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oll样受体4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猝死的关系

    作者:陈煌峰;陈新山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猝死的关系.方法 从本教研室2003-2006年尸检档案中挑选病例及心脏标本、蜡块共75例.分为冠心病猝死组(28例)、冠心病非猝死组(简称冠心病组,28例)和对照组(无明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19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图像分析技术和SPSS14.0统计学软件检测TLR4在不同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的阳性细胞面积/扫描面积(R)和平均光密度值(A)及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猝死组中13例(46.4%)TLR4蛋白强阳性表达,11例(39.3%)为较强阳性表达,4例(14.3%)为较弱阳性表达.冠心病组中8例(28.6%)呈较弱的阳性表达,17例(60.7%)很微弱的阳性表达,3例(10.7%)未见阳性表达.对照组冠状动脉内膜及轻度增厚处呈阴性表达.猝死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LR4表达的A值(1.140±0.101)和R值(0.0269±0.0027)均高于冠心病组(A值:0.719±0.205,R值:0.0085±0.0007;均P<0.01)和对照组(A值:0.481 ±0.033,R值:0.0046±0.0004;均P<0.01).冠心病组的A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而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LR4表达情况可作为冠心病猝死者病理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可为临床防治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牙周致病菌的关系

    作者:张源明;钟良军;梁平;刘华;木拉提;艾斯卡尔

    目的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存在牙周致病菌,并比较同一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龈下菌斑中的牙周致病菌的一致性,以探讨冠心病和牙周病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5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收集龈下菌斑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牙周致病菌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粥样硬化斑块及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的DNA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5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的阳性率33%(17例),福赛类杆菌(T.f)的阳性率31%(16例),中问普氏菌(P.i)的阳性率18%(9例),具核梭杆菌(F.n)的阳性率12%(6例),未检测出伴放线放线杆菌(A.a).51例龈下菌斑中,T.f阳性率84%(43例),F.n阳性率78%(40例),P.i阳性率59%(30例),P.g阳性率39%(20例),A.a阳性率22%(11例);32例患者同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龈下菌斑中检测出牙周致病菌.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牙周致病菌,牙周致病菌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和冠心病发病相关.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关系

    作者:魏嘉平;李康;赵虹;何冀芳;温静;周春燕;吴晓光;汪家瑞;李慎茂;张志勇;凌峰

    目的 探讨颈动脉和(或)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34例心内科住院伴有脑缺血症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并颈动脉造影或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根据造影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分别分成三个亚组,冠状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组(5例)、中度狭窄组(4例)、重度狭窄组(25例);脑血管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组(6例)、中度狭窄组(4例)、重度狭窄组(24例).结果 冠状动脉狭窄与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程度分布一致,冠状动脉血管重度狭窄者25例,脑血管重度狭窄者24例,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Califf危险记分≥2分者,脑血管中、重度狭窄的比例高达92%,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及脑血管狭窄的程度亦加重.随访发现中重度双重狭窄(冠状动脉狭窄同时伴有脑动脉狭窄)病变的心脑事件发生明显增多,其中双重度狭窄死亡3例.结论 颈动脉或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率及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是平行的.故对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颈动脉和(或)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者,尤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多重危险因素时,应给予积极强化的联合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冉丽华

    目的 对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的120例该病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各60例每组的对照组与观察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生产厂家: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生产厂家: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对照组在治疗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与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与冠脉病变情况明显不如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苯磺酸氨氯地平更显著.

  • 血清hs-CRP及IL-6水平检测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彭忠忠

    目的 研究分析血清hs-CRP及IL-6水平检测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与2015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150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心绞痛和稳定性心绞痛三组,各50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检查的健康者50例,比较分析四组血清hs-CRP及IL-6水平水平.结果 对照组健康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显著低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以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脑病患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颈动脉硬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研究

    作者:何岩青;王定丽;魏伟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颈动脉硬化及左室舒张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的内膜-中层厚度、内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内膜-中层厚度、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C/CC值和钙化斑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效果显著。

  • 踝-臂血压指数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

    作者:唐玉龙;于宏颖;索传涛;温尚煜

    目的:研究踝-臂血压指数(ABI)和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2008年1月~2008年6月在本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111例,男性79例,女性32例,年龄56.9±7.8岁.其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者81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0例.患者在术前取平卧位,测量四肢血压后计算踝-臂血压指数,即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之比,正常值≥1.0.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 用Judikin's法按常规选择投照体位.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定,每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终积分为各分支积分之和.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30例)的冠状动脉积分为(0.43±10.85;ABI =1.14±0.21);单支病变组(33例)的冠状动脉积分为(13.54±9.96;ABI =0.95±0.25);双支病变组(30例)的冠状动脉积分为(24.26±11.26;ABI= 0.96±0.29);3支病变组(18例)的冠状动脉积分为(39.55±12.36;ABI=0.68±0.35).冠状动脉正常组和有冠状动脉病变组的ABI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的ABI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ABI越小.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和ABI的相关系数为-0.536(P=0.0001), 即冠状动脉造影积分越高,ABI越低,呈负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提示糖尿病、空腹血糖增高和冠状动脉积分增高是ABI<0.9的预测因素.结论:ABI是预测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指标.

  •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新武;周武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干及大分支,如前降支的近心段、右冠状动脉和左旋支。病变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的内膜,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由于血流受阻,心肌出现缺血、梗死,严重者出现心室壁瘤。所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2部分组成。

  • 生脉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栗军

    生脉注射液是的主要中药成分为人参、麦冬、五味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而成的中药制剂,其理论基础是我国传统中医古方“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保护心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节血压、抗病毒等作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称生脉注射液在配合抗肿瘤治疗、抗氧化、糖尿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显著作用。

  • 不同时机外科血运重建治疗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王嵘;高长青;肖苍松;吴扬;任崇雷;王瑶;刘国鹏;龚志云;王明岩

    [目的] 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行外科血运重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不同手术时机对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225例有明确STEMI病史的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50%)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6例,女性39例.根据心肌梗死后实施外科血运重建的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21 d)、中期组(21 ~90 d)和晚期组(>90 d).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Ⅱ危险因素以及各项围手术期指标,以30 d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作为主要终点事件评价术后早期结果,以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射血分数评价左心室形态及功能变化.结果 三组实际手术病死率为3.4%、0、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37,P=0.330).三组低心排血量发生率分别为13.8%、3.1%、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4,P=0.015).三组患者术前射血分数分别为42% ±6%、41%±6%、42%±6%,术后分别为46%±7%、45±10%、45%±9%,各组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提高(t=-3.378~-2.339,P值均<0.05).三组患者术前LVEDD值分别为(51 ±6)mm、(54±6)mm、(55 ±6)mm,术后分别为(49 7)mm、(47 ±8)mm、(49±9)mm,中期组与晚期组术后LVEDD较术前均明显减小(t=5.634、5.885,P=0.000),早期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4,P=0.133).结论 STEMI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在不同时期实施外科血运重建均可有效改变左心室重构进程并改善左心功能,手术时机应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综合决定,心肌梗死3周后手术对该类患者更为安全.

  • 不同循环方式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喻磊;谷天祥;师恩祎;房勤;王春;张玉海

    目的 比较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接受不同循环方式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程度,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别在非体外循环(A组,70例)、心肺转流(CPB)不停跳(B组,33例)、CPB停跳(C组,22例)下行CABG.分别于术前,术后0、24、72和168 h取静脉血标本,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的水平,另外记录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 三组术前、术后168 h的cTnI和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4、72 h的cTnI和CK-MB值A组低于B、C组(P<0.05).术后0、24、72 h的cTnI和CK-MB值B组低于C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C组(P<0.05),A组病死率低于B组(P<0.05),但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CABG造成的心肌损伤小于CPB不停跳和CPB停跳.非体外循环CABG能够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胸升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室壁瘤同期手术一例

    作者:乔峻;严飞;木拉提;马松峰;霍强;艾斯海尔

    患者男性,62岁,维吾尔族,因劳累后心慌气短,心前区针刺样疼痛2个月入院求治.查体:血压130/50 mm Hg(1 mm Hg=0.133 kPa),主动脉瓣区闻及2-3/Ⅵ级收缩期杂音及舒张期杂音.心电图示:左心室前侧壁缺血型ST-T改变,前、下壁心肌陈旧性心肌梗死.X线胸片示:左心室扩张,心胸比率(C/T)68%,升主动脉迂曲增宽.心脏彩色超声示:升主动脉自根部起呈瘤样扩张,累及主动脉弓,升主动脉宽处约60 mm,主动脉瓣钙化、僵硬,呈中-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室舒张末期横径(LVEDd)6.1 cm,左室收缩末期横径(LVESd)2.9 cm,左室射血指数(EF)43%,左心室前壁及下壁心肌广泛明显变薄,运动减弱,心尖部向外膨出,有反常运动,室壁瘤形成.心脏血管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80%局限性狭窄,对角支近端70%狭窄.临床诊断: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室壁瘤形成.心功能Ⅲ~Ⅳ级.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作者:陈鑫;徐明;汪黎明;石开虎;蒋英硕;刘培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对53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手术治疗.53例中,男性41例、女性12例,年龄55~79(64±7)岁.加拿大心脏病协会心绞痛分级:Ⅰ~Ⅱ级15例,Ⅲ级6例,Ⅳ级32例.有心肌梗死史26例(49%).冠状动脉造影:双支病变3例,3支病变50例,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26~0.65(0.52±0.17).53例共行70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左前降支系统38支,其中5例内膜剥脱后先用大隐静脉片行前降支成形,再在补片上用乳内动脉搭桥;回旋支的钝缘支8支;右冠状动脉系统24支.应用左乳内动脉53支,桡动脉2支,余均为大隐静脉桥,人均搭桥(3.8±1.1)支,再血管化指数1.03±0.07.结果术中桥血流测定显示63支桥血流满意,7支欠满意.术后2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但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53例皆痊愈出院.44例随访6~29个月,无心绞痛发作;9例失访.6例在手术后3~2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桥血管均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安全可行,再血管化程度高,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18例临床分析

    作者:高长青;李伯君;肖苍松;王刚;姜胜利;吴扬;马晓辉;朱朗标;刘国鹏;盛炜

    目的总结、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外科技术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4年同一术者完成的冠状动脉搭桥术10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 510例,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 508例.≥60岁的患者582例(57.2%).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52例;术前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患者784例(77.0%),包括瓣膜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室壁瘤、室间隔穿孔、脑梗死、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术后等.左主干病变156例;三支病变671例,三支病变以下347例.结果死亡4例(0.39%),总体并发症(胸骨哆开、脑梗死、纵隔炎)发生率1.6%(16/1018).OPCAB者平均搭桥(2.5±0.4)支,CCABG者平均搭桥(3.3±0.6)支.左乳内动脉使用率93.8%(955/1018),术后早期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 29例.全组随访2个月~7年,随访1002例(98.4%).结论科学的外科策略,精湛的手术技术及麻醉、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可使CABG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下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 不同手术方式重建左前降支血运的效果

    作者:蔡俊锋;邬祎程;孙延军;陈安清;王哲;赵强

    目的 比较使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和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A-CAB)3种不同方式行左前降支(LAD)血运重建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接受单纯LAD血运重建患者102例,其中OPCAB组31例,MIDCAB组45例,RA-CAB组26例.MIDCAB手术方式为左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A-CAB手术方式为da Vinci机器人辅助左乳内动脉(LI-MA)获取,左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3组患者在术中旁路血管流量、搏动指数和围手术期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事件)、肾功能衰竭、再次开胸止血、新发心房颤动、纵隔感染以及术后并发症率上均无显著差异.相比OPCAB,MIDCAB和RA-CAB能显著减少输血率(4.4%对32.3%,P<0.05;7.7%对32.3%,P<0.05),其中RA-CAB更能显著缩短术后住院天数[(8.8±3.2)天对(12.4±7.7)天,P<0.05)].MIDCAB与RACAB两组之间围手术期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DCAB和RA-CAB治疗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可行,围手术期效果满意,比OPCAB能显著减少血制品的使用,RA-CAB更能大大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势.

  • 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期疗效比较

    作者:孙勇新;丁文军;夏利民;王春生

    目的 比较EuroSCORE≥7分的高危冠心病患者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效果的优劣.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145例EuroSCORE≥7分冠心病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on-pump组,71例)和非体外循环组(off-pump组,74例),onpump组17例患者自愿选择非体外循环手术、6例未完成术后随访,均予以剔除;off-pump组2例选择体外循环手术、3例术中转on-pump、3例未完成术后随访,均予以剔除.终11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心病患者入选,on-pump组48例,off-pump组66例.收集患者术前、术中及围手术期详细资料.术后进行1个月随访.结果 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乳内动脉应用率、正性肌力药物应用和IABP辅助方面相似,P>0.05.而on-pump组与off-pump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但旁路移植支数更多,再血管化率更高[(3.71±0.55)支对(2.82±0.39)支],P<0.05.两组在围手术期病死率和多种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on-pump组比off-pump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875.0±134.2)ml对(589.4±102.5)nl]及输血量[(656.3±84.4)ml对(433.3±62.9)ml]明显增多,P<0.05.术后1个月两组心功能、心绞痛症状及心脏超声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冠心病患者,与OPCAB相比,on-pump CABG并未增加术后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及肺损伤的发生,而再血管化更完全,但缺点在于术后出血多、血制品使用多.

  • 50岁以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冠心病的患病分析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何鹏程;罗建方;罗淞元;黄文晖;刘媛;范瑞新;陈纪言

    目的 探讨高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患者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发病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人选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200例50岁以上Stanford B型AD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thoracic aortic repair,TEVAR),主动脉造影及腔内修复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AD患者中有CAD与无CA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CAG提示,200例AD患者中53例(26.5%)有CAD.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4.415,95% CI:1.131~ 17.237,P=0.033)和年龄(OR=1.061,95% CI:1.017~1.108,P=0.006)是共患CAD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是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96,95% CI:1.009~1.191,P=0.023).并发CAD患者与非CAD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D患者与非CAD患者相比,1年心肌梗死[3例(5.66%)对0例(0),P=0.018]和卒中[4例(7.55%)对1例(0.68%),P=0.018]发生率显著高.结论 高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发CAD比例较高,并发CAD患者心脑血管缺血事件风险高于非CAD患者,但并未增加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风险.

  •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肺癌切除术中旁路移植血管的保护

    作者:梁林;张健群;孔晴宇;迟立群;张志泰;区颂雷;肖巍;陈辛亮;张韶岩;李栋;孙震

    目的: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同期肺癌切除手术中保护旁路移植血管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4年12月27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肺癌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0例;年龄51~75岁,中位年龄64.5岁。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胸部CT示肺部占位。患者均经正中开胸,先行OPCABG,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再行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病例分为旁路移植血管受损组(6例)和无受损组(21例),分别测量术后6、12、24 h心肌酶( CK-MB )及血肌钙蛋白( TNI )含量。结果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死亡。6例术中在OPCABG后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不同程度的旁路移植血管损伤,其中静脉旁路移植血管近端吻合口渗血1例,血管流量减少或闭塞3例;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血管扭转并银夹脱落、血管流量减少各1例,处理修复后血流通.。移植血管受损的病例中,因循环欠稳定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1例,IABP加体外膜肺氧合辅助1例。移植血管受损组术后CK-MB及TNI显著高于未受损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肺切除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应尽力避免旁路移植血管损伤,将两部分手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合设计,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尽量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 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作者:于洋;顾承雄;韦华;孙志全;杨俊峰

    目的 总结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会,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12例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的病人进行手术.病人术前均存在心绞痛症状,心功能为Ⅱ~Ⅳ级,术前射血分数平均0.53±0.23.不停跳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瓣膜置换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相关心功能指标.结果 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移植血管(3.4±1.5)支.复查时所有病人均无症状.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显著提高(P<0.001).结论 在心脏不停跳下行瓣膜置换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并发症少.术后早期心功能、自主症状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心肌保护

    作者:孙龙;王吉秋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分成2组,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非体外循环组35例),间断冷氧合血心脏停搏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冷血停跳组35例).2组病人术前心功能、年龄、性别、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于围术期不同时点分别抽血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关胸前每组各随机取2例病人心尖区心肌,行心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术中、术后各时间点CK-MB、cTnT与冷血停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体外循环组心肌超微结构表明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结论非体外循环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停跳组.与CK-MB相比,cTnT是评价心肌损害的更特异、更敏感的指标.

649 条记录 7/33 页 « 12...45678910...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