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郑桦;符孔;李传资;黄箐慧;宋杰峰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根据临床表现初步怀疑为冠心病者150例,所有患者先行CTA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结果 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A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结果150例疑似冠心病中,经CAG检查确诊冠心病120例;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8例、双支血管病变44例、三支血管病变28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9支、左主干病变16支、左回旋支病变40支、左前降支病变115支,血管狭窄程度轻度68支、中度111支、重度30支、闭塞11支.CTA诊断为冠心病111例,其中正确诊断109例、误诊2例、漏诊11例;正确诊断右冠状动脉病变44支、左主干病变14支、左回旋支病变34支、左前降支病变107支,正确诊断轻度狭窄52支、中度狭窄98支、重度狭窄29支、闭塞11支;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90.83%、特异度为93.33%、漏诊率为9.17%、误诊率为6.67%、阳性预测值为98.20%、阴性预测值为71.79%.结论 CTA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实用性.

  • 门脉CTA及内镜对胃静脉曲张诊断及疗效评估的比较研究

    作者:史琲;朱晖;吴云林;朱春燕;吕婵;孙萍胡;陈克敏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门脉CTA,简称CTPA)在诊断门脉高压胃静脉曲张及内镜下胃静脉曲张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例内镜下证实存在胃静脉曲张的患者予以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门脉造影检查.结果 20例门脉CTA检查均发现胃静脉曲张.GOV-1型门脉CTA示血流来源以胃左静脉为主,GOV-2型则由胃左静脉、胃短/胃后静脉混合供血,IGV-1型以胃短/胃后静脉供血为主,此型分流发生率较高.经内镜下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孤立性瘤状胃静脉曲张(IGV-1型)10例,总体有效率为90.00%,而非孤立性瘤状胃静脉曲张(GOV-1型和GOV-2型)9例,总体有效率为44.45%.结论 门脉CTA能准确、直观、立体地显示血管解剖特点,为门脉高压胃静脉曲张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并且可作为评估内镜下胃静脉曲张黏合剂联合硬化剂治疗疗效的一种重要手段.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晓华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09—2018-09间在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经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拟诊为颅内动脉瘤的48例患者.以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患者中病理学检查确诊44例(46个瘤体),其中42例为1个瘤体,2例各检出2个瘤体.其余4例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阴性.MSCTA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5.0%(3/4)、93.5%(43/46)、92.0(46/50),DSA分别是75.0%(3/4)、95.7%(44/46)、94.0(47/50).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拟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MSCTA和DSA均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但MSCTA操作性强,尤其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与比邻脑组织的关系,利于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 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胸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粤聪;黄友清;陈伟师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在胸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前超声心动图与多层螺旋CT(MSCTA)检查的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80例主动脉夹层中,DeBackyⅠ型44例(55%),DeBackyⅡ型33例(41%),DeBackyⅢ型3例(4%).超声心动图共检出77例(96.3%),其中DeBackyⅠ型43例(97.7%),DeBackyⅡ型33例(100%),DeBackyⅢ型3例1例(33.3%),漏诊2例DeBackyⅢ型,1例DeBackyⅠ型误诊为DeBackyⅡ型.MSCTA共检出80例(100.0%).MSCTA检出率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尤其是对DeBackyⅢ型.在破裂口的检出率上,单纯超声检查发现32例(40.0%),单纯MSCTA发现68例(85.0%),超声心动图与MSCTA联合共发现76例(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MSCTA联合应用可提高主动脉夹层及其破口检出率.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与超声心动图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云;王光宪;杨华;戚跃勇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SCTA)与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2G-)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omplex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作者医院经手术证实的CCHD患者病例35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同期行MSCTA及UCG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对比分析MSCTA和UCG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35例CCHD病例术后共发现心脏畸形131处,其中心内畸形66处,心外畸形65处.MSCTA检出心内畸形60处,符合率为91% (60/66),UCG检出心内畸形64处,符合率为97%(64/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0.05).MSCTA检出心外畸形64处,符合率为98% (64/65),UCG检出心外畸形56处,符合率为86% (56/65),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1<0.05).结论 MSCTA在显示心内畸形方面与UCG具有同等价值,在心外大血管畸形方面较UCG更有优势,对静脉畸形(腔静脉和肺静脉)的显示更为直观.

  • 颈动脉粥样斑块:MSCT(A)在体评价斑块风险性的价值

    作者:周建军;陆健;林江;王若冰;曾蒙苏;严福华;王建华;周康荣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CT评价颈动脉斑块分布、形态、狭窄程度和风险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斑块患者362例,所有病例行颅外全程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应用横断面原始图像寻找斑块,根据病变的特点行2D、3D后处理,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形态、狭窄程度、钙化、不规则及溃疡等规律.狭窄程度的判断采用NASCET标准.将CT检查结果 分别与彩超和DSA对照.结果 362例中,共发现838处斑块,其中,颈总动脉起始部斑块91处,颈总动脉162处,颈动脉分叉部402处,颈内动脉105处,颈外动脉78处.其中,轻度狭窄253处,中度狭窄407处,重度狭窄146处,闭塞32处.838处斑块中,管壁局限增厚213处,半月状增厚399处,环状增厚149处,闭塞32处,斑块密度与管壁密度相仿797处,低密度41处.斑块表面不规则34处,斑块溃疡36处.斑块不规则和溃疡患者中,TIA37例,脑梗死32例,腔隙性脑梗死43例.结论 颈动脉MSCTA不仅可充分显示斑块分布、形态和狭窄程度,还可以显示纤维帽的相对完整性.显示血管斑块的钙化,并可初步显示斑块内脂质的含量.

  • 16排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肾动脉变异中临床应用

    作者:郭一清;毛志群;卢晓云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肾动脉变异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MSCTA行腹部增强扫描132例,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25 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处理.结果:回顾性薄层重组图像52例患者共显示75支ARA,其中单侧35例,双侧17例共显示40支:后处理方法中,MIP图像显示ARA71支,VR图像68支,MPR只能显示节段性ARA.结论:MSCTA可直观地、准确地显示肾动脉变异;肾动脉成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IP和VR两者联合应用对肾动脉变异显示佳;其能为外科手术前提供更多解剖学信息.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余茂军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4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成像结果进行分析,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资料与手术证实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二者与实际情况的符合度.结果 该42例患者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后,诊断出颅内动脉瘤40例,共43个动脉瘤,漏诊2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5.24%,特异性为100%.结论 多层螺旋CT具有立体性、可旋转性、适应性强、性能良好的优点,能有效对颅内动脉瘤特征做出准确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成厚丕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56例SAH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52例患者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56例患者中,CTA检出动脉瘤43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静脉窦血栓3例,阴性5例;在同时接受DSA检查的患者中,发现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阴性1例,其中除1例CTA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外,其余全部证实CTA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A对SAH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无创、快速、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脑血管立体成像技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有助于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可作为急诊SAH的首选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权新;张丽萍;陈梅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开平市中心医院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检查所得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血管分析(VA)等数据进行分析,均经手术证实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50例患者中39例患者为主动脉夹层,11例患者为主动脉瘤,患者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准确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波及范围、分型、真假腔、夹层旋转方向、血栓形成、撕破内膜等情况,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瘤类型、范围、位置、血栓形成、瘤壁钙化等情况.结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应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效果较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速度快等特点,可直观、准确显示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 MSCTA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价值

    作者:张伟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安阳市中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MSCTA诊断,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总狭窄率80.77%(63/78)高于对照组的57.69%(45/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总检出率81.53%(256/314)高于对照组的52.23%(82/1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检查能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可提高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 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特征表现

    作者:谢明伟;易志龙;李国照;许晓矛

    目的:总结孤立性腹部小动脉夹层(IAVAD)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7月至2017年0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IAVAD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三维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等,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肠系膜上动脉夹层8例,腹腔干动脉夹层6例,左侧肾动脉夹层1例;夹层第一破口发于左侧壁8例,前壁5例,右侧壁2例;第一破口大径线(0.53±0.22)cm;第一破口距其根部(1.99±1.09)cm;夹层长度(4.85±3.07)cm;15例均可见真假腔,假腔面积大于真腔面积12例,真腔或假腔内合并血栓5例;合并腹部动脉粥样硬化13例;病变血管周围脂肪间隙模糊5例;支配脏器出现动脉血运障碍性改变2例.结论:MSCTA及其三维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IAVAD的影像学特征,可为IAVAD的诊断及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 MSCTA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常见下肢动脉病变的准确性观察

    作者:戴正行;居敏昊;王婷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常见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76例,均行MSCTA检查,采用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图像后处理,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 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71例血管狭窄(93.42%).本组71例患者共1329段可评估血管,MSCTA、MIP诊断下肢血管狭窄程度≥50%的准确率为95.79%、90.61%明显高于MPR(85.68%)、VR(86.15%)(P<0.05).MPR、MIP、VR检查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外伤后动脉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总准确率分别为88.73%、95.77%、73.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结合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理想影像学方法.

  • 256层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评估价值

    作者:朱林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A对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 82例拟诊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了解CTA诊断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形态.结果 以DSA检查为“金标准”,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率为93.90%,敏感性为94.20%,特异性为92.31%;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2.68%,敏感性为93.93%,特异性为90.35%.除7例闭塞外,共发现107个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64.49%光滑斑块,25.23%不规则斑块,10.28%溃疡斑块.结论 256层螺旋CTA不仅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还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客观依据.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脑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杨秋云;石安斌;翟建春;方文亮;吴继雄;张良金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MSCTA)对颅内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证实的40例颅内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A检查,观察其表现(瘤体部位、形态、大小等),同时与DSA结果比较。结果 MSCTA检出脑动脉瘤38例(95.0%),DSA检出39例(97.5%),两组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脑动脉瘤大径、瘤颈大径分别为(9.98±2.54)mm、(4.29±1.45)mm,与DSA的(10.07±2.30) mm、(4.32±1.3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位置分布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诊断颅内脑动脉瘤敏感度较高,与DSA类似,无创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 MSCTA评价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的价值

    作者:姚吕祥;靳仓正;梁文钊;刘艳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间因诊断腹部大血管病变行MSCTA检查的病例共5 0例,其中出现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狭窄或闭塞者13例,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血管添加技术(add vesse、AV)对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观察IMA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结果 采用AV技术行血管重建后13例IMA狭窄或闭塞患者均可观察到Riolan动脉弓.结论 MSCTA能准确评价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对临床诊疗有重要的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

    作者:姚吕祥;靳仓正;徐新超;刘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8例,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显示肿瘤及其供血动脉,从而判断肿瘤的起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GIST患者中,肿瘤起源于胃8例,空肠2例,回肠5例,结肠2例,1例来源于肠壁或肠系膜,未能明确其具体起源.MSCTA均清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显示率100%(18/18),定位诊断准确度为94.4%(17/18).结论 多层螺旋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率高,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是判断GIST起源的主要依据,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王冠;滕磊磊;吴霁晖;谢海艇;张扬;傅卫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60例(A组)普通患者行腹部螺旋CT扫描得到的断层图像,在工作站以容积再现的方法进行三维重建,并对其动脉期重建图像中肠系膜上动脉(SMA)主要分支数量及走行方向进行解读并进行解剖分型.另选取45例(B组)拟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患者,术前予以MSCTA检查,分别对其肝动脉期与门脉期得到的重建图像进行原位融合,分析回结肠动脉与回结肠静脉走行的关系,并将其术前重建图像与术中实际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A组160例患者中有70例(43.8%)存在不同程度的解剖变异,其中51例(31.9%)存在2支右结肠动脉,14例(8.8%)存在2支结肠中动脉.术前MSCTA显示,B组45例患者中有13例(28.9%)回结肠动脉走行于回结肠静脉的腹侧,32例(71.1%)走行于回结肠静脉的背侧;与术中裸化血管后实际观察到的情况比较,走行情况吻合率为100%.结论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解剖变异普遍存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前行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对术中操作起到有效的指导性评估作用.

  • MS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成海;耿全海;邵斌;王鸿振;刘相轸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动脉瘤性SAH病人行MSCTA,其中24例再行DSA检查.均在全麻下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结果与DSA及术中所见比较,MSCTA对脑动脉瘤性SAH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MSCTA微创、安全、快速、可靠性高,为早期动脉瘤性SAH的手术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 MDCTA在游离Flow-through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伴主干血管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杨通;芮永军;吴永伟;杨莹;杨红;潘筱云;刘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Flow-through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伴主干血管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对12例四肢软组织伴主干血管缺损的病例进行MDCTA扫描,测量受区血管缺损长度,拟定Flow-through股前外侧皮瓣所需的桥接血管长度,定位股前外侧皮瓣穿支位点,明确穿支与主干血管蒂关系.12例患者均行Flow-through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及血管缺损,术中验证术前MDCTA的扫描结果.术后随访上肢功能根据Berton评定标准,下肢功能按照John-Wruh评定标准进行评估. 结果 受区主干血管缺损长度、皮瓣穿支位点和血管蒂构型在MDCTA均成功显影,受区主干血管缺损长度为5~12 cm,均与术中所见符合.术前拟定切取桥接血管长度为7~14 cm,术中见桥接血管长度充分,均未行血管移植.MDCTA共定位穿支20条,术中所见22条穿支,其中20条符合,2条穿支未能成像.术后12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1个月),上肢Berton功能评分6/8例优良,下肢John-Wruh功能评分4/4例优良.结论 在Flow-through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伴主干血管缺损中,MDCTA可在术前成功评估供受区血管情况,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83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