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农村留守儿童保健工作的困难与对策

    作者:张芳

    近年来,儿童保健工作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城市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较大的进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不断丰富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儿童保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农村地区儿童保健发展相对滞后,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及接受保健的意识均较低,服务不规范,质量难以保证,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其保健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导致留守儿童患病率高,就诊率高,死亡率高,生存水平和生命质量得不到保障.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健工作.

  • 家庭处境不利与留守儿童心理适应:心理资本的中介

    作者:范兴华;简晶萍;陈锋菊;于梦娇;周妍;谌俏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心理资本在家庭处境不利与心理适应(抑郁、孤独感、生活满意度、主观活力)之间的中介作用及其留守类型差异.方法:采用问卷法对272名父亲外出儿童、371名双亲外出儿童进行入户调查,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家庭处境不利对两类留守儿童的心理适应均有显著负向预测效应(γ—0.63/-0.64,P<0.001),心理资本对此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留守类型调节了中介作用的后半条路径,心理资本对父亲外出儿童的中介效应明显超过双亲外出儿童(-0.45 vs.-0.24).结论:家庭处境不利是留守儿童心理适应的近侧危险因素,既可直接阻碍其心理的适应,也会通过减损心理资本来抑制心理的健康发展.

  • 养育者支持、逆境信念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关系

    作者:张莉;王乾宇;赵景欣

    目的:考察留守/流动养育者支持在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中的保护作用,检验逆境信念在留守/流动养育者支持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中国人逆境信念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204名4-8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流动养育者支持均能负向预测单亲外出儿童的孤独感,流动养育者支持负向预测双亲外出儿童的孤独感;②单亲外出儿童的逆境信念在留守养育者支持与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流动养育者支持与孤独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双亲外出儿童的逆境信念在流动养育者支持与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留守/流动养育者支持在降低儿童孤独感中的保护作用因留守类型差异而不同,逆境信念在养育者支持与儿童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因留守类型与养育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养育者行为监控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反社会行为

    作者:赵景欣

    目的:探讨流动养育者和留守养育者的行为监控水平与留守儿童的孤独、反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对日常压力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运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偏差行为量表、父母行为监控量表与留守日常烦恼核查表进行测查.结果:①双亲外出儿童的留守养育者行为监控水平低于单亲外出儿童,两类儿童的流动养育者行为监控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②留守养育者和流动养育者的行为监控水平越高,儿童的孤独感越低;③对于单亲外出儿童,高水平的留守养育者行为监控能够削弱留守日常烦恼与儿童反社会行为之间的正向关联水平.结论:养育者行为监控在降低儿童孤独和反社会行为上的保护作用因养育者和留守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孤独

    作者:赵景欣;申继亮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对于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状况及其与抑郁、孤独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河南省某乡镇抽取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以儿童抑郁、孤独和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测查.结果:①双亲外出儿童对留守烦恼的消极评价高于单亲外出儿童;②对留守烦恼的消极评价越高,儿童的抑郁和孤独水平越高;③对于留守烦恼的积极评价越高,儿童的抑郁和孤独水平越低,但是双亲外出儿童的积极评价不能显著降低其抑郁水平.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关于留守烦恼的认知评价对其孤独的预测力高于抑郁;认知评价对抑郁和孤独的预测力因留守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与孤独感研究

    作者:张连云

    目的:探讨社会关系与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农村小学3-5年级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结果:①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同伴拒绝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亲子依恋、同伴喜欢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O.01);(留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亲子依恋、同伴拒绝与其孤独感存在显著相关(P<0.05);③留守儿童的教师接纳、同伴拒绝、父子依恋共同预测孤独感,解释率为41%.结论:三种社会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有显著影响.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问卷的编制

    作者:范兴华;方晓义;陈锋菊;黄月胜;张尚晏

    目的:编制适用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资本问卷.方法:基于对留守儿童、监护人和教师的访谈结果并参照已有相关文献,编制了初始问卷.预测被试和正式被试分别为133名和704名农村留守儿童.通过项目分析、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形成25个条目构成的终问卷.结果: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资本是由自立顽强、明理感恩、宽容友善、自信迸取、乐观开朗五个一阶因素组成的二阶单因素模型;问卷总分、维度得分与西方心理资本各要素均呈显著正相关;问卷高分组儿童的情绪、行为与学业适应水平均显著优于中间组和低分组儿童;问卷与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在0.65~0.88之间,重测信度在0.78~0.85之间.结论:自编问卷的信效度基本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

  •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如娇;冯荣钻;农善文(综述);谭毅(审校)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人外出谋职数量的不断上升,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相应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全面了解这些问题并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主要就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 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情绪及行为特征与心理护理对策

    作者:吴夏云;兰燕灵;覃业宁;张燕燕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行为情绪状况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流调用儿童抑郁量表(CES-DC)、Rutter儿童行为教师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对879名7~16岁农村儿童进行调查,其中留守组270名,对照组609名.结果 EPQ显示留守组P分为(5.25±2.56)、N分为(9.48±5.33),高于对照组的(4.79±2.16) 、(8.10±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组个性偏差检出率64.4%,高于对照组的47.6%(P<0.01);抑郁症状检出率40.4%,高于对照组的27.8%(P<0.01).CES-DC得分(18.24±8.65),高于对照组的(15.85±7.45)(P<0.01);留守组在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A行为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差于同龄非留守儿童,其主要表现在个性缺陷和抑郁症状及主观幸福感的降低.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闵永胜;姚本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开始成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现状有较全面地了解,才能更好地继续深入此项研究,为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根据已有研究文献发现,目前对留守儿童心理研究在理论与实证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方法 也渐趋规范化,但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仍然不够明确,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这就要求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要通力合作,整合研究费源与成果,终构建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体系.

  •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实施途径

    作者:谢兰;毛厌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有关部门的重视.该文从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进行必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现状与必要性进行展开,并结合所在地区的现状,提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实施途径,有助于改善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缺位现象.

  • 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接种现状分析

    作者:陈福顺;靳玉惠

    目的 了解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 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抽查30个农村行政村,调查0~6岁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和疫苗接种及时率.结果 留守儿童占当地同龄儿童比例为27.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基础免疫接种及时率分别为58.6%、57.5%,加强免疫分别为93.7%、9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18,1.899,P> 0.05);2~4岁成为留守儿童接种及时率低于1岁成为留守儿童的接种及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930,P<o.05).结论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数量多,疫苗接种现状较好;2~4岁成为留守儿童对疫苗接种及时率有不利影响.

  • 四川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及相关行为研究

    作者:陈珍妮;周泓羽;封平;尹开武;张莎;周欢

    目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及相关行为,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的两周患病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父亲看护类型的两周患病率高.农村儿童卫生行为较差,其中单亲留守卫生行为差.留守与非留守儿童求医率均高.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较差,卫生、就医行为存在弊端,改善他们的卫生及就医行为十分必要.

  • 彭州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就医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曾维艳;刘国会;仲伶香;周静;廖均;刘瑶;廖小彬

    目的:了解彭州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就医现状,以便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自制农村留守儿童就医现状调查问卷,对270名0 ~17岁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0-3岁是农村留守儿童就医主要人群,也是农村预防保健的重要人群.农村留守儿童能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但其监护人在儿童相关卫生知识、预防保健、医疗保险等方面缺乏系统、全面指导.结论: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健管理,积极向0~3岁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防病治病健康教育并提供针对留守儿童的医疗保险帮扶,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生活状态.

  •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晓丽;李新征;胡乃宝;张雪雁;韩葆

    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50个行政村6 ~1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人口学资料和张兴贵等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其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各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两组间各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与年级、有无兄弟姐妹、父母外出打工情况、居住生活方式、父母在外打工时间、打工父母平均1年在家居住时间等有相关性.结论: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低,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

  •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李新征;张晓丽;胡乃宝;吕鹏

    目的:调查分析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减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对其身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50个行政村6 ~1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人口学资料和刘贤臣等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其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两组间各因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性别、年级、有无兄弟姐妹、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父母在外打工时间、打工父母平均1年在家居住时间等有相关性.结论: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措施,以降低生活事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

  •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必要性研究——基于江西省六市的问卷调查

    作者:王峥;陈宝宝

    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特殊弱势群体.近年来,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个案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我国政府开始强调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并逐渐倡导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然而,各地已开展的行动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学术界对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所做的梳理与评价还不是很清晰,开展关爱行动的事实依据也还并不充分.2014年5月,课题组在江西省六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余份.文章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从父母关爱缺失、临时监护缺位、学校教育缺口等方面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必要性寻找事实依据,进而为关爱行动的内容提供参考,力求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切入点更加准确和具体.

  • 毕节市某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余琴;熊世敏;刘方苇;代露露;王永凤;王称;曹玉民;申旭波;周远忠

    目的 了解贵州省毕节市某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获取调查对象,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毕节市某农村中学391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和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留守率为63.9%,留守儿童MSSMHS总体状况、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评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留守女童抑郁、焦虑评分高于留守男童(P<0.05);高中段留守儿童MSSMHS总体状况和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初中段留守儿童(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留守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尤其是高年级、留守女童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

  • 父母教养方式在农村留守儿童创伤经历与健康危险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刘衔华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创伤经历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影响的调节作用,以期有效预防和干预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危险行为.方法 2016年3-5月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AHRBI)、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简版(CTQ-SF)和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EMBU)对364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与儿童期创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2~0.31,P<0.05),与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21~-0.48,P<0.01),与专制型和放任/忽略型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2~0.36,P<0.05);2)儿童期创伤与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r=-0.11~-0.44,P<0.05),与专制型和放任/忽略型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12~0.47,P<0.05);3)父母教养方式在儿童期创伤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影响的调节效应显著,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x2/df=2.774~3.460,IFI=0.91~0.92,CFI=0.90~0.92,GFI=0.93~0.94,RMSEA=0.07~0.08).结论 儿童期创伤是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危险性因素,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在其间起积极调节作用,专制型和放任/忽略型父母教养方式起消极调节作用.

  •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其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衔华;燕良轼;胡义秋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状况及其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认同维度问卷(the Fourth Version of Aspects of Identity Questionnaire,AIQ-Ⅳ)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the Adolescent Health Related Risky Behavior Inventory,AHRBI)对178名农村留守儿童和132名农村非留守儿童的社会认同和健康危险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 1)农村留守儿童在个人认同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F=8.669,P<0.01),在集体认同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F=88.403,P<0.01);2)社会认同能够预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危险行为的10%的变异,其因果结构模型的RMR=0.034,GFI=0.909,IFI=0.913,PGFI=0.525.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个人认同水平高而集体认同水平低,社会认同是其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77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