探讨完善小梁切除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途径.方法在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21例22眼,观察手术结果,并与未使用透明质酸钠的48例56眼比较.结果使用透明质酸钠者术后早期并发症明显减少,与未使用透明质酸钠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小梁切除手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可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成功率,简单易行,成本低廉.

  • 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惠云;童奇湖;陆勤康;王红婷

    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358例(399只眼)青光眼病例小梁切除术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检查,观察形状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小梁切除术未发生浅前房者,周边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4.5%,中央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3.0%(P>0.05).Ⅰ度浅前房,周边丢失率为7.1%,中央丢失率为5.9%(P>0.05).Ⅱ度浅前房,周边丢失率为9.1%,中央丢失率为6.5%(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Ⅲ度浅前房,周边丢失率为54.7%,中央丢失率为45.2%(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以造成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而浅前房是其损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Ⅲ度浅前房.

  • 晶状体摘除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简介

    作者:宋旭东

    半年前患者因青光眼就诊,并行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前房仍很浅,且晶状体逐渐混浊,视力逐渐减退.诊断:晶状体半脱位合并青光眼.术前视力0.1,眼压28 mm Hg,晶状体及虹膜震颤,UBM确诊晶状体半脱位.

  •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6例

    作者:曹晋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手术时机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26例27眼高眼压下PAcG急诊行小梁切除手术,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及术后的视力与眼压情况.结果 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眼压均能控制正常;视力:3例3眼为<0.1,19例20眼为0.1~0.3,4例4眼为0.4~0.6,大部分保留了可用视力.结论 对于PACG急性发作,在经局部及全身综合药物治疗48~72 h而眼压仍不易下降时,应行紧急抗青光眼手术,以抢救患者的视力.术中应注意控制眼压,以免眼压骤降而增加手术的并发症.

  • 醋甲唑胺片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淑云

    目的 研究分析醋甲唑胺片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0例40眼,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20患眼进行小梁切除手术治疗,联合组20例患者20患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醋甲唑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0.0%,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醋甲唑胺片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减轻患者术后眼球疼痛,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 醋甲唑胺片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婵

    目的 探讨醋甲唑胺片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40例(4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醋甲唑胺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甲唑胺片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水平,减轻术后眼球疼痛.

  • 高眼压情况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探讨

    作者:王琇;公慧敏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疾病,由于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水平超出眼球所能耐受的大程度,导致眼内各组织及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1]。患者会出现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视野减小,甚至可能出现失明,一般情况下眼内压越高,对眼的损害越大。因此,测定眼内压是诊断、治疗青光眼和评价其疗效的重要依据,也只有将眼内压控制到合适范围才能减缓青光眼的进一步发展。部分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则可以较好的控制眼压[2],另有部分患者应用药物不能把眼内压控制到正常水平,为防止其病情恶化,我院采用巩膜瓣下穿刺放出房水,再行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下青光眼,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巩膜瓣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行小梁切除术疗效观察

    作者:邵亚非

    我们对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采取巩膜瓣调节缝线+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7例(54眼)病人均为我院2003~2005年住院病人,男19例23眼,女28例31眼;年龄47~79岁,平均63岁.根据病史、体征、房角镜及视野检查,临床确诊青光眼类型为:急性闭角性青光眼18例18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30眼,药物治疗有效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例4眼,继发性青光眼2例(2眼).随机抽取2003年前传统小梁切除手术54例作为对照.术前平均眼压40.36±8.38mmHg,视力0.02~0.8.术后平均眼压19.87±0.36mmHg,视力0.2~0.8.

  • 可调缝线与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宋云红

    原发性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不可逆转的致盲眼病[1],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小梁切除术是常用的滤过性手术方式,但术后早期常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后期由于球结膜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常致使滤过泡下瘢痕形成而使手术失败.

  • 分开切口做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白内障并发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商丽梅

    目前,我国人民健康状况日益改善,人均寿命也随之延长,但同时也使某些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白内障并发青光眼即是其中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眼内压力因各种因素影响而持续升高,终损伤视神经,导致失明。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为抗青光眼降眼压手术如小梁切除术,但存在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等问题。分开切口做超声乳化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指的是将超声乳化的切口和小梁切除的切口分开,在同一角膜不同位置做切口。其与传统手术方法不同的是制作巩膜瓣的位置多选在12~1点钟上方角膜缘后巩膜上做3.5~4.0mm的水平板层巩膜切口。而超声乳化则选在颞侧11点钟位置做透明角膜切口入前房。完成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后于12~1点钟巩膜瓣下切除小梁组织,并行虹膜根切后缝合巩膜瓣和结膜瓣[1]。本研究通过对99例104眼白内障并发青光眼患者疗效验证,证明分开切口做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手术,植入折叠人工晶体,疗效好、术后有功能滤过泡形成好、眼压控制更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分析

    作者:王丽丽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8例31眼,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随访半年,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视力以及眼压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半年,眼压水平控制在15.42~21.89mm Hg,其中视力<0.1 2例3眼,0.1~0.3 15例26眼,0.4~0.6 1例2眼.结论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水平.术中应控制眼压,避免引发术后并发症.

  • 探讨小梁切除手术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韩海仙;武余林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手术后使用预防措施的病例(观察组),并与未使用预防措施的病例(对照组)对照,比较两组小梁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明确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围术期积极处理,术中注意手术技巧,可以达到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 神经生长因子凝胶保护青光眼视神经的临床效果

    作者:陶娜;赵芳;朱和平;李双;项奕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凝胶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0例86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小梁切除术后采用NGF凝胶做后续治疗)28例42眼和对照组(术后采用三磷酸腺苷二钠片作后续治疗)32例44眼,所有患者在结束手术后坚持用药4 w,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用药前和术后2、6个月的视力、眼压、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和视乳头杯盘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用药前视力为0.41±0.17,术后2个月为0.50±0.20,术后6个月为0.49±0.25,对照组患者术后用药前视力为0.42±0.22,术后2个月为0.42±0.19,术后6个月为0.41±0.28,观察组术后2、6个月的视力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眼压在术后用药前、术后2、6个月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视野平均视敏度在术后2、6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视野平均缺损值在术后6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RNFL明显大于对照组,杯盘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GF凝胶用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视神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术中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方法

    作者:叶竞英

    2002年以来,在常规小梁切除手术中加前房穿刺并向前房中注液,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 可松解缝线在小梁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唐广贤

    目的观察可松解缝线在小梁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连续性选取需行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89例(251眼)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97例(132眼)于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可松解缝线;对照组92例(119眼)行常规的小梁切除手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情况,平均随访12.5±4.6个月.结果手术后早期两组前房深度和眼压差异显著;随访中眼压总的有效控制率:观察组为93.18%,对照组为94.12%,差异无显著性;功能型滤过泡观察组87.12%,对照组86.5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并发症:浅前房、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松解缝线,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 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唐广贤;吕建华;夏恒需;程素棉;郭跃侠;高占国

    目的评价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青光眼患者115例124眼,其中65眼为治疗组,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59眼为对照组,行常规的小梁切除手术.术后对视力、眼压、前房及滤过泡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平均随访时间15.2±5.6个月.结果术后浅前房治疗组发生10眼(15.38%),无浅Ⅲ度病例;对照组术后发生浅前房19眼(32.20%),其中浅Ⅲ度4眼(6.78%),2例经脉络膜上腔放液后前房重建,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眼压、视力分布、滤过泡形态和滤过性手术失败的眼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明显降低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避免严重并发症,但对小梁切除手术远期的影响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不同瓣式小梁切除术滤泡的观察分析

    作者:丁琼

    目前抗青光眼的小梁切除术有两种不同的结膜瓣手术方法:一种是传统的以角巩缘为基底的结膜辦,简称为Ⅰ型结膜瓣;一种是改良的结膜瓣,即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简称为Ⅱ型结膜瓣。我科近一年多来共做小梁切除手术135例,其中工型结膜瓣62例,Ⅱ型结膜辦73例。现就这两种结膜辦术后滤泡形成情况作一个短期的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Ⅰ型结膜瓣的手术方法不予复述。Ⅱ型结膜瓣的手术方法为局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后,在上方角巩缘10点~2点方位剪开球结膜及其下方筋膜,分离筋膜至上直肌止端……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