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辅助设计骨替代材料在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骨替代材料在骨科创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骨替代材料,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出个性化的骨骼替代品,选取我院创伤骨科76例创伤患者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复手术,并随访观察2a以上.结果 术后发生骨关节轻度塌陷2例,皮下积液3例,骨替代材料被吸收1例,局部发热2例,其余术后治疗效果满意,均无排异和感染现象.结论 采用骨替代材料,术前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出具有良好匹配性的骨骼材料,植入到创伤修复部位,不仅术中创伤小、节省时间,而且随访表现出人工骨材料相容性较好,安全性高,应用于创伤修复手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胎儿和成人创伤修复研究进展
瘢痕是临床上的主要问题,引起功能、形态上的损害.预防和减少术后瘢痕是整形外科的主要目标.但在瘢痕的定义及如何在临床上和组织学上评估瘢痕程度还未达到一致.皮肤瘢痕可以定义为由创伤修复所致的肉眼可见的皮肤正常结构和功能紊乱.瘢痕表面凹陷或隆起,皮肤质地(硬),颜色(黑色素沉着),血管神经营养,反应性和生物力学特性(弹性)改变.这些肉眼改变是表皮、真皮、皮下结构组织学改变的结果.
-
深静脉营养在危重病人应用中的护理分析
危重病人机体处于超高代谢状态,极易引起热能及自身蛋白大量消耗和分解,导致机体负氮平衡.充分有效地营养支持疗法能为机体提供创伤修复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往对于合并胃肠道疾患的患者,我们只单纯地由外周静脉输入营养液,浓度较高的营养液受到了限制.
-
透明质酸与口腔颌面部肿瘤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一种高分子葡萄糖胺聚糖,是构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细胞间基质(intercellular matrix,ICM)的主要成分.HA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①HA为关节滑液的主要成分,赋于滑液良好的粘弹性.②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③促进伤口愈合,减小瘢痕.④HA可与细胞膜表面HA结合蛋白(HA-binding protein,HABP)(如CD44)特异性结合,在组织生成,创伤修复,肿瘤扩散以及免疫过程中均发挥作用.目前研究表明,HA对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侵袭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文就HA在肿瘤组织及体液中的表达作一综述.
-
骨科创伤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体会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治疗创面的一项新技术,在外科应用广泛,其能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结合植皮治疗以缩短植皮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感染的机会[1].其优点除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消退、控制感染迅速、引流充分和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外,还有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抗生素使用及医疗费用等优点.我科2012年12月-2013年4月对36例创伤患者采用VSD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失神经皮瓣的研究进展
失神经皮瓣顾名思义,是指失去神经支配的皮瓣.关于失神经皮瓣,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取得较好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
模拟微重力环境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创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微重力细胞培养系统( RCCS)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细胞)增殖及创伤修复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L929细胞随机分为微重力组和正常重力对照组,分别在RCCS中培养3、5、7天,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创伤修复蛋白mRNA表达水平。培养第7天取两组细胞-微载体悬液观察细胞微丝结构形态变化。结果微重力组L929细胞的G1期细胞在第3、5、7天明显少于正常重力对照组(P<0.05);与正常重力对照组相比,微重力组S期细胞在第3、5天有所增加,第7天减少,G2/M期细胞在培养第3、7天升高,培养第5天下降(P<0.05)。培养第3天微重力组Ⅰ型胶原蛋白(ColⅠ)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β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mRNA表达低于正常重力对照组( P<0.05);培养第5天微重力组Caspase-3 mRNA表达低于正常重力对照组,ColⅠ、TGF-β及Bcl-2 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重力对照组(P<0.05);培养第7天微重力组创伤修复相关蛋白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重力对照组( P<0.05)。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培养7 d对L929细胞微丝结构有影响但两组间差异无明显差别。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能改变L929细胞周期转化、增强细胞增殖能力,并影响创伤修复相关蛋白的表达。
-
重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提高创伤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编者按 付小兵教授是解放军304医院创伤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他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1988年获母校创伤急救医学硕士学位,1992年赴西班牙留学并获西班牙国家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全军烧伤研究所副所长兼基础研究部主任及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
-
应用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顺行皮瓣修复胫骨中上段软组织缺损
创伤修复是整个外科领域重要、基本的问题之一[1],也是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的课题,因此皮瓣外科应运而生.膝部及小腿中上段因外伤感染切口不愈合致钢板、骨、肌腱外露等情况,是临床面临较为棘手的问题.2000年以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学者有相继报道[2-4].
-
一氧化氮与创伤修复
创伤修复是指机体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造成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重建进行修补恢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它是由一系列细胞分子共同参与的连续过程,而上述过程的信息整合与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认为,包括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内的小分子自由基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1].
-
鼻唇沟皮瓣在面部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面部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我科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对外伤所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8例,于严格清创后,根据创面缺损情况,设计鼻唇沟皮瓣急诊早期修复创面,精细缝合关闭伤口。结果38例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36个月,术后无明显瘢痕增生,无明显皮肤色素差,无功能障碍,无继发畸形,达到面部外伤即时整形美容的效果。结论鼻唇沟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血运可靠,切口愈合瘢痕不明显,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VSD 治疗大腿开放截肢危重症1例报道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创伤也呈现高能量损伤的趋势.这类损伤往往来势凶险,需要及时抢救,而抢救生命后的创伤修复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我科于今年9 月份成功抢救一例混凝土运输车碾压右大腿致失血性休克患者,后行开放截肢术,应用VSD护创材料,创面得到良好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
维生素A在角膜修复中的作用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维生素A在角膜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角膜病及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病人73例,随机分为维生素A治疗组及甲基纤维素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维生素A治疗角膜病及术后角膜水肿病人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结论:维生索A在角膜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为治疗角膜病提供了又一种方法.
-
面部软组织创伤处理体会
面部是人的五官所在,也是人主要的外容部分.面部的软组织在创伤后,轻者有时可留下局部皮肤色素沉着,重者可留下瘢痕,严重者甚至可造成面部畸形,所以面部软组织创伤的处理应该是在创伤修复的原则上,再加上显微外科的无创操作.现就面部软组织创伤处理的方法谈谈个人体会.
-
创伤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
创伤修复是创伤学乃至整个医学中重要又是基本的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创伤研究层次的不断加深以及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展,相关的动物实验也在不断向纵深发展.
-
微型智能化指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器的研制
手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精细"工具".各种原因所致部分或全部的手损伤,会给手的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手部创伤修复后及时进行指间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是恢复手指灵巧功能的关键.
-
对实验动物行创面细菌定量检测的经验体会
感染是影响创伤修复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战争创伤救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1].感染的发生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机体防御功能;二是致病菌的毒力、侵袭力和细菌量.创面组织细菌定量检测可准确地反映创面组织内的细菌含量,是判断不同抗菌药物和不同防治方法对创伤感染防治效果的重要而基本的方法,对于早期诊断和预防侵袭性感染也是有效而实用的[2].通过细菌定量检测,可为创伤机体的清创时机、方法及抗生索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然而在细菌定量检测过程中,每一步骤均需要有高度的主观判断能力,这与个人的技术经验及细菌学基础知识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伤口护理工作鼢者,特别对进行创面愈合实验研究的护理工作者来说,细菌定量检测是一项陌生而难度较大的技术.如何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增加实验的信度,是实验者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24只创伤大鼠进行创面细菌定量检测,总结出几点经验与体会,以供探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为血管通透性因子(VPF)是一种细胞来源广泛的功能性糖蛋白,它具有强大的促血管增生和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在胚胎发育、创伤修复、视网膜病变及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类风湿关节炎(RA)的滑膜病变具有类肿瘤样生长的特点,表现为滑膜组织的肥厚增生,血管翳形成,对关节周围的组织产生侵蚀和破坏..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VEGF可能是RA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 ,并对其展开了深入研究.
-
肝素在大鼠外伤性鼓膜穿孔愈合中的作用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人体常见疾病,虽可自行愈合但有感染的危险,鼓膜贴补安全、简单,近年来贴补药物的选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肝素用于创伤修复的效果已被一系列的动物实验所证实.到目前为止,肝素在鼓膜穿孔中对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进一步肯定肝素在鼓膜穿孔愈合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23-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内的阳离子抗菌蛋白,具有杀菌、中和内毒素和抗真菌等作用,并且在发生生物学效应时,对机体不产生任何损害,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1].研究表明,BPI N端片段BPI23(1~199氨基酸)具有完整BPI杀菌、中和内毒素等活性.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aFG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能促进伤口愈合,在治疗烧伤、机体缺血损伤、溃疡等方面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创伤修复方面,haFGF应用甚广,其活性部位主要集中在C端[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