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一护理人员重复发生相同不良事件引发的反思

    作者:袁莉萍;章泾萍;唐丽玲;吕建萍

    总结了同一护理人员重复发生相同不良事件引发的反思,包括护理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护理安全和培训不到位、个人专科知识缺乏等因素.认为只有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文化,人人参与安全防范管理,完善和深化安全培训,才能有效的避免和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

  • 145名临床护士服务补救的认知、策略选择及成效归因调查

    作者:陈梦丽;夏萍;许一吟;刘品;卢婷;朱斯明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服务补救的认知、策略选择及成效归因,旨在为临床服务补救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本院14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51.7%的护士没有听过服务补救这个概念;84.1%的护士没有接受过服务补救的相关培训;解释是护士常运用的技巧,占69.7%,其次是微笑和共情,各占60.7%;低年资护士较高年资护士有较多补救失败的经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82,P<0.05);对于补救成功的归因,低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一致认为“对出现问题的重视”重要,而对于补救失败,则一致认为“未掌握补救技巧”重要。结论亟需普及服务补救培训;各服务补救策略需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和补偿性尤为重要。低年资护士的服务补救能力需着重提高。

  • 72例护理差错的内归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英蓉

    目的探讨护理差错发生的内归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85例护理差错进行归因分类,并着重对内归因引起的72例护理差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的内归因主要为: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占84.7%;注意力不集中,占15.3%.结论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制度;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稳定情绪是有效预防护理差错发生的保证.

  • 单纯性肥胖儿童行为和心理特征分析

    作者:李恒涛;陈建萍;杨波

    目的 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行为特点与及心理特征.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简称CBCL)及《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对86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和86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比较两组儿童行为问题与成就归因特征差别.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并且焦虑、社交退缩、抑郁、躯体诉述等行为因子评分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儿童;对认知、体能、社交及一般情况的成功或失败儿童多认为是内部控制的作用,但在社交及体能方面,肥胖儿童将其失败归于内部原因的程度明显高于非肥胖儿童.结论 单纯性肥胖对儿童的行为及心理发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

  • 浅谈运用归因理论提高医护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蔡磊

    医护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种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护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医护生的学习效果在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医护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涉及很多方面,本文仅就运用归因理论来提高医护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探讨.

  • 儿童归因方式在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水平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吕亚萍

    学习归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儿童的归因方式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水平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本文主要从儿童归因方式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与归因方式的形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归因 教养 成就 应付
  • 护理学系本科生人际交往归因训练模式建立

    作者:袁爱华;张彩虹;张宏玉;鲁缀香;黄跃林;潘向文

    "归因训练"是指采用一系列的干预法,纠正或改善不恰当的归因,随之能改变行为.它的基本思想是个体在对自己的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存在着各种归因偏差,通过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1].[收稿兀期]2009-09-29

  • 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认知和归因探究

    作者:张铭清;林荔;黄艺娜;江剑平

    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以及对同性恋成因的认识,为性健康教育和进一步研究同性恋问题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方法 本课题通过网络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了560大学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3%的大学生认为周围有同性恋人群,其中与同性恋者有接触的占17.0%.72.7%的学生认为更不能接受男性同性恋,58.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同性恋群体应积极引导教育.赞成、反对同性恋婚姻合法的比例各半;女生赞成比例(60.0%)高于男生(39.0%),城市学生赞成比例(61.0%)高于农村(44.0%).50.2%的学生认为同性恋成因受生活环境影响.结论 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普遍较为宽容,能理性看待同性恋的成因.在对同性恋的认知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城乡差异.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看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性观念及构建和谐社会.

  • 护理学生生物化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的归因与预防、转化策略

    作者:张昊;朱舜;陈婧

    习得性无助现象在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从生物化学习得性无助的危害出发,通过分析其形成原因,探讨习得性无助的预防与转化策略,以提高护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

  • 医患关系的新制度经济学归因及其改善路径

    作者:王琳

    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当前突出的医患矛盾进行了制度归因,包括过度需求与有限供给的矛盾、医疗服务相对价格的扭曲、不健全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管办合一的管理体制,进而针对这些制度因素,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出发提供了改善医患关系的路径选择.

  • 中国人群肝癌所致DALYs疾病负担:1990~2016年长期分析及预测

    作者:冉建朝;王乐;张玥;朱娟;黄佳文;白方舟;赵建军;韩优莉;曲春枫;代敏;朱琳;石菊芳

    目的 分析中国人群因肝癌所致DALYs疾病负担的新情况、既往长期趋势及对未来预测.方法 基于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项目平台, 分析2016年中国人群肝癌所致伤残调整生命年 (DALYs) 数据, 采用年均变化率 (ARC) 分析19902016年间的变化趋势, 并基于ARC及联合国估计人口数据, 预测至2050年中国人群肝癌负担.结果 2016年, 中国人群肝癌所致DALYs负担为1 153.9万人年 (占全球54.6%), 其中早死损失生命年和伤残损失生命年分别占比98.9%和1.1%, 标化DALY率为844.1/10万 (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0倍), 男性为女性的3.4倍.19902016年间, 中国肝癌标化DALY率呈上升趋势 (ARC=0.57%), 尤其是近5年ARC为1.75%, 上升更为明显.在全部癌症所致DALYs负担中, 肝癌约占20%, 始终居前两位 (2005年降至第二位).亚组分析提示, 男性DALY率上升而女性下降 (ARC分别为0.77%和–0.11%), 乙型肝炎始终居肝癌归因首位 (约占57%) 且逐步上升 (ARC=0.43%);尽管DALY率的峰值基本稳定在6569岁, 但DALYs人群负担峰值从1990年的5559岁后移至2016年的6064岁.预测2050年中国肝癌DALYs将达1 436.7万人年, 较2017年增加20.0%.结论 中国肝癌所致DALYs高于全球其他所有国家之和, 占我国全部癌种DALYs的五分之一;男性肝癌负担在过去20余年持续上升, 乙肝始终占肝癌归因首位.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 我国肝癌DALYs负担将持续加重, 对乙肝等危险因素和肝癌高危人群的防控工作仍需长期加强.

  • 青少年抑郁的多维归因模式比较研究

    作者:邹敏;王艳郁;尹训宝

    目的 比较抑郁组与非抑郁组青少年的多维归因模式,旨在为青少年抑郁的归因训练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中学生学业归因量表与交往归因量表对整群抽取的550名初一至高三的青少年进行团体施测,对492份有效数据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就正性事件而言,抑郁组的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子(EUU)归因得分低于非抑郁组(学业:t=3.582,交往:t=3.501,P均<0.01);就负性事件而言,抑郁组在学业领域内的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子(ISU),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子(IUC),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子(IUU)归因得分低于非抑郁组(t=6.464,4.198,5.814,P<0.001),抑郁组在交往领域内的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子(ISC),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子(ISU),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子(ESC),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子(EUC)归因得分低于非抑郁组(t=4.403,3.364,4.750,5.042,P<0.01).结论 抑郁组青少年的多维归因模式表现出一致性与情境性共存的特点:一致性表现在抑郁组更倾向于将负性事件归因于能力不足,而将正性事件归因于偶然好运;情境性表现在抑郁组青少年在不同领域内的归因模式并非完全一致,在交往失败归因中明显体现出消极自我认知与消极社会认知整合的取向.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 归因
  • 中专护生学习成绩归因调查分析

    作者:封永昌

    目的 了解中专护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情况.方法 利用自制调查表,选择连云港市某校402名中专护理专业在校一、二年级女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调查.结果 中专护生成绩归因前3位依次为:努力程度(72.1%)、身心状态(12.4%)、能力高低(6.7%);高年级、无补考、有信心完成专业培养目标、对选择护理专业满意、年龄较大、低自尊等因素与学习成绩归因为自身努力程度有正向联系(P<0.05).结论 当前该校中专护生学习成绩归因结构良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动机对当前和今后学习有利.

  • 90名大专生学业成就归因倾向分析

    作者:朱玲

    运用开放式问卷对90名大专生的成就归因倾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试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从总体上看是积极的,努力被看做是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能力归因显示部分被试缺乏自信心,自卑感较强;运气归因的高比例显示不少被试存在学习态度问题;被试进行内部归因的人次多于进行外部归因的人次.

  • 对卫生职教"德育问题"的归因及策略思考

    作者:杨建平

    1当前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若干问题1.1某些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不高1.1.1部分人对信息社会时代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和信息源的认识不到位,不重视继续学习不断充电,忽视知识更新,现有的知识和能力已"老化"而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1.1.2少数人缺少默默无闻的牺牲精神,不安心在德育教育岗位上工作,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缺乏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缺乏良好的人格魅力,大大降低了自身的威信.

    关键词: 德育问题 归因 策略
  • 道歉:对冒犯事件的关系补救行为

    作者:吴海艳;王玲;喻承甫;梁勤;杨曹芬;刘欣

    道歉是指当冒犯者意识到自己的冒犯行为后,为重建与被冒犯者的关系,向被冒犯者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表达懊悔并请求原谅的一种关系补救行为。冒犯者的性别、归因倾向、冒犯意图、知觉到的道歉有效性等影响道歉的发生,道歉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冒犯者的性别等会影响道歉的有效性。道歉能促进宽恕、和解以及民族和睦。未来研究需明晰道歉的概念,拓展其研究模式与测量工具,在系统深入探讨道歉的产生机制与结果的基础上构建道歉的理论及促进其实践应用。

  • 信任修复:研究现状及挑战

    作者:姚琦;乐国安;赖凯声;张涔;薛婷

    信任被破坏后如何修复是当前信任研究中未解的问题之一.有效的信任修复应关注整个关系,包括信任、消极情感和消极行为三方面的内容;修复结果可能出现矛盾状态,且在某些情况下无法被彻底修复.现有关于信任修复的理论过程主要有归因、社会平衡和结构,其研究视角经历了从单方向交互作用的转换,当前研究更关注修复策略与修复效果之间的调节变量.今后研究应重视归因、人际和结构过程的整合,尝试结合现场跟踪研究和个案研究以提高结果的外部效度,以及考虑时间、社会情景和情绪对信任修复的影响等.

    关键词: 信任 信任修复 归因
  • 自我服务偏向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郭婧;吕厚超;黄希庭;陈小静

    人们常将满意的结果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将不满意的结果归因为他人或环境,这种接受成功的荣誉而否认失败责任的倾向称为自我服务偏向.目前,对该偏向的理论解释并未达成统一的结论,争论主要集中在其产生是由认知驱动或动机驱动,抑或两者兼有.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服务偏向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受年龄、性别、文化、精神机能障碍等因素的影响,但对其脑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未来研究中,应拓宽对非抑郁症精神机能障碍患者的自我服务偏向研究以及不同群体自我服务偏向特点的研究;自我服务偏向的脑机制研究、跨文化研究以及国外已有研究成果在我国的适用性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关注点.

  • 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分析

    作者:侯凌峰;沈素花;王艳婷;王霞;李丽;苏宏伟

    目的 探讨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归因.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0月门诊及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的归因分析.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发现在性别、既往史、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宗教信仰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在可控—不可控维度及内在—外在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在内在—外在维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比较,四个维度内在—外在、暂时—持久、局部—整体、可控—不可控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偏执型组与非偏执型组比较在内在—外在、暂时—持久、可控—不可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局部—整体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PRS总分及各因子与内在—外在维度呈负相关,BPRS总分及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因子与暂时—持久、局部—整体、可控—不可控维度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较恢复期患者症状归因更倾向于将症状归于外界或他人且病情越重越倾向归因于对自身影响持久范围较大难以控制的外界原因.偏执型患者较非偏执型患者更倾向于将症状归于影响范围较大的原因.

  • 抑郁发生发展的认知理论及研究模式综述

    作者:何艳;付海玲;韩洁

    抑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抑郁发生机制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其中抑郁的素质--应激(压力)模型是基本主要的理论框架,其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还是相关研究居多,能得出因果关系的不太多,主要是在认知领域运用较多.本文主要介绍了相关的文章及实验研究,并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120 条记录 6/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