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USS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骆靖陵;杨兵

    目的:探讨USS(A0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对4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USS系统固定复位及减压椎弓根植骨后路融合术.结果:随访44例,随访的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影像学及ASIA评价疗效满意.结论:采用后路USS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能有效减压并提高椎体愈合率.

  •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于晓东;刘宏志;胡彦标;李成权

    目的 探讨采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 本文将回顾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改良的经竖脊肌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同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临床资料.为了验证此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优势,我们将病例随机分为wiltse肌间隙入路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区间为22~~53岁,平均42.8岁:传统后正中入路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1~56岁,平均43.5岁.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结果 2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表明,采用经Wiltse肌间隙人路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小、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以及在术后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其比传统技术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中wiltse肌间隙人路手术组患者均获得愈合.结论 临床采用Wiltse肌间隙人路技术进行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其具有术者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及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势.

  •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分型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徐仲阳

    目的 探讨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分型对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 2002年1月-2012年1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38~75岁,平均51.4岁.通过CT及MRI进行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直线型3例,全椎板切除减压,鸟嘴型14例,胸腔前外侧入路前方减压,连续锯齿型27例、复合型8例,后方人路经关节突减压.通过随访,评估术后2年的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2年的JOA评分,52例患者中优3例,良21例,可23例,差5例,4种类型的术前与术后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影像学分型对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是科学有效的.

  • 中上胸椎经肋椎关节内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欧阳南平;李人河;刘成恩;范传彬;廖国勋;许云俊;李兴邦;刘杰;刘凯;周莉萍

    目的 测量中上胸椎经肋椎关节固定和经椎弓根固定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16具成人胸椎标本,选择T1-T8共128个椎体,测量每个椎体经肋椎关节和经椎弓根固定通路的长度,e角(肋椎关节和椎弓根轴线分别与椎体矢状轴的夹角)及f角(肋椎关节轴线与椎体水平面的夹角),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的钉道长度和e角>经椎弓根,不同肋椎关节f角的变化不大.结论 中上胸椎相同节段经肋椎关节固定可获得的钉道长度和内倾角>经椎弓根固定,f角提示经肋椎关节固定的进钉方向应基本平行于相应椎体的水平面.

  • 腰肌劳损要治疗吗

    作者:欧阳汉强

    现在,办公一族、司机等职业工作者常有反复腰酸、腰痛、受凉后加重等症状,这是由腰背肌筋膜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腰肌劳损引起的.腰肌劳损源于久坐不动人的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其中腰椎是人体承重的关键.在日常活动和运动当中,所需的绝大部分力量都要靠腰椎及腰部肌肉来承担.如果人久坐不动,将导致腰背肌肉过度劳累,椎间盘和椎旁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便会导致腰背肌肉充血、炎症、纤维化和粘连,出现慢性腰肌劳损.腰肌劳损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坐立者、经常搬运重物者和缺乏锻炼者,表现为腰背部僵硬、酸胀、疼痛,或俯仰翻身困难.

  • 青少年的假性心脏病——直背综合征

    作者:胡乃宏

    正常人的胸椎骨有一定的生理弧度,背部稍向后弯曲.有些青少年,由于胸椎以下变得平直,生理弧度消失了,便成了直背.由于直背的关系,胸腔的前后径变短,原有心脏前侧与胸廓之间存在的间隙也消失,往往胸骨直接压迫心脏和血管,这样在心前区可以出现较响亮的杂音,医学上称为直背综合征.

  • 靠垫太厚易“折腰”

    作者:毛峰

    首先,靠垫一定要放在腰部,放到背部是无效的.这是因为正常人体的脊柱共有三个生理弯曲,因生理的需求它们并不生长在一条直线上,胸椎向后凸,颈椎和腰椎向前凸,从侧面看,脊椎犹如两个S的连接.由于这个生理特点,腰、背不能置于同一平面.

  • 至阳——缓解心慌胸闷的“宽心穴”

    作者:李智

    至阳穴在后背第七胸椎之下.为什么一开始就强调这个七呢?因为“七”这个数字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在十二地支当中,阴阳的兴盛正好是六支,比如阳气从子时开始升发,到午时达到极点.第七支“午”在这里起着兴衰转承的作用.至也就是极、的意思,至阳的意思就是说,到了这里,阳气就达到了一个顶点.另外,不知道大家听说过一句俗语没有,叫做“冬至饺子夏至面”.中国古人很重视这两天,尤其是冬至,甚至认为“冬至大如年”,就是因为这两天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夏至是夏天的极至,冬至是冬天的极至.过了夏至,阴气开始生发,白天渐短;而过了冬至,阳气开始生发,白昼渐长.

  • 立正、稍息和靠墙,站出亭亭玉立的女人

    作者:谢庆良

    良好的姿势不但让人显得意气风发,对脊椎也具有重要防护作用."英姿飒爽"的男人与"亭亭玉立"的女人,都是良好的站姿站出来的,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具有特定的生理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有四个维持脊柱自身稳定的曲度:颈椎前突、胸椎后突、腰椎前突和骶骨后突.在正常直立或运动状态下,脊椎这条曲线必然承受四面八方各种力量的干扰,如何维持脊柱曲线的稳定呢?内部主要是靠脊椎自身的软组织、韧带来缓冲各种外力,外部主要是脊椎周围肌群收缩来维持稳固.

  • 腰椎亚健康与自我康复

    作者:韦以宗

    (一)腰椎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简介腰椎是人体脊椎承重的椎体,上承胸椎,下达骶椎.人在出生后至能坐之前,腰椎和胸椎都是在一个弧度上;出生后6个月开始坐,腰椎出现向前弯曲;至1周岁,站立行走,曲度逐渐加大,从侧面看第3腰椎为顶点,第12胸椎后缘至第5腰椎的下后缘的连线与第3椎后缘有2厘米左右距离(图1).

  • 简单动作防治胸椎病

    作者:谢庆良

    在整个脊柱之中,胸椎显然具有很多自己的独特的结构和特性.第一,胸椎这个部门人数多,一共12节,而颈椎只有7节,腰椎只有5节.第二,在长度方面,胸椎长,一般是腰椎的1.7倍,同时也比颈椎长大约2.5倍.第三,颈椎和腰椎都有一个向前的脊柱弯曲,而胸椎却倔强的向后弯曲,起着连接上下两个弯曲的作用.

  • 五禽戏(四)

    作者:魏玉龙

    第四节 鹿戏一、调身操作要点1、预备式: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图1)2、右脚踏实,膝关节屈曲,身体后坐,重心放在右腿.左腿前伸,左脚虚踏,左膝微屈.(图2)3、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如麇鹿雄壮的鹿角.(图3)4、两臂在身前同时以胸椎为轴,做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以带动整个躯干部,直至腰骶部被带动旋转.操作3圈.(图3)

  • 综合疗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作者:陈永源;莫锦全;周永顶

    目的:评价综合疗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患者145例,随机分为三组:手法+椎板注射组、手法+中药组、综合治疗组(手法+椎板注射+中药).三组均于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手法+椎板注射组、手法+中药组、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1.97%、71.11%和90.38%,显效率分别为33.33%、31.11%和55.7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确切.

  • 补中益气丸治疗脊髓损伤半身汗症一则

    作者:王红;刘佩军;詹燕;雷德宝;高源;王珊珊;郭雅碧;刘艳阳

    笔者运用补中益气丸治疗1例脊髓损伤半身汗症患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患者,男性,37岁,2015年7月21日初诊。患者外伤后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1月余,伴上半身汗出半个月。患者1个月余前在工地干活时被重物砸伤背部,当即昏迷,约1 min后醒来,感觉背部剧烈疼痛,双下肢麻木、无力、不能活动,急查胸椎CT、MRI提示胸椎4、5椎体脊髓损伤,急诊行胸椎管减压钉棒固定术后,患者仍觉双下肢麻木、无力,自胸部乳头以下感觉减退,因双下肢无法活动而卧床。半个月前患者上半身多汗、下半身无汗、燥热。刻下:上半身多汗、汗出如雨、动辄尤甚,燥热,腹胀,神疲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细弱,间歇导尿,大便可自行排出,纳差,夜寐不安。入院后予康复训练,包括被动关节活动训练、肌力维持和增强训练、翻身动作练习、坐位训练、垫上移动训练及中频电疗治疗,静脉补钾。治疗半个月后,双下肢较前有力,但上半身多汗、燥热、腹胀、神疲、体倦乏力较前加重,考虑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辨证为脾气亏虚、上焦不通、卫表不固,治则:补脾气、开上焦、宣营卫。予以口服补中益气丸(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有限公司,批号1510013),10粒/次,3次/d,5 d为1个疗程。服药1个疗程后,患者上半身汗出减少,燥热、腹胀、神疲乏力缓解,精力较前充沛,纳食、睡眠好转。服药2个疗程后,患者仅活动后汗出,平燥热、腹胀已除,面色转红润,已无神疲乏力,纳眠可。续服1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无多汗,仅活动后微汗出,无燥热、腹胀。

  • 点按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胸胁屏挫伤40例体会

    作者:林超

    胸胁屏伤又称胸胁进伤或岔气.主要由于用力举重、打抬重物、搬运物品时用力屏气,局部使用的力量超过胸部(胸椎、胸壁或胸腔)承受力或者姿势不正,用力不当,使胸壁的肌肉和小关节受到牵拉、扭错,产生胸胁闷痛,呼吸不畅,攻窜不定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多见于青壮年、重体力劳动者.笔者近年来运用点按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胸胁屏伤,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 CD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何建军;周前;陈旭辉;王宇春

    CD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国外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我们于1997年1月开始应用CD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获得满意效果.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作者:董伊隆;彭茂秀;黄益奖;林利兴;汤呈宣;杨国敬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21~57岁,平均36.3岁.按照Magerl等分型:A2型5例,A3型14例,B1型3例,B2型5例.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D级6例,E级21例.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CT,对伤椎椎体压缩百分率、Cobb角、椎管占位等情况进行随访;通过Frankel标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椎体压缩百分率由术前的(46.6±10.5)%恢复至术后的(5.2±3.7)%,末次随访时的(6.7±4.6)%,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18.3±7.2)°矫正至术后(5.3±5.1)°,末次随访时的(7.1±3.1)°,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占位率由术前的(30.2±7.2)%恢复至术后的(6.3±4.2)%,末次随访时的(7.2±4.5)%,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例神经功能D级患者恢复至E级.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结合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置钉容易,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同时复位良好,术后稳定可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 两种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宋红浦;陆建伟;刘宏;张春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技术即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0年4月,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21~58岁,平均为36.4岁;分别采用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4例),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B组20例),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C组32例)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临床及影像学各项指标.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术后1年取内固定,均未发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松动断裂.A、B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方面均优于C组(P<0.05),但手术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的后凸Cobb角、损伤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椎弓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能够达到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 两种不同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沈斐;潘文明;王筱林;杨金华;张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采用经后正中入路(A组,20例)和椎旁肌间隙入路(B组,20例)治疗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3例,女27例,年龄26~61岁,平均4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脊柱后路内固定系统(Basis TM).40例患者平均随访16个月(10~27个月).分析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h及72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Cobb角纠正率、椎体塌陷纠正率.结果:术后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纠正率,椎体塌陷纠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24h及72 h的VAS等方面均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有神经症状或椎管内占位超过1/3者慎用此入路.

  • 脊源性类冠心病机制探讨及手法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俊杰;叶向宇;赵宝力;王红东;刘克新;卢克俭

    目的:探讨脊源性冠心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67例,男76例,女91例;年龄17~72岁,平均45.36岁.颈椎病病程1周~12年,平均1年3.5个月.合并有冠心病病程1周~11年.单纯颈椎病引起冠心病症状者45例,单纯胸椎病变引起冠心病症状者33例,其余89例为颈椎及胸椎病变同时引起冠心病症状者.检查颈椎棘突偏歪情况:134例中C2偏歪者3例,C3偏歪者8例,C4偏歪者38例,C5偏歪者19例,C6偏歪者3例,C2、C5同时偏歪1例,C3、C4同时偏歪9例,C3、C5同时偏歪13例,C4、C5同时偏歪31例,C3、C6同时偏歪3例,另有6例无明显棘突偏歪.胸椎背部触诊122例中T1出现改变者6例,T2出现改变22例,T3出现改变41例,T4出现改变72例,T5出现改变40例.本组患者同时接受颈、胸椎手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自拟疗效标准,本组167例中,治愈63例,好转10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6%.结论:颈、胸椎病变可以导致类冠心病症状的出现,手法治疗疗效肯定.

2848 条记录 3/143 页 « 12345678...14214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