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巴林特小组对妊娠哺乳期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 评价巴林特小组对妊娠哺乳期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保证妊娠哺乳期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60名护士,分5期进行,每期持续4个月.每期采用自愿报名的方法针对全院护士取样,每期安排1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哺乳期护士15名,为观察组;非妊娠哺乳期护士45名,为对照组.5期全部结束后进行每名护士参加活动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同时将同期的妊娠哺乳期护士与非妊娠哺乳期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活动实施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活动实施前(P<0.05).活动实施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实施能够明显改善妊娠哺乳期护士心理健康状态,可以帮助妊娠哺乳期护士识别和处理护患沟通中复杂的情绪反应,降低工作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人际关系不良、躯体化等症状,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妊娠哺乳期心身疾病的发病率.
-
妊娠相关乳腺癌晚期1例并文献复习
妊娠相关乳腺癌(pregnancy-associated breast cancer,PABC)也称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是指在妊娠期或分娩后1年内(哺乳期)确诊的乳腺癌,是仅次于子宫颈癌的常见的妊娠哺乳期合并癌肿之一[1].PABC占所有乳腺癌发病率的0.2%~3.8%[2],在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发病率为1/10 000~1/3 000[3].在30岁以下女性中,诊断于妊娠期的乳腺癌占10%~25 %[4].随着妇女生育年龄的推迟,PABC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然而因妊娠、哺乳期的特殊性,该病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进展快、预后差.现将本院近期诊治的1例PABC病例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探讨.
-
妊娠哺乳期鼻咽癌八例诊治分析
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70%以上[1-3].尤其是放疗新技术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其疗效进一步提高,5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4-9].以往报道,妊娠哺乳期鼻咽癌患者发生率占鼻咽癌总数少,仅一组报道了发生率为0.47%[10],该组患者存在病变发展快、病程进展较急、颈淋巴结转移常较广泛、远地转移发生率高的特殊性,疗效差[11-16].
-
妊娠哺乳期乳腺恶性肿瘤五例诊治分析
妊娠哺乳期乳腺恶性肿瘤泛指在妊娠同时或妊娠结束后1年内哺乳期间发生的原发性乳腺恶性肿瘤.近年来,妊娠哺乳期乳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成为仅次于宫颈癌的常见的妊娠哺乳期合并癌肿之一[1].本文收集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诊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恶性肿瘤5例,现报告如下.
-
妊娠期乳腺癌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妊娠期乳腺癌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方法:报告两例妊娠期乳腺癌,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超声表现为无边界肿块,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 X线表现为不规则肿块,伴有砂砾样钙化。结论:妊娠期乳腺癌的临床表现隐匿,超声及X线均有一定的特征,有诊断意义。
-
误解颇多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
关键词: 妊娠哺乳期 -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妊娠哺乳期乳腺癌20例,妊娠期乳腺痛8例,哺乳期12例;其中Ⅰ期1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2例.并与同期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在诊断、TNM分期、治疗方法、5年生存率等方面相比较.结果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70.0%(14/20),比同期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76.4%(1074/1405)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预后与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相同,妊娠因素不能改变生存率.
-
抗生素在妊娠哺乳期的合理应用
妊娠哺乳期的妇女作为特殊的人群,当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如何合理应用抗菌素,既能控制感染,又不至于对母儿造成不良影响,是每个产科医师十分重视的问题.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应加强围生期抗生素的正确合理应用.妊娠、哺乳期合并感染性疾病时,医生必须权衡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对围生儿的危害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根据药物对胎儿安全性的不同进行安全等级分类,以提示人们安全选用药物:A类:已在人类进行过病例对照研究,证明对胎儿无危害;B类: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对胎儿无危害,但无人类的研究,或动物证明对子代有不良作用,但在人类研究中未发现有此类结果;C类:尚无很好的动物实验或人类研究发现对动物有不良作用,但在人类无研究资料证明;D类:对胎儿肯定有危害,但治疗作用大于其危害性,有时仍需使用;X类:对胎儿的危害性超过其治疗作用,可致畸形或严重的不良后果,孕期不应使用.至今尚无A类抗菌药物,妊娠哺乳期推荐使用B类抗菌素,慎用C类抗菌药物,不用D类或X类[1].
-
抗风湿药物在妊娠、哺乳期的应用
许多风湿性疾病以女性好发,且常在育龄期发病,甚至在妊娠及哺乳期间病情加重,需要药物治疗.而目前绝大多数药品在研发或上市前的临床试验阶段都未测试该品对胎儿的影响,其说明书几乎一律冠以"孕妇禁用或慎用"字样.这一现状不仅让患者及其家人在面对上述问题时不知所措,甚至不惜终止本来需要而又可以保留的妊娠,对妊娠哺乳期用药知识的缺乏此时也使众多医务工作者身处两难境地.为此,我们总结了常用的抗风湿药物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影响,为她们提供安全的用药指导.
-
妊娠哺乳期原发性乳腺鳞癌一例
患者女,33岁. 因"发现左乳肿物7个月,剖宫产术后5 d"入院.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左乳见巨大隆起并皮肤红肿、破溃,边缘凹凸不平,有黄绿色脓液流出,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约10 cm×10 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见图1. 入院后行左乳肿物巴德针穿刺活检术+左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术,左乳溢出脓液送厌氧、需氧培养. 体温:37. 6℃; WBC 14. 33 × 109/L;Hb 86 g/L;白蛋白21. 4 g/L. 病理结果示:左乳中分化鳞状细胞癌,见图2. 免疫组化染色: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ER) (-)、孕激素受体(progestogen receptor,PR)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 (+) 3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 ( 0) 、细胞角蛋白CK5/6(+)、抑癌基因P63(+)、突变型抑癌基因P53(-) ,见图3、4. 左腋窝淋巴结细针穿刺未见恶性肿瘤细胞;头胸腹部MRI未见转移灶,左乳脓液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初步诊断:( 1)妊娠哺乳期原发性乳腺鳞癌( T4N0M0,ⅢB期)并感染;( 2)剖宫产术后产褥期;( 3)低蛋白血症并中度贫血. 给予单药紫衫醇(90 mg,第1天;海口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116)治疗1个周期,并继续给予抗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按时换药等对症处理;化疗过程顺利,但左乳肿物破溃面积较前增大. 化疗方案改为TP方案:紫衫醇( 90 mg 第1天;周疗;海口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70116)+顺铂( 30 mg/天;第1、2、3天;3周为1个周期;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5120391DB) 3个周期,情况明显好转,暂维持治疗.
-
妊娠哺乳期用药探讨及护理体会
妊娠期用药,大多数人都注意以致畸为标准的直接影响,往往忽视了药物的间接影响,哺乳期母体用药机会很多,药物经母体吸收进入乳汁,必然对婴儿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优生优育提倡母乳喂养的今大,妊娠期,哺乳期用药应引起重视,笔者总结体会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妊娠期用药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均产生影响妊娠期母体所有代谢功能均亢进,肝肾负担加重,与非妊娠期相比,对药物的处置和排泄功能降低,药物易在体内潴留,副作用发生率增高,冈此,妊娠期用药剂量小,疗程短即可发挥药效,作用持续时间也延长,相对容易发生用药过量. 药物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药物经母体吸收入血液循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体.某些药物直接引起胚胎某器官组织细胞色体中的基因突变,干扰DNA和RNA的合成,使染色体畸变和抑制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胎儿,新生儿的发育和器官的功能.二是间接影响,药物佼孕妇某器官或脏器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母体缺少某些物质,间接对胎儿,新生儿产生损害. 1.1 直接影响母体和胎儿血液通过胎盘密切接触,胎盘屏障有时会妨碍母子间的物质输送,妊娠期用药时,可通过胎盘的方式简单扩散,因此与其理化性质有关,一般分子量在1.000以上者(大多数药物属之),尤其是高脂溶性的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弱的,不易离解的药物容易通过胎盘.但是孕妇患有妊娠的高血压综合症,妊娠期合并肾炎、过期妊娠、糖尿病或胎盘本身病变功能障碍时,则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胎盘的分子药物和抗体等,也可在母体同经过变化后通过,所以,不通过胎盘,完全不进入胎体的药物是很少的. 1.1.1 发生先天异常,药物的种类,胎儿发育的不同时期,胎儿对药物敏感性等因素,发生胎儿先天异常起着重要作用,孕妇的年龄、营养状态、激素水平、生活环境等,也影响药物对胎儿的作用和胎儿对药物的反应.因此,引起先大异常除药物影响外,还与多种因素有关. 1.1.2 胎儿致畸敏感期:各种胎儿畸形发生的时期是在妊娠后第2~8周,所有各器官的原基已开始发生,是各器官和脏器分化发育的形成阶段,容易受到的药物及病毒素的影响.所以,怀孕3个月内应尽量不用或少用药物,预防感冒及患腮腺炎. 1.1.3 对胎儿的损害作用:妊娠中、晚期用药主要是引起功能障碍.如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地巴唑等,使智力低下. 1.1.4 对新生儿的损害作用:新生儿的代谢系统,酶系统不健全,中枢神经系统不健全,肾功能未成熟,所以,对麻醉药、解痉药、降压解痉药,妊娠期应慎用或禁用,避免药物进入胎体蓄积组织内,引起不必要的损害. 1.2 间接影响 1.2.1 妊娠期应用泻剂:雌激素药物使肠蠕动增强,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流产及早产. 1.2.2 影响乳汁分泌:过期妊娠时,为软化宫颈,常使用雌激素口服,忽略雌激素作用于母体的乳腺组织,抑制产后乳汁分泌而影响哺乳. 2 哺乳期用药 2.1 禁止哺乳期应用药物:抗肿瘤药物和硫脲嘧啶,放射性碘时药物进入母乳可对婴儿产生损害,应禁止哺乳. 2.2 需暂时停止哺乳的药物:吗啡、眠尔通、抗组织脓药,盐酸乙苯环庚烷,安妥明等进入母乳中给新生儿带来损害,应慎用或暂时停止哺乳.
-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焦虑调查及护理
目的:调查分析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及住院期间各阶段焦虑状况的差异.方法:选取2002年至2007年19例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问卷测评患者的焦虑症状.结果:妊娠哺乳期患者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病情因素和婚姻子女状况.不同时期焦虑状况的比较:以入院24 h焦虑程度高,SAS总分为42.47±9.02;入院24 h、术前24 h内、术后1周内与全国正常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术后1周以上与全国正常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
延续干预措施对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产后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探讨相应的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40例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实施随机分组研究,其中参照组(2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20例)联合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观察统计入组患者的焦虑原因,并对干预前后两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对40例患者的焦虑情况产生原因进行统计.经分组干预之后,两组SAS、SDS评分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均显著降低,且干预后实验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分别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经组内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提升,经组间比较实验组干预后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病情因素以及胎儿和孩子的健康状态、自身生存情况等是导致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12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诊疗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 —2010年1月收治的12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病例资料,总结诊断、治疗经验及教训.结果 :术后病理9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为湿疹样乳腺癌,1例为炎性乳腺癌.Ⅰ期1例(8.3%);Ⅱ期6例(41.7%);Ⅲ期4例(29.7%);Ⅳ期1例(8.3%).1例于治疗后1年多死亡,5年生存7例(58.3%),其中1例对侧乳房转移,2例骨转移、1例出现对侧乳房转移及远处气管转移,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因乳房生理性增大导致乳腺肿块不易触及,应重视产前、哺乳期的乳腺检查.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配对资料分析
目的通过妊娠哺乳期乳腺癌与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比较, 探讨妊娠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57~1990年外科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1∶2配比后进行比较.结果与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相比,妊娠哺乳期乳腺癌肿瘤发现时病史常较长, 肿块较大, TNM分期较晚.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差异无显著性,在两组患者中卵巢切除差异有显著性(P=0.007).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中,卵巢切除者与未行卵巢切除者的生存率分别为19%和34%,差异有显著性(P=0.03).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组的5、10和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0.39%、36.29%和30.70%.而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组分别为57.40%、55.40%和51.40%,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6).结论可进行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及生物学指标的测定, 以进一步理解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
准妈妈外用药也应慎重
我们知道,在妊娠哺乳期服药要特别注意,然而妇女在妊娠期对外用药也应慎用,因为一些外用药能透皮被吸收进血液,引起胎儿或乳儿中毒,造成胎儿或婴幼儿神经系统器官的损害.一般需慎用的外用药有:
-
妊娠哺乳期应谨慎用药
妇女在妊娠期或哺乳期,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这些变化会影响到所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吸收,而且所服药物对胎儿或婴儿的智力发育和身体健康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在用药时应谨慎行事,切不可麻痹大意.
-
勿将乳腺生理变化当肿瘤
女性自出生到老年,乳房器官受性激素的影响,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青春期、妊娠哺乳期、更年期、老年期的变化.
-
火把花根片加地恒赛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分析
自2004年8月~2005年2月我们采用火把花根片联合地恒赛治疗3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临床确诊为荨麻疹且病程超过12周;年龄12~60岁;治疗前1周内未用其它抗组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正常;女性病例为非妊娠哺乳期.
-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2001-2008年收治的8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是30.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肿物,经手术病理确诊,从出现症状到临床确诊的时间2~5个月.6例患者Ⅱ期,2例Ⅳ期.患者行乳腺癌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结论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发病年龄轻,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同.治疗原则与普通乳腺癌相同,但需考虑胎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