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阅读线性词语序列的脑激活模式

    作者:赵汉青;程国勤;王安明;沈兴安;封世文;张强;杨亦鸣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阅读不同线性词语序列的脑激活模式.方法:20名被试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执行视觉方式呈现词组默读,并依据线性词语序列构成的正确(语法和语义合法)和错误(语法合法,语义不合法)做出判断.结果:6种不同词语序列所激活的非共同激活区为: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左颞上回后部,左侧丘脑,左岛叶,左侧丘脑,右侧额上回,右侧额下回,右颞上回后部,右颞下回后部,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丘脑.6种不同的词语序列的共同激活脑区包含左侧额上回,左侧后顶叶和右侧后顶叶.结论:语言理解功能的完成,不仅需要语言区和非语言区的脑机制相互协调,而且需要左脑和右脑相互协作.

  • 313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测定耳针刺激

    作者:

  •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面口合谷收”的机制研究概述

    作者:蔡依妏;裴建;傅勤慧

    “合谷穴”能有效治疗大肠经远端循行所过部位“面口部”的疾患.面口部与合谷穴在感觉传人路径的重叠会聚,也为“面口合谷收”提供神经解剖基础.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由于无创伤性、时间空间分辨率高及代谢物质的测定,已成为研究针刺中枢效应机制的手段.针刺合谷穴发现激活脑区具有穴位偏侧性,且不同的刺激方法(包括手针、电针、经皮电刺激)及得气情况也影响脑功能变化.本文从合谷穴的外周神经解剖结构、针刺中枢响应特征、穴位特异性中枢机制来阐述“面口合谷收”的中枢效应机制.

  • 经皮穴位电刺激诱发的大脑fMRI信号与镇痛的关系

    作者:张蔚婷;金真;罗非;张磊;崔国红;曾亚伟;韩济生

    针刺主要是通过激发内源性阿片达到镇痛的目的.不同个体针刺镇痛效果的差异,与胆囊收缩素(CCK)等抗阿片物质的个体水平有关,那么,CCK是通过何种通路来影响针刺镇痛的呢?我们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两种频率(2 Hz,100 Hz)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模拟针灸的不同手法,其优点是镇痛效果肯定,刺激参数可以量化.以前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脑内神经通路分别介导低频和高频TEAS镇痛,中脑、丘脑和下丘脑的某些核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针刺对不同敏感度正常人大脑局部一致性影响差异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

    作者:李腊梅;吕发金;郭仲杰;宋云娥;谢洪武;唐曦;任毅;李学智

    目的:探求不同敏感度体质因素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及其中枢神经调控机制.方法:筛选3种典型体质的健康受试者,分为不敏感组、正常组、敏感组各15例,测定针刺足三里穴前后的实验压痛阈值,比较针刺对不同组别受试者的镇痛效应.采用磁共振扫描仪采集针刺前后受试者脑内静息态BOLD成像数据,运用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观察局部脑区自发神经元活动的同步性.结果:1.针刺前后压痛阈比较,敏感组、正常组压痛阈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敏感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针刺后与针刺前ReHo值比较,获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校正前P<0.005):①不敏感组未见ReHo值增高脑区,ReHo值减低脑区有:左梭状回、左颞下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中央前回;②正常组ReHo值增高脑区有:左脑干、右小脑后叶、右海马旁回、右梭状回、左角回、颞叶、左额叶等,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双侧枕叶、右颞上回等;③敏感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有:左脑干、双侧小脑后叶、左颞下回、基底节、左岛叶、前扣带回、额叶、顶下小叶、右辅助运动区,ReHo值减低的脑区有:双侧枕叶、梭状回、中央后回、右后扣带回、左颞叶、左旁中央小叶等.结论:①针感是影响针刺镇痛效应的重要因素,与不同敏感度体质密切相关.②相关脑区ReHo值变化可能是体质影响针刺效应的中枢调控机制.

  • 国外对针刺得气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驰;苑鸿雯;张鹏;刘玉祁;李春华;李静;辛思源;齐丹丹;朱江

    传统针灸理论认为得气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与疗效密切相关.结合在Pubmed上检索到的英文文献,笔者对国外学者研究针刺得气的概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目前,国外学者主要从得气的定性定量,得气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以及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得气的脑中枢效应等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一些学者制定出了能将得气区分和量化的量表,同时就心理因素、以往经验、文化背景对得气的影响做了研究.其次,得气与针刺临床疗效是否存在相关性尚存在争议.再次,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得气后的脑部血氧合水平依赖信号的转变,部分研究报道得气时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等处呈现负激活现象,岛叶和体感区皮层呈现正激活现象,并且发现效应脑区同内在的脑功能网络区域有联系.随着各种量表和fMRI技术的使用,对得气的评估更加客观,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机制.

  • 经前期综合征肝气郁证患者激活脑区定位分析

    作者:张震;张浩;纪立金

    目的:明确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患者相关脑区定位.方法:受试者符合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国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中医证候诊断符合PMS患者肝气郁证诊断标准.被试者在经前3-7d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对相关脑区进行定位,在任务态,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扫描过程中均观看中性和负性情绪诱发图片.将所得数据利用自带SPM8软件处理;结果:负性情绪图片任务下,PMS肝气郁证患者相对健康组激活增强的脑区:右侧小脑脚1区和右侧小脑6区、小脑前叶、小脑山顶、小脑结节等;激活减弱的脑区有右侧眶内额上回、右侧额中回、额叶内侧面(BA32)、右侧眶部额下回、眶额区(BA11)、额下回前下部皮层(BA47)、额极区(BA10)、额中、下回前部的上外额叶皮层(BA46)、额叶下部眶额皮层(BA25)等.结论:由此得出,病例组比对照组在小脑等脑区激活增强,在前额叶部位激活减弱.PMS肝气郁证主要调控脑区在额叶(尤其是眶额部皮质、额叶内侧面)、小脑相关脑区.

  • 基于分数低频振幅的针刺对吸烟渴求的即刻效应与中枢机制:fMRI脑功能研究

    作者:刘朝;方继良;杨金生;孙黎;吴远;郭浪涛;张豪斌;王莹莹

    目的:基于分数低频振幅(fALFF),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对烟草渴求的即刻效应,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受试者40名并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20名)和非吸烟组(20名);吸烟受试者要求fMRI扫描前烟草戒断24h,并由CO检测仪验证.fMRI设计类型为静息态,流程为“扫描-针刺-扫描”.针刺穴位选择列缺、合谷、百会、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留针时间30min,同时使用电针治疗仪在双侧列缺、足三里上进行连续波(15Hz)治疗30min,强度以受试者大耐受为限.分别在针刺前静息状态、取针后静息态收集fMRI脑功能数据,并记录自拟吸烟渴求程度量表、明尼苏达尼古丁戒断症状量(MNWS)和吸烟渴求简短量表(QSU).使用DPARSF软件包对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SPM 12和REST软件计算每个个体的fALFF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①针刺后吸烟组自拟吸烟渴求量表、MNWS量表得分和QSU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②针刺前与非吸烟组相比,吸烟组受试者左侧回直肌神经活动抑制,左侧枕中回、小脑、左侧中央前后、右侧中央后回、右侧补充运动区神经活动激活;针刺前后比较,非吸烟受试者左侧颞中回神经活动抑制,右侧楔前叶、右侧角回、右侧额中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后回神经活动激活;针刺后,吸烟组受试者左侧颞下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脑岛、右侧枕上回、右侧小脑、左侧楔叶、左侧小脑神经活动抑制,左侧眶部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前扣带回神经活动激活.③相关分析表明自拟吸烟渴求程度与背外侧额上回和额中回、前扣带回具有相关性,MNWS量表得分与枕上回、背外侧额上回和小脑具有相关性,每日吸烟数与额中回具有相关性,尼古丁依赖程度与前扣带回具有相关性.结论:针刺治疗可以缓解吸烟者因戒烟产生的吸烟渴求,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脑岛-前扣带回”通路以调整前额叶皮质小脑和视觉皮层的神经活动,终达到缓解吸烟渴求、抑制吸烟冲动的目的.

  • 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华;顾旭东;吴彩虹;姚云海;李岩;李辉;尹汉逵;马勤卫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障碍的影响,探讨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对大脑感觉运动皮质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采用Fugl-Meyer量表进行偏瘫侧运动感觉功能评定及应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系统,进行全脑扫描.两组患者均接受针刺患侧踝部(非穴位处)进行全脑扫描,以获得针刺刺激的脑功能激活图.两组患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结果:两组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运动感觉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G)激活增多,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可以引起躯干感觉皮质及大脑感觉皮质区的兴奋性改变反应.fMRI在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机制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捻针及假针刺刺激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孙曌;沈巍;王小龙;邹蓓蕾;傅帅

    目的:运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和假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脑功能成像特点,分析太冲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枢机制.方法:将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捻针组(10例)和假针刺组(8例),分别采用手法捻针和假针刺刺激右侧太冲穴,均每捻转30 s,间歇30 s,共操作5 min,同时针刺过程中观察fMRI扫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所获得数据通过Matlab软件SPM2模块分析.结果:针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太冲穴主要引起对侧脑区耗氧量增高,主要激活区域为左侧前扣带回(BA32)、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颞下回(BA19)、左侧颞中回(BA37)、右额叶中央前回(BA6),激活区域与运动区、视觉、情感认知有关.假针刺太冲穴激活的脑区是右侧前扣带回(BA24)、左侧顶下小叶(BA40)、左侧额下回(BA7).结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和改善相关症状的中枢效应并非在激活传统控制血压的丘脑、延髓区域.太冲穴能激活前扣带回调节副交感神经降低血压,并且通过前扣带回加强与其他脑区的功能连接来改善长期高血压带来的认知损害.

  • 神门、大陵针刺效应特异性探讨

    作者:李贞晶;孙忠人;孙臣义;佟欣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下针刺神门穴和大陵穴激活不同脑功能区的观察,探讨两穴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纳入右利手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针刺受试者的右侧神门和大陵穴,在fMRI下采用组块刺激模式进行扫描,所获得数据通过Matlab软件SPM5模块分析,观察两穴的脑激活区.结果:针刺神门穴主要激活的brodmann分区为:左侧BA10、BA13、BA47、BA22;右侧BA40、BA44.针刺大陵穴主要激活的brodmann分区为:左侧BA46、BA47、BA22、BA10、BA45;右侧BA44、BA9、BA6、BA40.结论:针刺神门穴与大陵穴激活的脑功能区不完全相同,两穴共同激活区为语言、认知功能等相关区域;神门穴特异激活情绪控制等区域,大陵穴特异激活自主神经功能支配等区域,两穴针刺效应各具特异性.

  • 子午纳支针法运用于胃经的fMRI研究

    作者:陈日

    为探讨子午流注纳支针法运用于胃经的核磁共振成像(fMRI)脑功能区状态变化情况,将健康志愿者10例,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分别采集按时按穴、非时按穴和按时非穴的fMRI数据.按时按穴组于辰时(北京时间上午7:02:53-9:02:52)针刺足三里、冲阳穴,非时按穴组于申时(北京时间下午3:02-5:02)针刺足三里、冲阳穴,按时非穴组于辰时针刺足三里外1~2 cm和冲阳外1~2 cm非穴点.利用SPM5软件分析各组脑区fMRI数据,并对按时按穴、非时按穴和按时非穴的fMRI数据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分析.发现按时按穴组主要表现为小脑扁桃体、右侧岛叶激活;非时按穴组主要表现为右侧中央前回的负激活;按时非穴组主要表现为右侧岛叶的激活.组间对比显示:3组存在不同的脑区变化情况.认为子午纳支针法运用于胃经可能引起小脑和岛叶等脑区的功能状态激活,从而对痿证和胃部疾病患者起到积极作用.

  • 基于静息态fMRI研究针刺激活关键脑区的思路

    作者:卢阳佳;黄泳;陈俊琦;林仁勇;肖慧玲

    回顾近几年的文献,明确对关键脑区进行研究对穴位特异性的界定及脑功能成像研究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界定关键脑区的两种方法:求真法及证伪法,举例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以此说明这两种方法进行关键脑区界定的初步思路.

  • 功能性磁共振用于针刺机理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刘自平;吴文;张珊珊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近几年已广泛运用于针刺机制研究.从研究对象、穴位选择、针刺方法和得气评估等4个主要因素分析对功能性磁共振的影响,并举例说明这4个方面的研究应用,认为通过排除研究对象内外因素的干扰,优化穴位配伍和针刺方法,运用恰当的得气评估量表,可提高fMRI评估针刺机制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应用于穴位脑区功能效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强;张剑宁;李明

    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针刺穴位脑区功能效应的研究文献,分别从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单穴、双穴及多穴配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论.结果表明针刺穴位可特异性地激活相应的脑区;针刺不同的穴位,所激活的脑区是有差异的.然而目前已开展的研究中仅以单穴、双穴及三穴为主,缺乏对临床常见穴位配伍效应的观察;且由于操作规程、针刺补泻手法、穴位刺激强(深)度、留针时间等因素的不统一,客观上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操作规程,并严格控制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偏倚因素,尽量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以进一步探讨其中枢效应机制.

  • 肠吉安口服液对肝脾不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痛觉功能区激活信号变化幅度的影响

    作者:沈骏;诸琦;袁耀宗;张仲伟;陈克敏

    目的观察肝脾不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用中药复方制剂肠吉安口服液治疗前后脑痛觉功能区激活信号幅度的变化.方法24例肝脾不和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肠吉安口服液(治疗组14例)和安慰剂(对照组10例).对比分析直肠注气试验两组患者的感觉阈值和感觉评分,并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分析直肠注气30 ml、60 ml、90 ml和120 ml时脑痛觉功能区的激活信号变化幅度.结果初始感觉阈值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排便急迫感阈值、疼痛感阈值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组间比较,在注气30 ml时差异无显著性,大于30 ml后部分时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注气90 ml、120ml时大脑痛觉功能区脑岛皮质和注气120 ml丘脑激活信号变化幅度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大脑痛觉功能区激活信号变化幅度未见显著改变.结论肠吉安口服液对肝脾不和腹泻型IBS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减少颅内痛觉功能区脑岛皮质和丘脑激活信号变化幅度产生.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针刺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梁凤霞;王华

    针灸的神奇疗效已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对于针刺机制的研究亦日趋深入.而在西方科学和医学社会,针刺以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的一种重要形式出现,其运用和功效还未被普遍接受.神经影像工具的发展,如正电子放射X线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使非创伤性地研究针刺对人脑活动的效应成为可能.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在针刺脑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秦合伟;李彦杰;任锟;张志鑫;李鸿章

    针灸经络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刺疗效已经被世界认同,并成为替代医学的主力,但针刺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出现为针刺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人们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状态下脑功能反映区的变化,进一步揭示了人脑复杂功能活动.本文综述了近10年的文献研究,分析了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在针刺脑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发现在针刺治疗研究中,fMRI观察证实了穴位与脑结构的相对特异性联系,观察证实了不同针刺方法对脑活动的效应,以及病理状态下静息态fMRI在针刺腧穴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同时FMRI还发现针刺激活多个脑功能区构成的网络系统产生生理效应,从而为针刺作用的机制提供循证学证据,为传统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 稳态视觉刺激频率与诱发响应相关性的fMRI研究

    作者:边旭;潘洁;张志广;高小榕;高上凯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及脑电逆问题(inverse EEG)的研究显示了大脑皮层对于不同频率的稳态视觉刺激的响应具有幅度及空间位置上的差异.本文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稳态视觉刺激频率与诱发响应之间的相关性.根据SSVEP的实验结果进行真fMRI实验设计,对5名被试者给予不同频率的稳态视觉刺激,同时进行了脑部的fMRI扫描,采用SPM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频率刺激下的响应区域均集中于初级视皮层(V1),并且均具有单侧优势效应,即右侧半球的响应强于左侧半球.该结果显示了初级视皮层单侧优势对于稳态视觉诱发响应的表现形式.本文讨论了单侧优势与刺激性质之间存在相关性的可能,以及对此做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前景.

  • 精神分裂症记忆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彭焱;李建明;王健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障碍的现状及其病因,并介绍了某些记忆测验,为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近10年国外有关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成果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总结了40余篇有关的研究成果.结果 精神分裂症的记忆障碍涉及工作记忆、情节记忆、言语记忆、视觉记忆、空问记忆等等.神经生理方面的ERPs及神经影像学方面的fMRI显示精神分裂症存在记忆损伤.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记忆障碍.

195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