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关注结构及矫正策略
文章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毕业论文关注结构调查发现,毕业论文存在着“重视过程,忽视前提和结果”以及“重视外在形式,忽视实质内容”的问题.作者对此提出“抓两头、保中间、培能力”全程化管理的策略.
-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改善路径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教学的主要环节,对于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职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广西3所医科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调查发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在组织过程中存在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老师指导力度不高、系部组织效果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毕业论文的质量未能符合预期目标.针对现存问题,非常有必要探索构建导师方、学生方、组织方合力共治模式来促进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提高.
-
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促进全程化管理模式探讨
文章从全程化管理的角度,探讨了提高卫生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水平之道,指出严把入口的生源质量、提高教学环节的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严把出口的就业促进工作,是提升就业水平的三大重要环节.
-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
就业水平是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为有针对性地解决就业问题,需要对就业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文章从供、需、管三个环节对影响卫生管理专业就业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就业促进的全方位推进与全过程管理的战略.
-
《医疗保障》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为适应新时期卫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医疗保障》课程的教学中实施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然后根据其与传统教学法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探讨PBL教学法对卫生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优势.
-
卫生管理专业规划教材陆续修订出版
我国卫生管理专业创办于1985年,第一本卫生管理专业教材出版于1987年,时至今日已有26年时间.为适应我国卫生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教学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5年2月出版了第1轮全国高等学校卫生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其中单独编写教材10种,与其他专业共用教材5种,共计15种.这套教材出版8年来,为我国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医疗卫生管理事业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
-
特邀策划顾问王环增研究员
王环增,研究员,1982-198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毕业,2001-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1972-1986年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团委书记、党总支书记、医院纪委副书记;1986-2006年任国家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司处长、副司长,卫生部人事司司长,2006年12月退休。现任中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年从事地方病、血吸虫病防治、干部选拔任用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先后在《中华医院管理》等杂志发表了《利用选控图进行医疗质量的评定和控制》、《模糊数学评判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多目标决策在临床科室考评中的应用》等50多篇论文,担任过曹荣桂主编的《医院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分册主编、《实用血吸虫病学》副主编等。
-
卫生管理干部职业化培养途径的对策建议
从文献研究[1,2]和现场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不仅卫生管理干部队伍现状与职业化的要求有相当的距离,而且当前卫生管理专业教育与培训也难以有效满足卫生管理干部职业化的需要.因此,必须立足国情、着眼未来、改革和发展卫生管理教育与培训的模式,以满足卫生管理干部队伍专业化的需求,加快其职业化建设进程.
-
1994~2002年《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作者统计分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以下简称该刊)是我国医院管理专业颇有影响的卫生管理专业核心期刊,自1985年创刊以来,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必读之刊.为了解该刊论文的作者分布情况,对该刊的作者群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我国医院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1].以下是笔者对该刊1994~2002年论文作者情况的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
-
“五步诱导法”在卫生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五步诱导法”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对卫管专业已接受新教学模式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存在不足。结果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增加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也存在课程与人文、讨论与思考、课程与实践的有效衔接等问题。结论在教学设计上应进一步完善诸如增加小组学习讨论等环节。
-
卫生管理专业教学现状的理性思考与探索
本文对卫生管理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就业压力和管理专业理论学习特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缺乏实际管理经验的专业教师教学,科研与实践相脱节,对相关学科知识缺乏了解,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这种状况,在教学内容上要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着手;在教学手段上,要将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报告、科研、实习等手段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兴趣;在学校环境上,要给教师提供卫生管理工作的实践机会,加强医学院校人文学科环境建设.
-
会计学课程模拟实验执行过程及效果分析
会计学课程是一门与实务联系紧密的学科,其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会计科目比较复杂、核算程序繁琐、编制报表难度较大.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尝试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了会计模拟实验,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
-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将“大学至善、大医精诚”的人才培养理念及“三导向”人才培养目标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conception-design-implementation operations, CDIO)工程教育模式相融合。借鉴工程教育的理念、模式,对卫生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创新实践体系、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制定并实施了“分阶段目标管理”培养计划,探讨建立一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贯穿于大学生活各个方面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 卫生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
卫生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研究
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研究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一个以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等不同层次为基础的卫生事业管理学历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对于培养不同层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培养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质量上也存在一定差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可分配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仅有几十人,与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极不相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高级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自1997年举办了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教学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拟探讨以下问题: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主课程进修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的实施方案和管理模式,以便与同行商榷,为职业化卫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尽微薄之力.
-
新医改形式下卫生管理专业立体式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尤其是新医改形势下,卫生管理专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探索立体化发展模式成为了新的课题.对此笔者在本文中对卫生管理专业立体化发展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卫生管理专业通过立体式发展模式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指导,促进卫生管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
卫生管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初探
我校是全国早招收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院校之一.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该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来源由纯理科逐渐向文理科兼收方向发展,这对该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专业培养方案亦应更加细致深入.
-
管理和顺为主目标激发动力发展注重创新访泰州市中医院院长陈园桃
陈园桃,1956年出生,副主任中医师.1981年毕业于扬州医学院中医系,同年分配至泰州市中医院内科工作.1988年调泰州市卫生局医政科,先后任副科长、科长,兼任泰州市血站站长、党支部书记.1997年任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党总支书记.2002年起任泰州市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兼任泰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4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卫生管理专业毕业.
-
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初探
根据《流行病学》的课程特点,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契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以提高卫生管理专业《流行病学》的教学质量.
-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支持系统的思考
结合实施卫生管理专业"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的体会,分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应有成效的环境,提出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的宏观支持系统,包括树立现代的教育观、新型的人才观、正确的学习观与微观支持系统,包括成立专门组织、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与措施.
-
卫生管理专业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分析了卫生管理专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通过实验研究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培养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型卫生管理专门人才.结果发现:该教学模式较之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不会偏废对书本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利于对学生综合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