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科牵引三折床膝垫练功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游开发;赖洪喜;邹丰林;邓添发;李玉华;温添华;黄崇清

    目的:探讨骨科牵引三折床膝垫练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6月至2006年6月使用骨科牵引床(三折床)的膝垫代替垫枕进行复位练功治疗胸腰椎骨折209例,资料完整的有163例,其中男98例,女65例;年龄17~74岁,平均41.5岁.伤后就诊时间30 min~7 d.骨折部位:T11 8例,T12 24例,L1 73例,L2 33例,L3 8例,k4 3例,T12+L1 14例.椎体前缘压缩程度:1个完全压缩,23个压缩>4/5,67个压缩>2/3,40个压缩>1/2,46个压缩1/3.结果:163例中,8例合并后脱位下肢不全瘫在整复过程中神经功能无恢复或神经功能部分恢复后停止,改手术治疗.其余15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年,平均3年4个月.169个受伤压缩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整复前的1.55 cm膨胀至整复后的2.70 cm,受伤椎体平均膨胀1.15 cm,伤椎前缘高度由整复前的50.5%(1.55 cm/3.07 cm)恢复至整复后的89.4%(2.70cm/3.02 cm).受伤椎体后凸角由平均13.25°恢复至平均-1.6°,23例合并脱位基本复位.结论:骨科牵引三折床膝垫练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治疗方法简单,治疗后3、7、10 d要根据X线片适当调整复位高度.

  • 脊柱外固定器的研制及其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宋西正;汪向东;王文军;刘洪;韦建;王麓山;姚女兆

    胸腰椎骨折传统治疗方法多以开放复位内固定为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且术后因坚强内固定产生的应力遮挡导致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时有发生.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自行设计一种脊柱骨折外固定器应用于临床,收治各类胸腰椎骨折共45例,疗效满意.

  • 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

    作者:李洪斌;张兴群;陈四木;金伟强;郑俊

    目的:探讨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的手术技巧、疗效及适应证.方法:41例胸腰椎骨折伴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术.观察术后伤椎椎管大小、脊柱的稳定性、椎体高度的恢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1-3年的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8%恢复至97%,椎体后缘(中柱)高度由术前76%恢复至98.7%, Cobb角由术前平均24.6°恢复至术后1.8°.伤椎椎管剩余容积由术前43%恢复至术后93%.瘫痪恢复按Frankel分级:A级中1例无变化,余40例均提高1~3级.结论:椎板回植椎管成形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椎管狭窄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此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彻底解除神经及硬膜囊压迫的同时扩大了椎管,杜绝了继发性椎管狭窄,重建了后柱结构,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

  • Ⅰ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作者:叶茂;李俊清;邹毅;王建国;王奎;周涤沙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I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应用I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7-61岁,平均37.6岁.结核病灶位于胸段4例.胸腰段8例,腰段11例.结果:术后随访9-40个月(平均28.7个月),患者术后2-3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活动,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16例不完全性截瘫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恢复1.62级.并发症主要有暂时性窦道形成2例,内固定断裂1例,因抗结核化疗周期不足复发1例.结论:I期前后方融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和截瘫恢复.

  • 胸腰椎弓根钉定位及植入方法的改进

    作者:陈水连;秦汉兴;刘振庭;贝朝涌;柯宝毅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装置经椎弓根内固定具有短节段和三维固定、便于安装等优点,是近年来国内外在脊柱后路方面开展的新手术.我科自1994年10月-2004年10月应用这项手术对184例胸腰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共置入椎弓根钉780枚,并在手术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椎弓根钉的综合定位及植入法,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C7T1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其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作者:刘进;刘浩;李涛;龚全;曾建成

    目的:总结C7T1骨折脱位的临床特点,探讨其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以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辅以非结构性植骨治疗的8例C 7T1骨折脱位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5.0岁(32~68岁),其中6例患者入院时颈椎X线片无异常而由CT扫描明确诊断.骨折脱位按AO分型:B型4例,C型4例.合并单侧关节突交锁2例、双侧2例,术前MRI显示椎间盘损伤者6例.结果:患者手术时间150~320 min,平均246.3 min;出血量150~600 ml,平均307.5 ml.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例,术后6个月时基本恢复;无其他并发症发生.1例FrankelA级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平均随访38.6个月(12~63个月).骨折脱位均获完全复位,术后12个月复查时骨折脱位均愈合,无假关节形成.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明显,末次随访时A级中1例病故、1例脊髓功能无变化,B级2例恢复到C级1例、D级1例,C级1例恢复到D级,D级3例均恢复到E级.结论:C7T1骨折脱位临床少见、容易漏诊,有必要对颈椎X线片阴性而高度怀疑损伤者进行CT检查;诊断明确后可尝试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辅以非结构性植骨治疗.

  •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作者:徐跃根;杨亚东;刘师良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脊柱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45.3岁.病变部位为胸腰段,2个椎体3例,3个椎体17例,4个椎体1例,皆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8.0±9.7)°.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1例,E级12例.术前应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痨及全身支持治疗,手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前后路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化疗9~1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及脊柱Cobb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6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平均Cobb角(9.8±3.3)°,平均矫正17.2°,术前、术后比较,P<0.01,植骨均融合.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C级1例,D级3例,E级17例.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性愈合.

  • 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及分型

    作者:顾勇杰;胡勇;徐荣明;马维虎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分型.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共治疗24例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根据ASIA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8例,E级11例.按改进的MNSF分类方法将骨折分为:A型15例,B型9例.骨折范围T6~L4,共累及48个椎体.按ASIA分级评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无漏诊或延迟诊断.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3个月.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钉棒弯曲、松动或断裂.术前13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除1例A级和1例B级无恢复外,其余11例均有1级以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共计A级1例,B级1例,C级1例,D级2例,E级19例.结论:对传统分类方法进行改进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神经损伤情况、骨折稳定性及骨折类型决定.

  • 胸腔镜辅助下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在胸椎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薛文;管晓鹂;王增平;郝忠玉;刘林;钱耀文

    目的:探讨借助前路胸腔镜辅助(thoracoscopically assisted surgery,TAS)后路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胸椎肿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采用前路TAS后路Ⅰ期TES治疗胸椎肿瘤4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6、35、46、60岁;病程分别为1、4、6、9个月;病变累及T4、T6、T10各1例,T7/T8双节段1例;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5、6、8分.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2例,D级1例,E级1例.SF-36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38、65、35、29分;原发性脊柱肿瘤2例,转移性脊柱肿瘤2例.Tomita分型:Ⅲ型1例,Ⅳ型2例,Ⅵ型1例.WBB分期:4~9/ABCD 2例,5~8/ABC伴1~31例,6~7/ABC 1例.全身麻醉下,先取侧卧位,置入胸腔镜工作通道,结扎病椎椎间及相对应肋间血管,完成病椎椎前大血管游离保护,切开病椎上下椎间盘前1/2;改俯卧位,Ⅰ期后路行病椎整块切除及钛笼内植骨(同种异体骨)重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分别为34、10、11、12个月.其中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例,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术后疼痛改善或消失,2个月时疼痛VAS评分2例2分,2例3分;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术后SF-36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明显,术后3个月评分分别为88、92、71、80分.术后3、6、12个月复查未见脊柱肿瘤复发、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例肺癌转移患者术后11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前路TAS顺利完成了病椎椎体游离、椎前大血管、椎间血管、肋间血管分离保护或结扎,有效控制了术中出血,并且对肺、食管进行了有效保护,肿瘤获得了广泛性切除;前路TAS后路Ⅰ期TES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使TES向微创化迈进了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疗效.

  • 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内固定中的应用

    作者:陶杰;张志强;刘瑞波

    脊柱骨折或合并截瘫、脊柱畸形和腰椎滑脱、不稳是骨科治疗非常棘手的问题[1].自2002年以来,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有脊髓损伤及腰椎滑脱39例,经1~29个月随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经椎弓根伤椎撬拨复位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作者:张龙君;叶锋;张建军;郑晓东;李英周

    目的:探讨椎弓根伤椎终板撬拨复位器、去螺纹器及椎体内植骨器在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收集32例胸腰椎骨折,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25 ~65岁,平均39.4岁.采用自行设计的经椎弓根终板撬拨复位器、去螺纹器及椎体植骨器行椎体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全部病例要求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行伤椎X线片及CT检查,然后测量伤椎矢状面、额状面后突角度及伤椎高度.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后突角度和椎体高度的丢失、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植入情况.32例均未出现植骨操作引起的神经、血管并发症,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的统计结果显示伤椎椎体高度保持良好,未出现复位后高度、角度丢失和后期塌陷.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终板撬拨复位、去螺纹器及椎体植骨器行椎体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疗效,而且创伤小,椎体内植骨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术后晚期椎体高度及角度的丢失,避免了前路手术.

  • 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选择策略

    作者:王炤;潘兵;卢一生;许文根

    近年来,随着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伤的不断增加,胸腰段脊柱骨折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常因伴有脊髓损伤,早期治疗延误、不当或效果不理想等引起畸形、慢性疼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等.

  • 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单纯性压缩骨折

    作者:沈虹

    自1997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沙袋垫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段椎体单纯性压缩骨折8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 下肢骨折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损伤中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张元民;张爱莲;张磊;高峰;刘书成;王海滨

    近年来,脊髓损伤合并四肢骨折尤其是下肢骨折患者越来越多,因此伴有脊髓损伤的处理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1].我院自1995年6月-2001年9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合并下肢骨折共9例,报告如下.

  • 胸腰椎Chance骨折2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云;张前法;庞清江;葛志斌

    目的:探讨胸腰椎Chance骨折的创伤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本组21例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23~57岁,平均32岁.骨折部位:T11 3例,T12 9例,L1 8例,L2 1例.骨折按Denis分类:A型10例,B型2例,C型5例,D型4例.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0例,B级1例,C级2例,D级2例,E级16例.本组均行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并行脊柱后外侧植骨.结果:21例平均随访18个月(13~28个月).除1例ASIA B级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外,其余ASIA C级或D级者恢复至E级.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满意,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术后腰背疼痛及功能情况总体满意.结论:胸腰椎Chance骨折属于屈曲牵张性损伤,发病率低,神经症状少,为不稳定骨折,采用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董友;王德义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男10例,女16例;年龄59~78岁,平均70岁.T114椎、T1210椎、L112椎、L23椎、L41椎.观察椎体高度恢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26例术后疼痛均得到有效控制,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6±0.2)分下降为(2.0±0.3)分;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8.34±3.25) mm和(20.51±1.34) mm(P<0.05),中线高度分别为(14.36±2.56) mm和(19.66±1.28) mm(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到椎管现象.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

  •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立来;童培建;肖鲁伟;朱求亮;徐国荣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对8例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患者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男2例,女6例;年龄67~83岁,平均73.4岁;腰背部疼痛病史2个月~3年,站立时疼痛难忍,卧床后减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其中Ⅰ度1例,Ⅱ度4例,Ⅲ度3例,伴有脊髓神经症状者除外.术前摄X线片,行CT、MRI影像学检查,均提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病椎可见线形透亮线、真空裂缝征及与其相对应的液体信号区域.术前、术后第2天及末次随访时摄站立位X线侧位片测椎体前柱高度及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愈合不良.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明显,离床时间1~10d,平均4.3 d.1例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随访期间未出现临床症状.侧位X线片示病椎前柱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30.4±7.4)%和(31.3±9.9)°恢复至术后第2天(70.3±3.3)%和(9.1±3.0)°,VAS及JOA评分、ODI分别由术前的8.7±1.2、12.3±1.7和(93.3±4.6)%改善至术后第2天的3.1±1.1、24.9±1.6和(32.2±5.4)%.8例均得到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4.7个月,末次随访时侧位X线片示病椎前柱高度及Cobb 角分别为(69.9±3.2)%、(10.9±2.4)°,VAS和JOA评分、ODI分别为2.2±1.0、26.4±1.4和(29.2±4.5)%,与术后第2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侧前方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作者:张世民;张兆杰;刘昱彰;张禄堂;李星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疗,男15例,女6例;年龄21~46岁,平均32.2岁.骨折节段:T11 3例,T12 6例,L17例,L2 5例.平均脊柱后凸角20.1°.骨折载荷分享评分平均7.8分.21例均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采用Frankel分级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后凸角矫正、维持和内固定情况.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例出现胸膜损伤,2例出现动力性肠梗阻,1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2°,矫正率79%.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管腔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钛网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断裂及退出现象,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结论: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但对于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避免应用.

  • 长节段多钉固定在中上胸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高志朝;王梅;孟永俊;胡建泼

    中上胸椎骨折脱位约占脊柱骨折的2.5%,但由于交通事故伤的逐渐增多,此类患者呈逐年增多之势,传统的减压及内固定方式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加重病情.椎弓根螺钉固定由于其稳定可靠的力学特点,在胸腰段骨折、肿瘤及骨病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部分同道已将其应用于中上胸椎固定中.

  • 脊柱颈胸段全脊椎切除术内固定重建的生物力学

    作者:滕红林;肖建如;倪向明;王健;魏海峰;贾连顺;徐华梓;池永龙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在T1椎体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内固定重建方法的生物力学的优缺点.方法:使用6具颈胸段脊柱标本.在完整状态进行力学分析后,T1脊椎根据WBB脊柱肿瘤解剖区域分类依次切除.然后前路利用颈椎前路带锁Orion钢板和钛网进行固定和重建,后路利用SUMMIT方向螺钉枕颈胸钉棒系统或者联合前后路两种重建方法进行测试.在非破坏性生物力学状态下进行屈伸和左右侧屈等不同工况下测试.结果:T1脊椎全脊椎切除术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短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单纯后路双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双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其刚度优于前路钢板固定加后路单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后钢板固定,其刚度下降明显,在肋椎关节切除后,已近失稳.结论:临床上在全脊椎切除后,尽可能采用前后联合固定,后路可以采用单节段的经椎弓根螺钉固定.临床医师应该注意的是,全脊椎切除后,单纯前路钢板固定,稳定性较差,尤其在患者肋椎关节已被肿瘤破坏的情况下,稳定性更差.

2848 条记录 6/143 页 « 12345678...1421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