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惠枝;王跑球;张惠佳;王益梅;汤孟平;阳伟红

    目的 评估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痉挛型偏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治疗组(n=20),两组均进行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GMFM-88)中D项和E项评定.结果 两组患儿GMFM-88中D项和E项评分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提高痉挛型偏瘫患儿运动功能.

  • 核心控制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的疗效

    作者:刘跃琴;张惠佳;覃蓉;杨勇;廖公平;童英姿;刘璨;胡继红;王跑球

    目的:探讨核心控制训练方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配合针灸、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控制训练。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和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TC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核心控制训练能加强躯干的控制能力,可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自制脑性瘫痪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

    作者:杜佳音;范艳萍;李鑫;孙艳秋;庞伟

    目的 探讨脑瘫儿童下肢康复器的研制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9月本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4)和实验组(n=14).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下肢康复器训练,共3个月.结果 治疗前,两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6.124,P<0.001);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29,P<0.05).结论 下肢康复器训练可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 运动发育推拿法与神经发育疗法对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冬冬;钟宁;黄华玉;史惟;施炳培

    目的:比较运动发育推拿法与神经发育疗法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疗效。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和分层配对原则,回顾性研究接受运动发育推拿治疗与传统神经发育疗法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66)评分。结果两组各24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6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596)。结论运动发育推拿法和神经发育疗法都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两种方法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的效果

    作者:李丹;刘军军;刘亚琼;杨晓华;连惠娟;薛素芳

    目的: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100例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按摩、针灸、感觉统合训练、引导式教育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每天训练时间至少3 h,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CFA-D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实验组GMFM-88、BBS、CFA-DC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进一步提高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改善活动水平。

  •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

    作者:吕仁华;李晓捷;范艳萍;吕洋;孙颖;康贝贝;张鑫阳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激活技术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5年3~10月,3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激活技术30 min,每周5次,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的D区、E区,Fugl-Meyer评定中的平衡功能部分,以及足印分析法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GMFM-88 D区、E区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步长、步宽、步速均显著优于治疗前(t>7.31,P<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08,P<0.05).结论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能进一步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及步行能力.

  •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冬冬;徐东浩;杨红;施炳培;史惟

    目的 分析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42例脑瘫患儿(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49.5±21.5个月;痉挛型四肢瘫11例、痉挛型双瘫22例、痉挛型偏瘫5例、徐动型2例、肌张力障碍型2例)采用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和评估;采用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析不同GMFCS等级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表现,以及粗大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的GMFCS等级越高,PEDI标准分越低;GMFM66与PEDI的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的尺度化分之间的相关性高(r=0.84),与社交能力尺度化分的相关系数为0.72.结论 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应把粗大运动功能训练作为脑瘫康复的主要训练项目,并依据不同GMFCS分级确定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目标.

  • 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者:李初阳;史惟;周美琴;朱默;冉小华;杨红;梁琪

    目的 确定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修订扩展版(GMFCS E&R)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来自广州和上海两家特殊教育学校的101名6~18岁学生参加此项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评价者间(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文化教师、家长)的评价结果确定GMFCS E&R的评价者间信度;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为效标确定GMFCS E&R的平行效度.结果 GMFCS E&R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ICC=0.79~0.91); GMFCS E&R与GMFM各项分值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6~-0.86.结论 中文版GMFCS E&R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国内对脑瘫患儿进行功能分级.

  •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脑瘫类型及合并症间的关系

    作者:李洪英;马海霞;李晓曦;徐玲;桑琳;黄艳;杨亚丽

    目的 探讨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脑瘫临床类型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126例脑瘫患儿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对其粗大运动功能进行分级,然后分析与临床类型及合并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瘫患儿GMFCS分级水平与临床类型及合并症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 P<0.001);GMFCS分级显示,55.1%的痉挛型患儿为Ⅰ、Ⅱ级;53.8%的手足徐动型及85.7%的混合型患儿为Ⅳ、Ⅴ级;100%的偏瘫患儿和55.4%的双瘫患儿为Ⅰ、Ⅱ级;67.4%的四肢瘫和55.6%的双重瘫患儿为Ⅳ、Ⅴ级;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及边缘状态者多为Ⅰ、Ⅱ级,智力障碍程度越重,GMFCS分类级别越高;GMFCS Ⅲ、Ⅳ、Ⅴ级者合并的听觉、视觉、言语、摄食功能障碍及癫痫较Ⅰ、Ⅱ级者多.结论 脑瘫患儿GMFCS分级与脑瘫类型及合并症有关,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越重,合并症越多.

  • 康复指导在痉挛型脑性瘫痪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益梅;王跑球;张惠佳;颜华;阳伟红;龙亚君;周洪涛

    目的 探讨康复指导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进行综合康复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116例,能配合家庭康复训练的56例为治疗组,不能配合进行家庭康复训练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运动训练,针刺、低频电治疗、智力训练,治疗组还由治疗师或医师根据患儿病情指导家长进行康复指导;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进行测试.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各项得分和总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GMFM各项得分和总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家庭康复训练能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 A型肉毒毒素对脑性瘫痪患儿腘绳肌痉挛的疗效

    作者:刘建军;席冰玉;纪树荣;吴卫红;张雁;曾凡勇;李南玲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缓解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的疗效。方法39例存在腘绳肌痉挛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19),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膝关节屈曲角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儿腘绳肌MAS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GMFM-88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GMFM-88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 BTX-A注射可以有效缓解脑瘫患儿腘绳肌痉挛,有助于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患儿运动功能。

  • 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

    作者:林波;刘合建;王学敏;谢鸿翔

    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按家长意愿,将98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引导式教育。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总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88项总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常规康复能更有效地促进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恢复。

  • 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玉琼;丁建英

    目的 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 年7 月~2012 年1 月在本院就诊的脑瘫患儿80 例,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按摩、头针、体针、穴位注射、理疗及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刺激治疗.3 个月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88 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 评分各能区百分比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B、D、E能区及总分百分比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脑瘫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颅磁治疗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周璇;杜青;陈佩杰;赵黎;梅钊;吴磊;潘华勇;杨晓颜;李孝洁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岁以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20例,应用Pirani评分方法评估足畸形,PDMS-2测定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irani评分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F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1-11个月的患儿,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低于FMQ,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GMQ、FMQ、TMQ在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FMQ在不同年龄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GMQ、FMQ、TMQ和Pirani评分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能区分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正常与否,但不能有效地反映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

  •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

    作者:庞伟;李鑫;范艳萍;陈禹

    目的:研究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2013年3-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明确诊断,并收入住院治疗的3-12岁痉挛型脑瘫儿童40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试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均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对患儿分别应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scale assessment,GM-FM-88项)、足印分析法、10m步行测试(10 meters walk test,10MWT)、1min步行测试(1 minute walk test,1MWT)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88项D区和E区评分、跨步长和步宽、10m步行时间及1min步行总距离均优于训练前(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有利于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改善步态并提高步行的速度和耐力,有助于患儿适应和参与学校及社会环境.

  • 强化腰腹肌训练对脑瘫的康复效果分析

    作者:于梅;李连涛;王纪文;孙卫东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出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及行为异常等[1].由于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脑瘫患儿四肢表现得为直观和充分,故目前的康复训练多注重四肢异常姿势的纠正及异常反射模式的控制,而针对躯干肌群的控制训练强度不够、方法单一,不能有效达到较好康复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强化腰腹肌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协调能力的康复作用.

  • 辨证施术推拿按摩对痉挛型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作者:郑宏;张建奎;雷爽;马丙祥

    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在我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患病率为1.86‰,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其中痉挛型脑瘫约占脑瘫的60%-70%[2].目前关于推拿按摩治疗脑瘫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手法针对某些症状的临床疗效.中医治疗疾病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离不开辨证论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理论的精髓,它也同样贯穿于脑性瘫痪康复治疗的始终.辨证康复观认为,在康复过程中,既要辨证,又要辨病,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辨证更为重要.

  • 目标细化结合游戏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小燕;陈庆亮;曾丽云;黄伍妹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儿童发育过程中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痉挛性脑瘫是其常见的类型,约占脑瘫患儿的50%-70%,临床以肌张力异常,运动功能障碍等为特点[1-2].

  • 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的标准化研究

    作者:刘鹏;黄东锋;江沁;陈少贞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以检验GMFM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等标准化指标.方法:应用GMFM对31例7个月-7岁的脑瘫患儿和17例3个月-5岁2个月的健康儿童在入选时及3个月后进行两次测量,并以神经肌肉系统缺陷程度、美国脑瘫学会障碍分级、治疗性分级作为疗效标准进行效度研究;应用GMFM对10例脑瘫患儿在入选时和1周后进行2次测量以研究组内信度;由2个测量者应用GMFM同时进行测量对10例脑瘫患儿以研究组间信度.结果:对照组中,3岁以上儿童第一次GMFM结果较3岁内组高(P<0.05),而两次GMFM改变量则较低(P<0.05);脑瘫组第一次GMFM测量结果及两次GMFM改变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脑瘫组第一次GMFM测量结果及两次GMFM改变量与神经肌肉系统缺陷程度、美国脑瘫学会障碍分级、治疗性分类均呈负相关(P<0.05).组内和组间信度研究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ICC>0.90).结论:GMFM用于测量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状况、随时间出现或由于干预而出现的运动功能改变,具有良好的效度、信度和反应度,能定量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状况和改变,适合在临床康复中应用.

  • 群体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圆;陈婍;郑维国

    目的::探讨群体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0~3岁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34名,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各17名。尝试群体康复训练模式,由康复医生与康复治疗师指导,保育员配合康复。对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训练前、训练后3、6个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GMFM)进行评估。结果:群体康复训练6个月后,训练组与对照组婴幼儿组间比较GMFM总分及B区、C区有统计学意义;13~18月龄与19~24月龄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康复GMFM总分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疾病类型中脑瘫与听力障碍婴幼儿康复效更明显(P﹤0.05)。结论: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采用群体康复训练模式能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167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