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李渔的『退一步』行乐法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作家李渔,对养生保健很有研究,尤其注重养心.在他所著<闲情偶寄>一书的"颐养部"里,对心理情志养生有很多精辟论述.
-
西北驼王——观王建军大写意骆驼题材作品有感
王建军先生的水墨大写意的骆驼创作,在西北有"骆驼王"之誉.两年前,我看到他的画作给我的感觉画如其人,他的创作和他的为人一样的憨厚、朴实.有理论家说,做人要憨厚,作画要油滑.我认为不对,作画不是耍把戏,境由心生,笔由情出.一笔一划都凝聚着画家的真实情感.因此,笔要憨厚,情要真挚.
-
入古出新格高韵近——苏显双书法管窥
苏显双先生自幼雅好书艺,夕于斯,孜不倦,谓如醉如痴,琢如磨.1999年考入吉林大学攻读书法硕士学位是其学书路上的重要转折点,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丛文俊教授的悉心指授下,的艺术观念和书法实践不断蜕变升华,以后更好的攀登艺术高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一代苍生大医——方和谦
我与方和谦教授相识于1981年,是年巫君玉和我同时调入鼓楼中医医院,随即我陪同巫君玉到方老家中拜访.方和谦与巫君玉、路志正、焦树德四位医学大家在学术上交往密切.称得上是京城中医界的"四君子".30年来.通过与方老在国内会诊、讲学、学术交流等活动.我逐渐对方老的人品、学术、医疗、教学等方面有了深入的了解.方老不仅是我的学兄,更是我尊敬的老师.方老的仙逝对京城以及全国中医界都是一大损失.回首与方老在一起的30年,方老在我的心目中堪称现代中医理论家、临床实践家与教育家.
-
陈修园《家藏心典》疳证论治探微
陈修园(1753~1823),名念祖,号慎修,字修园,福建省长乐县人.清代著名医家,一生著作颇丰,他的主要医著近年不断有人整理出版,其不仅是一个卓有创见的医学理论家,也是一位医术精湛的临床实践家,精通内妇儿各科,经验丰富.他论述临床各科证治,既体现了"学本灵素"、深研医理的坚实基础,也反映其善撷众长,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笔者有幸得见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家藏心典>海内孤本,经点校、注释后就陈修园论治小儿疳证的经验作初步探讨.
-
50年来医学期刊施今墨学术思想相关文献初析
施今墨(1881-1969,名毓黔,字奖生;是自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享誉北京的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同时也是中医理论家、革新家与教育家;与孔伯华、肖龙友、汪逢春并称北京四大名医.建国以后,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中医医院顾问、中西医交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解放后施今墨老先生不顾年事已高,坚持临床工作,并积极办学,亲身从事教学工作,推动中医教育,促进中医发展
-
王清任活血化瘀方剂应用特点及临床体会
王清任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学理论家与实践家,他一生致力于医学实践,重视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继承和创新的典范.他一生仅著<医林改错>一书,然而他的活血化瘀学说和方剂在中医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发挥的瘀血学说和创立的33首活血化瘀方剂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治疗疑难杂证起到了重要作用,建国以来开展的活血化瘀现代研究正是受其启发.
-
从接受理论浅谈中医翻译中的文化传达
美国翻译理论家Eugene Nida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他又指出"Language and culture cannot exist with each other"[2].这说明翻译要将中西文化结合起来,而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真正交流.
-
中医文献英译的文化对等
翻译是两种语言沟通的桥梁,译者在翻译时必然会介绍与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但是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意蕴的传达必然会成为翻译中的难点和障碍.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Eugene Nida就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
倡导西医学习中医的当代意义
距今50年前的1958年10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卫生部党组关于组织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经验给中央的报告中作出了如下批示:"尚昆同志:此件很好.卫生部党组的建议在后一段,即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学习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70~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以两年为期,则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们就有大约两千名这样的中西医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此事请与徐远北同志一商,替中央写一份简短的指示,将卫生部的报告转发给地方党委,请他们加以研究,遵照办理.指示中要指出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指示和文件发出后,可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毛泽东,十月十一日".
-
罗伊(Roy)的适应模式与应用
罗伊(Roy)是美国的护理理论家,1964年,她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 C.L. A)就读时,便开始研究护理模式,适应模式(Adaptation model)是在Johnson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的一部分内容,于1970年正式发表后,就引起护理工作者、教育家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并广泛用于教学和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不断研究、验证和补充,适应模式作为护理理论框架,为护理实践提供了具体理论指导,现已成为护理理论的主要模式.
-
Roy适应模式的应用
护理理论家Sister Callista Roy受其护理工作经历的影响,分析并创造性地运用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约翰逊的行为系统模式、赫尔森的适应理论、席尔的压力与应激理论、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以及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求理论的有关理论观点构建了罗伊适应模式于1970年正式发表[1],之后又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本文将对该模式予以介绍,并举例说明其应用,供学习和应用借鉴.
-
奥瑞姆自理模式在我国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自理模式(self-care model)是由美国当代著名护理理论家多萝西娅·奥瑞姆(Dorodthea·E·Orem)于1959年提出的,它论述了人在自理方面的局限、自理缺陷与健康的关系及其护理需要,并在以后的数十年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护理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
多元文化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务人员不仅会听到"多种语言",医疗领域也将面对"多种文化",即多种生活方式、多种为人处世方式和多种思维方式的冲击[1].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和Purnell在20世纪分别提出跨文化护理理论和文化护理能力模式,得到了全世界护理工作者的普遍认同,西方国家已广泛地应用于护理实践[2].
-
人性照护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应用中的效果评价
人性照护理论是由美国护理理论家华生(Jean Warson)于1979年创立的,此理论强调人性照护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描述人性照护的哲学与科学如何应用,以引导护理实践[1].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大势所趋.本研究应用华生人性照护理论,指导和实施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并进行了效果评价.
-
记我国护理老前辈吕式瑗
吕式瑗是一位护理理论家和实践家.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60多余年,始终将病人放在第一位,坚持每日到病人身边进行早查房,认真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及护理情况.她对护理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出版了许多护理专著,82岁高龄时仍然为护理研究生带教.
-
王忠诚学术思想的初步探讨
王忠诚院士是我国神经外科创始人之一,他是医学家、理论家和教育家,是我国老一辈神经外科专家的杰出代表.在长达60年的医学实践中,他始终将个人事业与发展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奋斗.王忠诚院士著书立说丰硕,尤其是学术评论性文章,学术观点鲜明,反映出他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其鲜明的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哲学性、时代性、创新性、实用性、前瞻性和连续性.
-
清代李渔对色欲的精辟论述
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对养生保健特别对房事养生很有研究.有《笠翁十种曲》和《闲情偶寄》等多种著作传世,后人合编为《李渔全集》.
-
性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人们性活动的和谐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广东省计生委原负责人张枫先生是性和谐概念的理论家与实践者,我对他的贡献由衷敬佩.什么是性和谐?就是让广大群众享有与掌握性健康与性愉悦的科学观念与知识技能并指导其行为,获得满意的性活动质量.性健康的知识虽然还要普及但其观念已深人人心,而性愉悦的观念还需要推广与社会认可,因为它是性和谐的主要内容之一.
-
战略绩效指标的分解
在理论家和实践者的努力下,绩效管理理念、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已从过去单纯地考核发展到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这一变化要求企业围绕战略制定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牵引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始终以战略为中心来展开,并通过绩效管理的计划、实施、评估、反馈环节,确保企业的战略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