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理礼;周世伟

    伤创办手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重庆精神反应.在平时,交通伤、暴力事件、自然灾害及其他任何导致恐惧、绝望、失控感、幻灭感的创伤事件均会导致PTSD的发生;在战时,战争则无疑成为重要的创伤应激原.

  • 脑损伤急性期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损害与应激障碍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宛海;张建宁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己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3]).

  • 高速公路交通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

    作者:施建国;侯振海;周继红;王正国;王禾;叶虹;孟玲

    目的 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采用ICD-10诊断标准,制定PTSD危险因素调查表,分析PTS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结果 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中PTSD发病率为18.8%.主要临床表现有:睡眠障碍、控制不住回想创伤经历、感到与人疏远、与亲人感情变淡等.PTSD的发生与交通伤患者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是否遗留躯体残疾有关.结论 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的PTSD发生率较高,针对易感人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利于减少PTSD的发生.

  • 严重胸部钝性伤患者近期生活质量评价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小文;汪治臻;都定元;向小勇;赵兴吉

    目的 分析严重胸部钝性伤(severe blunt chest trauma,sBCT)患者伤后近期生活质量、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符合标准的sBCT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SF-36)和事件影响量表(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分别对患者伤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与PTSD情况进行评价.伤后影响生活质量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7例患者,终完成6个月随访的患者83例.伤后6个月SF-36评分仍较低,且有1/3患者处于中、重度PTSD症状.影响伤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ISS≥20分、合并颅脑损伤、合并脊柱和骨盆损伤、伤后并发症及PTSD. 结论 sBCT患者伤后近期生活质量较差,通过识别特异性危险因素而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质子磁共振波谱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海马神经元异常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军;刘小林;雷益;杨建平;周义成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海马神经元异常中的价值. 方法 对19例PTSD患者及19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和1HMRS检查. 结果 PTSD患者MRI检查未出现信号的异常.19例患者两侧海马均显示NAA/Cr明显减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者两侧海马的Cho/C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HMRS揭示了PTSD时海马存在着神经元的丢失或功能紊乱,而这些改变是构成PTS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之一.

  • 儿童及青少年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的Meta分析

    作者:李洋;董晓梅;彭琳;张思恒;叶云凤;叶泽兵;田军章;王声湧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儿童及青少年地震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情况.方法 系统检索2000-2013年PubMed、Springer Link、Elsevier-SDO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中有关儿童及青少年PTSD发生率的研究文献,采用Meta分析地震后PTSD合并患病率,并对不同性别、研究量表、学习阶段、调查距地震发生时间、调查地特征(灾害严重度、是否异地迁置)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文献19篇,共调查22 159例,报告PTSD阳性5 627例.儿童及青少年地震PTSD合并患病率为30.20%(95% CI 21.10~39.3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儿童及青少年PTSD合并患病率(37.37%)高于男性(30.54%),中学生组PTSD患病率(33.07%)高于中小学生混合组(22.00%).应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IES-R)调查地震所致儿童及青少年PTSD患病率(41.38%)显著高于其他量表,事件影响量表儿童版(children's revised impact of event scale,CRIES-13)低为20.84%.在地震发生后半年内、1年内和1年以上调查儿童和青少年PTSD合并患病率分别为42.49%、22.66%和22.83%.异地复学儿童及青少年PTSD患病率(47.62%)高于对照组(25.68%).地震极重灾区和重灾区儿童及青少年PTSD患病率分别为30.94%和26.44%.结论 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地震PTSD患病率比较高,来自灾情严重地区、调查时间距地震发生时间短、女生、高年级学生以及异地复学/安置的学生更易发生PTSD,提示应重视受灾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 汶川地震后送伤员心理状况分析

    作者:李敏;张庆玲;陈铁流;王强;汪涛;刘云波;李培培;张丽丽;韦美

    目的 调查分析汶川地震后送伤员的心理状况.方法 地震后1个月时,使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杏量表平时版(PCL-C)、症状自评量表(SCL-90)、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表(SAS/SD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对地震灾区后送到新桥医院的部分伤员进行调查.结果 (1)与全国常模相比,SCL-90的躯体化和焦虑因子得分增高(t=3.733,P<0.01;t=2.368,P<0.05),偏执因子得分显著降低(t=-3.584,P<0.01);任何一个因子得分≥3的比例为20.7%;(2)中度及以上焦虑或抑郁的比例为21.7%和26.0%;(3)PCL-C总分与SCL-90总均分、SAS得分呈正相关(r=0.642,P<0.01;r=0.506,P<0.05),而与SCL-90的阴件项目数呈负相关(r=-0.681,P<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AS得分和积极应对分能联合预测36.6%PCL-C总分的变异.结论 地震后1个月时,后送伤员中有20%以上的伤员出现了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促进伤员身心康复.

  • 教育程度与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心理障碍的影响

    作者:程华;李孝建;曹雯娟;陈丽映;张志;刘志河;易先锋;赖文

    目的 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教育程度、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对其并发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重度烧伤患者,统计其人口学、烧伤情况等资料,并采用医学应对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调查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并发焦虑、抑郁、PTSD及其3个核心症状闪回、逃避、过度警觉的情况.对人口学资料、烧伤情况及应对行为与患者并发心理障碍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对教育程度、烧伤面积及应对行为与患者并发心理障碍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对数据行t检验;将定性自变量赋值,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64例重度烧伤患者面对应对得分为(19.0±3.4)分,与国内常模的(19.5±3.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P>0.05);回避、屈服应对得分分别为(16.6±2.4)、(11.0±2.2)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的(14.4±3.0)、(8.8±3.2)分(t值分别为7.06、7.76,P值均小于0.01).患者SAS、SDS、PCL-C标准分依次为(50±11)、(54±11)、(38±12)分,有89.1% (57/64)、60.9% (39/64)、46.9%(30/64)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PTSD症状.(2)本组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伤后时间等4个自变量与其并发心理障碍有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rs值为-0.089~0.245,P值均大于0.05).教育程度与焦虑、抑郁、PTSD、闪回、逃避均呈显著负相关(rs值为-0.361 ~-0.253,P值均小于0.05);与过度警觉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s=-0.187,P>0.05).烧伤面积与患者并发心理障碍均呈显著正相关(rs值为0.306 ~0.478,P值均小于0.05).面对应对行为与患者并发心理障碍均呈正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rs值为0.121~0.550,P值均大于0.05);回避应对行为与患者并发心理障碍均有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rs值为-0.144~0.193,P值均大于0.05);屈服应对行为与患者并发心理障碍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377~0.596,P值均小于0.01).(3)教育程度对患者罹患焦虑、PTSD及其闪回症状有预测力(t值为-2.19 ~-2.02,P值均小于0.05),但对其罹患抑郁及PTSD的逃避、过度警觉症状无预测力(t值为-1.95~-0.99,P值均大于0.05).烧伤面积对患者罹患心理障碍均无预测力(t值为0.55 ~1.78,P值均大于0.05).应对行为中屈服应对行为对患者罹患心理障碍均有预测力(t值为3.10~6.46,P值均小于0.01),面对及回避应对行为对患者罹患心理障碍均无预测力(t值分别为0.46 ~2.32、-0.89 ~1.75,P值均大于0.05). 结论 教育程度越低、烧伤面积越大、越趋向于采取屈服应对行为的患者越易罹患焦虑、抑郁和PTSD等心理障碍.

  • 危重烧伤后的急性应激反应

    作者:唐洪泰;朱峰

    The stress response is a preexisting and adaptive behavioral mode of all living beings,which may bring deleterious consequences of dysfunction or failure of tissue and organ.This article aims to elaborate theories of stress response summarize the manifestation and mechanism of acute stress response in critically burned patients,and help to improve clinical curative efficacy and prognosis of these patients by 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methods.

  • 26例地震灾区老年骨创伤患者的诊治

    作者:胡波;涂洪波;孙红振;杜全印;王爱民

    目的 总结地震灾害中老年骨创伤患者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采用骨科损害控制技术、心理干预及多学科联合治疗等综合方法进行救治的汶川地震后老年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我科收治的26例地震灾区老年骨创伤患者均得到时及时有效的救治,及早恢复了患者下床活动及在床上无痛性活动的能力;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结论 地震灾区老年骨创伤患者尽早进行心理干预、遵循骨科损害控制技术的原则、采用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法进行救治,是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救治效果的有效措施.

  • 人参皂苷Rg1对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作用

    作者:王慧;邱轩;姜艳山;赵仁亮;周宇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对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方法建立PTSD小鼠模型,造模后生理盐水组、Rg1处理组、阳性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Rg1和舍曲林腹腔注射,连续8 d;空白对照组小鼠接受生理盐水注射,不接受SPS刺激.造模后第8、10天,分别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结果 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Rg1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模型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百分比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F=11.06,t=4.505、4.564,P<0.01),Rg1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阳性对照组模型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百分比明显高于Rg1处理组(t=3.440,P<0.05),并接近空白对照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Rg1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模型小鼠在水中的不动时间显著长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小鼠(F=8.291,P<0.01).结论 与临床常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舍曲林相比,人参皂苷Rg1对PTSD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反应无明显预防作用.

  • 伪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识别

    作者:黄乐萍;谢斌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鉴定是近年来司法精神病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其中如何识别诈病者也相应地成为业内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由于此障碍所涉及的创伤性事件多种多样,症状表现纷繁复杂,且信息来源主观性成分较大,同时又易有其他多种精神疾患与之共病.因而要作出完全正确的诊断或鉴定结论相当困难.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在有关伪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特点、识别方法和测试手段等领域开展的研究现状,期望能为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处理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 住院PICU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伍玲玲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精神障碍,而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儿童目睹、经历甚至是遭遇过受到严重创伤,以至于不能保持躯体的完整性,或是在儿童时期就亲身经历或亲眼见过其他人的死亡,在这种种威胁之下,就导致了儿童延迟出现或是持续间断出现的这种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出现.PTSD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程延续时间较长,创伤的预后也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儿童由于社会经历少,心理素质差,以及他们有限的身心发展水平,各种各样的心理上的或是行为上的的问题也伴随着灾难后的创伤慢慢出现了.本文围绕儿童PTSD的病因、心理应激表现和治疗进展展开论述.

    关键词: 儿童 创伤 应激障碍
  • 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干预

    作者:段元君;张晓霞

    目的:探究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应激障碍[1]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某骨科医院中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45例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探究经过护理后,患者的应激障碍是否有所改善,观察患者的情绪稳定性以及康复治疗的配合程度.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45例患者中应激障碍得到治愈的患者有34例,有明显改善的患者有8例,有轻微改善但仍需治疗的患者3例.结论:进行正确的应激障碍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治疗抵触心理,加强患者的治愈信心,提高骨科创伤的治愈率.

  • 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赵洪岩;乔菲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事件冲击问卷等测查工具对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被试个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无统计学差异,在职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高于离退休者,文化程度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成反比,已确诊的肝癌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高于未确诊患者,近期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显著高于近期无大出血患者.结论 工作状况、文化程度、创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因素.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护理

    作者:郭燕茹

    目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做分析.方法:收治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护理有效率100%;对照组上述指标依次为40%、40%.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

  • 精神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病因素分析与研究

    作者:张永东;王越

    目的:对精神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抽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之间60例我院精神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未发生精神创伤应激障碍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发生精神创伤应激障碍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重大事件的刺激、心理弹性的高低等都是精神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病因素,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创伤应激障碍患者的发病因素较多,对精神创伤应激障碍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为精神创伤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基础,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积极心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应激障碍及心理成长的影响

    作者:沈娟

    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应激障碍及心理成长的影响.方法 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比较2组听力治疗效果,采用心理成长评定量表、应激障碍症状问卷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听力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3.33% (P <0.05);出院2周,观察组PCL-C症状得分高于对照组、PTUI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极心理干预可促进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后心理成长,缓解应激障碍.

  • 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防治

    作者:陈良恩;安瑞卿;张晓丽;万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体在暴露于无法承受的创伤事件后,形成了与创伤有关的插人性思维和记忆,持续性逃避创伤相关刺激,并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警觉状态.

  • 战斗应激反应的防治

    作者:詹皓

    战斗应激反应(combflt stress reaction,CRS)是指战争中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使参战人员突然或逐渐发生作战能力丧失,并伴有心理生理反应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302 条记录 15/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