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并一期鼓室成形术

    作者:张晓凡;姬亚男;曲毅

    目的观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或骨疡型)患者行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WullsteinⅢ型鼓室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耳后切口对37例(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胆脂瘤或骨疡型)病人施行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及耳甲腔成形和Ⅲ型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听力平均提高16dB,26耳平均听力达35.8dB,9耳平均听力达25dB.跟踪随访2-4年,术腔均上皮化好,外耳道无痂皮堆积.26例鼓膜形态完全正常,5例鼓膜疤痕内陷,3例鼓膜穿孔但干耳,干耳率91.9%(34/37);3耳仍有间断性流脓,经再次手术干耳,2例胆脂瘤复发,复发率5.4%(2/37).干耳时间在5-9周,平均6.5周.结论耳后肌骨膜瓣填塞乳突腔、耳甲腔成形并Wullstein Ⅲ型鼓室成形术能使术腔迅速上皮化、易干耳,术后听力提高.

  • 保留低位骨桥的开放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65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杰;文真;高景娥;张庆泉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期本人施行的65例保留低位骨桥的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手术.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4年3月本人实施的65例保留低位骨桥的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手术病例,其中胆脂瘤型中耳炎41例,骨疡型中耳炎24例介绍其手术方法并对术后干耳率及听力提高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干耳,鼓膜愈合良好,无明显内陷.干耳时间约为1~3个月,术后随访1年,无一例胆脂瘤或中耳炎复发.干耳后的听力恢复较满意.平均气骨导差缩小在10 dB以上共占83.6%,其中10~20 dB占38.2%,20~30dB占30.5%,>30 dB者14.9%.结论 保留低位骨桥的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在治疗胆脂瘤型或严重骨疡型中耳炎中既能保证彻底清除病变又能大限度提高患耳的听力,是治疗这类疾病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 新疆地区66例中耳胆脂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阿依恒·曲库尔汗;韦桂玲;雍军;冯娟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中耳胆脂瘤手术临床效果和相关的经验教训。方法对66例中耳胆脂瘤患者实施完壁式乳突根治或同时鼓室成形术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并进行随访,观察其干耳恢复状况、并发症、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听力改善程度。结果维吾尔族患者居多,近50%,19例行完壁式乳突根治术,47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2例完壁式乳突根治患者术后半年复发(3.03%),第二次行开放式手术;其余均获得干耳;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提高>25dB 16耳(24.24%),>15dB 7耳(10.61%),开放式手术听力提高>15dB 2耳(3.03%),术前和术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差异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完壁式鼓室成形术,如果适应证掌握得当,技术条件许可,可以有效保留原中耳乳突解剖结构和改善听力,应予优先选择,病变范围广泛无法施行鼓室成形术者应选择开放性手术。

  • 断桥式乳突根治术中用带蒂颞肌骨片重建外耳道后壁

    作者:刘艳;刘新义;张恩东;孙彩波;姜喜刚;孙国巨

    目的探讨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恢复正常的中耳及外耳道解剖结构的方法,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方法用带蒂颞肌骨片对47例(耳)胆脂瘤型中耳炎病人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行外耳道壁修复重建术.结果47例(耳)病人术后经0.5~3年随访,12耳听力提高15dB(25.53%),15耳提高20dB(31.91%),7耳提高30dB(14.89%),3耳提高40dB(6.38%),2耳提高50dB(4.26%);8耳提高小于15dB(17.02%).所有重建的外耳道壁及中耳乳突腔均接近正常状态,无外耳道闭锁或塌陷.结论利用带蒂颞肌骨片在开放式鼓室乙成形术中行外耳道壁重建,既能彻底清除中耳乳突腔内的胆脂瘤及肉芽组织,又能保证良好的外耳道和中耳的形态和功能,术后听力提高明显,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耳甲软骨Ⅱ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分析

    作者:宋勇莉;高伟;温立婷;岳波;查定军;邱建华;陈阳

    目的 观察采用耳甲软骨行Ⅱ型鼓室成形术后听力改善的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6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耳甲软骨Ⅱ型鼓室成形(鼓膜-软骨-镫骨连接)的患者,包括:单纯鼓室成形术,上鼓室切开+鼓室成形,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术患者共52例.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2月,6月,1年及2年进行纯音测听,分别计算术前术后的气导听阈(AC),骨导听阈(BC)及气骨导差(ABG),分析术前术后听力的变化,并根据术后ABG将患者分成ABG>20dB,ABG≤20dB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听力,鼓室内粘膜情况及咽鼓管鼓口情况与术后听力改善的关系.结果 52例患者中行单纯鼓室成形13例,上鼓室切开+鼓室成形12例,开放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27例.术后随访期内1例患者术后2月出现外耳道深部闭锁,再次手术后恢复.1例患者术后5月出现外耳道霉菌感染,予局部处理后恢复,余患者恢复好,未见穿孔及胆脂瘤复发.术后患者的气导听阈较术前显著降低(t=4.006,P<0.05),气骨导差较术前明显缩小(t=3.926,P<0.05),而术前术后患者的骨导听力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0.47,P>0.05);咽鼓管鼓口病变在ABG>20dB,ABG≤20dB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χ2=5.04,P<0.05).结论 本研究初步研究了耳甲软骨Ⅱ型鼓室成形术后的听力效果及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听力改善明显,而咽鼓管鼓口病变与听力改善有显著相关性.因此术中评估咽鼓管鼓口的状态并做相应处理,有利于预测和改善术后听力.

  • 自体听骨在听骨链重建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作者:杨名保;张艳红;赵海亮;邱书奇;柴福;曾晓霞;曾宪海

    目的:探讨自体听骨用于听骨链重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60耳)应用自体听骨行听骨链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1.6个月,分析言语频率的纯音听阈及气骨导差。结果术后无一例自体听骨脱出,3例移位,无鼓膜再穿孔、内陷,所有患者术后均干耳。平均纯音听力气导由术前54.7±6.4 dB提高到术后39.0±9.1dB,骨导由术前28.3±4.6 dB提高到22.2±4.2 dB,PTA-ABG由术前26.4±7.9 dB缩小到16.8±8.2 dB,手术成功率(术后PTA-ABG≤20dB)为71.7%(43/60)。结论自体听骨取材方便、费用低、组织相容性好,塑形后用于听骨链重建可取得良好的听力效果,是听骨链重建术的理想材料。

  • 钛质人工听骨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丹;童步升;邱建新;刘业海;段茂利

    目的:研究钛质人工听骨植入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的疗效。方法对31例用钛质人工听骨行一期鼓室成形术的患者,随访3-6个月。通过计算术前术后纯音测听得出气骨导阈值的平均值,比较手术后气导的恢复情况和手术前后的气骨导差。结果31例患者术后鼓膜愈合良好,未见人工听骨排异反应,及听骨脱出,有1例在术后2个月时发生感染。31耳术前气导听力30.00~88.75dB,平均为(59.27±15.67)dB,术后气导平均听力为(43.10±14.64)dB,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骨导听力为10.00~43.75dB,平均为(23.06±9.18)dB,术后骨导平均听力为(22.82±7.49)dB,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气骨导差(ABG)为11.25~62.5dB,平均为(36.21±11.88)dB,术后ABG平均为(19.40±12.92)dB,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G≤20dB且ABG较术前缩小15dB为听力提高有效,共有13耳,有效率为41.94%(13/31)。结论钛质人工听骨植入在一期鼓室成形术中可以取得满意的听力效果,术后并发症少,排除率低,在有听骨链破坏行I期鼓室成形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 上鼓室胆脂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尹兆富;刘聿明

    目的探讨鼓膜紧张部完整的上鼓室胆脂瘤的手术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989年7月至2002年7月所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45例;年龄8~62岁,平均32岁;病史3个月至32年,平均9年.手术方法是以Bondy改良乳突根治术为基础,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范围.单纯上鼓室凿开术38例,改良乳突根治术40例,乳突根治术4例.同期行鼓室成形术16例(W-Ⅱ型6例,W-Ⅲ型1O例).结果术后听力提高31例,占37.8%,其中达到正常听力范围、气骨导差消失者19例,提高15dB以上但未达到正常者12例.保持术前原有听力者47例,占56.6%.听力下降者4例,占4.9%.随访1年~12年,平均6年,67例保持干耳,占81.7%;15例偶有外耳道流水或流脓,4例有肉芽生长,经过局部处理而消失;4例有胆脂瘤上皮生长,需要经常清理但未再手术,占4.9%;随访中听力无明显改变者74例,比术后下降者8例.结论以Bony改良乳突根治术为基础,根据病变范围选择一种合适的手术方法治疗上鼓室胆脂瘤82例,获得满意的结果.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武宁;唐安洲;徐志文;谭颂华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改变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40耳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手术疗效的关系.咽鼓管功能检查用正-负压试验、TTAG法及音响法,咽鼓管鼓室口及咽口的观察分别用鼓室镜及鼻窦镜,对比分析咽鼓管功能改变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并比较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耳与异常耳的鼓膜生长及听力变化情况.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与鼓室口病变程度相关,鼓室口病变轻者,咽鼓管功能良好;而鼓室口病变重者咽鼓管功能不良.40耳鼓室成形术后咽鼓管功能良好耳鼓膜生长良好,咽鼓管功能不良耳鼓膜生长欠佳;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与鼓室成形术效果关系密切,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 耳内镜下自体听骨链重建术的应用

    作者:梁伟英;关亚峰;陆钊群;杨美华;李金贵;曾敬贤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术的经验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加鼓室成形术32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观察术后鼓膜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的平均气导听阈(AC)及气骨导差(ABGap).结果 32例患者中31例术后鼓膜修复完整(占96.9%).术前患者平均气导听阈48.0±18.3dB,提高到术后30.6±12.1dB(t=2.453,P<0.05),ABGap由术前36.6±16.8dB缩小到16.0±8.5dB(t=2.744,P<0.05).无1例患者术后面神经瘫痪,味觉改变,眩晕,自体听骨脱出,中耳疾病复发.有1例患者术后高频轻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伴术后耳鸣,其余31例患者术后无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结论 耳内镜下行自体听骨链重建术,优点是取材方便,术野清楚,创伤少,术后听力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快,缺点是单手操作,尤其在中耳渗血情况下不利于精细操作.

  • 中耳阻塞性炎对鼓室成形术的影响

    作者:杨东辉;梁敏志;谭向杲

    目的:探讨中耳阻塞性炎对鼓室成形术的影响,为手术处理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47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对中耳阻塞性炎的处理术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术中清除鼓室、鼓窦及乳突阻塞性炎性组织(22例);B组,行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术中清除鼓室阻塞性炎性组织,对鼓窦及乳突区不作处理(25例)。比较两组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及干耳率。结果 A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比术前缩小(16.50±5.38)dB,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耳率95.5%(21/22);B组术后平均气骨导差比术前缩小(15.09±7.21)dB,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耳率92.0%(23/25)。两组术前、后的平均气骨导差值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上鼓室听骨链周围炎性病变是需重点关注及处理的部位,鼓窦及乳突区阻塞性的炎性组织切除与否并非影响术后干耳及听力的主要因素,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选择更微创的手术方式。

  • 完整鼓室的乳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比较

    作者:王文;周勤;伍春霞;刘少峰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手术方式及适应症的选择,比较完整鼓室的乳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二种术式治疔慢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5月期间97例(99耳),其中胆脂瘤中耳炎71耳,慢性中耳炎28耳,根据病灶范围选用完整鼓室的乳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A组) 22例(22耳)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B组)75例(77耳).对二组病例术前和术后纯音测听平均值PAT(500、1 kH2、2kHz、4kHz)、气骨导差(ABG)等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4个月,总干耳率93.9%(93/99).胆脂瘤复发率为7.0%(5/71);术后气导(AC)提高值≥10 dB为60.6%,气骨导差(ABG)≤20 dB为29.3%;其中A组术后AC提高值≥10 dB为90.9%,ABG≤20dB为54.5%;B组术后AC提高值≥10 dB为51.9%,ABG≤20dB为22.1%.慢性中耳炎两组术后AC提高值及ABG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完整鼓室的乳突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较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听力提高效果满意,干耳时间相似.但要选择适合病例.

  • 硬质耳内镜在胆脂瘤中耳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薛令军;刘新义;刘艳;张恩东;孙彩波

    目的 探讨耳内镜在胆脂瘤中耳炎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3-2005年的中耳胆脂瘤患者43例43耳,应用硬性耳内镜协助下行乳突根治+I期鼓室成形术,并在耳内镜下随访2年以上(平均2.211±0.323年).结果 术后1.5~3月干耳40例,鼓膜色泽正常.2例内陷袋形成,术后1年经耳内镜手术探查,发现为中耳粘连导致上中鼓室通气不畅.1例术后0.5年因患耳流脓再次手术,为修补之鼓膜与鼓窦口上皮粘连,后鼓室有孤立胆固醇肉芽肿,清除粘连及病变组织后2月干耳.随访测听结果:听力提高10~20 dB 21耳,21~30 dB 15耳,〉30 dB 4耳,〈10 dB 3耳.结论 耳内镜能够弥补耳显微镜的不足,辅助清除中耳病灶以增加手术成功率.

  • 鼓膜边缘缺失患者的鼓膜成形术临床分析

    作者:丁群辉;蔡勋华;潘辰飞;陈文文

    目的:探讨鼓膜边缘缺失的鼓膜成型方法和注意点。方法39例(48耳,19例男性),均年龄50.92岁(范围26-83岁),病程均12.5年(范围10-20年)。鼓环部分或大部分缺失。术前平均气骨导差(ABG)30.16±8.76dB (范围13-55dB),气导(AC)43.64±11.03dBHL(范围22-72dBHL),骨导(BC)13.68±9.47dBHL(范围1-39dBHL)。2006-2013年间手术。一些如保护残余鼓膜前下方关键点被覆上皮和移植的骨膜顶嵌入等确保愈合方法。以及减少电钻噪声刺激、减少听骨位移等预防感音功能受损技术方法。结果48耳随访12月以上。穿孔全部愈合。无面瘫、眩晕、耳鸣等并发症。术后AC27.56±12.19dBHL,GAP12.39±8.54dB与术前相比,U值分别为6.77和10.06,都>u0.01=2.57, p<0.01,差异都有极显著性意义。术后BC13.9±9.95dBHL,与术前相比,U值=0.110.05,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术后GAP缩小到10dB以内23耳(48%),11-20dB者16耳内(33%)。AC除5耳(10%)外都在40dB以内。结论如果操作技术得当,鼓膜边缘缺失仍能取得满意效果

  • 听力重建技术的过去与未来

    作者:陈正侬;殷善开

    听力重建旨在应用手术方法提高或恢复由于不同原因或疾病造成的传音结构功能障碍所致的听力损失.1952年Wullstein和Zollner提出了围绕听骨链重建(ossicular chain reconstruction,OCR)为中心的鼓室成形术的系统分类方法,从而奠定了耳显微外科及传导性聋听力重建技术的基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听觉电生理、材料科学、工程力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更为听力重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技术手段,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大大增强了耳科学家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听力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听力重建仍然是耳科医生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 伴听力重建的全耳廓再造术

    作者:王丹妮;赵守琴;戴海江;马晓波;李轶;陈树斌;龙海珊;郝新萍;杨琳;任冉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近十年完成的伴耳道成形和鼓室成形的全耳廓再造手术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以及外形、听力随访结果,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耳廓再造术与外耳道重建、鼓室成形术整合同期手术的优势以及手术技术要点。材料与方法我院耳显微外科近十年完成的伴耳道成形和鼓室成形的全耳廓再造手术共287例,其中男212例,女75例。年龄6~27岁,平均13.9岁。术前纯音测听检查,平均气导听阈64 dB HL,平均骨导听阈15 dBHL。结果287例中282例(98.3%)耳廓重建I期愈合,经挽救手术II期术后耳廓成活率为100%,耳廓形态满意率为85.0%(244/287)。术后3周纯音测听检查,语频区平均骨气导差缩小20 dB HL以上者占222(77.35%)例。249例患者经过了术后6个月的听力随访,155例(62.24%)的听力水平下降小于5 dB HL,维持了术后的听力水平。结论伴有听力重建的耳廓再造术,不仅使患者同时获得一定的实用听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手术花费,更重要的是,同期手术使得手术切口更合理、同时再造的耳廓形态逼真、自然、立体感强,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 中耳浆细胞肉芽肿一例报告

    作者:刘冉冉;王春华;杨蕾蕾

    1病历资料患者,女,52岁,主因右耳闷伴听力下降、疼痛1个月,眩晕6天于2014-08-15收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耳闷,伴听力下降、疼痛、持续低调耳鸣,无耳流脓,为求诊治就诊于社区门诊,考虑为“中耳炎”,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治疗,未见好转,患者因疼痛一直口服止疼药物治疗,入院6天前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自觉听力、耳鸣无明显加重,就诊于我院门诊,查颞骨CT(图1)示右侧中耳乳突炎,继发胆脂瘤可能性大,耳蜗、水平半规管受累,故门诊以右侧胆脂瘤性中耳炎收入院。入院后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右侧外耳道畅,鼓膜完整,标志可。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纯音测听示右耳传导性耳聋,BC:25-30-25-25dB;AC:55-70-60-70dB,心电图、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抽血化验未见明显异常。于2014-08-21全麻下行右侧鼓室成形术,术中显微镜下见右侧鼓膜完整,行乳突轮廓化,磨低外耳道后壁,开放鼓窦,扩大鼓窦入口,开放上鼓室及前隐窝,术中见乳突皮质呈金黄色,乳突腔、鼓窦、上鼓室内可见新生物,表面呈桑葚状小突起,触之易出血,上鼓室前隐窝为褐色潴留液体,砧骨短脚表面附有,显微镜下仔细清理,见水平半规管骨管破坏,未见耳蜗破坏,将鼓膜分离掀起推向外耳道前下壁,中鼓室、下鼓室、后鼓室无病变组织,粘膜光滑,砧镫、锤砧连接好,取切口处颞肌筋膜处理后覆盖在砧骨上,修剪皮瓣,作耳甲腔成形,术腔填塞碘仿纱条,标本送病理。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为右中耳符合浆细胞肉芽肿,伴组织细胞反应(图2)。术后给予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g静滴日2次抗感染治疗7天后出院,术后12天取出右耳内碘仿纱条,给予更换,术后复查1年显微镜下见术腔粘膜光滑,无复发。

  • 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变化及影响因素

    作者:郭平;王武庆

    目的:了解慢性中耳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耳鸣改变情况,分析慢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听力提高程度、中耳炎分型与术后耳鸣改变的关系。方法记录106例慢性中耳炎病人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耳鸣严重程度的变化及听力改变情况,分析耳鸣改变与中耳炎分型以及听力提高的关系。使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中耳炎患者的耳鸣发生率为46%。术前伴有耳鸣的40例病人,术后有15例病人的耳鸣治愈;18例病人耳鸣治疗有效;7例耳鸣治疗无效,鼓室成形术对耳鸣治疗有效率为82%;术后有1例新发耳鸣。术后耳鸣改善明显组的气导听力提高较耳鸣改善不良组的明显(p<0.05),中耳炎的分型对耳鸣的治疗有效性没有影响(p>0.05)。结论对慢性中耳炎伴耳鸣的患者,手术可使多数患者耳鸣缓解。其中低频气导听力的提高对其耳鸣的缓解作用较显著,鼓室成形术诱发新的耳鸣不常见。

  • 听骨链重建材料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余力生

    Wullstein 1951年首次提出鼓室成形术的概念及分型是听力重建的里程碑,从此开辟了中耳手术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80年代).虽然Wullstein提出的Ⅳ型和Ⅴ型鼓室成形术现已很少使用,但Ⅰ~Ⅲ型至今仍在广泛沿用.

  • 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仕明;宇雅苹;韩东一

    目的 评价人工听骨在鼓室成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施行的中耳炎手术中,接受人工听骨部分赝复物--多孔聚乙烯听骨赝复物(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es,PORP,美国美敦力公司)植入进行听骨链重建的患者42例进行随访.对随访半年以上、资料完整的38例(38耳)进行回顾性总结,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疗效分析.计算语言频率(0.5,1,2kHz)气导平均听力及气骨导差,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和PORP植入方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38耳鼓膜修补后1个月复查均愈合良好,但术后3个月时发现2例听骨脱出(均为术中人工听骨表面未置软骨片者).38耳术前气导听力33.75~68.5 dBHL,平均为(56.82±13.64)dB;骨导听力0~47.5 dB,平均为(20.217±12.099)dB;术后气导听力平均为(34.23±15.04)dB,与术前相比t=3.682,P<0.01.术前气骨导差(ABG)16.25~62.5 dB,平均(36.625±12.189)dB,其中2l~30 dB的9耳,>30 dB的24耳.术后ABG平均为(21.064±12.243)dB,与术前相比较,t=5.552,P<0.01.其中术后ABG差≤20 dB的19耳,20~30 dB的9耳,>30dB的8耳.术后ABG≤20 dB者及ABG较术前缩小15dB者(术后听力提高有效)共28耳,总有效率为76.3%.结论 PORP是一种可在听骨链重建中推广的人工听骨材料.术后取得良好的听力效果,但应注意避免术后听骨脱出.

554 条记录 5/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