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鼠弓蛔虫幼虫移行症:多次大量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性
-
儿童同时感染蛔虫及肝吸虫1例报告
患者,男性,11岁,莱州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因长期消瘦,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恶心、夜磨牙而到当地医院就诊,进行了肝功、乙肝五项、粪便寄生虫感染等检查,结果均为"正常".2006年9月上述症状加重,特别是腹痛频繁,疼痛后出现一身虚汗,再次就诊,被诊断为儿童生长性腹痛症.
-
1例混合感染3种土源性线虫病报告
土源性线虫是指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如蛔虫、鞭虫和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是一类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率已控制在极低水平{1-3}.2011年3月我院诊治了1例蛔虫、钩虫和鞭虫三种土源性线虫混合感染引起反复下腹部隐痛不适伴便血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1 292例肠道线虫感染者Ⅳ期临床试验
目的 进一步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成人钩虫和蛔虫感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在海南、四川和贵州等3个临床试验中心进行开放临床试验,受治者经改良加藤法(Kato.Katz)粪检确诊为钩虫、蛔虫或合并其他肠道蠕虫感染.共收治15岁以上感染者1 292例.蛔虫感染组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300 mg.钩虫感染、钩虫和蛔虫混合感染及钩虫和(或)蛔虫合并其他肠道蠕虫感染组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400 mg,观察不良反应.于治疗后3~4周进行粪便1送3检考核疗效.结果 三苯双脒肠溶片对钩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8.4%(1 009/1 141)和99.1%(1 131/1 141);对蛔虫感染者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5.0%(419/441)和99.8%(440/441);对鞭虫感染者的治愈率为76.8%(109/142).三苯双脒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42/1 292),不良反应程度轻和短暂,对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网无明显影响. 结论 扩大人群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蛔虫、鞭虫和其他蠕虫感染具有较好疗效,所用剂量安全.
-
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899例儿童肠道线虫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治疗4~14 岁儿童钩虫和蛔虫感染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在海南、四川和贵州等3个临床试验中心进行三苯双脒肠溶片开放临床试验,受治者用改良加藤法(Kato-Katz)粪检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钩虫与蛔虫混合感染或合并鞭虫感染等,共收治4~14 岁儿童899例,采用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单剂口服治疗,观察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3~4 周用相同方法作粪检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对儿童钩虫感染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2.0%(433/528)和99.2%(524/528);对蛔虫感染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0.1%(576/639)和99.7%(637/639),而鞭虫感染治愈率仅为36.8%(112/304).儿童顿服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的不良反应轻微和短暂,总的不良反应率为1.6%(14/899),主要为头晕、恶心和呕吐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三苯双脒肠溶片200 mg治疗儿童钩虫和蛔虫感染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低.
-
新药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三苯双脒肠溶片对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的驱虫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方法广东、江苏2省4县流行区的单纯钩虫、蛔虫、鞭虫、蛲虫感染者共629例,按统一的临床试验方案,随机双盲治疗522例,开放治疗107例.对钩虫感染者同时作虫卵计数、钩蚴培养及虫种鉴定.以阿苯达唑为对照药物,观察驱虫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三苯双脒400 mg和阿苯达唑400 mg顿服,钩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89.5%(85/95)和70.6%(60/85)(P<0.01),其中对美洲钩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4.9%(37/39)和76.5%(26/34)(P<0.05);三苯双脒300 mg和阿苯达唑400 mg顿服,对蛔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7.4%(114/117)和98.9%(91/92)(P>0.05);三苯双脒400 mg×3 d和阿苯达唑400 mg×3 d对鞭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33.3%(25/75)和56.1%(23/41)(P<0.05);三苯双脒或阿苯达唑200 mg顿服对儿童蛲虫感染者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74.1%(60/81)和93.0%(40/43)(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三苯双脒肠溶片治疗钩虫、蛔虫等感染,疗效显著,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尤其对美洲钩虫感染的疗效优于阿苯达唑.
-
儿童手部清洁卫生与蛔虫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儿童手部清洁卫生与蛔虫感染之间关系.方法基线调查中所有蛔虫感染者均予一次性驱虫治疗.实验组开展洗手活动,对照组不开展洗手活动.1年中每2个月用加藤(Kato)厚涂片法检查受试者粪便1次,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试验前蛔虫感染阴性者,每次复查的新感染率(即两组新感染率比较);试验前蛔虫感染阳性治毕半月复查转阴者,每次复查的再感染率(即两组再感染率比较). 结果每2个月复查1次,按每次复查累计计算的新感染率与再感染率,实验组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1年后复查,蛔虫感染率实验组为35.2%,比项目前的68.3%下降48.5%;对照组为73.7%,比项目前的41.4%上升了78.0%.结论每日用香皂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可以显著降低蛔虫感染率.
-
2015年青海省人体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为进一步掌握青海省人体蛔虫感染现状,有效防治蛔虫感染.于2015年5-9月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青海省17个县(市)53个调查点采集常住居民(1岁以上)粪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 法) (一粪三检)粪检蛔虫感染情况,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共调查13 660人,蛔虫感染者140例,感染率为1.05%,其中轻度感染133例(占95.00%),中度感染4例(占5.00%),未见重度感染者.人群感染率以平安县(2.49%)和民和县(2.13%)较高,且不同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924,P<0.05);0~10岁组感染率(2.58%)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粪检蛔虫卵阳性者中,汉族感染率(1.95%)高于其他民族(P<0.05);学龄前儿童感染率(2.24%)高于其他职业人群(P<0.05).未受精蛔虫卵占99.29%(139/140),仅共和县检出1例受精蛔虫卵.提示该省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均较低.
-
2011-2015年河南省淮阳县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提要] 了解河南省淮阳县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钩虫(Ancylostoma sp.)和鞭虫(Tric huris tric hiura)等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2011-2015年,在淮阳县每年收集不少于1 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钩虫阳性粪样用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虫种;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虫卵;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5年累计监测5 229人,发现肠道蠕虫感染者54人,总感染率为1.03%.共查出蛔虫、鞭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orientalis)等5种肠道蠕虫,感染人数分别为13、2、9、29和1人,均为轻度感染,无多虫感染.2015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为0.6% (7/1 134);2013年感染率低,为0.3% (3/1 037) (P>0.05).各年龄段中<10岁组肠道蠕虫感染率高,为2.8% (25/905),其次为70岁以上和30~40岁组,感染率分别为1.6% (4/256)和1.2% (8/6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肛拭法检查蛲虫平均感染率为1.8%(18/993).幼托儿童和学生蛲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6% (6/366)和1.3% (13/1 005),与农民蛲虫感染率0.3% (10/3 78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机采集土壤样本200份,未发现蛔虫卵.2011-2015年河南省淮阳县土源性线虫感染维持在较低水平.
-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蛔虫感染16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共16例经胶囊内镜确诊的成人小肠蛔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胶囊内镜图像.16例粪检均未查见虫卵,其中消化道出血15例,贫血15例(重度3例、中度10例和轻度2例),低白蛋白血症2例,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1例,粪隐血阳性16例.经胶囊内镜检查均为蛔虫感染,其中14例虫体位于上段小肠,2例位于下段小肠.3例观察到虫体周围小肠黏膜充血红斑和糜烂灶,7例观察到小肠腔内有活动性渗血或陈旧性出血.
-
西宁市人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调查
于2011年6~8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西宁市5个调查点,对3周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共4 589人进行调查,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人体肠道土源性线感染情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人体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为3.0% (136/4 589),其中农村高,为3.8% (123/3 284).以蛔虫感染为主,其中15~20岁年龄组蛔虫感染率(1.5%,4/264)明显低于60~70岁年龄组(6.9%,23/335)、70岁以上年龄组(5.3%,6/114)和10~15岁年龄组(5.1%,19/372) (P<0.05);学龄前儿童蛔虫感染率(9.5%,12/127)显著高于其他职业人群(P<0.05);不同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人群的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仅为0.5% (2/437),出现在城郊地区.
-
三苯双脒--一种新的广谱抗肠道蠕虫新药
土源性蠕虫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估计全球有蛔虫感染者逾12亿,钩虫和鞭虫感染者各有7~8亿[1],肠道线虫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
蛔虫感染期幼虫的分离
长期以来,对人蛔虫感染期幼虫的分离和收集,主要是①采用盖玻片人工孵化法[1,2],②用玻璃匀浆器匀浆使幼虫孵化[3,4],③将感染期虫卵悬液加玻璃珠,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2].前两种方法一次只能分离少量幼虫,操作步骤烦琐,费时;第③种方法虽能一次性分离出大量幼虫,但幼虫与卵壳较难分开.为了获取大量纯净的幼虫,我们在第③种方法的基础上,用淋巴细胞分离液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幼虫与卵壳分开,获得纯度较高的幼虫,操作简便易行.
-
黑龙江省寄生虫病调查
根据1992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全省26个县(市)调查101个点的52 131人.查见各种寄生虫感染者9 136人,总感染率为17.53%;共查见寄生虫17种,其中原虫10种,蠕虫7种.蛔虫、鞭虫、华支睾吸虫和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0.34%、0.6%、1.18%和15.95%.从全国调查结果看.虽然我省的总感染率较低,但个别地区个别虫种的感染率仍很高.如五常县蛔虫感染率高达42 3%,拜泉县蛲虫感染率高达34.39%.华支睾吸虫全省平均感染率达1.18%.泰来县宁姜乡的感染率高达44 01%.
-
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伊维菌素驱治肠道线虫感染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用伊维菌素0.1、0.2、0.2和0.2 mg/k顿服分别治疗蛔虫、钩虫、鞭虫和蛲虫感染者,并与阳性对照药阿苯达唑400 mg顿服进行比较.结果随机双盲治疗,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对蛔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均为100%(34/34),对钩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7.6%(6/34)和76.5%(26/34),对鞭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67.6%(23/34)和47.1%(16/34),对蛲虫感染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58.8%(20/34)和100%(34/34).服药后1~2 d排虫达高峰.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液学、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影响.结论伊维菌素治疗鞭虫感染疗效优于阿苯达唑,治疗蛔虫感染疗效与阿苯达唑相同,治疗钩虫、蛲虫感染疗效不及阿苯达唑.
-
丙硫咪唑治疗肠线虫感染几种疗法的比较
丙硫眯唑(Albendazole)是新的广谱抗蠕虫药,国内外已试用于临床,但疗法不一.驱肠道线虫如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等有顿服,也有多次分服者,剂量和疗程亦颇不一致[1~6].为探索理想疗法,我们把1982~1984年308例钩虫、蛔虫、鞭虫等肠道线虫感染者分组进行的不同疗法加以比较,现报道如下.
-
海蜜克及肠虫清对小学生肠道线虫疗效观察
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商品名:海蜜克)系我国卫生部批准的驱肠虫新药.作者于1996年8月至9月在湖南省茶陵县两所小学使用海蜜克和肠虫清对驱除肠道蛔虫、蛲虫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对猪肠道线虫的疗效
本课题组选择上海宝山区长海大队养猪场,对猪体自然感染蛔虫、结节虫和鞭虫采用复方甲苯咪唑乳膏(海蜜克)皮涂和复方甲苯咪唑片(主药成分与乳膏相同)作口服治疗比较,观察复方甲苯咪唑乳膏在不同给药剂量在同一皮涂给药条件下对猪肠道线虫的疗效,同时将剂量为6mg/kg的复方甲苯咪唑乳膏皮涂组与相同药物剂量的口服组进行比较,为其用于治疗人体肠道线虫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
太仓市2006-2010年肠道寄生虫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太仓市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测粪便中肠道寄生虫卵.结果 2006-2010年太仓市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0.58%,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感染率为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88,P<0.05).结论 通过多年的综合防治,太仓市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
无锡市肠道寄生虫病10年防治效果评估
目的:对无锡市肠道寄生虫病的10年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无锡市肠道寄生虫病监测点的历年监测资料及工作资料进行统计.结果:10年来无锡市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已由1995年的31.57%下降到2006年的0.15%,钩虫、鞭虫、蛔虫的感染率均已降到较低水平.结论:通过10年的群防群治,降低了无锡市肠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