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五大魔球之梦
人类在100年前有了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叫魔球.魔球是德国人先提出来,在德语中叫Zauberkugeln,当年人们深受细菌感染之苦,希望有一种药物能够杀死许多甚至全部致病细菌,使受感染者恢复健康.对魔球为痴迷的是德国科学家、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保罗·埃尔利希.1912年他研制成功治疗梅毒的药物撤尔佛散,是实现魔球梦想的第一步.但撤尔佛散副作用很多,被人讥讽为魔弹,等于警察在人群中向罪犯开枪,打死一个,伤及众多无辜.
-
为防治SARS献身的和平使者
2003年3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的意大利医生,199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集体的成员之一乌尔巴尼,为防治SARS而染病,在泰国曼谷医院不幸以身殉职.
-
发明血压计的厄兰格
1944年10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决定:把当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的生理学家.他们是用阴极射线示波器为人类拍摄了第一张神经电脉冲照片的约瑟夫、厄兰格.厄兰格的另一项发明--血压计,使测量血压成为临床常规检查.
-
奥黛丽·赫本:天使在人间
二十一年前,奥黛丽·赫本告别人世,享年63岁.在她缠绵病榻之际,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雷莎呼吁全球的修女为天使祈福;而伊丽莎白·泰勒惊闻噩耗后也动情地说:“天使回天国去了.”她的离去让世界各地的无数民众潸然泪下,黯然神伤,她的魅力是永恒的.值此赫本逝世21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探寻天使的足迹,缅怀她伟大的一生.
-
爱在言传身教中
出身旧中国贫苦农村的崔琦,为什么能够获得"诺贝尔"这一令世界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奖项呢?在记者招待会上,崔琦含泪回忆童年:"小时候在乡下,耕田、割草、放牛,能从中学毕业已算幸运,但是母亲有远见,自己不识字,却坚持要子女上学……"
-
把挫折踩在脚下
1864年9月3日这天,寂静的斯德哥尔摩市郊,突然爆发出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巨响,滚滚的浓烟霎时间冲上天空,一股股火苗直往上窜。仅仅几分钟时间,一场惨祸发生了。当惊恐的人们赶到出事现场时,只见原来屹立在这里的一座工厂已经荡然无存,无情的大火吞没了一切。火场旁边,站着一位30多岁的年青人。突如其来的惨祸和过度的刺激,已使他面无血色,浑身不住地颤抖着--这个大难不死的青年,就是后来流芳百世的大化学家诺贝尔。
-
年轻的诺奖得主--马拉拉
2014年10月10日,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成为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评奖委员会在陈述理由时说,“尽管她非常年轻,却已经为女童受教育权利奋斗多年……马拉拉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危险的环境下完成的。她如英雄般地奋斗,由此也成为捍卫女童受教育权利的代言者。”
-
降服疑难病魔出奇迹--记全国十大跨世纪杰出人才、诺贝尔医学贡献奖获得者徐继康博士
癌症、乙肝、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疑难病,在当今世界医学界尚无特效疗法可以彻底治愈,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
维生素C是否可以预防感冒?
维生素C通常被认为是天然的感冒药.出现在补充剂上的营养物质会承诺有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诺贝尔得奖者莱纳斯·鲍林博士著名的言论是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可以阻挡感冒.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言论呢?哈佛大学附属贝丝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临床营养学主任碧斯崔昂称,有关数据显示当普通感冒发生的时候,维生素C只能提供低限度的帮助.
-
罗斯:为成功研究和防治疟疾奠定基础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得主
-
贝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第一人
-
芬森率先用集中光线治病的"神医"
N.R.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1860~1904)是丹麦医学家,他因成功使用集中的光线治疗寻常狼疮等疾病,获190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对我国生理医学科技工作的启示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包括诺贝尔物理、化学、文学、经济学、和平和生理医学六个奖项.它是科学界的高荣誉之一.笔者作为医学科技管理的科管人员和从事生物医学研究的学者,在此仅对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特点做一归纳和总结,希望对我国的生理医学科研工作有所启示.
-
"基因敲除"与人类疾病小鼠模型——200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简介
2007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已于10月8号晚在瑞典揭晓,英国人马丁·埃文斯、美国人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三位科学家分享了此项殊荣.
-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简介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评选已于10月6日落下帷幕,荣膺此项大奖的是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和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尔,旨在表彰他(她)们发现的两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及有关研究与贡献.
-
HPV、HIV的发现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工作介绍
2008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病毒与人类疾病关系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
本期提示
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中发现了第一个特异的异常染色体Ph、从此陆续发现了许多癌肿的染色体和基因异常,癌是“基因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是发现了原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具有活化成致癌的癌基因的能力。Varmus和Bishop因此获得198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多因素形成的分阶段的过程。是基因、致癌物(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和机体之间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期我们刊发了数篇恶性肿瘤与基因之间关系的文章。
-
树突状细胞疫苗的现状与未来
1868年,Langerhans首先在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当时称之为Langerhans细胞.1973年,Steinman从小鼠脾脏分离出这种细胞,正式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DC在抗肿瘤、抗感染、移植排斥、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2].由于这种细胞的发现,Steinman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并被誉为树突状细胞之父.DC是人体内活跃、功能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
-
囊泡运输的奥秘--评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三位在研究细胞组织运输系统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来自耶鲁大学的詹姆斯·E·罗斯曼(James E. Rothman)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托马斯·聚德霍夫( Thomas C. Südhof)教授。细胞生物学领域关于细胞的转运系统研究由来已久,这次三位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主要得益于他们的研究基本解释了细胞精准调控囊泡运输的机制。
-
人乳头瘤病毒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过去的2008年是很不平常的一年.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发给了两个病毒领域,它们是人乳头瘤病毒(HPV)和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这一举动显示出,人们已经更加深刻认识到病毒在某些疾病致病机制中的重大意义.在诺奖的历史上,虽然上世纪60~70年代有多次诺奖与病毒有关,然而与某种具体病毒直接相关的诺奖只有2次3个病毒,即1997年的朊病毒和此次2008年的HPV和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