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热毒与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分析与探讨
血栓性疾病病因复杂,传统上认为家族遗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为脑中风、冠心病等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国际上有大量的证据提示,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以外,感染和炎症等中医认为的热毒之邪也是血栓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作者从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资料、中医清热解毒治疗血栓性疾病的临床实践等方面,分析了热毒与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相关性,指出祛除热毒对于防治血栓性疾病的实际意义.目前有关在血栓性疾病中热毒的实质以及热毒在血栓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因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而难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合理地阐明;有关清热解毒药的抗血栓药效和活性也因为缺乏合适的以热毒病机为基础的血栓动物模型而难以得到客观、合理的评价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基于热毒病因病机的血栓形成动物模型.
-
脑卒中与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全球脑卒中防治形势严峻,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够有效防治脑卒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介导血小板聚集的另一重要介质,在脑卒中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PAF受体拮抗剂在脑卒中防治领域逐渐引起国际关注.该文对PAF受体拮抗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及药物特征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方向.
-
1013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饮酒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1013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饮酒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1 013例心肌梗死或(和)脑梗死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多元逐步回归和分组比较的方法研究患者饮酒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瘀血证积分随饮酒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但不能证明饮酒能防止瘀血证;长期、大量饮酒湿热证积分增高.结论饮酒导致湿热证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应限制酒精的摄入量.
-
AS易损斑块研究现状与四妙勇安汤疗效探讨
易损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通过分析AS易损斑块的研究现状,明确炎症与血栓是斑块易损的关键环节,白细胞与血小板聚集、内皮细胞黏附及其共同的连接机制-PS/PSGL-1在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从抑制细胞黏附、拮抗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的角度,探讨四妙勇安汤稳定AS易损斑块的研究思路.
-
《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一书出版
-
活血通络口服液对凝血和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口服液对凝血和血栓的影响。方法:采用实验测定方法。观察测定CT、PT、APTT、TT、PLT值及静脉内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活血通络口服液能明显延长CT、APTT,以及抑制血栓的形成。结论:活血通络口服液有一定改善脑血栓形成病人的高凝状态作用、对脑中风患者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益气活血中药配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59只SD大鼠随机选12只设为假手术组,其余大鼠结扎前降支冠状动脉建立实验性AMI模型,36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双抗组和益气活血+双抗组各12只.双抗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9mg/(kg·d)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6.75 mg/(kg·d)灌胃,益气活血+双抗组在双抗组的基础上加给予心悦胶囊162mg/(kg·d)+复方川芎胶囊400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28天.测定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和体外血栓形成长度、湿重、干重,检测凝血指标、血小板大聚集率(PAgT)、血栓素B2 (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计算心室腔面积与心脏横切面积比值.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颈动脉体内血栓形成时间缩短,体外血栓形成长度、湿重和干重增加,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加,6-keto-PGF1α含量降低,心室腔面积和心脏横切面积比值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双抗组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显著延长,体外血栓长度、湿重、干重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改善,PAgT下降,6-keto-PGF1α含量升高,心室腔面积和心脏横切面积比值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配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进一步抑制AMI大鼠颈动脉动脉血栓形成,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
防风治疗脱疽
防风,辛甘温,有发表、祛风、胜湿功效.脱疽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性坏疽和冻伤坏死等病.其发病与脏腑、经络及营卫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多因寒湿凝聚脉络,气血周流受阻,脉络闭塞不通所致.治疗原则如<素问*五脏生成篇>:"疏其气血,令其通达".我们以防风30g,花椒20g,艾叶30g煎汤熏洗患肢,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防风15g内服治疗脱疽,每每获效.
-
怎样辨证足浴下肢动脉硬化?
答: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ASO)是老年性动脉退行性非炎症性疾病.由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血液流动产生的应力作用因素,使血管内皮损伤,形成血栓,易在周围大、中动脉分叉处发生粥样板块,逐渐产生管腔狭窄和闭塞,动脉供血肢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产生一系列缺血症候群,患肢出现发冷、麻木、疼痛、间歇跛行等缺血症状.
-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native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患者血栓形成中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box l,HMGB1)、TNF-α、IL-10、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MGB1与TNF-α、IL-10、IL-6和IL-1β的相关性,探讨HMGB1在AVF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检测104例CRF需行AVF术患者,按术后是否出现AVF血栓分为AVF畅通组和AVF血栓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两组术前、术后血清中HMGB1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0、IL-6及IL-1β的水平.统计学分析AVF血栓组中HMGB1与TNF-α、IL-10、IL-6和IL-1β的相关性.结果 AVF术前,AVF通畅组患者HMGB1、TNF-α、IL-10、IL-6和IL-1β水平与AVF血栓组患者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AVF术后,通畅组术前、术后HMGB1、TNF-α、IL-10、IL-6和IL-1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血栓组HMGB1、TNF-α、IL-10、IL-6和IL-1β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同时也高于同期通畅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VF血栓组中HMGB1与TNF-α(r =0.733)、IL-10(r=0.352)、IL-6(r=0.554)及IL-1β(r =0.575)之间均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HMGB1及炎症因子参与AVF患者血栓形成,为寻找AVF患者血栓形成治疗靶点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基于CFD技术的Sarns离心式血泵流动特性分析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目的应用专业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分析软件FLUENT,对一种具有长短叶片的Sarns离心式血泵的内部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方法 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Sarns型血泵进行三维建模,然后对所建模型网格处理,通过选取标准κ-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具体分析了内部流动状态、压力分布、壁面剪切力等流场特性.结果 结果表明,该离心泵内部流场分布较不匀,叶片及血泵出口处有回流和旋涡现象,剪切力大小基本处于致红细胞破碎的临界状态之下,高转速下剪切力大,主要分布在叶轮区域,但暴露时间极短,基本满足血液生理要求.结论 该研究为Sarns血泵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
用超声方法检测血栓的物理实验研究
本文使用基于TMS320C25高速信号处理卡的双通道脉冲波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建立起模拟血栓实验平台.从频域和时域两方面采集模拟血栓数据,并对血栓的特性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时域延迟和频谱特征变化两方面来检测血栓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
深静脉取栓器流体动力碎栓数值模拟
目的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叶轮结构参数和使用参数对流场的影响,并藉此优化取栓器的设计及使用.方法首先利用血液静置冷藏获取血栓;然后通过水击实验获取不同冲击角度下血栓破碎的临界速度及速度梯度;后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旋切式取栓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叶轮转速及叶片升角对流场的影响.结果 不同水击角度下血栓破碎的临界速度均在5m/s左右,临界速度梯度均为1m/s;流场中有效速度(大于临界速度)所占比重与叶轮转速成正相关,与叶片升角成负相关,且速度梯度与叶轮转速成正相关.结论 为了优化取栓器的设计,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较大的叶轮转速及较小的叶片升角.
-
体外血栓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
血栓形成与流体力学因素关系密切,用健康成人血样进行的实验表明,Chandler血栓环内血液呈现出三维流动和二次流动状态,在管壁处的剪切应力大.体外血栓形成应考虑血栓环弯曲和内部血液回流因素.血栓环内下弯月面处血栓的形成可能是流速相对较高的流体元冲击下弯月面导致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所至.当血栓环旋转时间低于10min时,血栓形成不良.15min是血栓形成的佳时间.转速为3.75rpm时,不能形成血栓.
-
ECMO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临床使用中的经验.方法 使用ECMO辅助6例患者(4例使用离心泵辅助,2例使用搏动泵辅助).术后严密监测并发症的发生,积极治疗.结果 6例患者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血栓形成,1例死于溶血导致的DIC、3例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术前患者的选择,手术的时机和术式,手术后患者的管理,ECMO的选择是决定使用ECMO能否成功的关键.
-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与血栓发生的研究进展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PNH)是一种克隆性造血干细胞功能紊乱所致罕见性骨髓功能衰竭性疾病,以血管内溶血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和血栓为表现。 PNH虽是良性疾病,但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其中常见严重并发症是血栓。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血栓 -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 新的凝血纤溶调控因子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简称TAFI),作为凝血及纤溶调控因子,是近十年来国外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TAFI的基础研究是对经典凝血及纤溶调控机制的重要补充;在体内主要由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纤溶酶、肝素、胰蛋白酶等物质激活而导致纤溶机制受抑,血栓溶解时间延长,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TAFI在体内还参与缓激肽、补体等活性物质的调节.动物血栓模型运用TAFI拮抗剂与溶栓剂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国外医学界对TAFI与血液、心血管、内分泌等系统疾病的发病关系已展开广泛研究.
-
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联合分期球囊扩张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方法:全组15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为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同时行CT检查7例,造影检查8例.先经股静脉入路置入溶栓导管于下腔静脉内,抗凝和溶栓治疗7~10 d,然后行病变段开通和分期球囊扩张治疗.结果:15例血栓基本消失或明显缩小,其中2例一期球囊扩张成功,13例行分期球囊扩张治疗.术后1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1个月.13例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2例明显改善,无肺栓塞、血管撕裂、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置管溶栓联合分期球囊扩张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可行性.
-
颈总动脉末段、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的研究现状
目的:探讨颈动脉末段、颈动脉窦处的粥样硬化和血栓的研究现状.方法:系统回顾近年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研究,在诱因及病因、危害、诊治几个方面作分析讨论.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受血流动力学、血管病变、血液成份三个因素影响;病因与自身生活饮食习惯、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可引起脑缺血、脑卒中等严重损害;诊断一般采用影像学技术,治疗方法有药物及手术两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可引起脑缺血、脑中卒等脑血管疾病,应尽可能采取早期预防、早期诊断,以避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48例急性动脉栓塞取栓术的配合与护理
急性动脉栓塞是源于心脏或动脉脱落的血栓式斑块等随血流向远端动脉流动,造成血管堵塞,导致肢体、脏器等组织急性缺血.发病高峰多在50~70岁,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致死、致残率很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1999年4月~2001年4月我院成功采用Fogarty导管为48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行取栓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与护理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