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51例糖耐量低减患者中医证候及聚类情况分析

    作者:柴可夫;慎知;马纲;孔丽娅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 IGT)人群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OGTT试验筛选IGT病例,记录包括腰臀比、体质量指数等一般项目;采用设计的中医证候问卷,专人采集四诊资料,累计积分,聚类分析,归纳证型.结果:151例IGT患者在纳入调查的症状中,出现频数居前10位的依次是:健忘(62.3%)、夜尿频多(55.6%)、自汗(53.0%)、神疲乏力(51.0%)、脘腹胀满(49.7%)、口干咽燥(45.7%)、痰多(42.4%)、口渴喜饮(41.1%)、眼睛干涩(37.7%)、大便干结(35.8%).聚类分析结果151例IGT患者患者中,气阴两虚型78例(51.7%),脾虚痰湿型52例(34.4%),阳虚血瘀型21例(13.9%).结论:IGT的发病多与脾虚、气虚、阴虚、血瘀等因素有关;IGT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多见.

  • 证候概念的状态内涵诠释

    作者:郭蕾;乔之龙

    提出采用系统科学“状态”的概念对中医学证候概念的内涵进行较为深入地疏解,并从主体感觉不适为主的体质和亚健康状态、人体系统在某一时间段内病理变化总体特征的反映、辨证论治过程的意象思维方式3方面论证“证候是人体生理病理反应状态”;从四诊信息是证候的状态量、机体自适应反应是证候动态演化的根本原因两方面论证证候的状态特点.后论述了证候与状态之间的确存在着交叉融合互补提升的复杂关系,将状态引入证候概念的界定中有助于阐释证候的传统医学特点,将各种组学技术和系统生物学新成果与证候做有机整合后,则可以为证候的定量研究提供现代科学知识的支撑,终形成新的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体系——状态医学.

  • 基于悬液微珠抗体芯片技术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证候研究

    作者:陆奕宇;苏式兵

    目的:探讨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的特征性差异表达细胞因子.方法:运用悬液微珠抗体芯片技术,定量检测分析证候间48种细胞因子的差异表达谱;ELISA法进行验证.结果:与健康者相比,乙肝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各自具有不同的差异表达细胞因子谱.通过统计分析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能够区分两证,但临床肝功能指标无法区分两证.在27例肝胆湿热证和33例肝郁脾虚证之间,IP-10具有差异表达(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P-10和IL-18结合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AUC=0.761).生物学通路分析发现NOD样受体通路,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和RIG-I样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肝胆湿热证相关;造血细胞谱系和肿瘤相关通路与肝郁脾虚证相关.结论:IP-10和IL-18可能为临床辨别乙肝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提供参考.

  • 脑动脉硬化症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的现代文献研究

    作者:王利;庄燕鸿;何建成;梁建庆

    文章对符合要求的脑动脉硬化症36篇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梳理,运用Excel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脑动脉硬化症常见的证候依次是肝阳上亢证、肾精亏虚证、肝肾阴虚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痰浊中阻证;病位为肾、肝、脾、脑、心、血脉、清窍;病性为血瘀、痰浊、肾虚、肝阳、风、正虚等.

  • 证候基因组学和证候蛋白质组学浅论

    作者:金光亮

    基于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新学科的发展,论证了证候基因组学、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分析和讨论了其研究难点及解决措施,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 现代中医学基本概念逻辑矛盾剖析

    作者:梁茂新

    在中医学基本概念证、证候、病机、病因之间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加之证素、证型、型、辨证分型与之混杂,从而导致概念间逻辑混乱难以控制的局面.故文章认为在重新界定内涵基础上,对这些概念或术语进行归并和取舍,统一、规范和净化中医学基本概念,是中医重大基础研究的当务之急.

  • 证候动态演化子集合衍生规律与治法和方药精准对应规律研究

    作者:孙喜灵;赵岩;姜伟炜;刘琳;林海燕;王斌胜;杨毅;王云慧;刘孟安

    证候的自然过程中,证候自身动态演化表现出了系列子集合,不同的证候子集合对应着不同的治法和方药,表现出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机制,从而破解了证候高阶多维的非线性结构.以脾气虚证候为例,脾气虚证候在自身动态演化过程中,其拓扑不变量经过变化,衍生出了608种不同的一阶一维的线性子集合,对应着608种不同的治法和方药.《中医诊断学》中可分离出的74个单一证候存在着40多万个不同的子集合,对应着40多万种不同的治法和方药,证候群的数目更是海量,这为治则治法和方剂的创新提供前所未有的丰富数据.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骨质疏松症肾虚证候分析

    作者:赵铁牛;薛丁文;杨铸;于春泉;王晶;王惠君;李臻;孟静岩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的肾虚证和对应症状的关系.方法:课题组制订肾虚证调查表,随机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以肾虚证为隐变量,以症状为显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肾阴虚证与其症状的关系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潮热、手足心热、面赤、盗汗、口干、心烦.肾阳虚证与其症状的关系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夜尿频多、小便清、肢冷、畏寒、大便溏、心悸.结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肾虚证与症状的关系是可行的.

  •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表征及其证候动态演变

    作者:吴晏;韩静;黄黎明;郭淑贞;王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的表征变化及证候动态演变.方法:将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35mg/kg.连续采集两组大鼠的表征及体质量、24h饮水量、进食量;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葡萄糖耐量( OGTT).结果:STZ注射后,模型组大鼠FBG、TG、TC、OGTT、24h饮水量、进食量均明显升高;FIN、体质量均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在注射STZ后4-8周出现:活动次数增加、背温升高、各自爬卧、唇少光泽不润比率升高;在注射STZ后9-13周出现:活动次数减少、毛潮湿、爪色青紫、触之不动比率升高.结论:判定模型大鼠在STZ注射后4-8周为阴虚内热证型,在STZ注射后10-13周为气阴两虚证型.

  •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的功能性腹胀证候特征研究

    作者:刘瑜;符思;张喆

    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功能性腹胀病中医证候特征.方法:纳入功能性腹胀患者共300例,用Excel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将患者性别、年龄及中医症状积分等录入并保存,核实无误后导人SPS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具有相对独立性且特征值均在1.0以上的11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7.944%.通过因子旋转法提取1 1个因子组合结合中医理论分析得出功能性腹胀证候:实证:肝胃不和(13.541%)、肠道实热(9.922%)、肝脾不和(6.558%)、胃火炽盛(6.108%)、胃肠湿热(5.393%)、肝胃郁热(4.689%)、痰湿中阻(4.251%)、脾胃不和(3.666%);虚证:脾胃虚寒(7.139%);虚实夹杂证:肝郁脾虚(3.484%)、脾虚湿盛(3.194%).结论: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可更为客观准确的分析功能性腹胀中医证候特征.

  • 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的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分析

    作者:王至婉;李建生;余学庆;张钊旺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常见证候及其诊断指标.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编制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特征专家咨询问卷,向全国30位专家发送.回收的资料使用Epidata 3.0版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均数、变异系数及满分比的统计描述及x2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5份.专家积极系数为83.33%,权威系数为0.916,协调系数为0.352(x2=460.23,P=0.001).支气管哮喘证候有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风痰阻肺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阳气暴脱、血瘀证,并对其诊断指标作了分析.结论:支气管哮喘证候包括实证类4种、虚证类6种、兼证1种,哮喘证候与诊断指标可作为证候诊断标准的依据.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证型及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

    作者:沈淑华;黄宣;吕宾;连建伟;王坤根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证型及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的方法,检索1989年1月-2012年6月1BS-D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合格文献40篇.IBS-D累积频率达90%的证型依次是:肝郁脾虚证、脾气虚证、肝旺脾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大肠湿热证和肾阳虚证;累积频率达90%的病位证素依次是脾、肝和肾;累积频率达90%的病性证候要素依次是气虚、气郁、阳虚和湿阻.结论:基于证型与证候要素的文献研究提示肝脾不和是IBS-D的基本发病环节.

  • 107例艾滋病相关性痒疹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作者:郭会军;闫磊

    目的:对艾滋病相关性痒疹(HIV-PPE)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聚类分析,探讨HIV-PPE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设计《艾滋病相关性痒疹中医证候记录表》,制定相关操作规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22项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指标聚类,可归纳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湿热、气虚+痰湿、血虚+湿热4类.结论:HIV-PPE患者证候特点以气血亏虚为本,痰湿或湿热蕴结为标.

  • 78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证候分析与病机探讨

    作者:陈茹;丁元庆;温雅;黄燕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的病因病机,拓展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方法:分析78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恢复期)、83例单纯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证候分布特点,探讨高血压致脑梗死的病因病机.结果:在发病年龄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高血压脑梗死发病年龄早于女性,女性高血压脑梗死多发生在绝经10年后.阴虚阳亢、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也是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基本病机,风火痰瘀是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因素.结论:高血压病病位主要在肝肾,以肝肾阴虚为本,而发生脑梗死之后,出现了病机、病位、病邪多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风火痰瘀诸邪气侵入脏腑、经络,即发生了中脏腑、中经络的中风病机变化.对防治高血压病脑梗死而言,男性应早于女性,女性迟应自围绝经期开始.

  • 基于核磁共振的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魏岩;郭家娟;崔英子;黄永生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开展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患者血液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10例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10咧冠心病心绞痛非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检测.通过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两组患者之间血清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非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清代谢物可以被分开,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的代谢产物:丙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谷氨酸、谷氨酰胺、α-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结论:利用代谢组学方法能区分冠心病心绞痛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和非先天伏寒兼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血清1H-NMR代谢谱,能确定先天伏寒证与非先天伏寒证之间存在能量代谢、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方面的异常.

  •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作者:李力;任婕;杜彩凤;辛意;王天芳

    目的:探讨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取证候要素,总结其分布规律.方法:查阅近20年来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470篇)录入到 EpiData2.0 数据库,转化为 SPSS 12.0 数据库后,统计证候及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次、百分比.结果:144 个证候类型中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证候是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得到证候要素 48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1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肾、肝、心,病机、病性类证候要素(29个)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是阴虚、阳虚、火.结论:对更年期综合征文献的证候研究反映了该病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由于辨证者的思维和方法不一,造成临床分型十分繁杂,而用证候要素更能简洁、灵活地反映疾病本质.

  • 基于对应分析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庆勇;王阶;汤艳莉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与合并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多中心收集了5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用多元对应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合并病中.高血压病、糖尿病与气阴两虚证的关系为密切(相关距离0.08426、0.05810),血脂异常、脑卒中与气滞血瘀证关系为密切(相关距离0.15068、0.31018).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除了针对其主要病机运用益气活血化痰方药之外,还应根据合并病的情况灵活辨证,适当配合养阴、疏肝解郁等方法,可望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上获得更好的疗效.同时提示多元对应分析技术可能是研究中医证候复杂体系的较适合方法.

  • 基于经验辨证的感冒后咳嗽常见中医证候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阎玥;王辛秋;史琦;孔艳华;李春雷;李文成;李友林

    目的: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感冒后咳嗽症状与常见中医证候以及其病程与证候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指导临床辨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式、有监督与无监督相结合的观察性研究方法,于北京市7所医院共采集419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应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了感冒后咳嗽4个常见证候中与证候诊断相关的症状表现.风邪恋肺证:咳声阵发,痰量少,痰质稀薄和咳嗽加重时间为白天;肺气虚证:咳嗽声低无力和怕风;肺热炽盛证:咯黄痰,口渴多饮,咽痛,嗓音嘶哑;痰浊阻肺证:咯白痰、咳嗽诱发因素为空气污染以及腹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感冒后咳嗽病程与证候的相关关系:咳嗽时间<3周时,常见的证候为肺热炽盛证和风热犯肺证;咳嗽时间持续3-8周时,常见的证候为风邪恋肺证与痰浊阻肺证;咳嗽时间>8周时,常见的证候为肺脾气虚证与肺气阴两虚证.结论:本研究借助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归纳出感冒后咳嗽主要证候与症状、证候与病程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

  • 高强度训练女运动员的临床表型及评价方法研究

    作者:陈清光;陆灏;许家佗;陆纯燕;李俊燕;屠立平;张明

    目的:研究高强度训练女运动员的临床表型与中医四诊客观化评价方法.方法:女运动员32名,健康大学生16名,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进行问诊并评分,通过NIKON D40数码相机、YJJ-101脉象仪采集舌脉象数据,并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高强度训练女运动员以肝郁、气虚证为主,症状亦相符合,磷酸肌酸激酶(CPK)、睾酮(T)等生化指标升高.舌质指标,肝郁组(16例)b值较正常组增高,气虚组(16例)a值降低,气虚组L值较肝郁组增高,a值降低(P<0.05),脉象指标,气虚组较正常组h1降低,(△)y增高,肝郁组S、Ad升高,气虚组较肝郁组h1、S、As、Ad降低,h3/h1、w/t、(△)y增高(P<0.05),反映了中医舌脉内涵.结论:高强度训练女运动员处于运动疲劳状态,用临床表型和中医四诊客观化评价是可行的.

  • 基于发展模型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综合方案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支英杰;谢雁鸣;裴誉;黄允瑜;易丹辉;杨靖;康澍

    目的:在社区开展中医综合方案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示范性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类试验设计,纳入病例40例,分两组,每组20例.试验组用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对照组口服钙制剂,疗程均6个月;观测指标为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中医症状积分及骨矿密度值(BMD);运用发展模型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VAS的平均结局分值下降(P<0.05);两组对下肢拘挛、畏寒肢冷、骨痛、腰膝酸软症状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且试验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对于减缓腰椎BMD的下降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方案对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症状优于单一钙剂,对延缓BMD的下降也有一定的作用.

2220 条记录 12/111 页 « 12...9101112131415...1101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