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的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治疗

    作者:李忠哲;郜永斌;田光磊

    目的 介绍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5年12月,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55例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患者.采用Cain分型,其中I A型8例,I B型27例,Ⅱ 型13例,Ⅲ型7例.应用2.3 mm Stryker微型直钢板,切开复位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并跨钩骨和4,5腕掌关节固定,手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术后4个月去除钢板.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6~48个月,平均2.5年.55例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5周.术后疼痛程度和关节活动度评价,优39例,良1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6.3%.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脱位复发.结论 应用跨关节桥接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复位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关节活动,无术后脱位复发和关节不稳定的风险,有效降低术后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治疗钩骨-掌骨关节骨折背侧脱位的有效方法.

  • 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的疗效及解剖学研究

    作者:熊革;郑炜;孙燕琨;张友乐

    目的:探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对拇指和示指功能的影响及其解剖学机制。方法对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拇长伸肌腱损伤的平面为III区4例,IV区5例,V区3例。采用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8~83(33.5±29.9)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指标包括拇指和示指的功能。拇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能否主动将拇指指尖抬离桌面;(2)能否完成“挑大拇指”的动作;(3)在保持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能否完成以第一腕掌关节为支点的拇指划圈运动;(4)在拇指处于中立位时,能否较好地完成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动作。示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能否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2)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能否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完成指示的动作;(3)能否完成“兰花指”的动作;(4)示指能否自如地使用鼠标,并完成连续双击左键的动作。另外,对5具成年男性尸体的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重点测量了指总伸肌腱中示指和中指伸肌腱腱性起点的位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能使用患手较为顺利地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常用动作,年轻患者中除1例外,均恢复了原工作。12例中有11例主观评价手术疗效满意,1例表示对疗效不满意。其中有8例能完成全部4项拇指功能评价的动作,有3例可以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的3项,1例仅能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中的2项。12例均能使用示指自如地使用鼠标,有9例能够在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12例均能单独伸示指,完成指示动作,但仅有7例能在第3~5指呈握拳位时将示指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另5例单独伸示指时为-20°和-30°。解剖学研究发现在指总伸肌腱中,示指的肌腹比较独立,示、中指的肌腱起点位置较高。结论示指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在适应证恰当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较好的伸拇功能,对示指的功能影响非常小。指总伸肌腱中的示指伸肌肌腹独立分化较好,去除示指固有伸肌腱后仍能完成独立伸示指的功能。

  • 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杂缺损

    作者:池征;林浩东;侯春林;宋达疆

    目的:介绍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杂缺损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游离嵌合骨皮瓣修复8例合并指骨缺损的手指复杂缺损;手术中以相对独立的穿支为蒂切取皮瓣和骨瓣;皮瓣面积5.0 cm×2.0 cm~7.5 cm×4.0 cm,骨瓣大小1.5 cm×0.5 cm~2.5 cm×1.0 cm。结果8例嵌合骨皮瓣均成活良好;骨瓣平均愈合时间5.4(3~6)个月;供区直接闭合,仅遗留线性瘢痕;随访12~18个月,患者满意度高。结论以桡侧副动脉后支为蒂的嵌合骨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复杂手部缺损的较好方法。

  • 用放射吸收法(RA)测量指骨骨密度精确度和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Yang SO;Hagiwara S;Engelke K;钱振福;杨鸿兵;王素琴;郑小军;刘忠厚

    目的 评价放射吸收法(RA)测量2、3、4指骨中节骨密度的精确度和准确性.方法 对19例尸体的双手,用铝制楔型标志物,分别进行了50 kV 400 mA和60 kV 300 mA两次X线照射,对每只手指的第二至第四节指骨的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以Au(指骨指数)为单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对于BMC-AU来说,这种方法的精密度误差是1.0%,对于BMD-AU来说,精密度误差是0.6%.通过5 mm和6mm 酒精厚度所获得的X射线图可以观察到BMD-Au有2.0%到2.4%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采用X射线吸收测定法得到的BMC-Au 和前臂的BMC有良好的相关性(r=0.887),并且在指骨的BMC-AU与骨灰重量之间也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3).结论 放射吸收法(RA)测量外周骨骨密度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 MEBO治疗手部深度烧伤90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郭西华

    目的 探讨MEBO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18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组)和磺胺嘧啶银(对照组)外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烧伤创面细菌感染、止痛效果、愈合时间及瘢痕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创面细菌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和2周后治疗组细菌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组创面涂用湿润烧伤膏数分钟后即止痛,对照组处理创面后,患者即刻感觉疼痛难忍,疼痛感可持续数小时至2d~3d,其中28例患者应用了度冷丁等止痛药物才得以缓解;治疗组瘢痕发生率明显低对照组(P<0.01).结论 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局部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磺胺嘧啶银外涂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MEBT/MEBO联合皮瓣转移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疗效分析

    作者:艾云智;陈丹;张先安;罗文福;罗成群

    目的 探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联合皮瓣转移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7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29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31只手,98个创面)早期采用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进行治疗,后期对骨、关节和肌腱等外露创面应用皮瓣转移术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和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9例患者(31只手)的98个创面全部愈合,无截肢或截指病例.其中22例患者(22只手)随访6 ~ 24个月,其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优7例,良9例,一般6例.结论 皮肤原位再生医疗技术联合皮瓣转移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可大限度地保留和再生手部重要组织器官,较好地恢复手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文涛;田仁宽;李宽民

    目的:观察、总结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手部组织缺损患者创面应用腹部皮瓣转移术修复,供皮区创面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封闭,观察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患者手部功能及外观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无血管危象及切口感染发生,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供皮区外观恢复良好,功能未受影响。结论根据手部组织缺损情况,选择适宜的腹部皮瓣修复,能大限度地恢复患者手部外观和功能,获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 MEBO治疗手部电烧伤临床观察

    作者:李俊生;郝培生;郑仲斌;赵晋中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在手部电烧伤病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2007年,我们对收治的11例电烧伤患者的手部创面,局部祛除坏死组织后外用MEBO治疗,或予以皮瓣修复创面.结果:11例中有2例应用邻指深筋膜皮瓣修复,1例2个手指皮肤缺损采用腹部皮管方法修复,其余全程采用MEBO治疗.愈合时间短为3周,长7周,大限度地保全了手部功能.结论:MEBO具有明显镇痛作用,抗感染能力较强,能大限度保护手的功能.

  • 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用于手部整复治疗的临床体会

    作者:吴灏

    目的:总结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用于手部整复治疗的方法和实用性.方法:应用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畸形与其他(同它共用)创面的方法,根据术后断蒂时间,成活状况以及术后手的外形和功能判断治疗效果.结果:112例患者除5例皮瓣局部坏死经换药痊愈外,其余均一期愈合,且断蒂时间短,手的外形和功能均良好.结论:髂腹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畸形及其他创面,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有较强的实用性.

  • 手足部软组织血管瘤3.0T MRI检查及临床价值

    作者:余深平;贺李;陈应明;张中伟

    目的 探讨3.0T的超高场强MRI检查对手足部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手足部血管瘤病例进行了3.0T MRI检查的平扫、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以及增强各向同性三维(3D)容积成像,回顾性分析病变MRI诊断和范围评价,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5例中海绵状血管瘤16例,蔓状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瘤2例,混合脉管瘤3例.MRI常规平扫结合增强扫描均能准确诊断.MRI显示病变累及皮下脂肪及肌间隙23例,肌肉17例,肌腱14例,均与手术病理对照相符;手术中显示骨皮质受累共6例,MRI显示4例;手术中显示神经受累5例,MRI均未能显示.CEMRA的动脉期显示供血动脉轻度增粗10例,与手术所见相符,静脉期显示病变染色9例.结论 3.0T MRI能够对手足部血管瘤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和全面评价.

    关键词: 血管瘤 核磁共振
  • 结合应用皮耐克修复手部热压伤病例分析

    作者:余继超;彭文要;陈柏秋;陈国宝;刘旭盛

    目的 探讨手部深度组织损伤(特别是热压伤)使用人工真皮(皮耐克)结合自体皮覆盖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两组手部热压伤病例的手术治疗效果;A组:皮耐克修复组,2例,采用皮耐克(双层结构人工皮肤)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B组:传统术式治疗组,10例,采用包含真皮层的中厚植皮或皮瓣修复.对比评估两组手部植皮区存活皮片外观,随访近期、远期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供皮区愈合情况、色素、疤痕生长情况. 结果 两组病例手部植皮区存活皮片均外观好,功能佳,与B组相比, A组病人创面愈合时间短,取皮区只有轻微色素沉淀,无明显疤痕形成. 结论 采用皮耐克与自身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治疗手部热压伤,既有利于创面愈合又对供皮区影响小并有益手部功能的重建.

  • 封闭负压吸引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烨峰;郑锦标;林锦波;白肃;徐继庆;陈楚义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吸引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热压伤的临床应用中,促进皮瓣与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42例手部严重热压伤患者行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创面,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实验组皮瓣转移后,在皮瓣下均匀放置3~6根硅胶管(直径0.2cm,带侧孔6 ~8个),各管另一端穿出皮瓣两侧集中成一束,连接中心负压吸引(压力0,02~0.06 MPa),皮瓣边缘以医用粘贴丁术巾封闭.对照组常规皮瓣转移缝合皮瓣下放置1条橡皮引流条.两组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创面,72小时拔出引流管(条).术后第5天开始皮瓣蒂部阻断血运训练,皮瓣阻断1 h以上无血运障碍后实施断蒂手术.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率及断蒂时间,所获数据采用完伞随机化设计法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实验组皮瓣100%成活率16例,98%~99%成活率5例,对照组皮瓣100%成活率8例,98%~99%成活率13例;实验组平均的断蒂时问为(10.4±2.4)大,对照组则为(15.0±5.3)天.实验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断蒂时间也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 封闭负压吸引在腹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的应用中,可促进皮瓣与创面愈合,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及缩短断蒂时间.

  • 异体脱细胞真皮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翁旭豪;马小亚;杨学荣;戎慈航;刘贵海;王申波

    目的 探讨异体脱细胞真皮在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5年5月至2017年3月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医院(原113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124只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皮组和单纯自体刃厚皮组,每组各31例、62只手.复合皮组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加自体大张刃厚皮片移植,单纯自体刃厚皮组采用单纯自体刃厚皮片大张移植,观察术后皮片成活、手部功能、瘢痕增生及外观恢复情况,电话、微信随访0.5 ~1.0年.数据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复合皮组31例(62只手)患者术后整体手部外形平整、丰满、耐压、抗磨擦,全部未行二次瘢痕整形手术.单纯自体刃厚皮组31例(62只手)患者,术后整体手部外观平整度差,不丰满、弹性差、不耐压、抗磨擦差,舒展性差.复合皮组患者术后瘢痕轻度增生60只手,重度增生2只手;单纯自体刃厚皮组瘢痕轻度增生12只手,重度增生50只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复合皮组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良好62只手,恢复差0只手,单纯自体刃厚皮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良好4只手,恢复差58只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单纯自体刃厚皮组16例(32只手)患者再次作整形修复手术,修复后10例关节活动没有彻底恢复正常.另外13例(26只手)也有不同程度关节活动障碍,但未作整形修复手术.结论 异体脱细胞真皮作支架可以有效地保证修复创面植皮外观(平整度、丰满度、耐压、抗磨擦、弹性、舒展性),大限度恢复手部活动功能,疗效确切,并且供皮区恢复好,有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手背深度烧伤后植皮止血方法对手术效果影响的比较

    作者:张博儒;吴巍巍;程丹;马岩

    目的 比较手背Ⅲ度烧伤创面行切痂后两种不同止血方法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0例32处手背Ⅲ度烧伤、需手术切痂植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手(2人为双手烧伤).观察组(全程应用止血带)扎电动止血带后行手背创面切痂,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点后将中厚皮片置于创面,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松止血带.对照组(短程应用止血带)扎电动止血带后行手背创面切痂,电刀止血后松止血带,再次电刀止血,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点后将中厚皮片置于创面,无菌敷料加压包扎.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常规结果变化及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皮片成活率和皮片下血肿形成情况. 结果 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红细胞计数分别为(4.16 ± 0.53)×1012/L和(4.00 ± 0.50)×1012/L,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24.14 ± 8.63)g/L和(120.29 ± 7.53)g/L,红细胞压积分别为(40.64 ± 5.47)%和(40.79 ± 4.59)%,手术失血量分别为(6.73 ± 1.58)mL和(7.02 ± 1.17)mL,皮片下血肿面积分别为(2.63 ± 2.60)cm2和(3.45 ± 2.15)cm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在总体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9.14 ± 6.67)min和(59.14 ± 4.7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90,P=0.000);此外,观察组的皮片成活率(96.25 ± 3.37)%高于对照组(95.51 ± 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29,P=0.015).结论 全程应用止血带较短程应用止血带术式的手术总体时间缩短,皮片成活率提高,二者在术后血常规改变及皮片下血肿形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病原学分析与皮瓣修复

    作者:郑文彧;李光;刘金波;李易晟;辛学

    目的 探讨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皮瓣移植与感染细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128例足踝部感染性创面患者,分别于皮瓣移植术前收集样本,分析病原菌的分类、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指导性应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全身抗菌治疗,选择合适的皮瓣手术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28例足踝部感染性创面患者,检出病原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中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高的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ESBLs),发现2株亚胺培南和1株美洛培南耐药菌株.检出的革兰阳性球菌中耐药率较高的是肠球菌属,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32.14%(9株),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菌株.经过全身抗菌治疗和合适皮瓣手术,128例患者均达到临床痊愈.结论 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治疗过程中,应包括对感染的预判,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把握好手术时机的关键因素.

  • 手部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研究

    作者:潘勇卫;黄啸原;由江峰;田光磊;李淳

    目的 研究恶性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 1991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我院诊断的10例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复习患者HE切片及X线片,对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 10例患者中3例证实为其他类型肉瘤.其余7例患者中仅有1例临床表现出明显的恶性行为:多次复发,后出现肺部转移死亡,此患者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符合腱鞘巨细胞瘤的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异倍体;其余6例患者组织病理表现显示为恶变,其中4例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符合腱鞘巨细胞瘤的免疫特征,流式细胞检测显示1例DNA倍体类型为异倍体类型,3例为二倍体,S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5%,11.6%和2.6%.对其肿物切除和扩大切除后,未经化疗和放疗,随访1.5~7.5年,平均4.5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极为罕见,一些患者预后极差.但一些组织病理表现恶性的腱鞘巨细胞瘤,如能彻底切除,仍有较好的临床结果.

  • 沿海地区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病因学及诊治研究

    作者:章伟文;李学渊;陈宏;王欣;王晓峰;周黎明;陈青山;陈德松

    目的探讨沿海地区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的致病因素,以及与结核杆菌的关系,为临床早期正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29例手部慢性特殊感染病例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直接抗酸染色,普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分枝杆菌培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分型.结果 29例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12例.其中普通细菌培养阳性2例,其中1例为星形诺卡氏菌,另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0例.直接抗酸染色检查2例阳性.结论手部慢性特殊感染患者应同时做常规细菌培养,真菌及分枝杆菌培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尤其是海分枝杆菌远比结核菌常见,是沿海地区手部特殊感染的主要致病因素.

  • 手掌筋膜间隙的断面解剖学观察及计算机三维重建

    作者:白桂有;张正治;可金星;苟俊;孙伟;潘峰;程昌志

    目的为手掌筋膜间隙感染的手术治疗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采用新鲜人体手标本的冰冻薄层(0.2 mm)断面切片,对手掌部的断面进行解剖学观察,并用计算机对手掌筋膜间隙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的三维图像比较清晰的显示了掌中间隙和鱼际间隙与掌骨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并能与断面形态相互参照.结论筋膜间隙的薄层断面解剖和三维重建,对于手术者掌握手掌筋膜间隙的空间形态以及筋膜间隙感染和其他疾病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

    作者:扬帆;刘彦国;杨劼;李晓;刘军;李剑锋;姜冠潮;赵辉;李运;王俊

    目的 探讨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在原发性手汗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80例原发性手汗症病人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27.1岁(17~55岁).采用电视胸腔镜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全身麻醉,交感神经链切断选择在第4肋骨表面水平单一位置,同时切断旁路传导纤维.结果 全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术后出现少量气胸2例,皮下气肿6例.随访6~29个月,平均16.5个月.全组有效率100%.30例术后手掌完全干燥;46例在天气过热等情况下掌心稍有潮湿,类似于健康人状态,不影响正常生活,4例手掌出汗部分改善.31例术后有躯体出汗增多,其中29例症状轻微,对情绪及生活无影响,2例感到不适,但可耐受.1例手掌过于干燥.全组"非常满意"或"满意"76例,"基本满意"4例."非常满意"率在术后手掌偶有潮湿者中为73.9%(34/46例),显著高于术后手掌完全干燥者(10/30例,33.3%),P<0.01.结论 T4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操作简单、副作用小、病人满意度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 医务人员手污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龚启斌;彭献香

    为了掌握我院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情况,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6月,对全院医务人员的手进行抽查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污染 分析
947 条记录 5/48 页 « 12345678...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