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琚玮运用治未病思想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作者:蒋会莉;琚玮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一组临床症状,其明显特征为病程长,易反复,极大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了关于疾病的预防与病后调理的理论基础.琚玮教授运用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临床中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预防和治疗,可明显减少患儿发病的几率,达到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的,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证候要素的提出及应用近况

    作者:靳冬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与精髓,证候是对疾病病理生理变化的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础,体现了中医学理论特色与优势.王永炎院士[1]提出证候是一个非线性的"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的复杂巨系统,其复杂性制约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规范化进程.

  • 中医辨证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现状

    作者:荣显会;韩秀莲;张秋莲;王树虎;马东弟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为白疙,是一种常见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习惯上分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及关节病型四个类型,其中90%以上为寻常型患者.随着现代医学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现代中医药学发展,目前,治疗寻常型患者的中医药疗法亦取得了较大进步.现将近期以中医辨证为指导,汤剂内服为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现状综述如下.

  • IgA肾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宋立群;刘道银;宋业旭

    IgA肾病(IgAN)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为特征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1968年由法国的学者Berger和Hinglais首次提出,故IgA肾病又被称为Berger病.临床特点以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可伴有蛋白尿,甚至出现肾病综合征.本病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初人们认为它的病情和缓,预后良好.

  • 消斑汤治疗黄褐斑53例

    作者:梁发胜

    黄褐斑多发生在面部,呈对称性淡褐色或深褐色斑,为颜面局限性皮肤色素改变.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有关,中医文献记载有"黧黑斑"、"肝斑"之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以自拟"消斑汤"治疗黄褐斑,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5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述如下: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70例

    作者:李强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中医辨证方案对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诊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70例,随机抽取,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32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例;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有23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方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

  • 中医辨证治疗320例慢性肾炎的一般规律

    作者:贾宏育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炎的一般方法 ,为临床治疗慢性肾炎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320例慢性肾炎患者病历进行统计分析,从慢性肾炎辨证论治入手研究慢性肾炎中医中药治疗的一般规律.结果 320例慢性肾炎患者具有15个主要症状表现,辩证分型以脾肾气虚型、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证候为常见.慢性肾炎常用中药使用频率统计,党参、黄芪使用频率高,取其补益作用;其次是石韦、泽泻、茯苓,取其利水渗湿作用,有利于水肿的消除.结论 慢性肾炎多采用扶正固本、健脾益肾等中医辨证治疗措施,常用中药复方治疗,疗效满意.

  •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刘海涛

    目的 研究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80例,回顾分析其中医辨证分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痰浊阻滞型及脾虚湿盛型多以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增高为主;而气滞血瘀型则表现多样化,以低密度脂蛋白及乳糜微粒增多为主;晚期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则以三酰甘油增高为主.结论 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 浅析肾性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作者:汤溟

    肾性水肿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的肾脏损伤导致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而引起的水肿,是肾脏疾病的重要特征,常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其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肾性水肿的特点是水肿先发生在组织比较松弛的部位,如眼睑或颜面的水肿,逐渐下肢、足踝等部位,严重时累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等症状.肾性水肿常常伴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肾脏疾病的其他症状.

  • 慢性咳喘养生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郑承铎;张清;陈妍杰

    慢性咳喘病是以长期或反复咳喘发作为特征的一类疾病.今之医者大多重治而轻养,诊病过程较少指导患者养生知识,即或有所嘱,亦多轻描淡写,缺乏系统性,不足以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以致患者亦多依赖药物,喜寻"仙方",不重养生,故病情迁延,反复加重,难以控制.以笔者多年临床经验,深感无论病情轻重,养生都是第一要义.急重时,遵养护医嘱,短期内获益明显,患者容易接受,医从性好.而缓解期或轻症者,由于短期内获益常不明显,很难长期坚持.为提高医患双方的养生意识,特别是缓解期的养生意识,故撰此文,抛砖引玉.

  •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病理特点的相关研究

    作者:杨敏;李灿东;李红;梁文娜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病理特点.方法 选择24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四诊资料规范化采集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位证素主要以肝、肾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气滞为多见,其余依次为血虚、气虚、湿、热、阳亢、阳虚、痰等;②高龄与已绝经妇女肾、心、血虚、阳虚、痰病理积分明显高于低年龄与未绝经妇女.结论 ①肝郁、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中医病理特点,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理特点受年龄、月经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 中药结肠点滴治疗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浅析

    作者:杨红蓉

    腹型过敏性紫癜小儿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存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多发性溃疡,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夜间较著,易有肠梗阻、肠套叠,甚至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口服中药困难,属“不能服药之症”.通过分析中西医治疗现状、中药结肠点滴历史演变、中西医结肠点滴理论依据、多年临床经验积累及中医辨证用药得出结论:中药结肠点滴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有效、安全.

  • 小儿多动症中医证治浅析

    作者:祝兴超;孙秀芹

    小儿多动症又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1],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小儿多动症的病因,主要认为遗传、中毒、环境、营养等因素与发病有关[2~3],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剂及抗癫痫剂等,一般家长有所顾忌,不易接受.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脏躁"、"健忘"、"失聪"、"烦躁",本文对本病认识如下,供同道参考斧正.

  • 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267例临床观察

    作者:左道奇

    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临床筛选356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267例,对照组89例进行观察治疗.结果 治疗组267例,治愈115例,治愈率43.07%,有效152例,有效率56.93%;对照组89例,治愈16例,治愈率17.98%,有效73例,有效率82.2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内服治疗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疗效满意.

  • 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

    作者:韩佳瑞;孙新宇;左振魁;张琪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关系,进行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法 对61 例CRF进行辨证分型,并测定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阴阳两虚证患者RBC及Hb水平降低为明显,其次为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患者的RBC及Hb水平降低相对较少,其中以脾肾气虚证的RBC及Hb水平降低少.结论 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与RBC及Hb水平存在一定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 中药外治取穴治疗寒邪内阻型胃脘痛疗效观察

    作者:武文静;唐艳萍

    目的 观察中药外治取穴治疗寒邪内阻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PPI(兰索拉唑片)+自拟方外治穴位贴敷.中药配伍制成膏药,贴敷天枢(双侧)、中脘、关元,每天1次,2小时后取下,14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以PPI类兰索拉唑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14天后,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治取穴治疗寒邪内阻型胃脘痛,药效发挥迅速,药物不良作用少,安全可靠,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是治疗寒邪内阻型胃脘痛较理想的一种方法,值得推广.

  • 特发性荨麻疹的中医辨证施治

    作者:董灵玉;李忻红

    特发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复杂,目前西医对于荨麻疹的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尚不令人满意,尤其复发率高.根据中医整体辨证论治原则,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的方法灵活多变,并且疗效确切.临床上以"风"为辨证要点,以挟热、寒、湿、毒、瘀之不同辨证遣方,与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是佳方案.具有减少复发率,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的优点.

  • 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钙、磷水平的关系

    作者:韩佳瑞;左振魁;张琪

    目的 观察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钙、磷水平的关系,进行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法 对61例CRF进行辨证分型,并测定钙磷水平.结果 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钙磷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阴阳两虚证血钙磷代谢紊乱程度为严重,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血钙磷代谢紊乱程度较低.结论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与钙磷水平存在一定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 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经验举要

    作者:丁德正

    本文作者之祖父辈擅长以针灸、中药治疗癫狂病,作者于本文就其家以针灸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之经验,做了扼要介绍;文中表述了其家对精神分裂症上述四个亚型致病机理之认识及独到的针灸治疗经验;同时,本文强调,以针灸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必须在慎察征象,准确辨证之前提下进行.

  • 中医辨证之主、次症思维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胡晓娴;袁广德

    基于四诊获得的症状与体征总称为“症”,是中医辨证思维展开的基础,症有主症和兼症之分,里才能,临床辨证应先辨“症”,再辨“证”,有利于明确病因病机.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很多,不同的医家有着不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思维模式.这对于中医入门者来说,可谓“证难辨,难辨准确”而无从人手.[1]然而不管这些思维模式如何,基于疾病表现征象的望、闻、问、切(动、量)四诊所获得的资料仍为重点,它们是进一步辨证思维的基石.因此这些征象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反映了病证的本质?以及反映着什么样的本质等?这些问题都是进一步辨证论治前,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主、次症的思维方法,先把“症”辨清,再进一步辨“证”.尽管证和病的各种症状、体征变化多端、纷繁复杂,但对于每一具体病证而言,所表现出的症状总体可划分为主症与兼症两大类.

    关键词: 中医辨证 思维 主症
2838 条记录 9/142 页 « 12...6789101112...14114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