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颌后牙麻醉研究进展

    作者:李淑华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inferior alveolar nerve block,IANB)是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中下颌后牙麻醉使用频繁的技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称为口内注射法(Halstead法).该技术的理论基础为将麻醉药注射到翼下颌间隙,浸泡还没有进入下颌神经管的下牙槽神经以达到麻醉下牙槽神经的目的.即使是健康的牙髓,常规的IANB也会镇痛不全[1,2].曾经有学者称与一般患者相比,患有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的IANB失败几率为一般患者的8倍[3].临床研究揭示:即使是临床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不可逆性牙髓炎患者IANB的失败率仍高达44%~81% [4,5].

  • 下颌牵引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

    作者:张清彬;东耀峻;董福生

    牵引成骨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及正畸领域[1],且发展迅速.近又有学者报道DO应用于颌骨缺损治疗及种植外科领域获得成功.本文将就牵引成骨术治疗下颌骨疾患过程中对下牙槽神经(inferior alveolar nerve,IAN)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下颌智齿拔除术中预防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方法探讨

    作者:陈运明;谢宏新

    目的:探讨下颌智齿拔除术中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预测评估方法.方法:选择拔除下颌智齿病例188例,分为三组:104颗智齿根尖部与下颌管上缘存在1 mm以上的"安全距离"(第1组);63颗智齿根尖部与下颌管上缘距离<1 mm的"安全距离"(第2组);21颗全颌曲面断层片出现常见5种影像学标志之一并作术前牙科CT检查(第3组);结果:188例下颌智齿拔除术病例出现下牙槽神经损伤14例(占7.45%),其中较严重的损伤3例(占1.6%).结论:本组病例预测评估下颌智齿拔除术对下牙槽神经损伤风险的方法简便、实用.

  • X线曲面体层摄影下颌管显现情况的临床研究

    作者:沈庆赋;王世平;韩素珍;刘颖

    目的观察X线曲面体层摄影下颌神经管的显现率及冠根向直径,为种植手术提供指导.方法选择种植义齿及牙周病曲面体层摄影片200例,反复测量曲面体层摄影片下颌神经管及颏孔的显现情况和冠根向直径并记录部位.结果大部分下颌管可经曲面体层摄影显现,显现率和冠根向直径从后向前逐步降低,双侧显现率经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线曲面体层摄影下颌管及颏孔的显现率较高,适用于大部分种植义齿手术设计,少部分下颌管显现不清,应拍摄螺旋CT以明确下颌管的确切部位和走行,以减少对下牙槽神经的损伤的发生率.

  • CBCT评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同下颌管的位置关系

    作者:张波;余嗣为;汤国雄;马威;陶学金

    目的:通过CBCT观察在曲面断层片中牙根与下颌管存在重叠影像的近中或垂直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同下颌管的位置关系.方法:对牙根同下颌管在曲面断层片上存在重叠影像的240颗(221例)下颌近中或垂直阻生的第三磨牙,通过CBCT进一步明确其牙根与下颌管的位置及接触关系;并对微创拔牙术中下牙槽神经术中暴露情况进行检查;通过SPSS 18.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CBCT显示240颗阻生牙中同下颌管实际存在接触关系者有158颗(65.83%);下颌管位于牙根颊舌向不同位置时,下颌管同牙根分离的概率依次为:颊侧时53.13%,牙根之间时22.22%,牙根舌侧时O;从A类到C类牙根同下颌管分离的概率逐渐降低,牙根同下颌管连接或包含的概率逐渐增大.术中下牙槽神经暴露的概率为15.83%,而CBCT影像上显示下颌管同牙根存在实际接触关系的病例中,术中下牙槽神经暴露的概率为24.05%;垂直向不同位置关系时术中下牙槽神经暴露率:C类(22.22%)>B类(17.98%)>A类(3.28%);颊舌向不同位置时术中下牙槽神经的暴露率:牙根间(48.98%)>牙根舌侧(20.41%)>牙根颊侧(6.67%).结论:在评估下颌近中或垂直阻生第三磨牙牙根同下颌管的相互关系中,CBCT较曲面断层片更为直观和准确.

  • 变速牵引与常速牵引成骨对下牙槽神经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刚;吴煜农;宋晓萌;高兴亚;宋晓陵;张萍

    目的:通过比较变换速度和常规速度牵引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探讨较大距离牵引时提高牵引成骨效率的可能途径.方法:新西兰白兔9只,随机分成2组,单侧下颌骨截开.延迟5 d.变速组5只,以0.75 mm×2/d,牵引9 mm,继续以0.5 mm×2/d,牵引6 mm,长固定30周.常速组4只,以0.5 mm×2/d,牵引15 mm,长固定15周.分别行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查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下颌骨延长15 mm,两组新骨都生长良好.牵引后两组下牙槽神经出现严重变性,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明显下降,潜伏期延长,固定15周时,两组波幅都出现恢复趋势,潜伏期基本恢复,固定30周时,变速组神经结构和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变速牵引成骨可以在不增加下牙槽神经损伤的情况下,提高牵引成骨的效率.

  • 自体静脉移植修复下牙槽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鹏;李宏礼;张国志

    为探讨自体静脉移植修复骨管中下牙槽神经缺损的可行性,实验采用兔的单侧下牙槽神经并造成8mm的缺损.取手术区中的面静脉修复神经缺损,术后20周,静脉管内充满了再生的神经纤维,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率达45.25%.静脉移植修复骨管中的下牙槽神经缺损同修复其它周围神经缺损一样,是一种有效、方便、可供选择的修复方法.

  • 下牙槽神经管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赵文均

    下牙槽神经管内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下牙槽神经,主要支配下颌骨、粘膜、牙龈及下唇软组织、颏部皮肤的感觉功能[1,2].本文就下牙槽神经管的影像结构与功能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在与下颌骨相关的外科手术方法选择与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提供参考[3].

  •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引起暂发性耳聋1例

    作者:马贵廷;符晋融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偶然可以引起复视等少见眼并发症.我科遇到1例麻醉后引起阵发性耳聋的病例,报告如下:

  • 下颌管与下颌后牙的位置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付升旗;范锡印;刘恒兴;李敏;窦文广;马会强;欧阳钧

    目的: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下颌骨标本10例、成人全牙下颌骨标本18例和20名全牙志愿者,分别暴露出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下颌管与下颌后牙牙根和CT连续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下牙槽神经、血管的排列关系,用游标卡尺和CT三维重建工作站分别测量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结果:下颌管自牙槽窝下方走行,其舌侧骨板较厚;下颌管内的下牙槽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上方.下颌磨牙的远中根至下颌管的距离均较近中根近.在标本及影像上的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分别为(8.36±2.34)mm和(8.42±2.42)mm、(7.36±2.21)mm和(7.52±2.18)mm、(3.22±1.40)mm和(3.36±1.85)mm、(2.96±1.54)mm和(2.84±1.55)mm、(3.64±1.72)mm和(3.88±1.76)mm.结论:(1)下颌后牙至下颌管的距离以第2磨牙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2磨牙、第1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2)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 下颌正中管的锥形束CT三维重建

    作者:刘成军;艾毅龙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对下颌正中管的存在与否、走向及其与周围组织的三维关系进行评估及测量,为颏下区手术的安全提供保障.方法 对100例患者的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测量项目包括Mandibular Icisive Canal(MIC)的存在与否,MIC垂直向和水平向直径,MIC在下颌管起始点,第一前磨牙对应点,尖牙对应点,切牙对应点至牙根尖、下颌骨颊侧壁、舌侧壁、下颌下缘以及牙槽嵴顶的垂直距离.结果 100例CBCT中百分百可见MIC.MIC与颊侧骨板和舌侧骨板平均距离分别为3.52±0.54 mm和5.37±0.25 mm,与下颌骨下缘、牙根尖和牙槽嵴顶的平均距离为10.44±0.61、10.57±0.76及20.21±0.83 mm.MIC到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男性为10.70±0.43 mm,女性为10.17±0.63 mm,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C在CBCT中检出率高且走向各异.

  •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标本制作法

    作者:吴国运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口腔科进行下颌拨牙、镶牙和其他某些治疗的一种常用麻醉方式.为了在教学中能真实地模拟这种麻醉,我们利用尸体头部经张口固定,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及其伴行动静脉的剥制暴露,并仿真设置固定麻醉注射器等,制成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应用型示教标本.该标本可一目了然地显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进针路径、注药点、注射针与各神经、血管等的毗邻关系.

  • 磁共振图像重建显示下牙槽神经及其在下颌骨检查的应用

    作者:邓伟;CHEN Song-ling;张中伟;HUANG Dai-ying;张兴;KUANG Dai-jun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显示下牙槽神经的方法及其在下颌骨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7例正常人、2例下颌骨骨折、2例下颌骨囊肿及1例成釉细胞瘤患者进行磁共振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扫描,采用大信号强度投影、薄层大信号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磁共振成像图像重建显示下牙槽神经主干及分支等情况.[结果]磁共振成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所有正常人下牙槽神经主干及分支,对下颌骨骨折病例可完整显示下牙槽神经的连续性,下颌骨囊肿及成釉细胞瘤病例可显示下牙槽神经的走向及其与病变的毗邻关系.[结论]磁共振图像重建可以清楚的显示下牙槽神经主干及其分支,对临床治疗下颌骨疾病有较大指导价值.

  • 自动平稳慢速进针对控制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性疼痛的效果

    作者:许竞;肖翼初;徐志雄;曾曙光;高文峰;巫燕辉;王晶

    目的 探讨平稳地控制进针速度缓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收集140例需要实施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并且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7组,分别以自行开发研制的具备同时自动注射以及自动进针的自动注射仪、微机控制局部麻醉给药系统(C-CLADS)以及传统注射法实施麻醉注射.自动麻醉注射仪的进针速度设定为5种类型,分别是:0.10、0.25、0.50、0.75 以及1.00 mm/s.比较自动注射仪麻醉的不同进针速度之间以及自动注射仪、C-CLADS、传统注射法之间的注射性疼痛、麻醉效果差异.结果 (1)注射疼痛:自动注射仪0.10 mm/s或0.25 mm/s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所产生的疼痛程度较为轻微,VAS疼痛值测试分别为0.10和0.40;0.50、0.75 以及1.00 mm/s的注射疼痛均较为明显,其VAS疼痛值分别为3.50、5.15及5.10.C-CLADS、传统注射法的注射疼痛较为明显,其VAS为0.95、4.52.(2)麻醉效果:自动注射仪以0.10 mm/s的进针速度实施麻醉,其麻醉持续时间仅约为90.65 min,自动注射仪的其他进针速度或其他麻醉方法麻醉的麻醉持续时间范围为146.05~150.75 min.自动注射仪以0.10 mm/s或0.25 mm/s的进针速度麻醉以及C-CLADS、传统注射法麻醉所获得的麻醉效果良好,自动注射仪的其他进针速度麻醉,在术中仍然可能存在痛感.结论 以自动注射仪实施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可以精确调控进针速度,以0.25 mm/s慢速进针显著减轻注射性疼痛并取得佳麻醉效果.

  • 下牙槽神经移植修复时机的实验研究

    作者:安政雯;钱雪松;董艳蓉

    下牙槽神经(IAN)常因颌骨骨折、肿瘤切除、正颌手术造成缺损,有时未能及时行神经修复术致使患者出现各种难忍的痛苦.本研究作了IAN缺损后立即与延迟神经移植的实验,借以比较不同时机的修复效果.

  •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损伤下牙槽神经风险的全景片影像分析

    作者:梁荣奇;潘文中

    目的:在全景片(panoramic radiography,PR)中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牙损伤下牙槽神经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64例患者(522侧牙)在 PR 上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和下颌管的影像关系,在数字卡尺上测量下颌阻生牙与下颌管上缘短垂直距离,分析其与阻生牙类型及拔牙风险的关系。对所得数据进行确切概率法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结果522侧牙中,下颌第三磨牙到下颌管短距离大小与阻生牙类型、拔牙损伤神经风险有差异,近中阻生牙距离小,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拔牙致下颌神经管暴露、下牙槽神经损伤与阻生牙与下颌管交叉、重叠距离有关,但阻生牙的类型与拔牙致下颌神经管暴露、下牙槽神经损伤无关。近中阻生类型距离小,其次是水平阻生类型,而垂直阻生、远中阻生类型距离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管呈现交叉、重叠全景片影像关系时,拔牙对下牙槽神经损伤的风险加大。结论拔牙手术者应全面分析影像资料、临床资料,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不断地积累拔牙经验,才能避免或降低拔牙术中损伤下齿槽神经的风险。

  • 经口腔外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点的应用解剖

    作者:彭大才;李振强;应大君;杨伟斌;孙建森;姚远

    目的为临床上摸索口腔外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和颊神经阻滞麻醉点提供解剖基础.方法使用解剖和模拟穿刺和实验性穿刺等方法,在32侧成人头颅标本上观察翼颌间隙中3支神经的位置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穿出翼外肌下头处关系密切,两者间距平均2 mm左右,在该处的稍下方,两者间距平均也只有5 mm左右;颊神经从翼外肌上、下头的起点附近穿出,穿过翼颌间隙后,于下颌支前缘的深面穿出下颌支,没入颊肌.实验发现,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穿翼外肌下缘稍下方,颊神经穿下颌支前缘处,均处于耳垂-鼻翼低点连线平面上.结论解剖和模拟穿刺和实验性穿刺均发现在耳垂-鼻翼低点连线平面上,从下颌支前缘进针,能比较准确地穿刺到达3支神经干的附近,从该平面进针,可同时麻醉3条神经.

  • 下牙槽神经相关神经肽及其非神经传导功能

    作者:张婷;李纾

    下牙槽神经作为一种混合神经,不仅可以通过外感受器发挥神经传导功能,而且还可通过释放神经肽发挥其非神经传导功能.神经肽是一类由神经细胞合成并释放,通过细胞外的受体对目标细胞发挥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多肽,与下牙槽神经相关的神经肽主要有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和神经激肽A等.下牙槽神经可以通过释放这些神经肽调节牙体发育及神经源性炎症,维持体内免疫稳态、促进骨折愈合,在组织的修复再生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下牙槽神经非传导作用的研究,进一步从分子、细胞及组织多层面探讨神经与组织再生间的关系,揭示神经因素在促进组织再生并提高其再生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将成为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就下牙槽神经及其非神经传导作用作一综述.

  • 28.下颌骨矢状切骨术减压下牙槽神经成功治疗根管超填引起的感觉不良

    作者:

  • 031.自体静脉移植在下牙槽神经及舌神经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

99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