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拮抗转化生长因子β活性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作者:肖新怀;陈澍

    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是de Larco与Todaro在小鼠肉瘤病毒转化的细胞条件培养基中鉴定出来,包括TGF-α、TGF-β两个成分.大量研究证实TGF-β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而拮抗TGF-β活性对治疗DN有何意义也成为研究热点.TGF-β参与生长发育、创伤修复和病理过程,调节多种细胞功能: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死亡及凋亡,诱导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合成等.

  • 抗感染喷剂对切线伤模型SD大鼠创伤修复中bFGF及TGF-β1的影响

    作者:窦群立;刘波;杨锋;钱来军;焦海彬

    目的:观察抗感染喷剂对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抗感染喷剂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润烫伤膏对照组(对照组)和抗感染喷剂治疗组(治疗组).造模后空白组用生理盐水喷洒创面,对照组用湿润烫伤膏涂抹创面,治疗组用抗感染喷剂喷洒创面.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P<0.05).结论:抗感染喷剂能明显提高bFGF、TGF-β1水平,有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

  • 创伤愈合中bFGF bFGF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对表皮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小兵;王晓健;张宝林

    皮肤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之一,大丽积的皮肤损伤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研究创伤愈合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表皮干细胞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本文主要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FGF受体及其对表皮干细胞的影响做一综述.

  • 创伤愈合中bFGF bFGF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对表皮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小兵;王晓健;张宝林

    皮肤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外伤之一,大丽积的皮肤损伤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研究创伤愈合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表皮干细胞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本文主要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FGF受体及其对表皮干细胞的影响做一综述.

  • 指背逆行静脉干网状皮瓣修复手指中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巴特;王凌峰;倪宏伟;胡国林;张军

    目的:探讨指背浅静脉网的逆行皮瓣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5例应用指背浅静脉网形成17个蒂在指背远端的逆行皮瓣修复同一手指及邻指的中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17个皮瓣术后3~5d颜色红润,血运良好,其中2个皮瓣远端出现花斑及水泡,4~7d皮瓣颜色转暗,出现程度不同表皮逐渐坏死,形成黑痂;结论:指背逆行皮瓣,形成丰富的有轴型静脉的静脉网,且作为受区静脉内静脉压差及血流量大,血氧浓度高,皮肤菲薄,临床设计切取容易、方便、长宽比例可超过3:1,不受传统长宽比例限制,成活良好,是一个较理想的供受瓣区。

  • 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用于皮肤缺损的修复

    作者:余丕军;王露萍;郭妤;陈炜;莫秀梅

    背景:体外实验证实:胶原蛋白-壳聚糖(80∶20)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生物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但目前缺乏此材料在体内方面的研究.目的:观察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修复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制备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后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实验组用胶原蛋白-壳聚糖(80∶20)复合纳米纤维膜覆盖后,用油纱及干纱布包扎并创缘外缝线打包固定;对照组仅用油纱及干纱布包扎并创缘外打包固定.结果与结论:修复后14 d实验组创面已基本对合,干痂;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创面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纤维含量增多.对照组创面对合不整齐,创面较实验组大;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毛细血管数量较多,扩张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提示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较普通纱布敷料能更好的促进创伤修复、愈合.

  • TNP-470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吕威力;邢雪松

    目的:检测TNP-470对内皮细胞增生的影响及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10在沈阳医学院完成.采用本室改进的Jaffe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培养,细胞生长达亚融合状态后,换成无血清培养液使其停止生长.实验分组:依据施加的实验因素不同,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DMEM无血清)、TNP-470组(10-4 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50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TNP-470组.实验评估: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分析测定各组内皮细胞吸光度,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内皮细胞周期各时相相对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内皮细胞中核因子Kappa B p65和ki-6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结果: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活性:TNP-470显著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显著刺激内皮细胞增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0.119±0.002,0.168±0.004,0.138±0.003,P<0.05).②内皮细胞周期各时相相对细胞数:TNP-470阻滞内皮细胞进入增殖期,使G0G1期内皮细胞比例上升,S期+G2/M期比例下降;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很强的促内皮细胞分裂增殖活性,使G0/G1期内皮细胞比例减少,S期+G2/M期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各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NF-KB p65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对照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NF-KB p65蛋白呈棕褐色染色、ki-67极少表达;TNP-470可显著降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核内NF-kB p65蛋白及Ki-67蛋白的表达,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比较,差异显著[NF-kB p65蛋白:(16.200±1.344)%,(68.400+1.204)%;Ki-67蛋白:(1.500 ~0.813),(65.700±1.113)%,P<0.05].结论:TNP-470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抑制内皮细胞分裂与增殖;TNP-470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细胞增生与其影响内皮细胞中NF-kB的表达有关.

  • 慢性创面愈合的细胞治疗

    作者:严龙宗;陈斌

    背景:慢性创面也称难愈性创面,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增加患者经济及社会医疗资源负担。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创面治疗方法,在慢性创面的修复中已日益受到重视。
      目的:对目前慢性创面的愈合机制及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慢性创面治疗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分别以“难愈性创面、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细胞治疗”和“non-healing wounds、diabetic foot ulcer、wound healing、cel 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CNKI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2005至2012年,PubMed数据库的检索时限为1995至2012年,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的检索时限为2000至2012年,检索内容为慢性创面的难愈机制以及细胞治疗在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42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创面愈合是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并高度协调、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而难愈创面的愈合延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经济负担。目前有很多方法用于创面修复,如局部高压氧治疗、外科手术处理、各种生长因子、中药、细胞治疗等,其中细胞治疗由于几乎没有创伤、可通过投递到创面的细胞分泌创伤修复所需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并通过信号传导而参与到创伤修复全过程、发挥接近正常修复功能而备受人们关注。目前用于治疗慢性创面的细胞主要有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血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皮肤源祖细胞、脂肪干细胞、成纤维细胞、血小板等。

  • 组织工程皮肤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房瑞;许零;陈欣;魏世成

    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用静电纺丝法制备新型三维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组织工程皮肤中的应用前景.资料来源:检索人为第一作者,检索文献时限为1992/2009.检索数据库为CNKI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Sciericedirect数据库,I.S.I数据库.中文检索关键词为"组织工程皮肤,创伤修复,种子细胞,支架,静电纺丝".英文检索关键词为"tissue-engineering,skin,wound healing,seed cell,scaffold,electrospunning".资料选择:近年来对皮肤组织工程的研究起着重大影响,以及开启和引领新的方向的重要研究成果.结局评价指标:①与组织工程材料治疗皮肤损伤相关的文章.②与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相关的文章.③与静电纺丝相关的文章.结果:利用皮肤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制备人工皮肤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较受关注的研究有表皮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毛囊干细胞和脂肪干细胞等.对于组织工程来说,如何制备出满足应用的细胞对支架的力学性能、物理结构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要求无疑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支架材料主要可分为微米级多孔支架材料与纳米纤维支架材料.静电纺丝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能快速、简便制备纳米纤维支架材料的方法,利用电纺技术制备的支架材料孔隙率高,孔道连通性好,有利于维持创面血运和氧气交换,可有效防止创面水分和蛋白质的流失.结论:组织工程皮肤研究是再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种子细胞和支架材料基材是其核心的问题.随着生命科学、纳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融合,对种子细胞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调节机制的研究,以及支架材料的构建和性能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 自体微小颗粒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混合移植修复感染性骨不连

    作者:王军;时宁文;钱红波;王一村

    背景:感染性骨不连是目前创伤骨科治疗的难题,既要彻底清除感染病灶组织控制感染,修复缺损软组织闭合创面,又要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折愈合,大程度恢复肢体的功能。由于自体微小颗粒骨取材方便,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来源广泛,其混合植骨模式成骨可靠、安全性高,适于修复感染性骨不连。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混合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修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自体微小颗粒骨(髂骨、长骨干骺端松质骨)混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感染性骨不连23例,股骨骨髓炎清创外固定固定后骨缺损7例,胫骨骨髓炎清创外固定固定后骨缺损16例,其中11例患者因瘢痕挛缩或软组织条件差继续使用外固定支架,患者12例改用内固定钢板固定,固定后1,3,6个月和1年复查X射线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3.4个月,骨折愈合,骨不连均得以修复,创面均闭合,无感染复发。Johner-Wruhs 评分优良率为95%。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2混合自体微小颗粒骨移植模式,在感染性骨不连修复中来源广泛、成骨可靠和安全性高。

  • 生长因子与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的关系

    作者:刘贵堂;李玉霞;孙本善

    瘢痕形成是创伤修复的一种过度不良反应,从组织学上也可以说由大量胶原过度沉积所构成。问题的关键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些构成瘢痕的组织成分过度生长而形成瘢痕的?近年来许多研究提出在创伤愈合的微环境中生长因子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并提出胎儿创伤为无瘢痕愈合过程。因此提示成人与胎儿创伤愈合有明显差异,尤其其所存在的细胞因子也不同,其发生的机理是多因素的,目前尚未彻底研究清楚。本文仅从生长因子方面与瘢痕形成的关系进行综述。 生长因子是指在体内和体外对动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是多肽类物质。起到信号蛋白的作用,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重要的信号传导物。对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有明显的调控作用。生长因子种类繁多,结构各异,此文重点探讨与创伤修复及瘢痕形成密切相关联的几种生长因子。

  • 成纤维细胞与创伤修复的生物学过程

    作者:杨力;郭树忠

    对近年来有关成纤维细胞与创伤修复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回顾.在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下,成纤维细胞在创伤修复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成纤维细胞内在特性在不同的创伤修复过程中也有所不同 .

  • 紫外线照射在皮肤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索伟;王兴林

    紫外线具有抗炎、镇痛、促进再生作用。适当剂量紫外线可刺激表皮细胞增殖,促进免疫因子释放,但大剂量紫外线可导致皮肤老化,角质层增厚,甚至癌变及全身免疫力低下[1]。创伤修复包括受损组织的消除和各种细胞的聚集,局部产生大量的胶原基质,后形成瘢痕。多种细胞、基质成分、血管及多肽生长因子都与创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2]。一般认为,紫外线照射促进伤口愈合是由于:紫外线的直接杀菌作用;照射后皮肤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皮肤红斑,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快,组织血流灌注增多,细胞代谢增强;刺激细胞DNA、RNA的合成,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生长繁殖[3,4]。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还能刺激皮肤角朊细胞产生IL-1、IL-6、bFGF、PDGF、TGF和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能趋化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刺激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促进胶原的合成和分泌,从而起到抗炎,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 一、紫外线对细胞间基质的作用 胶原是皮肤组织细胞外间质的主要成分,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机体可以通过胶原的合成、降解和吸收对创伤愈合和愈合后的组织进行改造,使组织修复得以完成和完善。纤维连接蛋白参与创伤修复过程的始终,它通过与多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加速创伤修复。

  • 血管新生机制及在整形外科中的研究应用

    作者:易成刚;郭树忠;张琳西

    血管新生是指机体在胚胎发育中以及出生后在创伤修复、缺血缺氧、肿瘤、炎症、自身免疫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理状态下形成新的血管的过程.

  • 死亡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和病理性瘢痕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先超;王丹茹;钱云良

    瘢痕是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但创面的过度修复会形成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造成局部畸形或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近年来发现,细胞凋亡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 Cathelicidin LL-37在创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郁玲玲;顾建英

    人体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是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重要屏障之一.外伤会破坏皮肤组织的完整性致使病原体侵入,增加人体感染的概率,甚至加大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通常外伤皮肤邻近组织的再生、重建等可使创伤处自我修复.创伤的修复过程是由一系列细胞和分子共同参与和调节的病理生理过程,如促进上皮细胞再生和血管形成的细胞因子可促进创伤修复,但若创伤处被感染则会延迟修复.Carretero等[1] 研究发现,hCAP18/LL-37(以下简称为LL-37)在皮肤创伤的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瘢痕的中医药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建平;蔡景龙

    瘢痕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多种修复细胞及细胞因子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细胞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过程.如何防治瘢痕的形成,一直是创伤修复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瘢痕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FB)的研究较多,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胸腺素β4的机制研究及应用进展

    作者:曲亚平;穆大力;栾杰

    胸腺素β4是一种由4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多肽,广泛分布于有核细胞中,富含于血小板内,其功能与G-actin肌动蛋白结合密切相关.目前涉及组织修复和再生方向已成功应用于临床试验.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胸腺素β4对细胞分化成熟、创伤修复和血管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目前已有新的认识.近年来,对胸腺素β4的研究包括血管生成、创伤愈合和毛囊再生等方面,根据其多种生物学活性,在组织修复和再生方面已进行了多项动物实验研究.前期研究表明,胸腺素β4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分化、链接、迁移及血管样结构的形成,上调营养因子,从而发挥促血管化的作用;通过下调炎症趋化因子及减少炎症细胞的数量,抑制组织损伤和纤维化,从而抑制瘢痕生成和促进创伤愈合.因此,胸腺素β,4对于整形外科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更新了胸腺素β4在再生活性中基础的细胞集联和途径信息,并描述了胸腺素β4潜在的临床应用.

  • 整形美容外科基本知识试题及解答

    作者:

    1.创伤修复后哪一层对伤口的强度影响大?真皮层.缝置于真皮中的可吸收缝线,如Monocryl,Vieryl,Dexon,Maxon在吸收前可长期提供张力强度.缝置于表皮的缝线,根据部位不同可选用5-0或6-0的缝线,仅使皮肤切缘对合良好,术后5 d需拆除之.

  • 蜂蜡软膏对治疗缺损性慢性皮肤溃疡大鼠的实验观察

    作者:韩旭;王新建;徐奇伟

    [目的] 初步研究蜂蜡软膏对缺损性慢性皮肤溃疡大鼠的溃疡皮肤生长情况的影响. [方法]制备缺损性慢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阳性对照组、蜂蜡软膏组、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大鼠,1次/d,每隔3 d测定皮肤溃疡面积. [结果]从皮肤愈合速度比较图中看出,蜂蜡软膏能明显促进大鼠溃疡皮肤的生长. [结论]蜂蜡软膏对大鼠缺损性慢性皮肤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87 条记录 7/20 页 « 12...45678910...1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