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环孢素A及其衍生物FK506体内抗长爪沙鼠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作者:柳建发;蒋雯雯;周飞;胡奇丰

    目的 本文报告了曼氏血吸虫有明显杀虫效果的环孢素A及其衍生物FK506对长爪沙鼠日本血吸虫病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结果 显示,环孢素A对长爪沙鼠日本血吸虫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虫率为41.62%;减卵率为72.91%;经环孢素A作用后,日本血吸虫虫体表面出现肿胀、水泡、破损、感觉乳突变形或消失等改变;而FK506则几乎没有作用,减虫率仅4.99%;减卵率仅6.39%;经FK506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虫体活力和皮层无明显变化.环孢素A与FK506两者间的杀虫区别值得进一步探讨.

  • 长爪沙鼠作为牛带绦虫终末宿主实验动物的初步研究

    作者:牟荣;包怀恩;朱武军;郎书源;庄丽;温二生;杨鹏

    目的 利用长爪沙鼠作为牛带绦虫终末宿主实验动物模型的探索.方法 将牛带绦虫虫卵用酶法孵化后经皮下注射感染免疫抑制小鼠,不同时期获取的活囊尾蚴分别经灌胃感染沙鼠,同时皮下注射地塞米松1~2 mg/d进行免疫抑制.感染后1~62 d剖杀沙鼠,观察沙鼠的感染情况,从小肠检获的虫体经整体染色或作常规切片HE染色,观察其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结果 8只沙鼠被感染,分别在感染后1,2,3,10,30 d从沙鼠小肠内检获4,4,4,6,1条虫体,其中11条完整虫体的长度为10.56(1.0~45.5)mm.感染后10,30 d虫体分节,但节片较幼稚,未见原始生殖细胞和发育成熟的生殖器官.结论 小鼠体内获取的囊尾蚴可以在免疫抑制的长爪沙鼠小肠内生长发育一段时间,但未发育成熟.

  •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4周龄长爪沙鼠模型

    作者:姚苹苹;徐芳;朱函坪;陆群英;翁景清;朱智勇

    目的肾综合征出血热长爪沙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4周龄左右的长爪沙鼠,脑内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在-1、+1、+2、+4天注射环磷酰胺30mg/kg体重(第0天感染病毒). 结果沙鼠由隐性感染变为急性致死性感染,病死率为93%.在病死动物的脑、肺、肝、脾和肾等器官中,均检查到HFRS病毒抗原.结论 4周龄长爪沙鼠模型可用于本病的研究.

  • 内蒙古多囊蚴,Polycystia neimonguensis sp.nov.新种记述

    作者:唐崇惕;王彦海;崔贵文

    1999年夏天在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草原的一只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肝脏发现一早期的多囊棘球蚴(polycystic echinococcus).布满小泡囊的条状虫体其基部牢固地着生在鼠肝脏组织上,其余部分游离在鼠肝表面,经切片观察其结构系属多囊棘球蚴特征.虫体含外生泡囊(exogenous vesicles)和内生泡囊(endogenous vesicles)芽体.各外生泡囊是从虫体胚组织向体外生长出来,泡囊间的胚组织中布满PAS阳性颗粒体(granules bodies)和内生泡囊芽体,在芽体基部具有环状透明层状膜(laminated menbrane)的结构;各外生泡囊内壁中也有颗粒和具层状膜的芽体.内蒙古的多囊棘球蚴结构与南美洲的福氏棘球绦虫(Echinococus vogeli)的多囊棘球蚴相似但不全相同,兹暂定名为内蒙古多囊蚴(Polycystia neimonguensis sp.nov.),该虫是此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 家兔人工感染人源贾第虫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少玉;谭苹;张国华;张洁

    蓝氏贾第鞭毛虫在全世界分布广泛[1],我国人群感染率也较高[2],尤其是儿童.该虫引起的贾第虫病的危害性正逐步受到重视,对其深人研究有赖于动物模型的建立.国内外学者先后建立了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的长爪沙鼠[3,4]、B细胞缺陷小鼠[5] 、C57BL/6N小鼠[6]、家猫[7]和家犬[8]等感染模型,家兔实验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研究用人源贾第虫人工感染家兔,观察了其病理变化、滋养体分布和排囊规律,摸索出提高感染成功率的方法.

  • 重组蟹金属硫蛋白对长爪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韦永芳;刘寒英;梁成结;戴丽军;孙卫文;李冰

    目的 研究重组蟹金属硫蛋白(recombinant metallothionein,rMT)对长爪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50~70g长爪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MT预处理组(MT组),每组又分为4个亚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15min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再灌注2、3、5和7 d.应用HE染色和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标记断裂的DNA片段检测凋亡细胞观察脑组织变化.结果 病理变化显示不同再灌注时间MT组的海马锥体细胞带增宽,细胞空泡化减少;脑缺血再灌注2 d后,海马区的TUNEL阳性细胞增多,再灌注3 d后,阳性细胞数多,至再灌注5 d、7 d时,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MT组的阳性细胞数在不同时间内均有所减少,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给予MT可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对长爪沙鼠脑缺血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 高脂饲料对长爪沙鼠血脂和血清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李雪枫;王伊楠;金丹丹;林东子;丁航;张志珍;马卫列

    目的:观察高脂饲料对长爪沙鼠血清脂质4项和血清电解质K+、 Na+、 Cl-、 Ca2+、Mg2+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长爪沙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含1%胆固醇、10%猪油)。喂养12周后颌下静脉丛采血,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C、 TG、 HDL-C、 LDL-C及Ca2+、 Mg2+含量,用美国EasyLyte Plus型电解质分析仪检测血清K+、 Na+、 Cl-含量。结果与正常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喂养后沙鼠血清TC、 TG、HDL-C、 LDL-C含量显著升高( P<0.01),以TC、 LDL-C水平升高为明显。沙鼠血清电解质K+、 Mg2+含量在不同饲料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Na+、 Cl -、 Ca2+含量在不同饲料喂养组的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高脂饲料能明显升高长爪沙鼠血清脂质4项,并改变其血清电解质K+、 Mg2+水平。

  • 长爪沙鼠与NIH小鼠、SD大鼠血清雌性激素的对比研究

    作者:戴丽军;黄莉;廖军

    目的:比较长爪沙鼠、NIH小鼠和SD大鼠的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为长爪沙鼠的生殖和胚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动物生产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阶段雌性沙鼠血清E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E2值比较,未生育期沙鼠与同期NIH小鼠和SD大鼠差异有显著性(F>F0.01),而在经产期的动物间水平接近(F<F0.05);孕酮值比较,未生育期沙鼠与NIH小鼠接近,与SD大鼠差异有显著性(F>F0.01);而经产期沙鼠在三种动物中是高的(F>F0.01).结论:长爪沙鼠血清E2、P的含量具种属特异性,并随动物的生理发育时期而变化.

  • 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的建立

    作者:戴丽军;韦永芳;梁成结;文端成

    目的:建立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为医学科研实验提供合格的实验动物.方法:1999年从大连医学院引进长爪沙鼠原始种群,饲养过程中控制动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对动物进行驯化、对饲料进行筛选,严格控制动物的繁育.结果:建立了合格的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促进了该动物资源的实验动物化.结论:长爪沙鼠虽为北方物种,但经严格饲养在华南地区可以培育出合乎标准的封闭群,并可用于多方面的研究实验.

  • 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作者:韦永芳;文端成;戴丽军;叶炳飞;刘寒英

    目的: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方法:采用血管铸型剂灌注法制作长爪沙鼠标本,解剖观察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结构.结果:长爪沙鼠的脑底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其小脑上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无后交通动脉相连接.结论:长爪沙鼠脑底动脉的后交通动脉缺损,不能构成完整的Willis动脉环.

  • 不同性别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值的比较

    作者:戴丽军;肖庆忠;梁成结;韦永芳;文端成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并对两性的正常值进行比较.方法:采血后,用Coulter ACT血球计数仪检测血液生理指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用Beckman CX3生化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结果:血液生理指标中RBC、HCT、HGB、MCH和WBC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MCV、MCHC、RDW、PLT、MPV、PCT和PDW等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ALT和UA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PROT、GLB、A/G、BUN、CREAT、CHOL、TRIG、ALT和血清电解质(Na+、K+、Cl-、总Ca2+)等均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爪沙鼠血液的生理生化值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指标两性间测定值有差异,但多数指标差异不显著.

  • 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血常规的影响

    作者:梁成结;钟欢妹;梁坤;杨僖;许楚;何秉嘉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P)对长爪沙鼠血细胞作用的特征.方法 取长爪沙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和CP组(分低、高剂量组),经腹腔注射,连续5天,给药后30天麻醉沙鼠腹腔取血检测血常规.结果 环磷酰胺低、高二个剂量均能显著减少长爪沙鼠血中白细胞的数量(P<0.05),各剂量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正常组比较没有显著变化(P>0.05);低、高二个剂量组的环磷酰胺均能显著减少长爪沙鼠血中红细胞的数量(P<0.05或0.01),但血红蛋白的浓度并没有改变(P>0.05);MCV、MCH、MCHC均比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大,红细胞比容则均有所下降,红细胞体积分布异质性参数(RDW-CV)存在增大的趋势;环磷酰胺能引起长爪沙鼠血小板的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环磷酰胺对长爪沙鼠的作用特征为:(1)显著减少血中白细胞各种成分的数量,但对粒细胞的作用大于淋巴细胞;(2)显著减少红细胞的数量,并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而这种贫血可能是红细胞增生性贫血;(3)能引起长爪沙鼠血小板的明显减少,而且随着环磷酰的剂量加大,血小板减少愈发显著.

  • 旋毛虫感染长爪沙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晖;黄学贵;万启惠;张曦

    目的探讨用蒙古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动物模型及佳感染幼虫数.方法取含旋毛虫幼虫的沙鼠肌肉压片计数,按50、80、100、150、200、300条幼虫/只喂饲长爪沙鼠,观察其发病及死亡情况,并以同样数量喂饲小白鼠作对照组.结果①用长爪沙鼠建立动物模型感染所需的适旋毛虫幼虫数为80条/只.②沙鼠感染超过150条/只,则在感染后45d内全部死亡,而小白鼠喂饲300条/只旋毛虫幼虫几乎无任何症状.结论长爪沙鼠不仅可以作为旋毛虫病的动物模型,且症状典型,故用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的动物模型进行教学及科研较为合适,小白鼠则更适合保种.

  • 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2004-2009年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冯顺;郑艳娟;吴建华

    目的 了解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密度、小型夜行鼠的种群构成、分布,为鼠疫疫情监测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对捕获到的鼠进行梳检、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4-2009年月牙湖鼠密度为1.75只/公顷,小型夜行鼠捕获率为5.20%.2005、2009年两个年份在动物间发生鼠疫流行.结论 长爪沙鼠是该地的优势种群,对鼠疫的发生流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小型夜行鼠常常作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次要宿主或偶然宿主参与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但小型夜行鼠成为沟通种间或种内群落间鼠疫流行的桥梁.

  • 2005年宁夏盐池县鼠间鼠疫监测分析

    作者:高琴;孙学东

    目的 掌握宁夏盐池县野生动物间鼠疫疫情. 方法 2005年在宁夏盐池县沙鼠鼠疫疫源地,采用一日弓型夹法捕获长爪沙鼠进行监测. 结果 鼠疫菌主要宿主长爪沙鼠,平均密度高达39.9只/ hm2;梳检长爪沙鼠获蚤1 489只,平均蚤指数1.329;自毙长爪沙鼠27只,检出鼠疫菌18株,检菌率66.7%. 结论 宿主的高密度、主要媒介高指数、自毙长爪沙鼠高检菌率均证明本地区鼠疫进入了非常活跃的时期,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

  • 宁夏盐池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小型啮齿动物数量动态

    作者:雷巧珍;李秀全;马清香

    宁夏盐池县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东径106°03′~107°39′,北纬37°05′~37°10′,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海拔1 300~1 600m4疫源地多为荒漠草原、固定、半固定及流动沙丘丘陵景观.

  • 河北省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研究

    作者:刘满福;刘合智;史献明;崔秀平;张彩虹

    为给今后制定鼠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1954年以来河北省的有关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长爪沙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以及年度变化和季节消长.结果共发现寄生蚤3科11属17种.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优势种,其次为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和二齿新蚤.体蚤、巢蚤指数3,4月份较高,5,6月份较低.染蚤率、蚤指数年度间有较大差异,无明显规律.

  • 陕北定边地区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蚤类调查研究

    作者:范锁平;刘国成

    1988~1997年十年来对定边鼠疫疫区进行蚤类调查研究,发现定边疫区蚤类15种和亚种,隶属于5科10属,以秃病蚤蒙冀亚种为优势种,占68.49%,其次为前凹眼蚤和二齿新蚤.对疫区室内游离蚤的历年监测表明人蚤为主要蚤种,并发现其季节消长明显受温湿度的影响.对不同季节鼠体蚤与巢蚤数量的变化进行比较发现,鼠体蚤指数秋季较高,而巢蚤指数春季较高.蚤类数量决定于鼠密度的高低,染蚤率、蚤指数随鼠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疫区内鼠密度与体蚤指数有直线相关关系,积极控制鼠类数量是预防动物鼠疫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 西伯利亚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泡状蚴在长爪沙鼠体内发育的比较

    作者:唐崇惕;陈晋安;唐亮;崔贵文;吕洪昌;钱玉春;康育民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捕获的沙狐(Vulpes corsac)小肠中收集到的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ricensis)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multilocularis)的成虫,经人工感染实验小白鼠,用在小白鼠体内发育的两种泡状蚴(Alveolar echinococcus)的微量物质,分别经腹腔接种到实验室饲养的长爪沙鼠(Meriones vnguiculatus),结果再次证实此两种棘球绦虫具有完全不同发生形式的泡状蚴和不同的宿主反应以及西伯利亚棘球绦虫种的独立性.

  • 多房棘球蚴感染长爪沙鼠过敏反应模型的建立与IgE水平测定

    作者:郑宏;张文胜;张朝霞;温浩;徐志新;尹极峰

    建立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感染沙鼠的过敏反应模型以了解包虫病所致过敏反应的IgE变化规律.取长爪沙鼠60只,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gE水平.随机抽取健康沙鼠12只测定IgE水平作为IgE基础值参照组;人工腹腔接种E.m感染长爪沙鼠48只,感染E.m四周和三个月后各抽取12只测定IgE作为E.m感染后IgE水平参照组和决定性注射前IgE水平参照组;再根据决定性注射致敏原不同,将E.m感染的另外24只长爪沙鼠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攻击发敏,建立过敏反应模型.在决定性注射致敏原后,观察症状60min再测定IgE水平.结果为IgE水平随E.m感染沙鼠的时间推移而升高,攻击发敏前达高峰,发敏后60 min明显下降.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为100%,低为62.5%,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12.5%.过敏反应模型症状典型,结果可靠,可应用于包虫病反致过敏性休克的系列防治实验研究中.IgE水平变化在包虫病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160 条记录 8/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