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L-23与IL-12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与启示

    作者:梅云华;徐凌云

    IL-12在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IL-23是IL-12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由于IL-23与IL-12共用一个p40亚单位,因此,先前认定的IL-12的某些作用,实际上是由IL-23介导的,而且IL-23可能比IL-12具有更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对于IL-23的免疫调节功能的认识,有许多是在对多发性硬化的研究中,通过与IL-12的作用相比较获得的. 文章以多发性硬化为切入点,介绍IL-23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对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的启示.

  • IL-17和 IL-23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周韵娇;张丽红;李鹏;叶鲜妩;牛建英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变化,探讨其在PNS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次就诊并激素治疗有效的PNS住院患者35例(实验组),按常规剂量给予强的松治疗;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PNS患者治疗前和完全缓解时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和24 h尿液中IL-17、IL-23、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别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NS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数减少(P<0.05),血清IL-17、IL-6和24 h尿液中IL-17、IL-23、IL-6水平明显增加(P<0.05);经治疗,PNS患者CD3+、CD3+CD4+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24 h尿液中IL-17、IL-23、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PNS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和24 h尿液IL-17、IL-23水平均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 IL-17和IL-23可能与PNS患者大量蛋白尿的形成有关;激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PN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T细胞亚群失衡;监测PNS患者血清和24 h尿液中IL-17和IL-23的水平,可能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7和Th1细胞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维家;李志;杨婷婷;王波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辅助性T细胞1(Th1)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和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8例SLE患者根据SLE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为活动组(SLEDAI≥10分)20例和非活动组(SLEDAI<10分)18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SLE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和Th1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及IFN-γ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LE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且SLE活动组Th17细胞比例高于非活动组(P<0.05);而Th1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LE组血清IL-17、IL-23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h17细胞比例及IL-17、IL-23水平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7、0.428、0.525,P值<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血清IL-17、IL-23和IFN-γ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h17与Th1细胞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17和IL-23检测的意义

    作者:牟皎月;叶廷军;樊绮诗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发病过程中的变化,为临床判断和了解COPD的炎症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BALF的细胞百分计数分类、临床资料及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实验对COPD急性期组、COPD 缓解期组及非COPD对照组分别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BALF中IL-17、IL-23 的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COPD急性期组BALF中IL-17、IL-23 的浓度较COPD 缓解期组、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COPD 急性期组FEV1%较COPD 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亦明显增加(P<0.01);COPD 患者BALF中IL-23与IL-17浓度呈直线正相关(r2=0.698 5,P<0.001),COPD患者BALF中IL-17、IL-23浓度与FEV1%均呈直线负相关(r2=-0.527 9、-0.541 0,P均<0.001).结论 肺局部炎症时IL-17、IL-23的浓度与COPD 的变化和临床症状呈一定的相关性,其中IL-17的浓度与局部炎症情况相关性较IL-23强,其浓度的维持可能与炎症的持续存在有一定关系.检测COPD患者BALF中IL-17、IL-23水平对病情判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2家族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季明昉;孟晓弘;方一;吴嘉釧;夏璐;龚彪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细胞因子包括IL-12、IL-23、 IL-27及 IL-35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集105例确诊为IBD患者的外周血(其中克罗恩病组65例,溃疡性结肠炎组40例),另采集24例肠息肉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中IL-12、IL-23、IL-27及IL-35的含量,比较3组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IBD间的关系。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血清中IL-12、IL-2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克罗恩病组患者血清中IL-12、IL-23、IL-27以及IL-35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12家族细胞因子血清表达水平均与IBD发病相关,IL-12、IL-27及IL-35血清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密切相关;IL-12血清表达水平与克罗恩病发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42,r=0.145),而其他细胞因子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疾病严重程度间均无关联。结论: IL-12、IL-23、IL-27及IL-35在IBD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且其发病与IL-12家族细胞因子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但表达水平与IBD疾病严重程度间则无统计学关联。

  • 白细胞介素23与炎症性肠病

    作者:江勇;吕宗舜;刘剑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失衡被视为一个重要的病因[1].白细胞介素23(IL-23)属于前炎性因子,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此文就近年来IL-23在IBD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白细胞介素-23 p19RNA干扰对结肠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作者:任渝棠;姜泊;林欣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不良临床结局,目前其生物治疗的靶点主要为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3(IL-23)是近期被关注的重要促炎细胞因子,临床试验显示针对IL-23亚基的单抗类药物可能使IBD患者获益.目的:应用结肠炎小鼠模型,尝试采用RNA干扰抑制IL-23表达,验证其治疗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建立结肠炎小鼠模型.模型动物分别经尾静脉注射IL-23 p19 shRNA慢病毒和对照shRNA慢病毒,同时设立不予干预的模型对照组.2周后行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炎症活动度评分,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检测IL-23、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并检测结肠组织Th17细胞数量.结果:IL-23 p19 RNA干扰治疗能显著降低结肠炎临床和组织学活动度(P<0.05),有效抑制IL-23表达(P<0.05),减少结肠组织中的Th17细胞数量(P<0.05),进而降低血清和结肠组织IL-17、TNF-α表达水平(P<0.05).结论:以RNA干扰抑制IL-23表达对结肠炎小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在于抑制Th17细胞及其效应细胞因子IL-17表达.

  • RNA干扰抑制IL-23表达对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黏膜固有层DC活化Th17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汪之沫;王文峰;龙艳芹;汪欢;钱伟;侯晓华

    前期研究发现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黏膜固有层树突细胞(DC)诱导活化Th17细胞与肠道感染消退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有关.推测DC可能系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23 (IL-23)活化Th17细胞.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DC分泌IL-23,探讨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黏膜固有层DC活化Th17细胞的机制.方法:建立旋毛虫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模型,以免疫磁珠分选肠黏膜固有层DC和脾脏CD4+T细胞.构建、鉴定小鼠IL-23小发夹RNA(shRNA)干扰质粒,以脂质体法转染DC(A组)以抑制IL-23表达,同时设置转染空脂质体的DC(B组)和转染无关序列shRNA干扰质粒的DC(C组)作为对照.各组DC与CD4+T细胞共培养120 h,以单独培养的CD4+T细胞(D组)作为对照.以ELISA方法检测DC转染前后培养上清液中的IL-23水平,以及DC与CD4+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和CD4+T细胞单独培养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结果:A组DC培养上清液中的IL-23水平较转染前显著降低(P<0.05),B、C两组转染前后IL-23水平无明显变化.A、B、C组DC与CD4+T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中的IL-17水平均较D组显著增高(P<0.05),其中A组显著低于B、C两组(P<0.05),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后内脏高敏感小鼠肠黏膜固有层DC可能通过分泌IL-23活化Th17细胞,参与维持肠道感染消退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持续激活.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黏膜中IL-6、IL-2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厉洁;曲海霞;卫红军;王青

    背景:研究显示促炎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探讨UC患者炎症黏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IL-2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UC患者(轻、中、重度活动期分别为9例、10例和13例,缓解期10例)于内镜下取结直肠炎症黏膜活检标本,另取18名健康志愿者的结肠黏膜作为正常对照.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黏膜细胞因子IL-6、IL-23表达.结果:轻、中、重度活动期UC患者IL-6、IL-23表达量依次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仅IL-23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IL-6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IL-6和IL-23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黏膜表达水平可反映UC疾病活动度.

  • 白细胞介素-23在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和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郑建铭;鲍素霞;李宁;黄翀;朱梦琪;陈明泉;程琦;鱼康康;凌青霞;施光峰

    目的 探讨IL-23在CHB-慢加急性(亚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患者血清和D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40例CHB-ACLF患者[包括生存者27例(CHB-ACLF生存组)]和死亡者13例(CHB-ACLF死亡组)]、26名健康对照者PBMC和血清体外培养第6天为未成熟的DC,TNF-α刺激48h为成熟的D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CIL-23mRNA表达,ELISA测定血清中IL-23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参数间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方法.结果 基线时,CHB-ACLF死亡组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较生存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NR:2.32比1.64,U=69.00,P=0.0022;MELD评分:36比30,U=64.50,P=0.0014),而在性别、年龄、ALT、AST、TBil、肌酐、HBVDNA、HBsAg、HBeAg和血清IL-23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死亡组基线DCIL-23mRNA表达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比43,U=71.50,P=0.0028).经过治疗,生存组血清IL-23水平下降(P>0.05),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75)ng/L比(91±49)ng/L,t=4.012,P=0.0002],死亡组血清IL-23水平无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基线DCIL-23mRNA表达水平与基线MELD评分呈正相关(r=0.7198,P<0.01).结论 血清IL-23持续高水平提示CHB-ACLF患者预后不佳,基线时DCIL-23mRNA表达与MELD评分有较好的一致性,DCIL-23mRNA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不佳.

  • IL-23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的体内外促凋亡作用研究

    作者:冯永路;刘爽;蔡怀阳;单保恩

    目的:将小鼠IL-23基因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MA-891,检测该细胞在体内外的凋亡变化,探讨IL-23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LXSN)将含 IL-23 基因质粒经ψ2(亲嗜性)和PA317(双嗜性) 2种细胞包装,G418筛选获得携带 IL-23 基因的病毒,后者转染MA-891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IL-23/MA-891阳性克隆.用ELISA法检测IL 23/MA-891细胞分泌IL-23的能力,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小鼠皮下接种转染IL-23/MA-891细胞,观察其体内致瘤性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肿瘤组织Fas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IL-23 基因成功转染MA-891细胞,获得了IL-23高表达细胞IL-23/MA-891.转染 IL-23 基因不影响MA-891细胞的体外生长和细胞凋亡,但体内 IL-23 基因转染组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率增高( P <0.01),细胞表面Fas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P <0.01),surviv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P <0.01).结论:转染小鼠 IL-23 基因后对小鼠乳腺癌细胞MA-891的体外凋亡无影响,但在体内 IL-23 可能通过降低survivin表达和上调Fas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而产生抗肿瘤作用.

  • 罗氟司特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IL-23/Th17轴和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左扬松;王平;沈文沂

    目的 探讨罗氟司特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91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治疗组4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予重度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罗氟司特(500 mg· d-1),疗程均为30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 (IL-17)浓度和肺功能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23、IL-17浓度均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IL-23、IL-17浓度和用力肺活量(FVC)、大呼气峰流量(PEF)及1秒率(FEV1%)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完成43例,治疗组完成42例.治疗后两组血清IL-23、IL-17浓度均降低,FVC、PEF及FEV1%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74%,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罗氟司特可能通过抑制IL-23/Th17轴,改善肺功能,从而对重度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银屑病生物制剂的发展与挑战

    作者:史玉玲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至今仍无法治愈.近20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出现,银屑病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如TNF-α、IL-23及IL-17,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靶向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生物制剂在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中展现出非凡的疗效,但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

  • IL-17与IL-23免疫轴在结核性胸膜炎免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程碧珍;林树勇;张俏忻;杨礼;蔡应木

    目的 拟探讨IL-17和IL-23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致病机制及其对诊断和预后的预示意义.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入选3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留取外周血标本5mL,胸膜腔积液5mL.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及胸膜腔积液中IL-17和IL-23.同时选取20例无感染征象患者血清和胸膜腔积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IL-17和IL-23水平由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并对IL-17和IL-23与结核性胸膜炎组不同病期的相关性用Pearson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L-17水平分剐为(78.81±19.91)pg/mL和(206.4±53.77)pg/mL,与对照组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L-17相比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和胸腔积液中IL-23水平分别为(103.1±32.1)pg/mL和(327.8±68.13)pg/mL,与对照组血清(12.79±0.82) pg/mL和胸腔积液(3.24±0.17) pg/mL相比均增高(P<0.01).并且,IL-17和IL-23升高水平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腔积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 结论 Th17细胞分泌的IL-17和IL-23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腔积液中显著增高,并与其白细胞数量相关.说明IL-17和IL-23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免疫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类固醇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IL-23表达的研究

    作者:邱冰峰;王志勇;申定珠

    目的 探讨IL-23在缓解期类固醇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表达的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及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5例缓解期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情况,予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并以30例缓解期的一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5例SASP维持治疗,15例强的松维持治疗)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及1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为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SP维持治疗及强的松维持治疗缓解期一般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均轻度升高(P>0.05),而缓解期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修复区结肠组织IL-23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一般溃疡性结肠炎组(P<0.01).结论 IL-23的过度表达可能在溃疡性结肠炎类固醇激素依赖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 白细胞介素12家族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仝云蕾;史玉玲

    银屑病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而白细胞介素12家族细胞因子对T细胞的分化及作用至关重要.白细胞介素12家族包括白细胞介素12、23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白细胞介素27和白细胞介素35.从白细胞介素12家族及其成员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2家族具有促炎症和抑制炎症的双重作用,可以调节多种效应细胞的功能,也参与一些信号通路的调节,因此,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3/17轴在银屑病的交互作用

    作者:张加芬;李新宇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的确切机制虽未完全阐明,但已有的证据表明与免疫相关.遗传学和免疫学研究表明,银屑病的发展和维持涉及多种细胞、多个分子和多条通路.因此,单一的靶向治疗似乎不能完全阻断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而且可能引起患者免疫系统细胞因子间的不平衡.肿瘤坏死因子、Ⅰ型干扰素以及白细胞介素23/17轴是银屑病发病相关的重要因子,3种细胞因子在疾病过程中呈交互影响.

  •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轴与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尧;肖君刚

    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炎性通路,主要依靠IL-23介导Th17效应细胞,产生IL-17等细胞因子,引起炎性反应及异常免疫,参与多种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人们对IL-23/IL-17轴及其相关细胞、细胞因子,如Th17细胞、IL-23及IL-17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对其作用及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中发现了此轴的参与.重点阐述了此轴在4种常见结缔组织病、寻常型天疱疮及坏疽性脓皮病中发挥的不同作用,针对此轴的治疗可能为这些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提供新的治疗靶向.

  • 白介素-23/Th17通路在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沈长兵;尹先勇;杨森;张学军

    近年来,研究者广泛开展银屑病IL-23/Th 17通路的遗传学研究,发现该通路多个相关基因,如IL12B、IL23R、TYK2、STAT3和TRAF3IP2等与银屑病的易感性强关联.研究者进一步探讨该通路中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银屑病发病的影响,为银屑病的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未来还需对该通路相关基因和基因-基因交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终将研究成果转化到银屑病的临床应用.

  • 乌司奴单抗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理;李兵;杨森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白介素-12和白介素-23在银屑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乌司奴单抗作为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与白介素-12和白介素-23共有的p40亚基特异性结合,阻断各自介导的免疫反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并且疗效迅速、显著,能改善生活质量.目前资料证明,该药适用于成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治疗,也可用于其他类型银屑病的治疗.

136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