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作者:梁伟燕;吴满红;罗鑫刚;常燕群;汤勤丽

    目的 探讨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总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同时使用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价患儿的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的GMGF评分、PedsQL评分分别为(53.42±6.11)分、(48.31±6.58)分和(49.54±5.89)分、(43.50±4.72)分,均较干预前的(45.43±4.14)分、(38.21±6.51)分和(44.38±4.23)分、(37.39±6.82)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其粗大运动功能及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 针刺联合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研究

    作者:张璞;侯江红;单海军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Bohath疗法和Vojta术等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熏洗,疗程均为12周.进行治疗前后运用粗大运动功能(GMFM)量表、Ashworth量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量表A、B、C、D、E区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患儿GMFM量表备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FMFM量表A、B、C、D、E区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患儿FMFM量表除A区外,其他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儿Ashworth量表评分和PDMS FM量表的GR、VI评分以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患儿Ashworth量表评分、GR、VI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熏洗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力,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

  • 小儿脑性瘫痪类型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联性调查分析

    作者:王秋;蒋华莹;石娅娅;王芳芳;李娜;马丹;石薇;罗蓉

    目的 调查脑瘫患儿的类型和粗大运动功能水平,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调查成都市2~12岁脑瘫患儿的类型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并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成都市20个区县登记在册的2~12岁脑瘫患儿333例,其中,痉挛型228例、不随意运动型26例、共济失调型13例、肌张力低下型12例、混合型54例.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结果Ⅰ级52例、Ⅱ级97例、Ⅲ级82例、Ⅳ级48例、V级54例.GMFCS按轻度、中重度功能障碍分类,与脑瘫类型进行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MFCS分级与脑瘫类型有关,痉挛型双瘫、偏瘫和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常表现为轻度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痉挛型四肢瘫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常表现为中重度粗大运动功能障碍.

  • 辨证疏通推拿熏蒸联合穴位点按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转归的影响

    作者:江淼淼

    目的:探讨辨证疏通推拿、熏蒸联合穴位点按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对其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44例),双号纳入观察组(44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治疗,观察在此基础上给予疏通推拿、穴位点按疗法,同时配合中药熏蒸,均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采用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评价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综合功能,同时以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记录治疗前后GMFM-88总百分比、各能区月百分比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2%)显著高于对照组(77.3%)(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综合功能评分、GMFM-88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Ⅰ区、Ⅱ区、Ⅲ区、Ⅳ区月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Ⅴ区月百分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辨证疏通推拿、熏蒸联合穴位点按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转归有明显影响,可改善其综合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步歌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如飞;董超;易英;何欢;覃艽;汤婷;吴静;曹靖;汤云波;康晓东

    目的 探索步歌技术在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方面是否有肯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本科室收治的4~6岁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Ⅱ级)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根据患儿康复评定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行运动疗法、感觉统合治疗、悬吊训练或作业疗法等),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20min,治疗组常规康复训练每天100min,另外增加步歌康复训练,每天20min,两组每周均治疗5d,共治疗6周.对照分析两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88)和Berg平衡评估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的站立、步行、跑和跳功能区及总分评分和Berg平衡评估评分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粗大运动功能(GMFM-88)的步行、跑和跳功能区评分和Berg平衡评估评分明显增加(P<0.05),站立能区评分和总分略有增加,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步歌技术能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与常规康复训练比较没有明显优势,但可提高患儿训练积极性.

  • 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

    作者:孙艳

    目的 研究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性瘫痪(CP)患儿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40例符合人选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按就诊时间、性别,分为观察组(引导式教育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和Gesell智力测试.结果 引导式教育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Gesell智力测试之适应性项发育商(DQ)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引导式教育能促进脑性瘫痪患儿功能恢复.

  • 情景式训练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赵斌;高晶;薛晶晶;孙梅玲

    目的:探讨情景式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情景式训练。在治疗开始时和1个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结束时,分别对两组患儿行粗大运动功能88项量表( GMFM-88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的GMFM-88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观察组t值分别为-12.13、-6.70,对照组t值分别为-8.84、-6.96,均P<0.05),但观察组GMFM-88评分及ADL评分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30、-2.31,均P<0.05)。结论情景式训练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可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脑瘫患儿摄食和胃肠功能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相关性

    作者:黄燕霞;贾小芳;张婕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摄食技能和胃肠功能特点及其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行康复治疗的80例脑瘫患儿及行健康体检的80例正常儿童进行摄食技能、胃肠功能调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瘫组与对照组的摄食技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01、5.38,均P<0.05),其中摄食技能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P<0.05).两组流涎、厌食、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57、7.81、4.10,均P<0.05);两组平均用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P<0.05).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轻度-中度组与重度组的流涎、厌食、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20、12.00、11.10,均P<0.05),摄食技能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P<0.05);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轻度-中度组平均用餐时间1.8±0.39(h/d)与重度组2.5±0.52(h/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P<0.05).结论 脑瘫患儿临床上有显著的摄食技能障碍和胃肠功能紊乱,其影响患儿的体格发育及康复治疗的进展.

  • 下肢机器人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亮;王涛涛;刘黎明;秦菊芳;罗亮;许秀;赵娜

    目的 研究下肢机器人结合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条件的5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下肢机器人及悬吊训练,治疗均为1次/日,每周训练5天,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项)及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儿3个月后GMFM88项测评分别为7.18±2.76、12.15±3.70,Berg平衡量表测评分别为6.52 ±3.18、9.75±3.06,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测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59和2.89,均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下肢机器人及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更明显.

  • 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桂贤

    目的 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进行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康复功能训练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患者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GMFM-88项D区和E区的得分、1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文丽

    目的 研究感觉统合训练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对于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干预高危儿80例,以随机数袁法为基点分观察组(感觉统合训练)与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各40例,对比两组高危儿训练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程度、AIM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 治疗前两组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各项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高危儿AIM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高危儿AIMS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干预高危儿实施感觉统合训练能显著提高其自身粗大运动功能,促进婴幼儿运动发育,改善护患关系,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为其生命健康提供可靠性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 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躯干控制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康贝贝;徐磊;卢明甲;庞伟;姜志梅;许秋霞

    目的 观察儿童悬吊训练系统对脑瘫儿童躯干控制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标准的4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0)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n=20)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联合应用儿童悬吊训练系统.两组儿童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20 cm宽步道10 m步行速度(MWS)对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对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儿童BBS评分、20 cm宽步道10 m MWS、GMF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儿童悬吊训练系统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躯干控制能力及粗大运动功能.

  • 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久胜;李三松

    目的 探究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脑瘫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6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经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术、物理因子、推拿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下肢关节活动度、改良Ashworth (MAS)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内收肌角与胭窝角小于对照组患儿,足背屈角大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改良Ashworth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给予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儿童虚拟情景循环踏车锻炼能够有效改善下肢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 指导家长参与和强化运动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影响

    作者:陈小聪;黄绍平

    [目的]探讨指导家长参与和强化训练量对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按家长是否自愿接受康复培训并参加强化运动治疗分组,研究期间资料完整病例98例,其中50例参加患儿为观察组,48例未参加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由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功能训练主要采用Bobath法、上田法等康复技术,功能训练1次/d,每次40 min.观察组同时指导家长参与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每天于医院治疗间期功能训练3次,每次40 min,观察时间6个月.治疗前后根据粗大运动发育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项进行评估.[结果]患儿入组时GMFM-88项总百分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GM-FM-88项总百分比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指导家长参与和强化运动训练有利于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是应该推广的康复模式.

  • 探讨配套干预措施对改善高危早产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

    作者:张超;刘庆芝;徐海东;李飞

    目的:研究配套干预措施改善高危早产儿粗大运动功能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80例高危早产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照顾患儿,观察组采用配套干预措施改善高危早产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显效12例(30.00%),有效21例(52.50%),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33例(82.50%);对照组40例患者,显效3例(7.50%),有效20例(50.00%),无效17例(42.50%),总有效率23例(57.50%)。比较两组数据发现观察组显效、有效、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无效比对照组无效低。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2=17.7581,<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配套干预措施对改善高危早产儿粗大运动功能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婴幼儿运动器官控制能力。

  • 中低频电刺激对改善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作者:段华林;王晓娜;张惠佳;刘明珠;唐碧霞

    2008年以来,我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增加了低频电疗和中频电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究会通过的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1],所有患儿下肢均存在中到重度的肌张力增高,足背屈角增大(90°~135°),痉挛指数大于7分,影响粗大运动功能,随机按比例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运动、按摩、针灸、水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痉挛肌治疗及中频电治疗,每组30例,年龄1~7岁.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25±1.7)岁;对照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0±1.7)岁.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痉挛型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穴位点刺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建峰;肖飞

    目的 观察穴位点刺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107例脑瘫患儿进行编号及分组,单号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Bobath技术治疗,双号5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点刺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评价治疗前后总百分比和各能区百分比情况.结果 2组均可提高GMFM-88总百分比,但观察组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A区月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治疗后B区、C区、D区、E区月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穴位点刺加头部矩阵针法配合全息推拿手法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定坐、爬、跪、站立、行走、跑以及跳等粗大运动功能,在促进患儿早期康复和改善患儿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多针浅刺法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银兰;彭桂兰

    目的 探讨多针浅刺法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8月至3岁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多针浅刺法结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隔日1次,康复训练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每日1次,1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并运用粗大运动-66项(GM-FM-66)对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治疗1月)粗大运动功能动态改变以评分法进行测评.结果 2组治疗前后GMFM-66积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2组组间治疗前后GMFM-66积分增长幅度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针浅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 全息针灸和按摩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陵容;王茂法;王文才;张兰

    目的:探讨全息针灸和按摩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按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脑瘫患儿78例,根据入院顺序及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全息针灸和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及理疗,对照组则采用运动疗法和理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3月)后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息针灸、按摩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 核心稳定性训练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中的作用

    作者:张艳军;邢文峰;高颖

    目的 观察并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35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67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五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效果显著.

167 条记录 8/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